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

Sunchild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但是,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發現中藥的不良反應也有很多,特別是近些年來與中藥有關的肝腎毒性不斷有被報道的案例,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於馬兜鈴酸腎病了,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避免中藥的不良反應呢?

第一、看病時首先要精選醫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追求所謂偏方秘方,實踐證明,很多所謂打著偏方秘方招搖撞騙的都是一些來路不明的中藥,裡面有些藥物往往會有一些副作用。

第二、儘量選擇學識淵博的大夫,有些所謂中醫,不學無術,知識面極度狹窄,根本不懂中藥的毒理作用,開方看病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悟性與思考,比如一些腎臟病醫生經常給患者開甘草,實際上甘草可以造成水腫,大多數腎臟病人並不合適,對男性還容易造成陽痿。

第三、一定要去找會辨證論治的醫生,所謂是藥三分毒,但是,中醫講究辯證論治,如果辯證準確,有是證用是藥,毒性往往可能就會降低,另外,儘量中病即止,平時注重食療。

第四、目前文獻報道的已經公開有明顯不良反應的藥物一定要注意慎用少用或者不用,比如關木通、防己、雷公藤、馬錢子、硃砂、雄黃、鉛丹、雄黃等,還有很多,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最關鍵的是一定掌握適應症,合理用藥。


腎與中醫


首先,從政策層面來說,完善註冊管理法律法規,進行相關毒理試驗和安全性評價,強行標註有毒成分、副作用及禁忌。對中成藥、注射劑、院內製劑等成品藥,一定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進行病案藥郊和副作用的臨床和預後管理、調查,對一些副作用大的藥品,嚴格執法,及時限用停用;對中藥材、中草藥嚴格依據藥典的標準,進行標準化和產地管理,明確泡製方法和流程,逐步標準化。加強科普,改變“中藥無毒無害無副作用”的錯誤觀念,同時,多揭露“中醫騙子”、祖傳秘方包治百病的騙局。

其次,對個體而言,不要相信中醫騙子、走方遊醫的“包治百病”,不用祖傳秘方偏方,不要相信不良企業的忽悠,少吃保健品養生品;中藥能不用就不用,如果一定要看,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找正規醫生;慎用中藥材、中成藥和注射劑,如果實在必須,一定謹遵醫囑。特別是注射溶中的複方製劑和中藥自泡多湯劑,最好不用。





楊園農夫


中藥不良反應是指中藥(包括中草藥,中藥飲片)及其製劑(中成藥)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況下,產生除治療作用以外的非預期且有害於機體的反應。不良反應的類型包括藥物戰副作用,毒性反應,依賴性、成癮性丶特異質反應,致癌作用和致突變作用等。中藥不良反應的類型較多,有如下幾種類型:1,副作用:在治療劑量下所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對人體機體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應。如桃仁,有活血化瘀、潤燥滑腸的作用,當用於活血化瘀時,其潤燥滑腸則為其副作用,可引起輕瀉,或使慢性腹瀉者病症加重。中藥的副作用可表現在多個方面由於其成分複雜藥理作用多種其副作用的存在,在用量和單味藥使用上尤為突出,可以通過組方後,避弊揚利讓副作用減輕。2,中藥的毒性反應,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所引起的機體生理,生化,功能和結構的病理變化。因劑量過大而立即發生的毒性反應稱為急性毒性,多損害循環丶呼吸和神經系統,也有因長期用藥,體內藥物蓄積過多湯逐漸引起發生的,稱為慢性毒性,常對肝腎造血器官或內分泌器官功能有損害,如細辛,關木通等中藥,一些特殊毒性反應的中藥,如依賴性、成癮性及對致畸胎致癌致突變反應屬於中藥特殊毒性反應,應避免使用。3,中藥的過敏反應,由於機體受到某些中藥或中成藥成分的刺激後,體內產生抗體,當該藥再次進入機體時往往發生抗原體的結合反應,造成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中藥丶中成藥亦可產生過敏反應,據有關報道,其發生率與日俱增輕重程度不等,輕者出現皮疹丶丘疹、紅斑等重者表現有剝脫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

中草藥成分複雜品種繁多,其中不少具有抗原性,如藥動物中時蛋白質如水蛭的水蛭素丶植物藥的多糖及小分子物質如黃柏的小檗鹼,銀花中的綠原酸等。其中以注射劑所致過敏反應發生率最高。並以過敏性休克最嚴重,死亡率高。都應引為重視。產生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有品種繁多丶劑量過大、劑型改變丶炮製不當或未經炮製、藥物品種不純或受汙染丶及中西聯合運用不當丶及用法不當和用藥不對症等,體質差異及有免疫缺陷的患者,都會造成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1,提高中藥不良反應的意識的宣傳,加強群眾自我保健意識。2,加大對中藥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力度,建立國家和地方各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和採取強有力措施加強監測監管力度。3在臨床用藥應正確診斷、合理用藥,中醫用藥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診斷治療。3,中藥飲片應遵照炮製規則,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中藥製劑應規範配製,以質優安全有效藥物提供臨床使用。4加強毒性藥物管理對毒性丶毒理學和毒代動力學的研究,將有關資料及時公佈,提供臨床醫師重視。中藥和中成藥不良反應最主要的還應靠大家維護。


黒芝麻



犛牛615


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藥品毒、副作用。要克服藥品的毒副作用,首先要掌握藥品的毒副作用和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有些對肝腎有輕微毒性作用的藥品,只要患者的肝腎功能是健全的就不會引起不良反應,藥物的副反應也是相對的,如我們常用的阿托品類藥物,作為解痙止痛藥緩解腹痛時會出現抑制腺體而口乾的副作用,而作為麻醉前給藥(全麻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暢,需抑制腺體的分泌)剛好是利用其副作用,也就是前者的副作用成了後者的治療作用。西藥的不良反應通過了嚴格的實驗室及臨床驗證,其不良反應可知可控。而中藥只是經神農嘗百草的經驗沿用,不良反應還處在"尚不明確"中,近年發現大批對肝腎有嚴重毒副反應的中藥材,值得警覺與將其進行現代藥學科學驗證,以保中醫用藥安全。


大唐良友1


作為“醫家”,應該嫻熟藥性,從植物藥生長的過程,成熟,採集的最佳時段,時辰。採集後的炮製,保管,儲存,運輸,到炮製,製備,存儲,藥性的輔助炮製,對病患的診斷,病理病機,辯證施治,處方用藥,君臣左使,陰陽五行,虛實寒熱……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的把控與精選,因為,人命關天!必須一絲不苟,方得始終!

現在的“醫生”,只要有一個“證書”,就可以了!……

有一些太滑稽了。

就一個針灸的基本功,過去的老一代中醫師學徒期間,是要用2釐米厚的木板,作為練針的輔助工具,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將木板用針灸針,扎一個可以套到自己大拇指上的洞,才是基本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基本功。

現在,那一位下這樣的功夫?


岐黃之術敬信傳


不知問答是注謝液還是水煎?先講注謝劑,目前我國提純技術不完善,所以口服的比較安全!常見的中草藥比西藥副作用少得多,比常用的西藥一樣!但是,為了提高勞動收入,西藥也好,草藥也擺,醫生和患者都喜歡高貴希少的藥品,有可能連醫生都不知道它的功效和性能,拿病人生命去擋風險,成功者醫生得到最高敞的聲譽!真正治病救人,還是常見能支,掌的中草藥好,儘可能減少毒副作用!記得,有一年輕的肝癌,要求一定要巖黃蓮治好他,失敗者是我的損失,成功是他的支付!天哪!分不清我是醫生或是他是醫生,行醫這麼多年,對癌瘤探討不少,還未見有用巖黃蓮治好過,怎能哪我的資本去帽險?箅了吧,只好期待下個目標!重症晚期癌瘤免費治療為超生存一年收費協議在努力取消提供方劑


基礎14



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


1.嚴格按照煎藥方法。

2.嚴格按照藥物搭配,特別是經方的配伍。

3.嚴格按照有毒藥物的炮製方法。


範京強談骨論筋


首先說一下西藥,一種西藥的研發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和無數次的試驗的,由動物實驗到人體實驗,藥理作用、毒理作用、藥動力學分析、事件幾率等,這些都是靠數據支撐的。

而中醫則是依附於驗方的,這裡就存在醫生辨症水平的問題,對症準確、劑量合理都由醫生把握,這就難以形成標準,包括一些幾十年的中成藥,藥物的副作用仍不明確。

我的用藥原則是:看病找知名醫生,少用湯劑;症消藥止,不過分用藥;不以保健為目的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