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們中華傳統的節日,你老家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一直沒有變的?

VIP藍寶石空間


年年端午年年情,不包粽子可不行。打記事起,每逢端午節,媽媽都要打粽葉,包粽子;兒時吃得最多的是蠶豆、紅豆粽子,能吃上鹹肉粽子就算“奢侈品”。媽媽包的三角粽,斧頭粽,特漂亮,那時,給我們小孩要專門包個“爬爬角”的粽子(二個小的連在一起),我們要帶到學校和其他同學比,哪個漂亮。

過端午,老家的另一個傳統,就是在門頭上掛香艾和菖蒲,意思是能驅邪。用今天的知識解釋應該是驅蚊蟲,因為那種味道,蛟蟲是不靠的。現在都住商品房了,這個傳統已不多見,但每逢端午,在菜市場上還能見到賣的。

過端午的第三個傳統,就是賽龍舟。這個傳統活動以鄰近的泰州溱潼最為有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端午到溱潼看龍舟比賽,順便鄉村遊,品嚐河鮮,已是一種更多家庭的活動和傳統。


紅藍推演


在我的老家每年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粽子,這是我打有記憶以來每年一直的習慣,長輩們早早的準備好蘆葦葉,糯米 紅豆 蜜棗,現在條件好了會添加肉粽 蛋黃,然後我總是習慣的搬張凳子來安安靜靜的看著長輩們包粽子,有的時候我也總是興致勃勃的搶著學,結果總是包的不好

還有就是穿新衣,除了過年長輩買新衣服以外便是端午節了,我們這兒一直保留著小孩端午節買一身新的習慣,作為90後的我也給我自己的小孩保留這樣的傳統!

最後一個是長輩給小孩子編個手鐲由五顏六色的線編成的,寓意好像是希望小孩子健康成長吧!以上便是我家鄉一直的傳統希望同大家分享!


小影sc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咱們南方地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有以下幾個特點(簡述):

一.鹹肉粽

從晉代起,各式各樣的粽子就成為了端年的節慶食品,咱們南方人特別喜歡吃用鹹肉包裹的粽子。

二.“賽”龍舟

每年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咱們南方人過端午節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最早興起於漢朝。

三.高掛艾葉菖蒲

咱們南方地區流傳著這麼一句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南方地區的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主要內容之一。

咱們南方地區的端午節,它的主題是紀念古時楚國賢臣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紛紛包裹粽子,以示緬懷屈原愛國主義情懷和精神。

謝謝題主、謝謝大家


祥辺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等,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古代就有的民俗節日。起源於我國。由於古代人民十分崇拜龍,龍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經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發現,在長江中下游廣大地方,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有一個祟拜龍圖滕的部族,即古越族,也稱百越族。是他們創立了端午節並在這一天祭祀龍祖。經過時代不斷演變,古越族也成了漢族,端午節也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大量出土的文物證實了這一點。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時期,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可見,那個時期人們就重視過端午節了。端午節這個習俗寓意著人們能夠壓邪避災,祈福納祥的美好願望。人們在這一天有好多話動,吃粽子,賽龍舟和祭祖,放風箏,拴五色絲線等。


到了南北朝後,端午節則演變成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人文內涵。屈原這個人物經過人們千百年代代相傳,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每年五月五日,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跳江死的,人們就將粽子水煮食用,以示對屈原的思念之情。


"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香,這端陽,那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古代流傳很廣的民謠。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洗粽葉,浸糯米,包粽子。其花色品種很多。吃粽子這個習俗也流傳至今,並且已經流傳到許多國家。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活動。"畫作飛鳧艇,雙雙競佛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在畫有白龍,青龍,黃龍的船上,年青力壯個個身手不凡的橈手們,穿著統一的服裝,使勁划著船槳,向終點衝剌。通過賽龍舟,表達了人們感謝龍王爺降雨恩德,以及人們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望。




放風箏也是端午節的活動之一,當然了,有些地方不流行了。在竹子的骨架上糊上紙,拉著系在上面長長的線,趁著有風放上天空,風箏在空中不停搖擺,給孩子們帶來不少樂趣,兒童們很愛玩這項活動。


拴五色絲線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古代人們崇敬五色,認為五色是吉祥色。端午節這天,大人將孩子手腕,腳碗,脖子拴上五色線。據說,戴上五色線的孩子可避蛇蟲等毒物的傷害。五色線也代表著陰陽五行,以動物表志。東方有青龍,南方即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有玄武,都是有靈性之物。戴上五色線,就有震災避邪的作用。當然了,這沒有科學依據。



這些傳統端午節習俗流傳很久,有些活動更是影響深遠,並且流傳到海外。象賽龍舟,現在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一項表演活動,對中華文化啟到了很好的傳播作用。


飄揚的青春年華


喝雄黃酒,燻那個黃藥,吃麻花。


我看達州


端午節快到了,達州小王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四川盆地端午節有好幾個習俗,劃龍船四川的一個端午節習俗,到了端午節那天,是人山人海觀看劃龍船,還是比較熟悉的一道風景,還有包粽子,包粽子也是農村的一種習慣,我小的時候只知道是好吃得,長大懂事了才知道,一個是紀念詩人屈原,還有一層意思是吃了雜糧粽子,五穀雜糧不生蟲子,農村人嘛,也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也許是一種傳言吧,這只是個人理解。





達州小王


端午節人們,起的非常的早,吃粽子。到河邊去折枝柳枝或楊枝回來插到家門上。順便採點艾草。在錫林郭勒草原深處的烏珠穆沁草原。每年的端午節。那小鎮,邊上的小河兩岸。都流動著,幾萬人的,大軍。人們在踏青散步,河邊洗臉。折了一枝枝楊柳,枝條。人流和車流浩浩蕩蕩。多少年都是這種景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文現象。


wangyizuog


從記事起,到現在為止,一直沒有變,包粽子吃,一家人熱熱鬧鬧的,不過好久沒有包了,因為要忙碌工作,沒有辦法去陪父母,可能這是每個做兒女的煩惱,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願世界和平灬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為了紀念屈原,粽子,如今的習俗還沒變,依然包粽子。


玉佛緣345


老家漯河,記得小時候是煮大蒜和雞蛋,還有粽子。手腳脖子還會帶小紅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