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啟蒙老師是民辦還是公辦,他們現在過得怎樣?

鷹眼看教育


我的啟蒙老師都是民辦教師。

語文老師姓張,是本村人,聽說在外縣上的初中,當時也算文化人了,進校當了民辦教師。當時的學校還是在一所破廟裡,不免要刷白牆壁寫些校訓之類的。這個張老師在舊笤帚上蘸上墨汁就能寫出好看的大字來,這也是他的拿手活。上課時總是婆婆媽媽的念讀課文,讓學生一遍遍地抄寫,還讓背下來。默寫課文成了他教學的“法寶”。就為這事,捱過教鞭的不少,我也在其中。課後判若兩人,記得他把我背起,然後就抖,抖得我心跳都加劇。鬨堂大笑才收場。張老師還有理髮的手藝,雖說只會理個小平頭,但在當時也很時髦了。當然這都是張老師義務服務,再說那個學生有錢去理髮?
後來張老師因計劃生育被辭退了。他就不服輸,憑著自己理髮的手藝,在街上開了一家理髮店。90年代初期,“生意人”很少,張老師還是第一個開理髮店的。說是理髮店,其實就是理個平頭、光頭,刮個鬍鬚,充其量也就是專為男人服務的。印象中他的理髮店“存活”時間很久。就是我當了民教多年了,他仍在經營。終於熬到有了孫子外孫女。張老師卻中風癱瘓了,老見他坐著輪椅在街上轉悠,去年臘月他去世了。

相比而言,我的數學老師是幸運的,他適逢民辦教師第一波轉正的時機,兩年後又到了退休年齡。如今和我是鄰居,也在街上修了兩層商住房,開著小超市。前幾年在縣城買了樓房。70多歲的人,每月近5000元的退休工資,身體稍覺不適就住院治療。天天看他精神矍鑠,笑容滿面。

過去的已成記憶,真心希望所有的原民辦教師保重身體,永遠健康。


為生活而提神


我的啟蒙老師是下鄉知青,屬於民辦教師。

我家住在高山上,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那時候山上貧窮落後,識字的人很少,學校也不多,而且規模很小。我該上學了,但是鄉上的中心校缺教室,教師也緊缺。我去報了名,但開學時得到通知,我們那個生產隊的孩子當年都不能入學,只有等第二年。

於是,我們生產隊自己籌辦了一個民辦小學校,隊上的保管室就是教室,樓上裝糧食,樓下就做教室。沒有老師,就請了一位知青。這位知青就是我的啟蒙老師吳老師。

吳老師帶著我們把生產隊的保管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這就是我們的教室了。之後,吳老師就在教室前面的牆上貼了一張毛主席相片,上課時,就叫我們:“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敬禮!”吳老師的毛筆字寫得很好,就在教室裡寫了很多標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人民服務”“向雷鋒同志學習”等等,都是毛主席語錄。

我們是新辦的教學點,沒有教科書,吳老師就刻鋼板,然後到縣上的印刷廠給我們油印了“教材”。吳老師上課很精彩,書上的內容他要講,報紙上的文章也給我們講,國際國內的,縣上的、人民公社的、大隊的、生產隊的,只要他知道的事情,都給我們講,我們聽得如痴如醉。吳老師還帶我們生產勞動,種蔬菜、種蓖麻,甚至開田改土。那時的我們,總覺得跟著老師其樂無窮。

小學畢業時,參加全縣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次統考,我考了全公社第二名,被縣上的重點中學錄取了。我的老師也落實知青政策回成都了,後來就失去了聯繫。但說真話,我一直很想我這位啟蒙老師,因為我後來做教師的許多方法都是我這位啟蒙老師的翻版。

直到去年四月份,遇到一個原來和吳老師一起下鄉的老知青,我才打聽到了吳老師的電話,我馬上給吳老師打電話。聽了我的電話,吳老師高興得不得了,但是他因為咽喉做過手術,講話不怎麼清楚了,都是他愛人當翻譯。暑假時,吳老師在峨嵋山下避暑。我一放假,就趕去看望他老人家,七十多歲的他見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儘管吐詞不清,還是不停地和我說話。看到老師高興,我也很高興,約定下次再去看他老人家。悄悄告訴你,吳老師到現在也是叫我的乳名。


金風359


我的啟蒙老師的悲哀!他現已六十有六了,他從事鄉村小學教育十一個年頭,後因他家窮,又雪上加霜本人生病,從而悲憤離開心愛的講臺,後來在01年上級落實民代師辭退政策,他向上申訴……可至今石沉大海。他所教的班級每學年都先進,後從教中學畢業班九年,年年中考率縣片領先,如今桃李林立,有做縣鄉局長的,教授老闆的……可又有什麼用呢?現如今國富興旺,百業騰飛,以前退伍的,工廠下崗的,鄉村貧困的……上級黨都給予了相應補助。可七八十年代,拋灑了青春和汗水,處於半飢餓狀態下,點燃了鄉村文化貧瘠落後的星火,且當時有特殊原因離開講臺的恩師,上級領導們,就充耳不聞麼?懇請江蘇省宿遷市主管領導們,關愛下你兒時的啟蒙恩師吧?否則,良心的坎,不好過呀?!


宏宏老師


我的啟蒙老師是溫老師,女,高中畢業沒考到大學,到我們學校代課,和她一起來的還有一位廖老師。溫老師教一班,廖老師教二班,當年我們兩個班都是在暗地裡比賽,都是我們班勝。以前學校的老師都是老一輩的,只有溫老師和廖老師18歲,年輕有活力。她們的教學都是用普通話,所以我的拼音學得不錯,我非常感謝她。雖然其他老師會在學生做錯事會打手懲戒,但我認為那是小事。班上有好多調皮的學生,經常在課堂打架鬧事,搗亂,欺負其他人,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我見過老師被氣哭幾次,我們都會安慰她。後來出來讀高中大學,老師調到一個山區去了,後來轉正了,現在也退休了。以前調皮搗蛋的同學,都在小學畢業後就不讀了,在農村,不知過得好不好。其實當時我爸也教書,經常睡醒還看到爸爸在備課~~~感謝天下的老師,祝大家健康快樂。


用戶5526715581042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啟蒙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在村上的村小。村小規模很小,只有四個班,還多是複式班。說是學校,連統一校舍都沒有,教室都是借用村民的,課桌板凳都是學生自帶,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老師也全是代課老師。

由於家裡好幾個哥哥,他們讀書成績都非常好,所以從小就渴望讀書上學。而且開學那天非常“隆重”,恰逢家裡有事,來了不少親朋,表哥表姐,姨媽姑姑等很多親戚來走人家,順便送我上學,挎著一個布片縫成的小書包,蹦蹦跳跳的在大人陪伴下去上學,一切都是那麼新奇,童年的記憶,雖然窮,但是那麼的幸福那麼的真實,至今無法相忘。

教我們的老師,都是村上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文化人,也就是所謂的民辦教師吧。兩個老師都姓周,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數學,還要教另一些人的語文和數學,因為是複式班,好像另外十幾人是三年級,我們二十幾個讀一年級。

教語文的老師年齡稍大,二十三四吧,教我們很認真負責,還經常家訪,和家長溝通交流,第一冊考試每一個人都極格了,家長村民們對他評價很高,都很尊敬信服他。大概是1988年,考上了鄉幹部,走上了從政之路,從鄉廣播員開始,到後來的鄉文化幹事,再到副鄉長鄉長,再到後來區政府任職,最後以縣人大副主席職位上退休。

教數學的小周老師,連續兩年高考沒考上,回到村上代課,為人比較心高氣傲,也沒怎麼用心教學,第一冊期末26人沒有一個人極格,我44分是全班最高。小周老師代了幾年課,中途有一年半又沒代,後來轉民師和民師轉正都沒如願。1995年開始做小包工頭啥的,受他在鄰省當大老闆的哥哥提攜,一路高歌猛進,1997年接手當年縣上最大一段公路工程,兩年內掙了400多萬。開始驕狂,在他眼裡,區上只有區長區委書記能入他眼,縣上只有交通部長和縣長縣委書記能入他眼。甚至在有一年過大年時公開諷刺跟著他幹活的一管理人員:就你這屌樣還過什麼年,過個年有個50塊足夠了等等。2002年和人合資修另一大工程,過程中百般算計他的合夥人,最後矛盾激化徹底翻臉,合夥人被坑了近700萬後,發動自己所有關係和能量對他進行封殺打壓,從此在領近三個縣內沒能接到一個工程,坐吃山空,又愛賭博,在1998年又拋棄糟糠之妻,現在十來年,基本靠他的大老闆哥哥接濟過活。

個人覺得,為人處事當以善念當頭,切勿算計他人,誰比誰也傻不了了多少,成功與否機遇很重要,一朝得勢千萬不要得意忘形,畢竟小財靠勤大財靠德!您覺得呢?


清風教與育


謝謝悟空,我出生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裡,教學點就設在村裡的倉庫院裡,設了三個年級,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三四個孩子,就一個老師教我們,現在我記得她姓張,是個公辦教師,來教我們的時候,年紀差不多有四十歲左右,是個中年婦女,對我們和藹可親,剛上學那會兒,我們幾個年級的同學複式課,學前班沒有書,老師在黑板上寫幾個拼音,讓我們在本子上寫,然後給一年級的同學教生字,過一會兒,給二年級的同學上課,開的課有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我不知道那會兒老師備不備課,現在想想是挺累人的,因為她是外縣的,後來就調走了,七幾年的時候她四十歲左右了,已經過了四十多年了,但願她還健在,而且健康快樂!


遠文菡萏


我的啟蒙老師姓李是民辦教師,和我是一個村子的。現在因為婚姻關係我們成了本家族的親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教了我不少錯別字至今仍常出現。後來我高中畢業也回村當了幾年民辦教師,我們還在一個學校教書。當時算術改成了數學,小學生也有了x和y,並且有了三角形和勾股弦。這些他都不懂得,x他叫背靠背,我經常教他學習。他教書全憑認真和耐心,他不光教我們學習知識還教我們如何做人。在隊流時他被流下去當了大隊幹部,他是個老黨員。後來幹了幾年幹部又回學校當了教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轉成了正式教員。在我到鄉鎮工作分管全鄉教育工作的時候,他還找了我,是關於想退休的事情。他現在和我一樣退休了仍在村中,只是他比我老了一點,而他已不種地了我卻還在種地。我們的關係挺好,村裡有事開會經常坐在一起,相互間觀點基本一致很少爭吵。互相之間有什麼特產還要相互送上一點,我對他非常尊重仍然叫李老師,他雖然不答應但常笑著。人就是這樣過的平凡,年復一年容顏變老。我非常珍惜我們的這一段師生情緣,但願我的老師能長壽延年,幸福生活更加美滿!


李增喜3


我的語文啟蒙老師姓楊,男性,很嚴格。記得有同學認字不會認,拼音不會拼,打手掌,同學哭得很大聲,我們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喘,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那時的老師即使打也是為學生好。現在楊老師也八十多歲了,眼睛看不清,行動不便,我們也曾去看過他。他退休後由兒子頂替了工作,兒子也爭氣,當了十幾年小學校長,楊老師生活也幸福,我們很欣慰。啟蒙數學老師姓李,女性。很慈和。溫言細語,我們同學中再調皮的學生到了她辦公室,全都老老實實,縮手縮腳,心裡說不出什麼味道:怕,擔心,我犯什麼錯了?忐忑,反正我們都喜歡她。這兩個老師都是公辦老師。現在都過得幸福,都住城裡了。


鐵流8


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啟蒙老師就是指人生第一次入學時接觸的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老師。

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上的農村小學,那時還沒有幼兒園託兒所,所以一入學就是小學一年級。當時學校一共五個班級,學制是五年制小學,不像現在六年制,每個年級一個班,每班不超過30人,典型的小班教育。全校不超過150人,配備了5個老師,一個班一個老師,實行包班制,全部老師都是民辦教師,換個角度說,就是掙工分的,好像每月補助幾塊錢,這事記不大清了。

這五個教師中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師,因為他不僅是五個教師中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老師,還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因為學校裡姓徐的老師有三個,為了區別開,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稱這位老師為“老徐老師”。

其實,當時“老徐老師”三十歲左右,被孩子們這樣一稱呼,似乎真的老了很多,心目中倒覺得他很真誠很可靠,很有安全感。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老徐老師”批評學生不好好學習,說了一句話“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後悔了”,至今記憶猶新。

“老徐老師”本世紀初退休,在教育一線崗位上幹了四十多年(上世紀八十年代轉成公辦老師)。讓人驚歎、佩服的是,“老徐老師”教的學生中有一家三代的,也就是爺爺、兒子和孫子都教過。而且在他教的學生中,有做了教師的、有當了幹部的,有成了軍官的、還有成了腰纏百萬貫的商人的,可謂名副其實“桃李滿天下“了。

退休後的“老徐老師”,沒有去輔導班“撈外快”,而是成了村裡百家用的“賬房先生”,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他都會被邀請前去幫忙,他人品好,又能寫一手瀟灑的毛筆字,大楷小楷都不在話下,他一生主要教授數學課,所以記賬也靠得住。

現在的“老徐老師”已八十餘高齡,真能稱得上“老徐老師”了,可是見到他依然精神矍鑠,偶爾在門口石板桌上和人下棋,晚年生活也挺幸福的!真替他感到欣慰!

欣慰之餘,不禁又想起了“老徐老師”那句歷久彌新的口頭禪“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晚了”。


晚熟的天真


雖然我初中是在私立院校上的!

但是小學、高中、大學都是在公辦學校上的!

要說啟蒙老師,肯定是公立學校了!

公立學校雖然便宜收費不高,但是老師還是挺負責人的;我們那個時候老師就是恨鐵不成鋼了一點,時不時的打人!不過我從來不恨老師,我感覺這是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種手段而已!

那個老師是我的語文老師,按輩分我還得叫他大爹,那個時候天天騎個三八大槓自行車回家,挺拉風的!雖然我學習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教會了我做人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