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心理缺陷?

度有麋鹿


經常打罵孩子的家長,真的可要小心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正在經歷地獄或者正在痛苦或者正在那條路上走。

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複製品,孩子怎麼了,先從家長身上找原因。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也是很難的啊。

就比如我自己,從小就是在負能量的家中長大的,媽媽和奶奶不和,每次吵架都往我身上撒氣,總是莫名其妙的被大罵一頓,很是奔潰,有了啥也不敢給他們說,幸好爺爺奶奶對我疼愛有加,從小和他們親,但是他們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從小我就很自卑,每次考了試總是被罵,也不敢表現出來,壓抑自己的內心,為後來得上抑鬱症埋下了伏筆。

從小的我,內向,懦弱,壓抑。


所以,我要提醒羨慕在的某些父母,孩子並沒有錯,不要把自己受的氣往孩子身上撒,孩子也不是為了實現你們夢想的載體,請用正能量教育出祖國的花朵,不要教育出社會的垃圾,換來自己終生的痛苦和懊悔,請讓孩子自己有能力成長,前提是做父母的自己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三觀,正能量的內心,快樂的內心。

看過我老師寫的一篇文章,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父母才是孩子的天和地,真的是這樣。

沒有孩子的,請改編自u及的負能量,有了孩子的,請用正能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已經被你教育的很負能量了,別擔心,改變自己,孩子同樣也會改變,一舉兩得,如果還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後果很嚴重。

我現在抑鬱症康復了。沒有正能量就去學習,投資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節奏,這才是令人最開心的事情了。

你想一想,人就家庭,事業麼,家庭幸福了,事業成功了,這就是幸福。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機器複印出來就那樣了,而人不一樣,人是有智慧的,可以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怕的是你不改。


正能量的小倉倉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這一代人起碼有99%的人是捱過打的,不同的就是捱打頻率的高低。


我從小到大被爸爸打過一次,原因是媽媽切肉的時候我一直鬧騰,結果媽媽手被刀割傷了,然後就被老爸狠狠的揍了一頓。


至於媽媽的打,好像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因為太調皮了,比如說抓家裡小雞玩,給小雞洗澡,結果小雞被淹死;打碎飯碗等等,每次被打,媽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象徵性的懲戒一下。


不過每次被打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因為我惹禍了,所以即使老被打,也沒有什麼心理陰影之類的問題,就這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所以我覺得,不是說所有的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心裡陰影,關鍵是打和罵的性質是怎麼樣的,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說為了孩子的心裡健康,一定不能打孩子。


我家的鄰居,一個三口之家,爸爸媽媽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小朋友胖乎乎的挺可愛的。


我覺得這樣一個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是幸福的,但事實上這個家庭,十天時間裡面有一半時間是在媽媽的吼罵聲中度過的,而捱罵的對象不是小男孩,就是小男孩的爸爸。



記得有一天上班,我剛走出家門,正好小男孩出門了,他飽含愛意的說了一聲“媽媽,再見!”


我進了電梯,就在電梯裡等他,結果他媽媽發現孩子水杯沒有拿。


我覺得換做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此刻是不是立馬開門說“兒子(或者寶寶),杯子忘了拿了!”


但是,你們可能想象不到,這個媽媽怎麼說的,她當時是用吼的,沒錯就是吼出來:“你個混賬東西,讓你記得拿,記得拿,說了多少次了,你下次再給我忘記,我打死你!**(實在說不口的髒話),一天盡惹老孃生氣。”


然後開門把杯子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了電梯裡的我一眼,然後就從樓梯走了。



現在想起來也後悔,我應該先下,最起碼讓孩子不會那麼難堪。


他出門上學的那一刻應該是很開心的,他懷著一顆陽光快樂的心情去上學,可是就因為媽媽的幾句話,他一整天的心情估計都要因為這個小意外而難過了。


還有一次,是一個週末,我一個人待在家裡沒有事情做,就看起了電視。


因為家裡隔音效果不是特別好,所以我聽見電梯聲,然後聽見鄰居開門聲音,開了半天沒有打開,結果是小男孩不小心反鎖了。


然後我就聽見各種各樣汙穢不堪的語言攻擊,這些語言攻擊的對象就是小男孩。


最後折騰好半天終於開開了,女人也進門了,沒過一會我就聽見臥室關門的聲音,緊接著就是小男孩的慘叫聲,我不停的聽見孩子告饒的聲音“媽媽我錯了,媽媽別打了,我錯了媽媽”,可是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大概五六分鐘,我聽的難受很想出去敲門阻止,但因為自己太過懦弱,我怕自己會被打罵回來。



在這樣一個環境長大的孩子,內心肯定是自卑和不自信的,同時他的安全感也是很低的,因為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可是這樣的父母,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這個母親,在孩子同學和朋友面前,也這樣辱罵過孩子,還會導致孩子膽小孤僻不和群。


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己也會變得比較有暴力傾向。


長期以往,孩子身心已經形成一種創傷,以後也很難再恢復。


幸生


我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從小家住農村,什麼氣都淘,我三歲的時候,鄰居就沒有看見過家養的幾隻母雞下的蛋,都讓我和泥玩了。五歲的時候為了吃燒雞,我從四嬸家逮了三隻公雞兩隻母雞,塞到六叔家的稻草跺裡,這一點火,全村的稻草都燒了一半。


當然,從小我是讓爸爸媽媽打大的,爸爸總是懷疑我是帶著任務來的,家裡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媽媽對爸爸說,“你先歇會,我接著打”。什麼掃把疙瘩呀、雞毛撣子呀,至今還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可是,儘管爸媽那麼打我,也始終沒有改變我的淘氣,就是讓我知道了那樣做是錯的,但是出於好奇的衝動,我也忍不住總是就範,對於爸媽,就是儘量不讓他們知道就好了,在我的印象裡,從沒有過痛改前非的念頭。



幾十年過去了,當然我也沒有那麼淘氣了,雖然我從來不打我的孩子,但是我也從來沒有怨恨過父母,更沒有覺得有什麼性格缺陷,前不久聽說一個男同學女兒因為談戀愛被同學打了一頓,然後就離家出走了,很是痛心,如今的孩子錯了就真的打不得了嗎?


我是焱垚


實話說我小時候沒捱過打,現在我也沒打過我的孩子,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脾氣也沒那麼急,孩子也是這樣子的。

我孩子小時候有個好朋友,她媽媽每天動不動就打她,這孩子也特別淘氣,常幹一些讓人防不勝防的事兒,然後就是一頓暴打,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孩子會學著她媽媽的樣子打小朋友,掐人,踢人,玩兒沙子用沙子揚到別人臉上,然後自己開心的笑,我們實在惹不起她,都不跟她玩兒,跟她在一起太操心,不是把我家孩子手掐紅了,就是挨她打了,然後這個孩子的媽媽當著我們的面再狠狠的打她一頓,為了讓這小魔王能少挨點打,我們還是都遠離了她,現在長大了,依然常常捱打,家長的手太習慣了,這孩子也被打疲了。


木木林林


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有愛的家庭,父母會充分尊重我們孩子的意願,在我記憶裡,父母親從來沒有對我動粗過,包括捱罵似乎都沒有。在此,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親給我塑造有愛而溫馨的小家,讓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特別溫暖特別有安全感的環境裡。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我想說,是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也能以逃離的。就像最近特別火的一部劇《都挺好》,女主蘇明玉從小生活在被母親親哥打壓的環境裡,內心渴望家庭溫暖奢望親人的關心及愛,但是卻從來沒有擁有過,以至於後來,需要克服自己多大的心理難關,才卸下心理防備,鼓起勇氣才讓自己重新感受家庭的溫暖。

原生家庭,是我們形成原始性格的場所,也是我們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處在原始性格形成期的人,是這個人的心理狀況打基礎的時候。它能決定一個人以怎樣的性格和心態走出去,接受之後的校園教育和社會教育。

一個長期生活在被父母打壓、打罵家裡裡的孩子,內心是極度缺乏安全感、自卑感的。我記得我一個發小,從小一起長大,可不幸的是,他的家庭是一個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武力”家庭,考試成績不好要捱打、週末起床晚了要捱打、照顧弟弟不周要捱打、甚至有時候吃飯時也沒有任何緣由的被父母用筷子抽打手背……他的生活環境裡,不管家裡家外好像他的存在就是父母的發洩“桶”,從小打到大。以至於後來,我發小跟我說這麼一句話,我上輩子肯定是造了十惡不赦的罪,這輩子才會降臨在這樣的家庭裡,我這一生都不配得到愛,因為我就是個罪人,我這輩子就是用來給父母贖罪的!結果可想而知,我發小由於長期被父母打壓辱罵,內心極度敏感脆弱,不敢靠近人群,不敢表達自己內心想法,活的十分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是“罪人”讓周遭的人不愉快,高中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家裡,不敢出去工作不敢出去交友,性格特別敏感多疑,一直到現在,依然把自己圍在自己建造的“安全感裡”始終跟這個社會保持著一米距離,始終無法跟自己內心和解,而他的父母,依然維持著一慣作風,對這個“不成材”的孩子用辱罵用武力去詮釋他們的“恨鐵不成剛”……

在此,真的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用愛來感化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更動粗;希望每個出生在“不幸”的原生家庭裡的孩子,都能勇敢的跟自己的內心和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歐優育兒課堂


傳統的教育中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所以許多情況下,家長通過打罵孩子的形式教育,這是因為在教育孩子當中,這個方式可以短期見到成果。例如你的孩子不想吃飯大鬧,這時候家長一頓打罵,孩子會很快乖乖的去吃飯。這是從短期的效果看,從長期的效果看,這是一個錯誤的教育行為。

打罵孩子會帶來四個錯誤的後果:報復、憤恨、反叛、退縮

當你在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意識到當時自己的想法,但是未來的行為就會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身心都會造成創傷,形成錯誤的行為。

形成嚴重的自卑心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獲得價值感和滿足感,而這個需求給予的對象就是父母,當父母經常的打罵孩子,在看到別人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溫柔,瞬間就會放大內心的自卑感。他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自己表現的不好,父母才不會愛自己,長期的處在這種壓抑和否定的環境下,孩子自身存在的價值感會一點點消失,讓他們形成錯誤的自我評判,以及強烈的自卑心理。

形成人格障礙

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在4-6歲之間形成的,若這期間父母做出錯誤的教育,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並帶著錯誤的人生目標發展。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因此會想方設法的去討好,做父母認為對的事情,而壓抑了真實的自我。長期下去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障礙。

形成冷漠、無情、愛無能

當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從防禦的角度看,他們會封閉自己的內心,變得冷漠。帶著這種封閉的狀態成長,以後在遇到其它情感接觸的時候,都會將感情阻擋在外,想要愛卻不會愛,形成了愛無能的狀態。


心理學充電時間


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如果本著希望孩子變好,經常打罵孩子。而事實上呢,孩子可能會出現對父母的粗暴行為產生不滿甚至記仇心理。

長時間下來,孩子不僅不會變得更好,反而會出現一些性格懦弱、自備,心理壓抑、孤獨,脾氣暴躁等心理缺陷。嚴重的甚至可能由此產生判逆和反抗心理,對其今後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的成長 產生嚴重的影響。

那麼,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具體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缺陷?

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有書君來了解一下。

1.性格懦弱、自卑,不自信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孩子由於受年齡、認知水平等的限制,難免會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因種種原因犯錯或出現一些問題。

而不少父母因長期受信奉我國古訓“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響,往往會在發現孩子出錯時打罵孩子。

父母以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一番打罵過後,孩子就記住了,以後再也不會犯錯了。

殊不知,這樣做往往可能會適得其反。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往往出於對孩子的失望,可能會於無形中產生煩躁不安、憤怒的情緒。

這個時候可能會造成出罵孩子時口不擇言,打孩子時手沒有輕重。假如我們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即使是一個成年人因犯錯受到這樣的打罵,也會受不了。何況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呢?

因此,孩子在被父母打罵時,處於極度緊張和害怕的情緒中,會在父母面前變得唯唯諾諾,畏手畏腳。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因緊張恐懼而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導致互相困難等。

如果經常這樣,孩子可能出現因性格懦弱、嚴重自卑等心理缺陷。會在心裡形成自己對生活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父母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和喜愛。

這裡我想起我同事的一個孩子來。平時經常聽到同事抱怨自己的上二年級的兒子如何不聽話,喜歡調皮惹事,他們做父母的經常被學校老師請去學校。還說孩子犯錯後,她總是會忍不住口不擇言地說一些難聽的話罵孩子 。

而孩子的爸爸要是得知孩子犯錯後,必定會有一頓打等著孩子。

有一次週末聚會時,同事帶孩子來我家玩。我發現他有些膽小怕人,和人交往時表現出不怎麼自信。

我發現那個孩子很想吃一些零食,卻經常偷偷地望著媽媽。或者是拿著零食到一旁去吃。

我拉著他的手輕聲對他說:“沒關係的,來這裡玩得開心就好,想吃什麼就自己拿。”可是儘管我經常鼓勵孩子想,他還是顯得放不開。可見經常打罵孩子可能多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況。

2.心理壓抑,性格孤獨內向。

由於孩子還小,認知和辨別能力不是很強,不可避免的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很多時候他們自己可能覺得很無助和難受。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安慰,反而經常打罵他們,孩子可能會因此形成心裡壓抑,甚至可能會逐漸形成孤獨內向的性格。孩子可能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他,幫助他。從而很有可能會有一種深切的孤獨感。

他們還可能會變得不願意和父母吐露心聲,也不願和朋友、同學正常交往。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和別人做朋友,也不配擁有好的東西。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還會不願意和別人交流,不能恰當地、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常見的一些情況比如出現自己獨自一人玩耍,不願意和別人一起完成某些事情,或者喜歡習慣了的事情,不喜歡接受新事物等等。

3.精神焦躁,恐懼不安,脾氣暴躁。

由於經常被父母打罵,一部分孩子還可能會出現精神焦躁不安,情緒不穩定,甚至由於打罵過於嚴重而造成精神長期出於緊張狀態,形成恐懼等心理缺陷。

比如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一天被嚴重打罵而較長時間不怎麼說話、晚上做惡夢等。

他們可能會因為心情壓抑,情緒沒有得到良及時的積極的梳理,時間長了由此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性格也不穩定。也有少數孩子會因此學父母的樣子,在外面打罵欺負其他的孩子。

4.學會撒謊,或是形成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心理缺陷。

由於經常被父母打罵,孩子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和傷害。為了儘量減少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打罵,他們可能會在犯錯時,想盡辦法撒謊來騙父母、親人等。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家裡,因爸爸工作很辛苦,加上脾氣暴躁,經常會因孩子事情做得不好就打罵孩子。他們在上初中的兒子就經常會為了避免受到打罵而想盡辦法撒謊騙父母。

久而久之那個孩子已經撒謊成性,並因沉溺於玩樂,沒有把心思在學習方面,導致學習成績一直趕上不去。他的一些朋友和同學都不太喜歡他和他交往了。

也有些孩子會想著:“我一不小心做錯事情了,你們反正會對我一通打罵。打罵就打罵吧,忍一下過去就好了。”

所以,孩子自己也不會真正去想自己為什麼會捱打,加上父母沒有及時和孩子進行合乎情理的、耐心細緻的引導。打罵過後,不僅沒有變好,反而讓孩子感到麻木和厭煩等情緒,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暴自棄等心理缺陷。

5.以下兩種孩子不能經常進行打罵。

(1)性格偏內向的孩子

如果孩子平時屬於那種個性沉穩少言、偏內向的個性,那麼建議父母最好不要進行打罵。怕這種孩子會因為方面經常打罵而造成心理健康方面出現疾病的現象。

(2.)自律性較強的孩子

如果孩子平時凡事都會積極認真對待,自律性比較強。那在孩子犯錯時建議父母不要進行打罵。這種類型的孩子本來就會因為自己犯錯而深深自責。如果父母不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打罵孩子,怕孩子會因此而更加自責難受,久而久之,不得不讓人擔心會出現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上面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父母平常好好觀察和了解孩子,真誠地和孩子溝通交流,使得孩子能夠在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時,更加積極樂觀開朗一些。

由此可見,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孩子,會逐漸形成孩子做錯事情不願意承認,或者遇到問題時找別人的原因。以證明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錯誤。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多多少少總是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犯錯的時候,往往也是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如果為人父母的我們,能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接納不完美的他們,多一些換為思考,給他們一些尊重和理解。

多耐心溫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給予關心和鼓勵,那孩子應該都能感受得到的。也會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不斷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而經常打罵孩子,則可能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成長影響深遠。不利於培養孩子敢於正確認識自己,勇於承擔責任的良好性格。

可以說這些都是一些值得為人父母的我們注意反思的地方。

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的認知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有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者還會犯一些錯。

其實這時孩子往往更需要父母的良好的理念進行引導,並及時給予關心和鼓勵。

為人父母的我們,往往是由於面對孩子犯錯時沒有讓自己靜下心來,瞭解孩子犯錯的具體情況或實際因素,而是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事情。

因此,父母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最好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想著孩子是親生的,親生的。)不妨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暫緩一下激動的心情,(比如深呼吸或慢慢地喝一杯溫水之後)再耐心細緻地向孩子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 。並溫和地進行恰當、合乎情理的引導。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煩躁和衝動,建立和諧、健康的親子關係。

越來越多的人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來看待和完成。這真可謂是人類社會不斷髮展和進步的良好趨勢。

不過,為人父母者,想要真正勝任“父母”這一神聖而偉大的職務,說起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曾經在和孩子聊天時說到:“爸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是天生就什麼都知道的,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確實,第一次為人母的我應該多向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方式方法學習。並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各樣的職業都在強調持證上崗的觀念。而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者,並要長期堅持的“父母”這個職業所需要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要求和技能,卻常常被人忽視。

早在1913年,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過父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需要父母不斷地努力學習和長期實踐。

據說在奧地利已經計劃開始實施父母“上崗證”,也就是說父母要考執照。這也從某些方面說明了父母要多加學習各種優秀的教育理念和實際管理經驗,以及良好的育兒經驗方式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和孩子進行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溝通交流。

在此,願我們和孩子相處時能夠和孩子站在一起,換位思考。如果將心比心地多和孩子溝通,多給予他們身體和精神方面的關注和鼓勵。

久而久之,相信孩子一定會更加喜歡和父母相處,健康快樂地成長。而當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後,家庭氣氛也會隨之變得越來越輕鬆自在、幸福快樂起來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會產生心理陰影,嚴重者會產生心理扭曲。



經常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生理上的傷害。比如家長打孩子時有時候會失去理智,控制不住自己,越打越生氣,越氣越想打,很多的家庭悲劇就是這麼造成的,大人力氣都是比較大的,等生氣了的那一陣,逮著孩子,不管哪裡都想打,就容易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

經常打罵孩子,在孩子心理上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首先孩子的神經系統比較脆弱,那麼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就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產生恐懼,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理障礙。

有的孩子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之後,就會感覺到渾身不舒服,就像突然受到驚嚇一樣會發高燒,會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家長在打孩子的時候,不光是打孩子,更用語言來辱罵孩子,孩子不光要承受身體上受到傷害,還要在心靈上受到傷害。會特別恐懼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麼打自己?是不是不愛自己了?自己是不是不是他們親生的?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所以經常打罵孩子會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的孩子因為考試沒有考好,回家被他的爸爸暴打了一頓。孩子當時因為恐懼,哭了整整一個晚上,晚上睡覺都是在驚嚇中度過的,一陣驚醒。



孩子媽媽就說孩子被他爸爸打怕了,導致很長的一段時間孩子不願意和爸爸說話,孩子的爸爸就認為孩子只要學習不好或者犯了錯,該打就得打,該教育就得教育,不能慣著孩子,那麼,他得到的是什麼呢?得到的是孩子不再和自己親近,甚至不願意看到自己。

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有的孩子在遭受父母毒打之後會離家出走,或者說產生輕生的念頭,還有的會產生報復社會的念頭,這都是比較嚴重後果!

孩子不僅是祖國的希望,還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所以不要再因為孩子考試不好,孩子說謊,孩子不聽話,在打罵孩子了。



在教育的路上要學會放慢自己的腳步來等待孩子,孩子畢竟還小,他再努力奔跑也跟不上父母的腳步,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等待孩子,包容孩子,不能讓打罵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最美幼兒教師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點,許多家庭仍然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了,父母往往會通過打罵的方式約束孩子,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健康,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產生心理缺陷。下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討論。

缺乏安全感、產生自卑感

強勢的父母教育出的大多是弱勢的兒女,這句話非常正確。那些經常捱罵、捱打的孩子內心是極度自卑的,父母的教育在他們眼中可能只是具有攻擊性、破壞性、侮辱性的行為。

家庭,本應該是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強勢則很容易破壞他們的這種舒適的感受,並且還會影響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長大後也會是不自信的。

而且,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很沒有安全感,他們時時刻刻都被恐懼情緒籠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頓,一直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

慢慢的,孩子會出現負面情緒堆積。心理學家指出,這種負面情緒往往在青春期會到達瓶頸,青春期是人們走向成熟的開端,他們渴望獨立,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如果在小時候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青春期會極度叛逆。

因為缺少情感交流,更多的是直接的暴力行為,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也會抗拒和父母交流,甚至會在不成熟的年紀裡做出不成熟的事,甚至是無可挽回的錯誤。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熊孩子會做出一些具有破壞性的事情,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的態度往往是“他就是個孩子,你跟孩子較什麼勁”。

這樣的家長往往是陷入了思維誤區,他們低估了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速度,如果孩子的確做了違反道德、法律的事,打罵並非不可取了。

不過,一定要掌握分寸,適度的打罵會讓孩子在長大後仍然清晰記得當初是為什麼挨的打。我們常說,孩子是樹,不批不打,不成才,孩子在犯下錯誤之後,家長們不能把所有的問題統一執行一個標準,要看錯誤的性質,孩子是頑皮的,天性是愛玩的,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放大,應該為他樹立良好的道德規範。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之上,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誰的附屬品,教育過程更多的是情感和言行的交流過程,而不是一味的拳打腳踢,侮辱謾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第一心理


經常打罵小孩而小孩都不敢和任何人說,第一要不就是害怕被責備或是沒有人會相信。第二就是打他的是他愛的人或是他害怕的人。如長時間被打的話可以說這已經是屬於虐待兒童了,那麼長期下來對小孩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會變的不愛說話獨自承擔一切時間長了小孩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傷害。

第二、可能會得憂鬱症或是有輕微的自殺現象還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第三、隨著年齡不斷的成長,會走上歪路。如吸毒 打人等

第四、成年後可能會對婚姻產生恐懼,有可能還會形成家暴一系例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