烏克蘭東部武裝為什麼能與政府軍抗衡?

陽光雨露137499250


烏克蘭東部,這幾年熱點不斷,人們對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很熟悉了。

其實,烏東還有一個重要的州——哈爾科夫州,這三個州有幾個共同點:一、重工業和煤炭工業發達;二、俄族在三個州的人口比例都差不多佔一半。三、北頓涅茨克河都流經三個州。北頓涅茨克河進入俄羅斯境內,與著名的頓河合流,匯入亞速海。

頓涅茨克州有一個在足球界聞名的“移動廣告牌”,就是著名的頓涅茨克礦工隊。你看這名字,就知道頓涅茨克州的煤炭資源豐富。可以說,面積2.65萬平方公里的頓涅茨克州,遍地都是“黑金”。頓涅茨克州最早開採煤炭,是在1820年,嘉慶帝莫名其妙駕崩那年。

在頓涅茨克州有個叫亞歷山德羅夫卡的村子,人們在這裡發現了煤炭,但直到21年後,頓涅茨克州才開始挖煤,建了幾座礦井。有個來自英國的煤炭開採專家休斯,他在亞歷山德羅夫卡附近開採煤炭,需要定居點,就在附近建了一個小村子。這個名叫休斯的小村子,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就形成了現在大名鼎鼎的頓涅茨克市。

盧甘斯克州同樣蘊藏豐富的煤炭,以及鐵礦資源。在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在位時期,這位開明的女皇認為盧甘斯克地區有豐富的資源,但當時沙俄的勘探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有個為沙俄艦隊指導工作的英國上將格雷格,他把一個叫加斯科恩的英國大炮專家推薦給了葉卡捷琳娜。1786年,加斯科恩來到盧甘斯克,果然發現了巨量的煤炭和鐵礦。

9年後,加斯科恩在盧甘斯克建造了幾家鑄造廠,這幾家廠子名氣不大,但有件事你應該知道。1812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率大軍進攻沙俄,頓兵於莫斯科城下。沙俄軍最終打死約40萬法軍,威震天下的拿破崙在莫斯科城下遭到慘痛失敗。而沙俄軍打敗法軍的大炮,以及彈藥,主要供應商就是盧甘斯克州的這幾家鑄造廠。值得一提的是,盧甘斯克這個市名,要晚於盧甘斯克的鑄造廠。

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是鄰居,關係非常近。上世紀二十年代,烏克蘭加盟國成立後,頓涅茨克被劃為省,但省會卻在盧甘斯克。1932年7年,頓涅茨克省加上盧甘斯克的一些地區,成立頓涅茨克州。沒多久,頓涅茨克州又一分為二,西部成立斯大林斯克州,東部成立伏羅希洛夫州。斯大林斯克州就是現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前身,伏羅希洛夫州是現在烏克蘭盧甘斯克州的前身。

咱們知道,烏克蘭首都是基輔,但在1917年烏克蘭加盟國剛成立時,首府(首都)卻在哈爾科夫。在1918年2月至3月,曾出現一個短暫的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共和國,首都(首府)也在哈爾科夫。

在蘇聯時代,哈爾科夫是著名的工業重鎮。如果從地理上看,哈爾科夫既是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南方門戶,又是高加索地區的北方門戶,戰略價值非常大。德軍早就盯上了哈爾科夫,認為拿下哈爾科夫,就能把蘇聯的南北斬成兩段,同時還能威脅到哈爾科夫東南的斯大林格勒。

1941年10月,德軍第6集團軍閃電攻下哈爾科夫。在失陷之前,蘇軍已將哈爾科夫的工業設備全部搬遷。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損失了30萬人。而1943年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200萬蘇軍頓兵哈爾科夫,卻拿曼施坦因指揮的70萬德軍毫無辦法。蘇聯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在1943年8月收復了工業重鎮哈爾科夫。

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州、哈爾科夫州、盧甘斯克州,在蘇聯時代,是響噹噹的工業城市群。說他們是蘇聯工業的心臟,似乎也不是很過分,因為三州被稱為蘇聯的工業招牌。你看,蘇聯最大的五金廠,蘇聯第一臺重型蒸汽機車,蘇聯第一輛電車,等等“第一”,多出自這三個州。

蘇聯解體後,三州成為烏克蘭地盤,是烏克蘭重要的工業基地。只可惜,2014年以後,烏克蘭陷入混亂,三州中的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鬧著要分家,主要原因可能還是俄羅斯族人口比較多。當年的蘇聯工業招牌之地,如今已淪為戰場,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地圖帝


烏克蘭這個國家主要分東西二部。東部親俄。西部親歐。現在東部最主要的三個州頓涅茨克、哈爾科夫和盧甘斯克是烏克蘭的重工業區,但目前卻在俄羅斯的“鼓動”之下,意圖脫離烏克蘭中央政府加入俄羅斯十分明顯。普京意圖截肢也是很明白了。而烏克蘭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有點束手無措,原因就在於烏克蘭有獨立的軍事武裝。


對此我們也許要問,烏克蘭的東部武裝是如何形成的,吃糧當兵天經地義,而烏克蘭恰恰是無糧當兵了,烏克蘭東部武裝實際上出自烏克蘭自己。烏克蘭被裁撤的烏克蘭正規軍,由於拖欠軍費,烏克蘭基層官兵十分清苦,在東部地方政府“引誘”之下。就連烏克蘭最精銳金雕的部隊都跑到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地區了,再就是東部僱傭的職業軍官,其中不乏俄羅斯精銳部隊,也就是說,烏克蘭卡東部的地方武裝實際上也是正規軍,而且就素質而言絕對高於烏克蘭正規軍,烏克蘭解散特種部隊,正規軍,警察部隊,都是烏克蘭東部武裝的底子,而現在的烏克蘭正規軍也打不過老正規軍。說實在的,就軍隊素質而言烏克蘭的政府是民兵,東部武裝是正規軍。

烏克蘭政府軍有多弱,東部武裝就有多強。烏克蘭東部三州在名義上還是目前還沒有正式脫離,分離分子和民間組織的獨立宣言畢竟沒有法律效應。但烏克蘭的反制措施似乎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聽之任之,能做的就是主糾集軍隊和外國僱傭兵對東部的親俄武裝進行有限的圍剿。再就是在國際抨擊俄羅斯分裂烏克蘭,但這實在是沒有任何用處。而東部武裝在俄羅斯刻意而秘密地資助下,東部民間武裝的戰鬥力極高,已經遠遠高於烏克蘭的的政府軍,至少烏克蘭已經沒有能力剿滅了。

現在討論東部三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獨立或者併入俄羅斯,東部三州更應該像是歐洲俄羅斯只之間的緩衝區,俄羅斯應該無意把三州納入版圖。因為一旦納入此時的俄羅斯,俄羅斯將完全暴露在了西方的面前。如果最終是這樣,俄羅斯則徹底輸了。再看看烏克蘭。自獨立以來,一付好的家底已經徹底給敗光了,烏克蘭已經徹底完了。數年的混亂和內戰造成的損失是無比巨大的,這幾年的國內民族分裂和造成的隔閡更是無法彌補,烏克蘭徹底成為歐洲和俄羅斯博弈的棋子,是絕對的輸家。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東烏克蘭武裝力量背後有俄羅斯支持所以能與政府軍抗衡。



說到東烏克蘭就得說說烏克蘭跟俄羅斯的歷史源源。烏克蘭跟俄羅斯同出一脈——東斯拉夫民族。在上古時期蒙古大軍統治了東斯拉夫民族,後來因為東斯拉夫民族崛起,蒙古退去。波蘭跟立陶宛吞併了烏克蘭地區。之後波蘭跟立陶宛合併成為波蘭共和國對烏克蘭進行殖民統治。



烏克蘭反抗殖民而起義,並且請求同屬一脈、共同信仰東正教的沙俄出兵救援。幾經波折,沙俄出兵,經過幾次戰爭沙俄率先把東烏克蘭從波蘭手中解救出來,東烏克蘭併入沙俄帝國。隨後東烏克蘭人跟隨沙俄的腳步繼續向西擴張。隨後沙俄擊敗波蘭,烏克蘭遵守承諾視沙皇為主,烏克蘭併入沙俄帝國 。在東烏克蘭人心目中俄羅斯要比西烏克蘭更加親密。



再來看看東烏克蘭為什麼要鬧獨立 。事件起源於2014年,烏克蘭現當局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通過烏克蘭街頭運動推翻了東烏克蘭出身的親俄派總統亞魯科維奇,街頭運動是血腥而暴力的。

烏克蘭現當局是親美派,執政以後取消俄語作為母語地位。本來東烏克蘭人就覺得街頭運動不合法,現在又搞了這一出,直接引發東烏克蘭人民不滿,尤其是東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反彈強烈。之後當地俄羅斯人跟親俄烏克蘭人在俄羅斯政府的煽動之下展開了示威運動,烏克蘭親美勢力對示威運動展開了鎮壓,最終導致50多位示威者死亡的流血事件。隨後東烏克蘭幾個洲的人民先後開始反抗。隨後演變為武裝衝突。

此圖是烏克蘭街頭運動,警察集體下跪被屠殺。

一開始東烏克蘭武裝不是烏克蘭政府軍的對手。要武器沒武器僅有的武器裝備還是二戰殘留貨,隨著戰爭持續,東烏克蘭武裝成立軍事民兵組織,並且得到俄羅斯提供的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教官訓練。隨後東烏克蘭武裝實力迅速增長,經過兩次大的戰役東烏克蘭略佔上風,隨後東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舉行公投,脫離烏克蘭宣佈成為獨立國家。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俄羅斯在背後支持。說這麼多的原因主要就是向大家科普一下整個事件的起因。2014年看過新聞的大家都應該知道,那時候天天播放烏克蘭街頭運動的畫面,尤其是警察被逼下跪,而後還被屠殺,這個畫面真的很震驚。不管怎樣希望我們國家永遠國泰民安,長盛不衰!


鐵血軍史1927


東部武裝這個詞用得好,不像其它人用什麼“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或者“烏克蘭東部民兵”組織,因為他們根本不是純意義上的反政府武裝,而是以俄羅斯軍隊為骨幹,外加當地的俄羅斯民族武裝分子:

1、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俄羅斯民族分子原本就是烏克蘭最有戰鬥力的人員。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在烏克蘭東部四次採訪期間(當時烏東還沒有爆發全面大規模戰爭),當地人就告訴我說,由於烏克蘭東部地區是烏克蘭傳統工業區,比如說煤,比如說鋼鐵,比如說重型工業都集中在東部,所以東部地區的公民組織性,紀律性,團結性都是最強的。加上烏克蘭東部主要民族是俄羅斯族,所以這個民族的特點就是戰鬥力槓槓的。因此,這些人一旦組織起來與政府軍對抗,兵源與戰鬥力都不弱的。況且,烏克蘭東部許多武裝分子原本就是退役軍人,所以對武器,戰術戰法並不陌生。這樣重新武裝起來不算太難。

2、在烏東與烏政府軍最重要的作戰骨幹都是俄羅斯的正規軍。只不過,由於自2012年開始,俄軍參謀部在總參謀長的主持下,採用了西方一貫愛用的“非戰非和”新戰爭方式,也就是派出正規軍以非正規的手段與對方作戰,比如說在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作戰的俄正規軍從來不著正式軍裝,對外也拒絕與烏克蘭正式宣戰,而是讓作戰人員以度假,聯合演習,或者“小綠人”的方式參戰,並且輸送大量的武器彈藥入境東烏克蘭。這樣武裝起來的烏克蘭東部武裝怎麼不能與政府軍抗衡?


邱永崢


雖然很多回答都繞不開俄羅斯支持,但是我必須強調這其實是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其實還是烏克蘭國家混亂的狗血事情太多。烏克蘭從獨立以來就總有那麼一批政客玩弄烏克蘭民族主義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就是他們造成了烏克蘭民間的分裂情緒越來越嚴重。一個40%的人,俄語為母語的國家,他們卻非要把俄語壓的沒有地位,這不是惹事是什麼?能把國家和民族的分裂不當回事兒,用做自己政治資本的人,一旦上臺能幹什麼?當然,除了貪汙腐敗,別的什麼都不會,所以烏克蘭國家機器,尤其是軍隊和警察部分,外表看著光鮮,但根子已經爛透了。

東部兩個州開始鬧起獨立的時候,其實俄羅斯還並沒有趕來支援,東部的民兵那時候還是以蘇軍退役老兵為主,好多坦克大炮等武器都是從二戰的紀念碑上開下來的。可就是這樣,一支武裝竟然頂住了烏克蘭軍隊的第一波討伐!!

還記得嗎?第一波趕來鎮壓東部分裂勢力的烏克蘭精銳空降25旅,一路上得不到正常的後勤供應士兵們忍飢挨餓,最後在東部遇到當地的民眾圍堵和職責,他們不僅羞愧難當,看見當地的民眾,還願意給他們水和食物,領頭的軍官跳上裝甲車表示自己才不會鎮壓兄弟,一聲令下整支軍隊的士兵,把自己手裡的自動步槍拆成了零件扔了一地,然後解散了……

這些士兵據說後來很多都加入了東部民兵武裝,他們開來的裝甲車和坦克也都成了東部武裝手裡的東西。

烏克蘭軍隊在東部民兵出去的時候根本無力迅速撲滅,這就給了俄羅斯後來支持的空間和時間。

很快,原本民族主義傾向很嚴重,對於烏克蘭脫離俄羅斯心裡就不爽的哥薩克人紛紛趕來,再然後就是俄羅斯的正規軍中間許多人脫下了軍裝,在各種所謂安全公司名義的一下到了東部民兵中間,然後還有好多人一形形色色的志願者名義跑來。俄羅斯政府送來的當然不光是軍人,還有所謂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車隊載著的大量武器和彈藥,再說盧甘斯克和頓巴斯原本就是烏克蘭工業最集中的地方,少了他們的工廠,烏克蘭軍隊的裝備都沒有什麼太充裕的零件彈藥供應更是銳減。

還有一點很重要,除了初期自行解散的那些部隊之外,烏克蘭軍隊整體都不積極,想想看能有五分之一的人當逃兵,這種軍隊還能打仗嗎?美國是給了不少支援,可是這些物資能在一個星期之內出現在黑市上,前線的士兵手裡能得到多少?就算是軍隊想打仗,沒得必要的軍用物資也打不好吧?當然了,烏克蘭的政客們腐敗如泥,你能指望他們任命的軍官們都清白如水嗎?忙著腐敗的軍官,又有幾個真心想打仗,會打仗的?

所以最後戰場上的奇觀就是來自烏克蘭那些極右翼的民兵,反而成了主力。烏克蘭的戰爭簡直就是一場民兵對民兵的戰爭,只不過東部民兵裡面俄羅斯正規軍的成分越來越多,那麼顯然就變得更不好惹起來。



千里巖


應該說是,烏克蘭政府軍根本就打不過東部民間武裝。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民心所向

先不說烏克蘭東部的民間武裝,就先說整體烏克蘭老百姓。烏克蘭獨立這麼多年了,一心倒向歐美西方國家,削尖了腦袋想加入歐盟,加入北約,可是呢,西方國家從來都是口頭作出一些虛頭巴腦的承諾,但從來沒有落實過,也從來沒有接納過烏克蘭。而烏克蘭方面,就跟著了魔似的,盲目的相信西方,崇拜西方,把西方當祖宗一樣俯首帖耳,西方國家讓烏克蘭幹什麼烏克蘭都照做,就比如軍事上,將烏克蘭閹割的非常嚴重,軍事實力斷崖式的衰敗,經濟上不但一點起色都見不到,反而嚴重衰退,這就導致了烏克蘭國內整體綜合實力倒退,老百姓沒有工作,有工作收入也不高,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親西方的現任烏總統波羅申科的支持率只有7%多,還不到8%,如果真像某些大的國際媒體(都知道這幾家媒體都是誰養的)報道的那樣“烏克蘭為了加入西方都進行了街頭遊行,表明烏克蘭人民嚮往西方”,那波羅申科的支持率怎麼可能這麼低?!

所以,其實烏國內老百姓這些年看的越來越透,慢慢醒悟過來的人很多,西方只是把他們當做一顆棋子而已,只是在利用他們,之前西方所說的幫助他們之類的甜言蜜語都是扯淡。

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政府軍出兵攻打東部民間武裝就底氣不足,烏政府軍內部自己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打仗,軍人也感到很迷茫,他們疑惑自己到底在為誰而戰,是為了歐美在流血?還是為了一個不受擁戴的腐敗政府而戰?而且東部民間武裝也是來自民間老百姓,政府軍出兵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我們也看到了烏政府軍在東部戰場屢戰屢敗的結果,這就直接反應了上面的問題。

第二,烏克蘭過於依賴西方。

通過這幾次烏東部戰爭,我們會發現烏政府軍整個就是一個不會打仗,只會橫衝直撞的大傻子,每次都是被東部武裝誘敵深入,然後整建制的被包餃子。更離譜的是,東部民間武裝每次都是運用這種戰術,政府軍每次還都往裡鑽,一點記性都不長,真是服了。

烏政府軍完全依靠西方軍事專家的指導,沒有與烏克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雖然烏克蘭政府軍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有裝備有人員有軍事技術,但是,國外的專家只知道根據自己國家的實情來指導,對於烏克蘭的國情和東部實際情況並不瞭解,那失敗就是必然。

第三,烏東部民間武裝戰鬥戰術指揮得當。

雖然歐美西方國家在拿不出有力證據的情況下多次指責俄羅斯參與烏克蘭東部戰鬥,但咱們就按照俄羅斯支持烏東部民間武裝來聊聊。在多次的前線現場曝光的畫面來看,東部民間武裝的武器裝備其實是很簡陋的,也沒有大量的先進武器,更沒有先進的重武器,這就說明即使說烏東部民間武裝得到俄羅斯的援助支持,那也並沒有西方國家所說的那麼大的力度。

所以,烏政府軍打不過東部民間武裝的原因一個是政府軍自身能力不足,另一個就是東部民間武裝自己整體戰鬥素養素質優秀,指揮官戰術指揮能力高超。

最後想說,烏克蘭混成如今這般模樣,怨不得別人,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多反思。


龍蝦寶寶國際觀察


烏克蘭東部武裝之所以可以和政府軍相抗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俄羅斯在背後支持,當然其自身戰鬥力較強烏克蘭政府軍戰鬥力較弱的原因也不能忽視。

烏克蘭東部爆發叛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烏克蘭新一輪顏色革命成功推翻親俄的俄羅斯裔總統亞努科維奇後,親西方的新政府推行了包括廢除俄語法定語言地位等一系列劇烈的去俄化措施,不僅引起了烏克蘭東部人口眾多的俄羅斯裔和俄化烏克蘭人強烈的不滿而且也讓俄羅斯這個強鄰惱羞成怒,於是俄羅斯不僅佔領了克里米亞半島而且在其支持下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等地的親俄勢力也發動了叛亂。


事實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雖然俄羅斯裔較多佔人口的大概四成但是烏克蘭人依舊超過了一半以上,只是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東部地區併入沙俄帝國較早大量俄羅斯移民的湧入使得該地區俄化嚴重,這使得當地居民雖然烏克蘭人佔了多數可是講俄語的卻佔了絕大多數比較偏向俄羅斯,於是烏克蘭東部武裝不僅發動了叛亂而且還發動公投宣佈從烏克蘭獨立出去。

總得來說烏克蘭東部之所以爆發叛亂和烏克蘭新政府不尊重國內講俄語的人採取錯誤政策有很大關係,因此分裂國家的責任也不能全怪到烏克蘭東部武裝身上烏克蘭新政府也有很大責任屬於自作自受,如果烏克蘭新政府聰明的話就應該多學學哈薩克斯坦如何溫和的去俄化讓俄羅斯無可奈何。


不過雖然犯下巨大錯誤但是烏克蘭新政府也不可能允許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等地區從自己國家中分裂出去,於是就派出大量軍隊想要剿滅烏克蘭東部的叛亂組織維護國家的統一,這些叛亂組織雖然進行了英勇抵抗可是畢竟人少地小勢單力薄如果沒有外援的話很快就會缺兵少將和彈盡糧絕,只是稍微思考就知道其背後的俄羅斯是不可能袖手旁觀坐視這些武裝覆滅的。

於是我們就看到烏克蘭新政府不斷的指責俄羅斯軍人化裝成志願兵參加烏克蘭東部叛亂組織對抗烏軍當然俄羅斯是不會承認的,而有了俄羅斯的大力支援烏克蘭政府軍也始終無法剿滅這些叛亂組織,俄羅斯要不是不願意進一步刺激西方國家拒絕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加入俄羅斯的請求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烏克蘭東部武裝自身戰鬥力較強而烏克蘭政府軍戰鬥力較弱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次要原因,從歷史上來看雖然兩個民族都起源於基輔羅斯可謂親兄弟但是烏克蘭人的戰鬥力卻不如俄羅斯人長期被其統治,當俄軍小綠人部隊挺進克里米亞時烏軍竟然大氣不敢喘龜縮在軍營裡任其繳械甚至倒戈投靠,此外低薪、武器老化和腐敗也是導致烏克蘭政府軍戰鬥力低下打不贏這些有俄羅斯撐腰的武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執斧傳播開天名


所謂的東烏武裝實際上只是沒有正規軍的名稱而已,實際上他們不能視為一支簡單的民兵力量,他們與正規化軍隊一樣,沒有什麼可言。

從來源上說,東烏武裝不是簡單的民兵,他們的主體為,原烏克蘭軍隊成員,從原烏軍中分裂出來的一部分。在以前烏克蘭軍隊沒有什麼東部與西部的地區之分,但是2014年的政治鬥爭之後,烏克蘭內部出現了分裂,形成東西兩大派,許多親俄派加入了東烏武裝,也就是,東部地區的前烏軍組成了東武裝的核心,他們在得到俄羅斯的支援之後,保持了非常好的作戰能力,不是什麼烏合之眾,都是前正規軍人,接受過完整的訓練,而且裝備只是早期亂了點,但是烏克蘭東部是烏克蘭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尤其是軍事工業,再加上俄羅斯的支援,他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快就恢復了作戰能力,而且在武器裝備方面並不見得比烏軍差什麼。

現有的烏克蘭正規軍的相比東部軍隊的狀態差太多,沒等開戰,就因大量人員前往東樂,實際處於半殘狀態,他們也失去了為何而戰的理念,東烏方面反而擁有有較高的士氣,打得過烏政府壓根不是問題,這是烏克蘭實質的分裂的後果。


麥田軍事觀察



首先,烏克蘭是除俄羅斯之外,前蘇聯重工業企業集中的地方,而這些重工業企業的集中地區就是緊靠俄羅斯的烏克蘭東部,前蘇聯的重要的坦克生產工廠,直升飛機的製造廠,以及各種火炮的製造工場都在這裡。當是烏克蘭東部的一家拖拉機制造工場,在衝突爆發後,馬上改造成坦克製造廠生產出T-72坦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其次,烏克蘭東部有大量的俄羅斯裔居民,這些居民很多都是受過軍事教育。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重新拿起武器進行戰鬥,所以在衝突爆發後,東部州馬上出現了軍事武裝,烏卡蘭方面認為這是俄羅斯政府軍,其實就是當地的退役軍人組成的武裝,但是戰鬥能力還是超過了烏克蘭正規軍。


最後,最主要的是俄羅斯的支持。因為烏克蘭親西方的勢力推翻了親俄總統亞努克維奇,使得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變得非常緊張,俄羅斯一貫秉承斯大林的緩衝地帶的戰略,就支持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勢力建立緩衝國家。成為保衛俄羅斯的屏障。最初東部地區成立民兵,之後俄羅斯西部緊鄰烏克蘭地區俄羅斯族被動員,前往衝突地區支援,同時俄羅斯的特種部隊也進入衝突地區,對親俄武裝給與軍事指導與支持,並且向這些武裝提供軍事支援。


所以烏克蘭東部武裝為什麼能與政府軍抗衡既有內在的原因,俄羅斯族人數佔優,與俄羅斯西部有聯繫,還因為大量重工業在烏克蘭東部,最主要俄羅希望看到有個緩衝地區在自己與烏克蘭之間,所以會積極支持東部武裝與政府軍的作戰。幾個條件缺一不可。


橋本看日本




一、東烏民兵武裝勢力,其真實實力要遠比表象強大的多。東烏頓巴斯地區武裝組織,對外說是民兵武裝,但實際上卻是另有玄機,除了以俄羅斯人為主的當地民兵人員外,更多的是俄羅斯退役軍人和僱傭軍分子,甚至還有部分換穿服裝的俄羅斯特戰人員和軍事顧問成員,作戰經驗和軍事素質不比烏克蘭政府軍差,甚至還要優於烏克蘭政府軍。並且對於頓巴斯人民和俄羅斯人來說,頓巴斯獨立和抗衡烏克蘭管轄,是追求民族尊嚴和美好生活的出路,理想信念比較堅定,人心齊、泰山移,能夠抗衡烏克蘭政府軍也是比較現實的。



二、烏克蘭政府軍士兵缺乏動力,與東烏武裝作戰消極。烏克蘭經濟狀況的惡化,不但使大批的烏克蘭人外出謀生,也間接的使軍隊兵力得不到有效補充和輪換,並且現役士兵好多也只是把參軍當做謀生職業對待,再加上波羅申科承諾的軍人高薪政策優勢不顯,還時常發生欠薪現象,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政府軍士兵,不可能為了波羅申科的政治目的去拼死拼活,而置家人於不顧,以往就曾發生大批前線士兵臨陣脫逃,以及要求退役的現象。就政府軍的這種狀態,作戰消極也是大概率的事,不關於作戰素養問題,僅僅是心理上的消極和懈怠,就不可能打的過積極作戰的東烏武裝勢力。



三、俄羅斯的震懾作用,給烏克蘭政府軍增添了極大變數。東烏武裝勢力能夠抗衡烏克蘭政府軍,作戰勇敢是一方面,俄羅斯在人力、物力和裝備上的支持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俄羅斯的震懾作用。俄羅斯憑強勢的普京和強大的核武庫,能夠與美國旗幟鮮明的抗衡,並且美國還在時刻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無形之中把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威脅力提升到很高的位置。而烏克蘭世界第三核大國身份早已成為過去,現在的軍事實力只能算是二、三流,對上俄羅斯支持的頓巴斯地區民兵武裝,要說沒有一點忌憚也不可能,先天氣勢就弱了一層,想要戰勝頓巴斯地區武裝勢力何其容易。

總之,從理論上來說,烏克蘭政府軍應該可以戰勝頓巴斯地區武裝,畢竟政府軍是烏克蘭舉國之力,而頓巴斯地區武裝只能是地方反對派勢力,但是具有了俄羅斯支持背景的頓巴斯地區武裝,已不再是狐假虎威那麼簡單,是真的有實力抗衡烏克蘭政府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