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我們都是在暮色中趕路的人

小說:我們都是在暮色中趕路的人

1、夜讀施燕平著《塵封歲月》筆記抄。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版。

2、吳俊在序言中說,如果我們都不用“翻強”、“越獄”就能看到、聽到正版的自由言論,那些“暮色中趕路的人”就能在途中遇到光明,所以我也希望這部回憶錄的出版能夠成為一縷陽光出現在施先生的趕路途中。

3、陳沂,1958年3月在反右鬥爭中被劃為右派,開除黨籍軍籍。他在艱難的流放生活中,創作了長篇小說《白山黑水》。《上海文學》選發了部分章節,但因文章中描寫了蘇聯紅軍,“助長了現代修正主義者的氣焰”,結果成為嚴重的政治事件。梅軒案:去年我從網上買到了這本小說,而且還是作者陳沂的簽名本,彌足珍貴。

3、這本書用非常大的篇幅寫到了戴厚英。梅軒藏有她的《人啊人》。作者說,年輕的戴厚英擅長與紅衛兵辯論,所向披靡。“可是人群中突然衝出一個男紅衛兵,指著戴厚英厲聲問:“你是什麼出身?”這一下,擊中了戴厚英的要害,只好落荒而逃。

4、非常年代中,戴曾與詩人聞捷相戀,當時這叫文藝黑線人物腐蝕革命造反派,遭到張春橋的強力打壓,聞捷憤而以煤氣自殺。戴後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詩人之死》。

5、戴厚英一開始是個“響噹噹”的造反派,寧左不右,上綱上線,事事衝在前面。但很快就成了被批判的靶子。

6、1966年8月1日,作家葉以群跳樓自殺。上海作協召開批判會。作者寫道,那真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人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一切都變了。這原本是個十分沉痛的會議,可是每個發言者都 像發瘋一般,慷慨激昂,批判死者,中間還不斷呼著“打倒”的口號。在這裡,我也得懺悔,多年來我一直感到萬分內疚,原本他是我可敬的領導,是提攜我的恩人,可是在這個會上,我同樣是個發瘋者,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精神,抹著良心,攻擊死者是“叛擋”,是“自絕於人民”。(138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