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階段你就很煩躁,焦慮,很容易生氣,什麼都看不慣。然後想問大家都是怎麼自我排遣的?

綠銫地帶


找出自己因什麼而煩躁,多問問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如果有問題,想辦法怎樣才能解決掉他,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就欣然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想一想或許這並不是最壞的一面,事情總有兩面性,既有利也有弊。所以不要想得太好,也不要想的太壞。

有時候自己也可以,躲在房間裡大哭一場。 嚎啕大哭,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

有時候自己也可以通過跑步,把自己的煩躁迸發出來。

聽聽令人開心的音樂,想一想自己美好的過往,想一想自己親人,對你的關心和愛護,你並沒有被遺棄,你還是一個幸福的人,為什麼不想開、高興的度過每一天呢?


行遠


這種階段毎個人都會有,例如壓力過大、遇到不順的事情甚至女性生理期或者生小孩後。

自然而然的很多人第一時間想的都是怎麼擺脫目前的情緒度過這個階段,可是德國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告訴我們一個反常識的結果:消極情緒實際上會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

調研團隊跟蹤調查了365位普通人,年齡隨機在18——80之間,在九十天的追蹤時間裡研究者每天都會對參與者進行六次情緒健康的小測驗,並紀錄他們的各項數據。

最終結果顯示,那些無視不良情緒或者說相對比較"麻木遲鈍"的人發生焦慮煩躁易怒狀況的機會少很多。而一心想要避免,排遣這類情況的人卻更易與其發生聯繫。

心理學家拉查魯斯對此的解釋是:“通常人們對不爽狀況(工作不順,壓力過大等)的本能反應往往不是問題,該發火發火,該煩燥煩燥!而他們對這種反應的反應(第二情緒)才真正是問題所在。因為認為不應該有負面情緒,所以人們習慣於改變或擺脫壞情緒,這導致了壓抑、消沉或逃避。”

癥結其實在於,當人們把某個階段的不良情緒看成是大問題,繼而試圖擺脫這些並追求永久的快樂時,“我們實際上並不快樂,因此也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帶來的好處”。


無懼天涯遠


有,特別是月經期間,加上工作繁瑣,覺得很煩躁,很想吵架,也很容易動怒。有時要發火了,都是自我暗示,不能生氣,生氣了都是自己吃虧,傷自己的身體,不划算,淡定淡定。一直暗示著自己,確實心態會沉穩很多


瀾虞馨霏


聽聽歌,散散步,也可以用跑步來發洩一下,也可以在沒人的時候用力摔摔枕頭,大聲喊一喊發洩,可能會好一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