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軍武次位面】:騎豬騎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海軍共消滅了416艘軍用艦艇、676艘運輸船和509架敵機。儘管戰果對於美英來說不大,但是紅海軍為了取得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損失了1艘戰列艦、34艘驅逐艦、11艘護衛艦、93艘潛艇等大量艦隻,約佔總數的50%。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失去艦艇不得不上岸戰鬥的蘇聯水兵

戰後,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在蘇聯海域的美英航母特混艦隊,蘇聯紅海軍提出了包括6艘大型艦隊航母、6艘輕型艦隊航母、4艘戰列艦、10艘重巡洋艦、84艘輕巡洋艦、132艘驅逐領艦、226艘驅逐艦和495艘潛艇在內《1946-1955年十年造艦計劃》。極為遠大的目標已經超出了蘇聯當時的工業水平,並且與蘇聯戰後休養生息的策略不符。最終的建造計劃只批准了2艘小型艦隊航母、4艘重巡洋艦、30艘輕巡洋艦和大量其他艦艇。其中包括數千艘獵潛艇、魚雷艇等小型作戰艦艇。戰後的蘇聯海軍利用這些軍艦構築近海防禦體系,主要包括30個師的航空兵部隊、數百艘潛艇、數千艘小型艦艇和數千千米長的岸防築壘地域,形成了強大的"空潛快"體系。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規劃中的82型重巡洋艦

50年代後,蘇聯成功研製出了用於大型導彈艦和岸防的P-1反艦導彈,用於導彈巡洋艦和大型潛艇的P-35反艦導彈。這些導彈對當時西方國家的水面艦隊造成巨大的威脅。但這遠遠不夠。由於技術問題,這些導彈在結構和電子設備方面存在著巨大問題,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蘇聯急需一款技術更加先進的反艦導彈。50年代末,蘇聯"彩虹"設計局成功研製出了P-15"白蟻"反艦導彈,北約代號SS-N-2"冥河"。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P-15型反艦導彈

P-15導彈重2.3噸,由一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巡航速度0.9馬赫,攜帶450公斤的聚能高爆戰鬥部,該戰鬥部專門針對戰列艦和航母這類的重型艦艇,可以貫穿500~600毫米的裝甲帶。導彈在飛行中由自動駕駛儀控制,由於使用的是氣壓高度表,最低巡航高度只有100米。主動雷達導引頭在距離目標12千米處開機,導彈在距離目標5千米處開始俯衝。導彈需要由艦上的制導雷達提供火控數據,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儘管有80千米的動力射程,但是有效射程僅為40千米。

P-15導彈的體積和重量都相對較小,可以很輕鬆的安裝到小型艦艇上。當時的蘇聯海軍將導彈艇作為魚雷艇的後續型,第一型導彈艇用大型魚雷艇改裝也就順理成章。蘇聯海軍首先選擇了183型大型魚雷艇作為改裝對象,拆除了魚雷和尾部的一門25毫米速射炮,安裝了2部各裝有一枚導彈的彈庫式導彈發射器和一部小型對海搜索雷達,滿載排水量77噸,命名為183R,北約代號"蚊子"級。183R共建造了112艘,58艘由魚雷艇改裝而來,新建54艘。這一改裝並不成功,導彈的重量遠比魚雷大,嚴重影響了艇的航速和適航性。很快183R就被淘汰,作為儲備或是出售給廣大亞非拉國家。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183R導彈艇

為了不再發生183型上的問題,蘇聯海軍吸取教訓,研製了全新的205型導彈艇,北約代號"黃蜂"級。艇長38米,寬7.6米,滿載排水量216噸,幾乎是183R的三倍,搭載4枚導彈,使用"槭樹-205"型火控系統,可以做到4發齊射。該艇還安裝了AK-230雙管30毫米速射炮,該炮實現了自動化和無人化,一個艇群的數門炮可以對超音速飛機實施有效的攔截。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205型導彈艇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10月21日,埃及海軍的3艘183R導彈艇在觀通站和岸基指揮所的引導下,在距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20千米處發射了2枚P-15反艦導彈。第一枚導彈命中"埃拉特"號的鍋爐艙,第二枚命中主機艙。隨後埃及導彈艇又進行了第二次射擊,發射了2枚導彈,一枚命中了艦艉。不久後"埃拉特"號沉沒。

難怪這導彈被西方起名“冥河”,首次出戰就幹掉驅逐艦,威力強大

▲"埃拉特"號驅逐艦

導彈艇在此戰中證明了自己的巨大威力,對老式軍艦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導彈艇目標小、速度快、威力大成為近岸戰鬥的核心力量。183R和205型導彈艇隨著軍售擴散到全球,堪稱海軍中的"AK-47"有效包圍了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海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