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賓德下週來穗“自彈自指”貝多芬鋼協全集

信息時報訊(記者黃文浩)在音樂廳裡如同“追劇”一般刷完五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是什麼樣的體驗?5月15、16日在星海音樂廳,73歲的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將攜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登臺,獻上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貝多芬的鋼協曲一直是音樂會上頻繁演出的作品,不過在兩場音樂會聽完一位鋼琴家“自彈自指”全集倒是很罕見,而聽過去年舒曼交響全集的觀眾,對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的迴歸同樣有著很高期待,這連續兩天的盛宴,無疑是上半年最受矚目的古典演出之一。

布赫宾德下周来穗“自弹自指”贝多芬钢协全集

大師名團去年10月曾“前後腳”亮相

魯道夫·布赫賓德位列世界首屈一指的傳奇鋼琴家名單。他10歲就以神童之姿登上維也納黃金大廳,60多年音樂生涯中,他演奏的曲目全面而廣泛,從古典的巴赫到現代音樂作品,尤其是他對於貝多芬作品的詮釋,在音樂界樹立了新的標杆。去年10月,布赫賓德就曾在星海音樂廳,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貝多芬第一和第五鋼琴協奏曲。

同樣在去年10月,歷史悠久的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也亮相星海,由炙手可熱的指揮蒂勒曼率領,用兩晚時間上演了舒曼交響樂全集,在圈內也引發了轟動效應。

貝多芬一生譜寫了眾多經典作品,而鋼琴與交響樂始終是他最傾力的音樂體裁,五首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796年至1809年,這一階段堪稱貝多芬藝術創作的壯年時期。相對於貝多芬交響曲當中較多的跌宕起伏,最著名的“英雄”“命運”“合唱”,充滿“從痛苦鬥爭走向勝利”的主線,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其實親民平和得多,沒有過多劇烈的情緒宣洩,規範的三樂章“快慢快”結構,使得這些協奏曲成為了古典主義時期的典範作品。

慣常與世界名團合作的布赫賓德,在2013年就曾“自彈自指”維也納愛樂樂團,錄製過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維也納學派”的布赫賓德處理風格,會有更多清秀和細膩,這跟當今主流追求技巧和力度的鋼琴家是很不一樣的。但他表示,自己並不喜歡給音樂加上太多的定義,“像維也納學派、古典派、浪漫派,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大家把巴赫劃分為巴洛克樂派的音樂家,但是我覺得巴赫也很浪漫。當然,我認為貝多芬是最浪漫的。”

布赫賓德:不會超長練習,但會“腦內練琴”

兩天五首鋼琴協奏曲,對於鋼琴家來說,是體力和腦力的雙重挑戰。有趣的是布赫賓德還以“不愛練琴”著稱。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說:“我有一些同行會在演出前練習6個小時,我不會這麼做,這會讓我的狀態更差。我的練習時間比這個要少得多。”

他曾把彈鋼琴和極限運動做了一個有趣的比較:“對於鋼琴家來說,彈鋼琴和極限運動一樣,對手指的要求是很高的。你要知道,大多數的極限運動或者運動員,他們在30歲的時候可能就退休了,因為他們的身體機能跟不上了。如果我每天練6個小時,很快我的手指就會報廢了。如果我不用手指練習的話,我會在腦海中進行冥想,而且練習的時候,我的注意力需要非常集中,不集中注意力去練是完全沒有效果的。我儘量讓自己在練習時更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