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之心他有,才智謀略、人品氣度,他皆不少

傳聞楚莊王處理國事輕重分明,有條不紊,攘外必先安內,在內部事務已經處理就緒以後,便開始著手對付外部敵人。

楚莊王採納大臣為賈的意見,在公元前611年的秋天起兵伐庸,平定了庸國的叛亂。其他弱小的國家,見到庸國失敗以後,也都撤兵回國,向楚國稱臣。

問鼎之心他有,才智謀略、人品氣度,他皆不少

楚莊王問鼎

楚國滅了庸國以後,就解除了西部的威脅,勢力範圍擴大到了現在湖北西北一帶,與陝西的秦國接界,這就大大方便了秦、楚兩國的交往。經過幾年治理,楚國國力日漸強盛,楚莊王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宋國和陳國,此二國從前與楚國交好,之後又背叛楚國與晉國結盟。在公元前608年,宋國被楚國所打敗,又過了兩年,楚莊王大舉進攻陸渾之戎,到達洛水,駐兵在周天子京城的近郊,以顯示楚國兵力的強大。

周定王派遣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莊王趁機問鼎之輕重,在過去鼎是國家政權的象徵,楚莊王的問鼎,反映了周天子權威的進一步下降,同時更展現了楚莊王企圖稱霸天下的野心。後人於是把問鼎二字作為想要篡權奪位、謀奪天下的代名詞。

問鼎之心他有,才智謀略、人品氣度,他皆不少

楚莊王問鼎

到了公元前598年的時候,楚莊王趁著陳國發生了內亂,開始攻打陳國。他派遣使者先去打聽虛實,使者告訴他不可攻打陳國,莊王問其原因。使者回答說:“陳國的城牆太高了,護城河也很深,糧草儲備相當多,更重要的是國內現在很安寧。”楚莊王說:“現在可以攻打陳國,陳國只是一個小國,儲備卻很多,這就說明陳國的賦稅有多重,賦稅過重,百姓就會怨恨君主;城牆過高,護城河過深,民力就會疲敝了。”這一分析,就反映出了楚莊王的精明睿智,於是果斷地下令發兵攻陳,果不其然,大獲全勝。

楚莊王索性就把陳國吞併了,讓它成為了楚國的一個縣。對此,楚國的多數大臣都祝賀莊王擴大了楚國領土,而楚大夫申叔卻認為“蹊田奪牛”是輕罪重罰的做法,會引起各方諸侯的不滿,還不如重新封立陳國,作為楚國的屏障。楚莊王採納了申叔的建議,史稱“納諫封陳”。 這個做法得到了其他諸侯國家,特別是小國的讚譽,給楚國帶來了不少政治資本。

問鼎之心他有,才智謀略、人品氣度,他皆不少

楚莊王問鼎

在楚莊王17年的時候,楚國又打敗了背盟侍晉的鄭國,鄭襄王肉袒牽羊拜見莊王,以表示臣服以及謝罪。陳國和鄭國都是晉國的保護國,楚國出兵伐陳和鄭,顯然是在向晉國挑戰,不承認晉國的霸主地位。於是就在公元前597年的夏天,晉景公就任命荀林父為大將,率兵前往鄭國救援。在晉軍快要到達鄭國的時候,聽說了鄭襄公肉袒謝罪,荀林父本想班師回朝,但趙括等人堅決主戰,並且擅自渡河進軍。就在這樣將帥不和、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晉軍勉強應戰。楚軍先發制人,趁夜突襲晉軍,一夜之間,晉軍幾乎全軍覆滅。

在這次邲城之戰裡,如今有一位武將5戰5勝,勢不可擋,打得晉軍無招架之力。莊王經過詢問才知道他為什麼如此勇敢,原來,有一次楚莊王為了慶功,與群臣共同飲宴,日暮酒酣,燈燭熄滅,這位武將大概喝多了,竟伸手去拽美人的衣裳。美人順手摘下了他的帽纓,向楚莊王告狀,這位武將內心十分害怕,調戲美人是要處以死刑的。

問鼎之心他有,才智謀略、人品氣度,他皆不少

楚莊王問鼎

​楚莊王思索了一會兒,卻說道:“賜人飲酒,使得他們醉後失禮,怎麼能夠為了顯示富人的貞節,去羞辱征戰的將士呢?”

於是楚莊王就下令大家把帽纓全都摘下來,然後才點燃燭火,最後大家盡興而散。此事令這位武將感恩戴德,在作戰之中奮不顧身,心甘情願 “用頸血見敵”來報答楚莊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