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缺鈣?應該怎麼補鈣?

大家都說我是好先生


人體缺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性激素水平下降

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體內的性激素分泌也會隨之下降。它們對抗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會因此而減弱,而甲狀旁腺激素具有使骨骼脫鈣的作用,這樣一來很容易因此而導致鈣質流失,從而引起骨質疏鬆等一系列的現象。

2、嗜好醃製品

不少人在生活中喜歡吃一些醃製過的食物,長期食用這些食物會導致體內的鈣質流失。因為醃製品內含有的食鹽含量多數都比較高,鹽量攝入過多會影響身體對食物中鈣的吸收。

我們的身體每排洩1克鈉,就會耗損體內26毫克鈣,人體排出的鈉元素越多,鈣的消耗量就越大。長期攝入鹽分過高的食物,會影響骨骼所必須的鈣質,削弱我們骨骼的強度。

<strong>

3、營養因素缺乏

身體的消化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引起營養缺乏,使得蛋白質、鈣、磷以及維生素等微量元素長期攝入不足。長期蛋白質的缺乏,容易導致我們體內的血漿蛋白降低,導致骨基質合成不足。再加上身體無法攝入足夠的鈣元素,兩個因素一起作用,自然會導致骨骼內的鈣元素逐漸的流失。

4、長期喝飲料

長期飲用咖啡、濃茶等也容易導致鈣質流失,茶葉內含有的茶鹼會阻止我們身體對於鈣質的吸收,降低身體內的鈣比例;而咖啡內含有的咖啡因則會加快鈣質的流失,還會導致尿鈣排出,也會使得鈣元素流失越來越嚴重。

補鈣可從以下三個方法入手

首先,平時想要補鈣要保證身體可以適當曬曬太陽。曬太陽會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質的吸收,這是補鈣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其次,平時要多吃一些補鈣的食物,比較常見的就是豆製品、奶製品等,這些食物的鈣元素都比較豐富,可以起到不錯的補鈣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補鈣不必通過喝骨頭湯來補,骨頭湯起不到好的補鈣效果,還可能會導致身體肥胖、體內的嘌呤含量過高的問題。

最後就是要堅持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鈣質的補充,對於想要補鈣的人群一定要進行運動。

補鈣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一些細節進行,但是如果身體沒有異常症狀出現,其實沒必要攝入保健品或者通過藥物補鈣,除非你體內的鈣質缺乏特別嚴重,那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鈣。


39養生必知道


補鈣,在所有的養生知識中最為人們所熟知,在藥品企業、保健食品企業廣告的狂轟濫炸之下,公眾補鈣意識更是顯著提高。補鈣成為人們經常性討論的話題,“我是不是缺鈣?"成為人們隨時拷問自己的一個養生命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補鈣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功效似乎都是“超一流”,消費者不知如何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有必要對補鈣的問題進行一下梳理,孰是孰非,並不是企業廣告說了算。

一、我們為什麼要補鈣?

鈣廣泛分佈於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其中99%分佈於骨骼和牙齒中,並維持它們的正常生理功能;1%分佈在肌體的軟組織和細胞的外液中,對體內的生理和生化反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鈣在人體中能維持肌肉神經的正常興奮、降低(調節)細胞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體內多種酶的活動等。總之,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它既是身體的構造者,又是身體的調節者,是我們人體的生命之源。

二、我們為什麼會缺鈣?1、首先是因為人體對鈣的需求量比較大,容易導致攝入量小於需求量:

①中老年人除從膳食中獲取的鈣外,另至少需要額外補充600mg鈣/天;

②兒童每長高一釐米需要3萬mg鈣的支持;

③孕婦除每天從膳食中獲取的鈣外,另至少需要額外補充600mg鈣/天。

其次是常有影響鈣吸收的因素存在。我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而穀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如菠菜、莧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植酸、草酸能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降低鈣的吸收率;膳食纖維中的醛糖酸殘基與鈣結合,可干擾鈣的吸收;脂肪過多或脂肪消化不良時,未被吸收的脂肪酸與鈣結合成鈣皂,影響鈣的吸收;抗酸藥、四環素、肝素等藥物也干擾鈣的吸收。此外,食物中鈣磷的比例失調都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而導致缺鈣。

2、我國居民普遍缺鈣

鈣是中國居民膳食中缺乏最明顯的營養素,據調查個體的鈣攝入量達到其各自的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RDA)百分數的結果顯示,城區居民男女分別有51%和60%的鈣攝入量不足50%,只有9.5%和7.1%達到或超過了RDA。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缺乏尤為嚴重,男女分別有72%~75.4%和74.8%~78.9%在50% RDA以下。農村居民情況更差一些,男女分別60.1%和67.6達不到1/2RDA。男女兒童青少年側有80.9%~88.1%在1/2RDA以下。只有3.0%~3.3%兒童青少年鈣攝入量達到或超過他們各自的RDA。

三、缺鈣有什麼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分析表明:人類135種基礎疾病中有106種與缺鈣有關。缺鈣會導致和引發有如:食慾不振、骨質增生、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各種結石病、各種過敏性疾病、肝臟病變、腎病綜合症、性功能障礙、眼病等疾病和症狀。

人們常常認為當缺鈣症狀緩解了就可以不補鈣了! 其實,缺鈣症狀的出現代表患者的血鈣濃度是不足的,補鈣之後症狀的緩解只是證明鈣劑吸收了,暫時維持了正常的血鈣濃度。但是缺鈣的總量如果不能得到補充,使鈣真正沉澱到骨骼上,人體還將處於缺鈣狀態,補充的鈣劑消耗完之後,症狀還將重新出現,那只是治標不治本!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 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

1、兒童:軟骨病、佝僂病、生髮遲、出牙遲、夜啼、抵抗力下降、感冒不斷。2、青少年:骨骼生長不良、發育遲緩、牙齒髮育畸形、蕁麻疹、近視眼等。3、孕婦:手足麻木、抽筋、腰痠背痛等、胎兒骨骼形成遲緩、妊娠高血壓等。4、中老年人:骨質疏鬆、駝背、骨質增生、牙痛易出血、關節炎、高血壓、神經痛、早衰、皮膚瘙癢、黑斑、頭皮屑多等。

醫生建議,應選擇含鈣量高的碳酸鈣、易吸收的劑型及安全性更高(國藥準字)的補鈣產品。採取小劑量,多次服用等科學方法進行補鈣,以防治與缺鈣相關的疾病。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鈣劑主要是依賴體內胃酸分解成鈣離子來完成吸收,存在分解不完全的可能(特別是老人、小孩和胃動力不足患者)。隨著現代製藥工藝的提升、新工藝的出現,泡騰片、口服液等技術是以人為的方式使鈣的化合物分子在體外分解為【鈣離子】(Ca2+),服用後100%參與腸道吸收,比傳統鈣劑具有吸收完全、迅速等特點。


大家都說我是好先生


正常人血鈣在2.18-2.63mmol/L,若低於這個範圍,則認為是缺鈣。但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言,由於生理原因,測量結果不能真實反映體內鈣含量。鈣元素在體內約佔2%,成人體內含鈣總量約1200g。

為什麼會缺鈣?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缺鈣,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一、鈣的吸收與年齡相關,隨年齡的增長其吸收率會下降。

嬰兒鈣的吸收率高於50%;兒童約為40%;成人僅為20%左右。一般在40歲後,鈣吸收率會逐年下降,老年骨質疏鬆大多與缺鈣相關。

二、影響鈣吸收的原因還包括:穀物植酸和蔬菜中草酸;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肪消化不良;抗酸藥、肝素、四環素等藥物服用。

三、特殊人群缺鈣。

1、兒童、青少年:兒童和青少年發育成長較快,若飲食鈣元素滿足不了機體所需,容易出現缺鈣的情況。

2、孕婦:孕婦因胎兒的生長髮育,容易缺鈣。

3、中老年人群:成年後,機體逐漸進入負鈣平衡期,即鈣吸收減少、排洩增加。老年人多因鈣流失而出現缺鈣。

4、運動員:運動員因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缺鈣。

四、常見缺鈣原因。

現在很多青壯年人群也有缺鈣現象,這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

1、久坐電腦前,缺乏運動。長期缺乏鍛鍊,會使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骨骼鈣鹽含量下降,脆性增加。另外,缺乏運動導致肥胖,體質下降也會出現缺鈣。

2、愛喝咖啡。咖啡因會導致鈣質流失,若長期、大量喝咖啡,容易缺鈣。

3、節食減肥。節食減肥,常存在營養元素缺乏的情況,最易發生鈣流失。

4、挑食厭食。年輕人會有無意識的挑食,導致身體所需營養素達不到,鈣攝取不足。

5、少曬太陽。常年在屋,出門還要打傘,年輕人很少接觸陽光,影響鈣吸收。

應該怎麼補鈣?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法首先應該是食補,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保證機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元素,切忌過度節食;牛奶是最好鈣源,含量最高且易被吸收;適時曬太陽,適度運動有助鈣吸收;少喝咖啡。如果存在嚴重缺鈣的情況,應注意選擇合適的鈣劑補充,但也不能過量,最好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


鹽酸索他洛爾


缺乏鈣現象其實還是普遍的問題,從國家層面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中指出過去10年間,鈣等部分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

再比如《中國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每日飲食中的鈣攝入量為388.8毫克,城市為438 6毫克,農村為369.6毫克,遠遠低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800mg。其中兒童和中老年人缺鈣問題尤其嚴重。

缺乏的原因不外乎這麼三個原因:

1、\t攝入不足:嬰幼兒缺乏因為母體攝入鈣不足。兒童青少年缺鈣是因為家庭飲食搭配不合理導致。成年尤其老年人缺乏由於食慾下降挑食偏食或者對鈣的食物認知錯誤或者不足導致。

2、\t需求增加和消耗過多:備孕、妊娠、老年人與兒童青少年都是需求量較高的人群。還有一部分人群是消耗過都,比如飲食增加食鹽,口味偏重,尿鈣丟失過多。不愛運動,靜坐的人群,也會造成丟失鈣。

3、\t吸收障礙:消化功能受損造成吸收不佳,高蛋白飲食、高酒精飲食都會影響鈣的吸收與利用。

食物依舊是最好的補鈣方式:

奶及奶製品 是首選的。如牛奶,好消化好吸收,鈣磷比列適宜。含量鈣又高,操作起來便捷經濟。每天飲奶足量是衡量是否缺鈣的重要參考。每天一袋奶可以強壯身體。根據個人喜好可以攝入奶酪等,鈣高度濃縮,是好的來源。酸奶也可以作為替代食物。

豆及豆製品,是次選。但如果奶製品不喝,它就自然成為首選。一定選擇乾製的。豆腐皮、豆腐乾、素雞、豆腐之類。儘量不選豆漿。黃豆本身的鈣加上凝固劑鈣使得補鈣變得更省事。

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 是每天都吃的食材,尤其量大,是補鈣良好的來源。建議大家每天吃500g蔬菜。

歡迎與我更多交流互動,如果對您有益,請轉發分享給更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