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當阿里、美團、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巨頭,將目光放到了線下市場後,攜帶大量資本的新零售閃亮登場,整個零售行業將再次迎來重新洗牌的局面。面對資本的衝擊,擺在傳統零售商面前的只剩兩條路,要麼轉型,要麼失敗。

在零售業新舊觀念變更的時期,福州首富、傳奇閩商陳發樹,再次走到了風口浪尖之中。只不過,和以往的光鮮亮麗不同,這一次他所面對的將是外界對新華都百貨連關19家門店,虧損7532萬元的質疑,以及陳發樹怎麼打好“新零售”這一副大牌的疑惑。

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提到新華都的老闆陳發樹,外界對他的印象往往是“小學文憑”、“福州首富”、“10億聘請打工皇帝”之類的標籤。在眾多心靈雞湯的宣傳下,“窮小子的逆襲故事”讓小學沒畢業的陳發樹,成為福州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對於這位新華都創始人的經營理念,卻是知之甚少。

小學文化的百億富翁

1961年出生的陳發樹,在童年時期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小子。家境貧寒再加上兄妹眾多,陳發樹在11歲那年就輟學回家幫襯父母了。到了16歲,個頭逐漸長大了的陳發樹嘗試去林場應聘,還是愣頭青的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轉折。

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陳發樹這個名字和一望無際的林場實在太配了,當時林場的領導聽到這個名字後,二話不說直接將陳發樹留在了林場。

進入林場後,陳發樹開始學人倒騰木材。先是用汽車拖,再是升級成火車,憑藉吃苦耐勞的性子,1986年25歲的陳發樹成為安溪最大的木材商人。

在那個風起雲湧,商機遍地的年代,陳發樹敏銳的察覺到代銷改制背後的商機,1987年陳發樹抵押了自己在廈門的房子,和弟弟陳晉江一起盤了一家百貨商店,取名叫做“華都百貨”。

當外界都認為創建華都百貨是陳發樹逆襲的開端時,誰也想不到憑藉著木材生意攢下的資本,僅僅三年時間陳發樹就在廈門開了5家華都百貨。1989年陳發樹身價已過千萬,與其說華都百貨造就了陳發樹,不如說利用木材生意積累的資本,陳發樹賭對了時代發展的腳步。

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1997年陳發樹與弟弟陳晉江分家,創立了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時新華都的註冊資本時1.06億元,陳發樹本人持股71%,根據外界推測,早在此時陳發樹身價就已過億。

2000年9月,憑藉與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的關係,陳發樹出資3359萬元,入股資金礦業成為第二大股東。隨後的十年時間,憑藉著紫金礦業所帶來的豐厚利潤,新華都開始入局“一站式大型倉儲超市”與旅遊、房地產項目。

藉助資本的力量,此後的十年時間陳發樹左右逢源,從雜貨鋪到房地產開發,陳發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2008年4月,盛大總裁唐駿以10億元的薪資加入新華都集團。同年12月,新華都1億元收購港澳資訊51.7%股份,在唐駿的帶領下,新華都迅速開啟了投資、併購之旅,新華都從此時開始已經不僅僅是一家百貨商超。

轉型探索

大規模關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為負,在傳統零售行業保守衝擊的時刻,新華都在很多人眼中也遇到了和人人樂一樣的轉型危機。

只有小學文憑的陳發樹,從創業開始就以敏銳的時代嗅覺,讓企業獲得超前的發展機遇。對於新零售佈局,早在2018年1月,陳發樹就選擇以股權轉讓的形式,讓阿里巴巴參與到新華都的新零售轉型當中。通過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系統對接到新華都線下門店,開展淘寶下單、新華都商超送貨到家的業務,但這依然挽救不了大面積關店的頹勢。

新零售衝擊加劇,又一百貨巨頭掀關店潮,一年虧損7500萬

但近年來掌握大量資本的新華都,涉足了不少新領域,以期望實現公司業務轉型。對比陷入危機的人人樂,新華都的轉型路上遠非新零售一個方向。被唐駿稱之為“中國巴菲特”的陳發樹,如今手握新華都、武夷山旅遊、紫金礦業、青島啤酒等眾多產業。

擁有143家商超門店的新華都,縱然是線下門店連續五年出現虧損,但在2016年陳發樹仍舊計劃斥資254億元入股雲南白藥。

目前社會各界對於新零售的定義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華都目前並沒有完全打通多維度的新零售市場。線下商超本就競爭激烈,加上現在線上巨頭紛紛進行線下佈局,雙重衝擊帶來的經營壓力不容小覷。“讓內行人做內行事”一直是陳發樹的管理理念,此次新華都深陷關店泥沼,我們不妨期待一下,這位小學文憑的商業傳奇,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完成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