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看中醫,為什麼醫生會問有沒有拉肚子?

Confidence-J


感冒問你是否拉肚子主要是判斷你患病的病位,病性,患病時長,判斷預後,輕重緩急,為辨證譴方用藥做準備。感冒初期一般為太陽病,頭項強痛而惡寒,脈浮。體質虛弱年齡大的一般會發生少陰病,脈微嗜臥惡寒,不發熱或輕微發熱。這不牽扯拉肚子下利的胃腸道症狀。如果誤治會發生下利拉肚子,或者傳經與熱發生陽明熱利,或者失治傳經與溼發生什麼太陰病,或者少陰寒化證而下利不止等等。不同情況開方用藥不同。葛根湯,葛根芩連湯,小柴胡湯,吳茱萸湯,桂枝甘草湯,四逆湯都是常用方,五苓散都是常用方。


中醫王平旦


感冒,中醫認為是感受風險導致邪犯肺為,衛表不和的常見外感疾病。一般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畏寒發熱,全身不適,反覆為特徵的。它的病位加肺衛。但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邪氣直接越過肺衛的屏障,直接直中大腸,出現胃脘部脹滿,嘔吐,腹脹,腹瀉(一天瀉下多次),全身睏倦乏力等臨床表現。就如西醫中的胃腸型感冒,又稱為嘔吐性上感。這種感冒主要由一種叫軻薩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時合併細菌感染。在現代這種醫療體制下,有時候也不排除中醫有了西醫的治病思維與方式。


中醫蓮子


不太瞭解中醫怎麼看感冒,說一下遇見病人“感冒”西醫會怎樣做。

1、望聞問的流程必不可少,也就是觀察病人的體徵,聽病人自述病情,以及問病人相關的問題。

是否腹瀉,也是需要問的問題之一。

因為急性腸胃炎的也常有發燒,有時會被誤以為感冒;而流感,有時也會伴隨腹瀉的症狀。

2、使用簡單的輔助工具來得到更多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 使用溫度計測量體溫,一次性壓舌板和手電筒來看咽部是否有炎症,聽診器來聽心肺,血壓儀來測量血壓等。


如此,集合這些得到的信息,才能簡單判斷是否是“感冒”。

對沒有炎症、高熱的“感冒”,一般只會開一些類似於金剛烷胺、對乙酰氨基酚之類的藥物,囑咐病人多喝水、清淡飲食、注意休息,如果三天內病情沒有好轉再來就醫。

而針對炎症,會使用頭孢克肟、羅紅黴素等進行治療。


這些,任何一個小診所的年輕醫生都可以做到,準確快捷,全程用時半小時之內,花費幾十塊錢。

我不知道現在的中醫會不會用這些簡單的輔助工具來輔助判斷病情,但是我覺得僅僅靠把脈和觸診,似乎做不到這樣精確。

至於什麼風寒、風熱、風邪、內火外寒、內寒外火……和成分難明的中藥,我個人是敬謝不敏的。

另外,順便說說,總有人說離開儀器西醫什麼也做不了這個話題……

首先,為什麼要西醫離開工具,難道更精確判斷病人的症狀不是醫生的需求;其次,前面所講的那些輔助檢查器具,加起來也很廉價,也談不上什麼使用費;再次,中醫也可以用啊,沒人阻止中醫使用這些簡單的器具。


很好奇現在那些“純中醫”醫院和診所會不會使用這些簡單的儀器設施,如果沒有……僅憑望聞問切的傳統手法診療,恭喜,不但做到了復古,更是做到了反智。


煙雨六朝夢


感冒看中醫,為何問拉肚沒有。

中醫和西醫醫理不同。西醫治其表,發燒退燒,頭疼治疼,腳疼治腳,若拉肚必用菌毒藥,直攻其位,以求速效。而中醫有別,西醫是看病,中醫是找病,不找不知病在何處,難以行方也。

中醫以望聞問切為儀器來找病因及病灶。而問者是最易瞭解病情的方法,你一問他一說,醫生就能掌握個大概,再結合脈象和辨色,就能行方下劑了。

而感冒問你拉不拉肚,是在醫生已經知道你是因熱感冒或是因寒感冒的情況下,再進一步證實是否是熱感或寒感的,若是感冒帶拉肚,那絕對是因寒而感冒,又因寒邪不能發散而下行,導致胃腸寒冷而拉稀,甚或導致肚痛,噁心,嘔土等現象。它屬人感冒腸胃也感冒,或者出痙攣現象。醫生只有掌握這些病因後,方可根據寒熱來下方。並會根據拉肚的輕重來掌握方的量劑。方用何藥,用誰做引,大概幾劑可除病根是也。


福自福地來wjf


中醫認為,中氣即脾胃之氣是心火和腎水相交的樞紐,十二經氣,左邊六升,右邊六降,脾是其他各經升之關,胃是其他各經降之門,胃氣不降上逆則吐則生熱,脾氣不升下陷則瀉則生寒,尤其是小兒脾胃虛弱極易患感冒,這也是補中益氣湯能治感冒之醫理之所在。


李彥生484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討論下利的條文還很多,自己可以去看傷寒論,之所以問有無下利就是要看有無消化道疾患,中醫稱為陽明。


華闕666


不看那麼多回答了,我說點兒不一樣的。有腹瀉的感冒葛根黃芩黃連湯吧,有嗎?葛根湯證也有下利。


保潔阿公


正拉肚子時不能用汗法,否則失液過多會變成煩燥。


馮巖82229677


問的不專業,應該問大小便。通過大小便變化看出肝木的狀態,是疏洩過度還是脾虛不能運化疏洩。問你拉不拉肚子母雞他怎麼想的,有可能還沒成手吧


中國古中醫學派


為什麼,用一句簡單話說,須知患者因寒得病或是熱生病,寒則瀉,熱則結,方好對症給藥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