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患者體檢“未見異常”,一月後確診肺癌晚期,醫院說檢查沒問題這件事?

醫學小偵探


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

首先說說檢查結果“未見異常”,未見異常是影像學診斷的常用術語;意思是說該項檢查未顯示異常,但是並不代表屬於正常結果,因為輔助檢查只提供協助診斷,影像像據和病程分期、進展、被檢肢體或者組織器官的位置和角度均有很大關係。

關於體檢能不能發現腫瘤:一般的身體健康檢查不包據CT、MRI和組織活檢,所以給出患“肺癌”的結論也是不可能的。

肺癌是呼吸系統常見惡性腫瘤,臨床表現除了呼吸道疾病常見症狀之外,同時可能出現劇烈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一系列影響日常生活的表現,患者應該立即去腫瘤醫院或者腫瘤科就診,而不是做一般的體檢。

通常情況下,惡性腫瘤病程發展緩慢,但是早期缺乏特異症狀,容易被忽視和輕視。如本題所述:體檢之後一個月左右確診肺癌,這不太成立。如果最終診斷無誤,前三個月之內胸部透視或者x線拍片(體檢項目包括)肯定會發現佔位性病變;一般建議進一步檢查,而不可能是“未見異常”。





星151226


這真的很普遍。我的一個老同事,剛50歲。有天上班興高采烈跟我們誇耀,他做了從到腳的全面體檢,一切正常!還沒有三高。確實從外表看精神很好,沒啥毛病。我們都恭喜他身體健康。誰知沒過多久,一天上班他徒弟給他打來開水,他剛要用手接,卻突然歪到在地,嚇的大夥,把他抬上公司車裡快速送到醫院,一查腦出血,當即做了開顱手術,然而還是沒挽回他的生命。我們都奇怪,這不剛查體好好的,咋說沒就沒了。是不是許多隱藏的部位,或是不發作根本檢查不出來呢?還是健康體檢就是走過場,沒多少實際意義。


魏微6


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是蠻不幸的,雖然深感同情,但的確是可能出現的。記得以前有個老家親戚,單位體檢說一切正常,但三個月之後發現肝癌晚期。當時去看了一下他的體檢報告,就是做了上腹部B超,B超上並沒有發現肝臟有腫塊。B超的分辨率低,在腫瘤還不大的時候,很可能看不出問題,此外與檢查者的技術水平也有一定的關係。

體檢未見異常,一個月後確診為肺癌晚期,這個體檢項目就很值得推敲,關於肺部的體檢,目前中國大多數地區和體檢單位仍然以胸片作為體檢項目,甚至偏遠地區少數醫院還在使用胸透,只有少部分單位和個人選擇胸部CT作為體檢項目。胸片的分辨率較低,對腫瘤敏感性差,而且胸片是二維成像,它的影像是胸腔內所有器官重疊在一起形成的,一旦腫瘤所處位置靠近心臟、脊柱或是肺門等處,就很容易被這些臟器遮擋而漏掉。這就相當於把人拍扁成一張紙,在紙上“內臟的重疊處”去尋找腫瘤,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很多人認為體檢查胸片就是個雞肋,不僅有輻射,肺部腫瘤還經常發現不了,不如不查。確實,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和個人體檢選擇胸部CT檢查,胸部CT檢查肺部腫瘤比較有優勢,甚至連1-2mm小結節都能被發現。

所以醫院說檢查沒問題並不是推卸責任的意思,確實是由於體檢項目的侷限性導致了肺部腫瘤的漏診。有部分病人肺部病灶極小的時候就會出現遠處臟器的轉移,比如骨轉移、腦轉移,稱之為小原發,大轉移。這部分肺癌病人甚至需要做PET-CT才能發現肺癌。腫瘤之所以早期難發現,就是因為絕大多數早期腫瘤病人並沒有任何症狀,或者不典型的症狀。並不是說肺癌就一定會有咳嗽、咳痰、胸痛的症狀,有的晚期肺癌病人沒有任何肺部症狀,比如有些是因為腿疼,骨轉移被發現的,有的肺癌病人首診症狀是頭痛,發現腦轉移灶,進一步全面檢查才發現肺癌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體檢普遍撒網的侷限性,而選擇定製個體化的體檢項目。由於肺癌整體的發病率較高,對於40歲以上的人以及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建議體檢時不要做胸片而直接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胡洋


我是小影大夫,體檢"未見異常",一個月後確是肺癌晚期,看到這個問題感到很惋惜。作為一名影像科醫生,可以推測到,前面的"未見異常"應該是做了一個胸片,沒有做CT檢查,如果做了胸部CT檢查,肯定能看到病灶,不可能一個月後就進展為晚期肺癌。胸片看不到早期肺癌,有些肺癌晚期,胸片也看不到,而我們大多數人常規的體檢,就只做胸片,沒有做CT。胸片未見異常,確是肺癌晚期,胸片的檢查是沒有問題,因為真的看不見呀。只能說體檢沒有選擇對的體檢項目。

另一個病例

去年,我在頭條上也寫過一個類似的病例。一位36歲,年輕的女老師,診斷肺癌二年了此時生命快到尾聲,多器官衰竭後只有80斤。頭痛得要命,不能自由行走……她兩次剖腹產,2015年兒女雙全。

她生完二胎後,感覺肺部不適,體檢發現左上肺癌伴雙肺及肝轉移,一年後腦轉移,二年後已經快不行了。36歲呀,太年輕了。她生孩子前一直有單位組織的體檢,但是都只是胸部平片,沒有做胸部CT平掃。有可能生二胎前就已經有小病灶了。但是胸片對於早期的肺癌看不到的。


所以很遺憾,如果當時用的是CT平掃早期發現了肺癌,還可以手術切除。也不至於一發現就是晚期了。

體檢未見異常,卻是肺癌晚期。有些朋友說,究竟體檢有沒有用?體檢非常有用,但是前提是要選擇有針對性的體檢項目。

很多朋友去體檢,但是壓根不知道做了哪些體檢項目,有些單位的體檢非常簡單,只是一個肝腎功能,血常規,腹部超聲而已。如果這些未見異常,那麼也還是有可能長肺癌的,因為胸部根本就沒有查呀。只能說體檢的這些項目未見異常而已。

以為只抽個血就能檢查出癌症,那是不可靠的,抽血也要看檢查什麼,如果單純的血常規,那對於癌症的篩查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是抽血查腫瘤標誌物,也一定的提示意義。但是腫瘤標誌物正常,也不代表著沒有癌症。


篩查早期肺癌要做胸部CT體檢

要做胸部CT體檢,而不是做胸片體檢。 目前很多單位的體檢用的都是胸片,因為胸片便宜,輻射小,所以應用更加廣泛。

用胸部CT體檢的單位並不多,做CT比胸片看的清楚很多。 做胸部CT篩查早期肺癌,是為了早日發現病灶,儘早處理。如果有條件體檢的,最好選擇低劑量胸部CT體檢篩查肺癌,肺部沒問題,可以一到兩年後再查一次。

體檢的目的並不能讓肺不長肺癌。不是做了體檢就不會長肺癌。肺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很多等到有症狀的時候,被發現已經是晚期了,很遺憾也很可惜。


小影大夫


這種情況很正常,大家如果瞭解常規體檢就清楚了。

常規體檢

現在城鎮老百姓體檢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尤其是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等每年都定期進行體檢(單位支付),目前自己掏腰包主動體檢的人數在逐漸增加,但比例還是非常小的。

由於大部分企業制定的體檢套餐都是在300元左右的(團體),也有不少1000元左右的,2000元及以上的很少,加上大部分個人掏腰包的選擇的套餐,也都是2000元以內的體檢套餐,因此我們接下來就看看這2000元以內套餐的內容。

從體檢內容來看,大多在一般的外科,內科,五官等檢查,血常規,腫標,胸片,彩超,肝功能,甲狀腺等其他功能性篩查等等。

看下和腫瘤相關的體檢內容。

1.腫瘤標誌物:一般都有,標誌物升高提示有腫瘤風險,但這個特異性太差,很多正常人也有腫標比較高的,癌症病人也有很多是正常的。

2.胸片:一般都有。可以發提示肺結核,肺癌等胸部疾病,對於肺癌,胸片不能發現早期的,一般發現了已是中晚期了,並且靈敏度有限,不是所有的異常都能被發現。

3.腹部超聲:可以發現腹部異常,看是否有病變。

4.細胞學篩查:女性宮頸癌篩查(TCT)或HPV篩查,這個是宮頸癌篩查的最有效手段,男性有尿路上皮癌篩查。

5.其他針對男性前列腺以及女性乳腺癌的篩查,看機構實際套餐情況是否納入。(2000元以內的套餐)。

從以上來看,常規體檢尤其2000元以內的套餐並不能有效篩查出早期腫瘤,尤其是針對肺癌。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專門針對腫瘤的篩查體檢套餐,如果要做全面的篩查價格還是比較高的。但做個肺癌篩查費用價格也不高,300元左右吧。

肺癌的篩查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體檢大部分是胸部CT)。建議以下高危人群做個肺癌篩查。

  •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40歲以上。
  • 有長期吸菸史的人群。
  • 肺癌家族病史人群。
  • 有過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如COPD等。
  • 長期在霧霾嚴重或環境汙染的城市中。
  • 長期接觸無機坤、石棉等特殊職業人群。
  • 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的人群。
  • 長期吸入油煙的,例如餐飲店的廚師等。 環衛工人,交警等長期在粉塵,汽車尾氣環境人群。
  • 長期有咳嗽胸痛等疑似肺癌症狀。
其他非高危人群常規體檢即可,平時注意身體,一旦有症狀要及時就醫。

胸科新欣家園


每個病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像這種體檢正常,一個月後癌症晚期的,偶爾也能遇到。

常見於兩種情況:

1.設備陳舊或者醫生疏忽。

今年遇到一位病人做上腹部CT,膽管癌晚期,肝內膽管廣泛擴張,伴有腹水。

但病人家屬說,一個月前剛在當地一傢俬立醫院做過體檢,彩超和腫瘤標誌物檢測都是正常,簡直不可思議。

一般來說,還是建議到正規醫院做檢查。很多私立醫院打著廉價的噱頭,漏診率常常會高一些。

2.有些肺癌太狡猾。

像這張胸部X光片,只有一點肺紋理增多,看不到太大問題,可是第2天的胸部CT,發現一個緊貼著主動脈的小肺癌:

體積很小,位置隱蔽,X光片上被心臟擋住了。

並且這個腫瘤貼近胸膜,在體積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發生遠處轉移,沿著胸膜的脈管系統轉移到腦、肝臟、骨骼等位置,進展成晚期。

所以胸部體檢,儘量選用胸部CT,可以顯著降低漏診率。


像是抽菸的人,發現上圖箭頭所指的肺門周圍單條肺紋理增粗,不要輕易地解釋為支氣管炎,這是一個早期肺鱗癌,癌細胞填充支氣管導致密度增高。

這個病人很幸運,遵照醫生的建議及時做了支氣管鏡確診,已經手術切除好多年了。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人,是一個很神奇的有機體。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尊重生命健康就是尊重醫生。

一例年輕男子自己開電動摩托車摔倒,頭暈上醫院檢查。頭顱CT未見異常,醫生建議住院觀察,病人及其家屬拒絕。急診留觀兩小時後突然出現噴射性嘔吐,隨即不省人事,意識障礙。立即複查頭顱CT,腦出血!緊急手術治療。

有些疾病,病情惡化很難預料的。有的手術很順利成功,卻突然死於併發症。醫生千萬不要輕易說沒事。大腦血管就像裸露的水管被磨損了,一旦水壓增大,隨時爆裂。人就危及生命了。

家人,多一些陪伴,尤其是老人,餘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更應該加倍珍惜。見一面少一面了。

有一例邪惡的病女醫賴,老人呼吸衰竭上醫院搶救,三個成年病屬在搶救現場,並簽了病危通知書。急診搶救成功病情穩定轉入重症監護室後死掉了。一直不在搶救現場病人的女兒(病女)據說有一個男朋友是記者一個男朋友是律師一個男朋友是醫生,遙控指揮跟醫院打官司:它的父親20年前還好好的,竟然不到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上醫院被醫生殺掉了……10多年醫療鑑定和官司一直糾纏不清。

健康檢查可以提前知道一些身體情況,未見異常也不一定完全沒事。有些需要特殊針對性檢查。

曾經有一位即將退休工程師,健康體檢發現肝區陰影,即上三甲醫院排查,均未見異常。值得慶幸之時也不忘了痛罵初檢醫院。最終肝細胞穿刺確診肝癌,隨後死亡……

敬畏生命,坦然面對死亡。為什麼不珍惜有生之年呢?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垃圾人要遠離,小人則是生命中必須有的小概率。


腦力王子範知旭


這事真的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目前我們的檢查手段,還不能做到準確率百分之百。而且具體檢查的結果,跟醫生的技術,檢查的機器,病人的病情也都有著一定的關係。

醫生的技術是一方面,有的醫生的確是心細如髮,一點點小異常就可以看出端倪,而有的醫生就是馬大哈,更容易出現漏診誤診。所以選擇醫院醫生的時候,看病還是要去正規醫院,儘量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生,如果覺得診斷有點困難,也可以多掛幾個號,讓不同的醫生都看看。

檢查的機器有時候也是一方面,曾經有個病人就是一直在鄉鎮衛生院檢查,說卵巢上面有個囊腫。鄉鎮衛生院裡面的黑白b超是老式的機器,分辨率差,看不太清楚。等到半年後病人去了市醫院,發現原來已經是卵巢癌晚期了。

當然,除了這些,還可能就是病情的原因。每個人的病情千差萬別,有的人確實運氣比較差,起病隱匿,症狀不典型,檢查又恰好沒有看到,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最終導致了漏診誤診。


婦產科女司機


1月前體檢胸片無問題,後來CT發現肺部佔位?看到這樣的新聞是某患者在醫院拍胸片,因為工作經常接觸粉塵,擔心出現塵肺,於是公司組織了針對塵肺的體檢,其中就包括了胸片,當時醫生給出的檢查結果是“未見明顯異常”。但是十月份左右,患者就出現了咳嗽發熱的症狀,於是到醫院做了ct發現了肺部腫物。 這件事出來之後經過媒體的報道,使得醫患關係更加緊張,也讓體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急劇下降,很多人由此而認為“體檢連癌症的發現不了,那我體檢還有什麼用?”

如果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或者特殊工作史,建議做胸部CT檢查。下圖就是CT發現的惡性結節

所以我想說一下,肺部的平片,尤其是正位的平片,也就是相當於我們從正面看一個人的肺,這個時候肺部是一個重疊的影像,左下肺是被心臟重疊覆蓋的,所以在這個部位是比較容易遺漏病灶的,特別是一些淺淡磨玻璃結節,在胸片上難以發現,胸片的清晰度較低,重疊影會出現遺漏,可以選擇做ct,才能看到被遮擋的那小部分病灶。

另外一點,癌症的發展速度是十分的快的,所以並不能確定一個月前腫瘤到底有多大,這個時候胸片沒有發現也是情有可原。 相關報道里提到,當時的胸片確實看不到腫瘤,但是可以看到肺門部分的陰影有增粗,這個張醫生之前也回答過相關的問題,肺門影像增多也可能出現在正常人身上,所以才被體檢的醫生忽略掉。如果非要說醫生有錯的話,就是沒有讓患者去做ct。 雖然有這件事,但是大家還是該體檢體檢,生病了該去醫院還是要去,不要因此對體檢、醫院產生偏見。最後補充一下,有長期吸菸史,40歲以上體檢建議選擇胸部低劑量CT,檢查準確率要高於x線。


影像科醫生張浩


不管是胸片還是CT,它們都影像學,通過X線穿透撿查部位因不同組織密度穿透度不同在片上呈現不同的影隂,胸片不論是從後向前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都是包含整個穿透層,小的病變密度相差不多的病變就可能相互掩蓋不能發現。CT是從肺尖到肺底用螺旋方式橫向的X線穿過,按照每切一層的距離來獲得肺組織影隂,一般是一釐米攝一片,等於整個肺要切成二十多層,所以比胸片容易發現小病灶,但很小病灶正處於二個切層之間也會漏診,這是目前儀器尚存在的短處,還可以切得薄點,打造影劑等等方法提高撿出率,這隻有一般體撿發現不確定性可疑時選擇應用。所以,胸片正常即使常規CT正常其後發現肺癌也是存在的,再進一步講這些影像檢查己是非常先進,但不妥當比喻像美女照不同角度不同燈光都還會結果不一樣,何況癌症的診斷金指標是靠組織細胞是不是癌,它要用顯微鏡鏡下來鑑定,醫學影像只是一種篩選方法。不要去苛責醫生為什麼過幾個月會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