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只佔60%,部分高校實行綜合評價錄取,這是否會造成錄取不公平?你怎麼看?

西部神鵰


想都不用想,在現有階段實行這樣錄取制度,一定會造成不公平,因為誠信缺失,說白了更有利於有權有勢之人暗箱操作。

這是有例可循的,前幾年轟轟烈烈的校長實名制推薦,為確保公平公正,不僅將公示參與推薦的校長和被推薦學生的信息,還將建立“黑名單”,曝光不誠信校長,那又如何?

在清華北大這個金字招牌面前,多少家長沒縫都恨不得鑿出一條縫,更何況有機可乘,我們市裡有一年被校長推薦的孩子就是學校老師的孩子,前因後果,眾人一目瞭然,當然前提是孩子本身也足夠優秀,但還沒優秀到憑藉自己本事可以考入清華北大,相對一些同等條件的孩子,很明顯這時就取決於家庭背景和人脈了,誰敢說公平?

而且,校長實名制推薦畢竟鳳角麟麒,現在要拿出40%成績做為評價錄取,如果不出所料,最後能脫穎而出的絕對是那些有權有勢官二代富二代,你認為對很多普通家庭孩子還能有多少公平而言?


清風曉築514


會。

對比一下我自己和下一代就會發現問題多麼明顯。

我2000年初上的大學,從西北農村到上海某985高校。我們班30個人,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大概各佔一半。全班只有一個女生有鋼琴特長。那些上海中產家庭的孩子也都沒有藝術特長,因為我們中學時還沒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普通家庭的孩子不管出身如何都只認讀書這一條路。

反觀現在的10後,城市和農村孩子的差距一目瞭然。

我身邊小學及以下的孩子沒有2-3個特長簡直就拿不出手。女孩必學舞蹈和樂器,男孩必學運動,英語就不用說了。

我每次回老家都非常感慨,我表哥的孩子論樣貌和智力絕對屬於中等以上,但是父母忙於生計沒法給孩子提供優良的教育條件,孩子就在村裡上小學,下午三點放學就沒人管了,根本不可能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

想想這兩類孩子未來的差距。

大學招生肯定會越來越像西方那樣這是必然,孩子素質教育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這也要求家長的投入越來越大。可以說未來會開啟正真的拼爹時代。

階級固化是國家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不用抱怨不用感慨。

若是以此為藉口認為學習無用而放棄努力最愚蠢的做法,努力讀書永遠是出身普通的孩子改變命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黎燈87


我兒子當年高考620多分,參加南科大自主出題的綜合考試,面試,一路下來最後被錄取。我兒子說自主考試題相對高考要難得多,能考得高分的學生學習必定也很好,都是計算機閱卷。唯一能暗箱操作的面試,所佔分數比例很低,意義不大。整體來說您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兒子當年被錄取後發現自己的高考分數在河南錄取的學生中是比較低(倒數幾名)勉強拿了一個三等獎學金(普獎)。


生於一九七一


高考一考定成績,可以說出千不好萬不好,可是不得不說對普羅大眾、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是最公平的。

人材是很多面的,讀書好不代表什麼,讀書不是一件難事,我個人而言相比進入社會要面臨的種種,讀書真的是太簡單不過了。雖然我也沒考上清北,一來十八線小地方歷史上也沒幾個清北的,外部條件欠缺了些,二來自身也沒多努力,按部就班輕輕鬆鬆就去高考了,但是如果那時候有綜合素質考核,我肯定重點大學都沒得上。十八線小地方懂啥會啥呀,學個興趣班才藝學校藝術家都已經能當主角了。離開十八線之後再看看人家,“畫畫得那麼好?上了幾年興趣班呀?--沒有上過呀,跟著爺爺畫畫而已”,“會這麼多樂器,小時候上很多班吧?沒有呀,就是在學校藝術團合唱團”……

進了這個門至少可以有一個相對公平的力爭上游的機會。不公平從來都在,大一開始魔都的孩子們就已經在準備各種語言各種出國了,而我們18線的孩子還興奮在各種社團學生會的豐富生活中呢,大家的環境就不一樣。然而到了大四,魔都的孩子們順利地搭上大姑小舅牽的線順利出國留學;耐不住我十八線的孩子從頭到尾上課不敢落下拿個專業第一也混個公派留學的資格……

說這麼多想表達什麼呢?人生而不平等,但是有些能平等的地方就讓它公平一些吧。人生的路很長,佔盡資源的人資源一直都是在的,他上不上大學上不上好大學影響並沒有很大;但是沒有資源的人,上不上大學上不上好大學影響確是非常大。沒錯,從綜合素質來講,十八線小孩沒法跟大都市教授家高管家高官家的孩子比的:黃多多鋼琴鬧著玩也是跟的大師學;同學的孩子找了城裡最貴的800塊鋼琴老師,那老師哪根蔥啊……

素質太難評判,可是學習力相對比較容易判斷,好大學要找學習力強的人。高考要改革,就把出題研究得更靈活些吧,讓那些輕鬆能掌握知識的人更容易得高分,而不是經過強化培訓能出成績的考題。競賽在大家都沒有針對性訓練的情況下是比腦子比能力比知識面,可是市面上競賽本質上又演變成了訓練的結果,到頭來各種競賽還是個賣油翁。


用戶282727908


去年孩子參加了兩所大學的631綜合評價錄取,其中一所通過了面試,一所沒通過。高考之外40%的權重分,每個學校都有相對公平的評分標準,與高中三年的成績、課外活動、學科競賽等等都有關係,並不是隨便給分的。從我家孩子報名的兩所學校公佈的複試名單以及面試後最終的錄取結果來看,我認為還是相對公平的。我孩子通過的那所學校是理工科大學,我孩子平時數學、理綜還不錯,我關注過同校通過初選進入複試的孩子,平時基本上都是和我孩子差不多層次的,最後錄取的幾個,確實是進入複試的孩子中平時表現更強的幾個。另一所我孩子沒有通過的是綜合性大學,通過初選後複試是全英文書面考試及面試,我孩子英文聽讀寫都行,就是口頭表達有點弱,結果差2分通過複試,同校進了複試的孩子,確實英文表達是比我孩子強的。總的來說,通過631綜評錄取的孩子,平時成績都不會差到哪裡去,當然也不排除個別意外的情況,但不能因此就否定631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最後說一句,我孩子高考發揮正常,最後並沒有去通過了631綜合測評的那所學校,那個只是以保萬一的😊


故鄉是遠鄉


肯定會!

毫無疑問!

這就是給那些有錢有權人家的傻兒子開後門準備的。

高考是“一分幹掉千軍萬馬”,何況這有40%的操作空間。

打比方,一個學霸,100分的題他做了90分,由於成績只佔60%,如果其他方面表現不好,或者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最終成績只有54分。

而一個學渣,100分他只做了30分,按60%計算,成績為18分,加上40分的所謂綜合素質,最終成績為58分,輕鬆吊打學霸。

考試考90分,跟30分,差距多大,要付出多少倍的心血和汗水,讀過書的都知道。

而所謂的“綜合素質”,也無非是個大筐,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英語奧數、國際交流、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甚至體育特長、社區志願者……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可以往裡裝,而且評價帶有很強的主觀性(一旦涉及到主觀,什麼人會受益,什麼人會遭殃,你懂的!)

其結果是,那些寒門子弟,由於沒有“素質”,越來越被剝奪向上努力的權力。

可以說,提出、批准這個意見的人,是千千萬萬窮人階層的罪人!


雁去無痕ty


成績佔60%,綜合佔40%.

暗箱操作空間太大了。

國家推廣全面發展,讓孩子越來越累,輔導班一個接一個,以後還要考美術,音樂,書法,編程……我靠……

美術,音樂,書法,編程現在的學校有幾節課程拿來學習,還說要給孩子減負 給家長減負……

我看越減越負……

這些東西不去上輔導班,靠學校那一週1-2節課程就可以學會嗎?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一個人全能的人,為什麼要我們的孩子做全能呢?

讓姚明去畫畫,讓林丹去大籃球🏀。

再說如果高考再搞這麼大一個暗箱,那麼農村的孩子,窮人的孩子想上個大學比登天還難……


天才啟蒙讀書會


這是教育資本化的表現!

資本先佔領了市場,又佔領了房子,然後佔領了教育,又佔領了土地,最後佔領了權力。。。這就是可悲的未來啊。

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可以玩的,我們玩不了,玩了就壞了啊。公平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守的原則!

而自主招生和所謂的綜合素質評價,其實一回事,看錢拼爹。

幾個教育相關的問題:

1.搞素質教育就不關注考試分數了?

錯!素質包括品格和能力,素質之品格可以不斷培養卻根本無法客觀評價。但素質之能力既可以不斷訓練也可以客觀評價。而考試分數或等級其實是一種科學的量化評估方法。“唯分數論”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客觀評價”。

2.自主招生才能選到需要的人才?

錯!由大學各專業確定對科目分數或等級的要求,這是在立法。而招生操作則是在執法。立法和執法要分開這是基本原則啊。但搞自主招生,自導自演,就是既定規則又去操作,必然帶來堵不住的漏洞。選出來的不是人才,是人脈啊。任何自主招生都不能以犧牲高考公平為代價!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優化高考科目組合和題型設置,在高考框架內公平公正地選拔出需要的人才。而沒有必要搞那些堂而皇之又暗藏貓膩的所謂的自主招生。

3.綜合評價才能選到需要的人才?

錯!前面有說過,素質包括品格和能力。能力可以客觀評價,看分數或等級即可。而品格根本無法客觀評價。品格重要,但訓練在平時,做足過程即可。就像體育,每天早晚跑考試不用考。更重要的,品格根本無法客觀評價,更無法保證公平公正。誰比誰更高尚?誰比誰更合群?誰又比誰更健康?素質評價能像高考那樣動用全國資源來保障公平公正不被操縱嗎?不可能的。

4.憑興趣選課就是素質教育?

錯!語文數學物理對應溝通能力、邏輯思維和科學素養,是必修必選課程。三缺一必然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質。而專業知識部分是可以憑興趣選方向進修的,比如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翻譯、藝體五個方向,但選方向絕不是隨意組合任選科目。

5.減負就能提升學生素質?

錯!無論品格還是能力都是需要訓練的,訓練不可能是個輕鬆的過程。從專業知識上減負,省下的時間卻沒有做品格或能力的訓練,素質也是上不去的。


火狐520


我認為,這種做法一定會造成錄取的不公平!

首先,40%的預留空間太大了,讓眾多寒門學子更加無緣重點大學

眾所周知,寒門學子越來越難進入重點大學,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人做過統計的,近些年來,寒門學子能夠步入重點大學的越來越少了。貴族學校、培訓機構、一對一輔導等等,這些都和寒門學子沒有多大關係。從起跑線到終點線之間,沒有助力的寒門學子必然會被拉開距離。

航模能加分,有錢人就可以讓孩子學習航模;奧數能加分,有錢人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奧數。現在綜合評價作用大了,有錢人也可以逐項進行培養。到時候,40%的分數,誰能得到的最高,這就不用我說了吧。

說實話,這個空間太大了,即使是10%的空間,也會有很多佔便宜和吃虧的。我們算一下,路人甲高考600分,路人乙高考500分,但是,經過折算後,路人甲就成了600x60%=360分,路人乙就成了500X60%=300分。這樣,兩人的差距就由100分縮小到60分。再看綜合評價分,我們假定路人甲綜合評價是500分,而路人乙綜合評價分是600分,按照40%進行折算,路人甲就是500X40%=200分,路人乙是600X40%=240分,我們再看一下最終結果路人甲360+200=560分,路人乙300+240=540分。兩個人由100分的差距就縮小到了20分的差距。

600分的分數,按照現在的大多數省份都能進入985重點大學,而500分的分數差不多進不了一本線,是一個二本的 水平。經過這麼一折騰,原來的二本水平的,可能會進入重點大學,而原來能進重點大學的,可能會淪落到二本。

我上初中的時候,中考第一次加體音美分,我們的校長就是搞美術的,中考完就進行體音美培訓,成績下來了,別的學校才開始培訓,但是因為沒有專業老師,不知道培訓什麼。當年師範是按照1:1.5預選的,我們校一共預選上17個同學,最後加上體音美分都錄取了,而其他學校都吃虧了,你佔的每一個便宜,就有相應的別人在吃虧。因為這件事情,校長自己也調到師範學校當老師了。

其次,綜合評價錄取又會滋生一些相應的產業鏈和腐敗

有些人會盯著這塊蛋糕的,會為其量身定做應對方案。用不了多長時間,整個產業鏈就會形成。相關的培訓機構就會如雨後春筍般的生出來。這勢必又會加重家長的負擔,而且這樣有意培養出來的“素質”,與國家的初衷顯然是相悖的。

春節期間,翟天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如果沒有研究生推免、沒有自主招生,那麼高校就沒有這些不可見光的東西存在。對於考生來說,也會更加公平。

好,我就說這麼多了,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在評論區參與討論。


愛河北人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多少個拼錢拼權拼爹討厭學習的二代們彈冠相慶,把酒言歡,興奮的差點從飛機上跳下去!

然,又有多少無錢無權無勢的一心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農村學子和父母徹夜難眠,寢食難安,一夜添白髮。

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時代,一分之差足以把你甩出幾百名之外,何況是40%的分數呢,這會把多少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莘莘學子的大學夢擊得粉碎。

前些年,高考加分事項記憶猶新,高考加分事項特別多,體育可以加分,結果許多學校的許多考生都拿到了省體育競賽名次;少數民族可以加分又有多少人通過關係把自己改成少數民族;等等只要是能加分,許多人把加分做成了一條龍生意。

國家看到了這些不公平加分所帶來的影響後,大力整治,基本上把加分事項都給取消了。沒有門路的廣大學子剛剛鬆口氣,認為可以憑學習憑努力公平競爭了,結果某些高校又弄出一個高考分數只做為60%錄取分數,綜合評價佔40%。

也許這部分高校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選擇綜合方面更優秀的學生。但是,請問你們這些高校能否嚴正把關嗎?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嗎?

遠的不說,影響全國的北大翟天臨博士後事件餘波還未平呢。

翟天臨如果聽說有這回事,他一定會大罵你們,如果你們早些年高考和考研考博都能如此,自己何以能弄的灰頭土臉,形象盡毀?

而今你們這麼一搞,那些馬天臨,牛天臨,猴天臨們就樂的一個個手舞足蹈起來,終於可以憑金錢憑關係名正言順的上名牌大學了,再也不用擔心考不上或像前輩翟天臨那樣的後果了。

前幾年,曾有磚家們建議取消高考,但有專家反對,說只有高考是目前不拼爹比較公平的。

因此,建議那些高校在對待高考影響全國普通學子命運的大事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拍腦袋拍胸脯,因為那些普通學子們是經受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