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城市火災隱患開展“靶向治療”

如何对城市火灾隐患开展“靶向治疗”

“城市病”的主要“病灶”表現是大量人口聚集於城市中,隨之而來的是生產生活維持要素荷載遠超城市安全運行的承載力,人口集中速度過快與消防安全防範能級產生錯位脫節,許多潛在隱患和不確定風險使城市消防的危險因素不斷激增,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隨地隨機可能爆發。所以,我們在應對“城市病”方面,尤其是如何防止“城市病”的持續惡化,進一步降低各要素風險等級,實現對各種風險提前分析預警、佈局防控,針對已存在的重大火災隱患實施有效的“靶向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以“病灶”為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所謂的“藥到病除”,就是說藥要用得準,能夠消除病根。堅持火災隱患整治屬地責任落實的原則,分類確定整治標準,形成一點一方案,明確整治主體、責任單位,倒排時間。同時將重大消防風險寫入各街鎮和委辦局的消防年度工作目標責任書中,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內容,採取項目化推進方式,逐項解決各個風險點位問題。

針對低端規模型商貿市場:一是落實行業責任,按照區經委三年整治計劃,各鎮級政府、社區確定年度整治目標;二是落實屬地責任,結合市場產權及經營情況實際,由各鎮提出整改方案和需求,市場停止續簽租約,加強對市場經營戶的宣傳告知;三是落實監管責任,強化運用法律手段,公安、消防及區其他職能部門全力配合,增加監管頻次,加大對單位主體和相關人員的懲戒力度。一時無法關停的,先解決違法搭建和違規住人問題。對隱患問題久拖不改的,依法實施查封、責令停產停業等強制措施。對保留扶持的,切實增強市場自身消防安全自治水平。

針對危化企業及易燃易爆場所:一是嚴格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從企業內部逐級、逐崗位明確消防安全職責,務必做到法定職責清、違法後果清、重點部位清、檢查方法清、應急措施清;二是安全管理部門及人員的工作環境、地位、待遇要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配備到位,單位內部人員不具備能力資質的,應聘用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檢查評估,要將安全文化納入到企業文化當中加強全體員工尤其是一線操作員工的培訓,並輔之以愛崗敬業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單位上下將安全意識入腦入心,外化於行;三是區相關部門以及屬地政府開展聯合執法,對違規操作及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一律從嚴、頂格處理,對影響企業運營安全的消防設施、檢測報警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要加大投入力度。

針對沿街商鋪、門面房、“三合一”:一是找準管理責任主體,加強日常監管和宣傳培訓教育;二是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全面清理“三合一”現象;三是倡導公助民籌方式,推廣應用簡易噴淋、單點式獨立報警器、限流保護裝置等,將防盜窗改造成內部可開啟式,對不符合條件的電氣線路重新敷設。

針對群租及獨居老人、行動不便人員等弱勢群體:一是按照有關規定,釐清租賃雙方責任關係,明確房屋消防安全技術標準,加強法規和案例宣傳。二是對於獨居老人、行動不便人員等弱勢群體,加強結對幫扶看護和安全教育;同時,建議通過政府實事工程的方式,強化智能感知報警、簡易噴淋等技防手段和微型消防站實體化運作;開展消防宣傳,群防群治,提升農村地區人員火災防控及疏散自救能力,降低弱勢群體受火災侵害的風險。三是全面開展巡查檢查,主動對接屬地公安、房管、人口管理等部門,加強工作研究和聯動,建立長效的排查管控機制;要組織對街鎮、公安派出所、社區(村)網格人員、居村委幹部等進行專題培訓,提高基層力量巡查檢查能力,對巡查檢查發現的隱患問題,及時告知並督促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立即整改,對隱患情況嚴重或經通知仍未改正的,應彙總抄報至屬地消防部門、公安派出所依法查處;要加大執法力度,會同公安派出所,對消防違法行為拒不整改、屢督不改的要剛性執法,清除一批隱患頑疾,利用新聞媒體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震懾效果。

持續開展高層建築隱患排查整治:保持高層消防安全整治不鬆勁,持續加大隱患檢查督改的力度,始終保持高層隱患治理高壓態勢,加快電瓶助動車充電設施改造。聯合區房管局、區人社局,開展物業管理負責人、消防安全經理人、“樓長”、水電工以及消控室值班人員、微型消防站隊員的培訓。督促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對高層建築消防設施進行一次全面的維保檢查。試點推行智慧化消防管理,在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高層建築推行消防物聯網智能化管理系統,同時強化微型消防站建設水平,提高第一時間初期火災處置能力。

深化全民宣傳,提升消防素養

高效的公共安全治理是以良好的全民公共安全意識和素養為基礎的。嚴格保障各級政府在消防宣傳工作上的專項經費,制定各級政府年度消防宣傳工作方案,通過主要媒體搭建消防宣傳固定陣地;強化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普及和聚眾效應,探索引入新興技術理念,積極引導社會單位聘用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承擔消防管理職能,鼓勵以民籌公助方式在火災高危單位和易發多發場所開展消防設施改造,推廣消防設施智能感知營運,聯網式火災探測報警器、應急廣播、灶臺滅火、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電氣火災防範裝置等先進實用技防設施。深化全民消防安全宣傳培訓,推動以提升市民群眾消防安全素養為主要指標的城市安全建設。

推動政府、市場和社會互動式治理

針對風險的變異、轉移、疊加,創新風險治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要充分發揮行政、市場和社群的互補嵌入功能,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三種協同、互動風險治理機制。

一是堅持嚴管嚴懲原則,針對大型商業綜合體、商住樓、人員密集場所、文物建築和城中村、群租房等高風險場所區域存在的重大火災隱患,一定要通過行政、市場手段,採取掛牌督辦、函告公佈、曝光警示、實施誠信體系聯合懲戒等方式,集中整治消除一批重大隱患。

二是通過政府、社會治理結合,建立區、鎮、村三級消防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機制。以政府實事工程、民生民安工程逐年推進,逐步消除全區範圍內現存的典型集中隱患,不增新量,減少存量。

三是發揮市場、科技功能,大力推廣智慧消防運用。在火災高危單位、大型人口密集場所和火災易發多發場所推廣配置簡易噴淋、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電氣火災防範裝置等先進實用技防設施,通過人防加技防措施,切實提高全區火災防控能級。

四是推動“部門+平臺”模式,依託城市綜合管理和應急聯動網絡,構建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綜合信息化體系,將消防安全納入網格化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通過不定期開展聯席會議和大聯動工作,及時把各類安全隱患問題抄告移送至相關職能部門予以處理。

五是極大調動基層組織共治、社區(居村民)自治的積極性,將微型消防站作為基層消防網格防控的重要“橋頭堡”,作為“基層星級居村委”和“消防安全平安社區”創建硬性指標,切實推動微型消防站就近開展日常巡防檢查和早期處置的效能發揮,做到防患於未然,滅小、滅早深入融合,打通基層消防治理的“最後一米”。

聯勤聯動聯保,協同應急處置

消防高風險點位往往伴隨著建築違章、環境汙染、設備低劣、人口複雜、管理混亂等現象的疊加、交叉,這給消防造成巨大的壓力。“打蛇打七寸”,我們一定要強化消防高風險治理與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減量化、環保水環境治理、人口控制等政府政策性行為的融合,加強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形成常態化執法協作機制。緊密跟進政府領導下的“大應急、大聯動”的格局,將公安、消防、交通、衛生、環保、電力、氣象等聯勤力量納入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完善聯勤聯動聯保機制;強化由各聯動單位參加的綜合應急演練,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應急處理水平;持續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至少兩次開展由各聯動單位及應急救援專家參加的聯席會議,研討各類災害事故的處置對策,健全應急救援專家智庫;同時結合轄區特點大力加強高層建築、化工、大跨度建築等專業隊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作者為上海市奉賢區消防支隊副支隊長,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兼職教授)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