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天生幸福感特強,而有的孩子生下來特愛哭,幸福度低,特難帶,原因何在?

教大育小


我家兩個寶寶,兩種情況都佔了,所以很有發言權,而且還發生了神反轉,您可以耐心看下去。

如果說天生幸福感是指0-1歲,孩子情緒穩定、特別好帶,我們家老大是典範。孩子從小是分房、分床睡,房裡裝了監聽器,有聲音我就過去看看。大概從2周大的時候,孩子就是晚上11點左右睡,早上6點不到起來吃奶,基本可以睡一整夜。

大概6周的時候,我一覺醒來已經早上7點半,孩子房間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嚇壞了,趕緊跑過去,看見小寶貝自己在摸著床圍上的小玩具玩呢!

老二就完全不對了,每天下午黃昏鬧,抱著走著都哭個不停。晚上睡不著,奶睡放下就醒,一定得趴在爸爸胸前才能睡著,放到床上的時候還得保持原來姿勢不能動。尿了哭、打屁也哭、窗簾沒拉好還是哭。我被折磨的快要抑鬱了。

總結老大老二懷孕時的不同,老二的難帶源於幾個方面:

1、懷孕的時候總檢查出各種問題,又是見紅,又是唐篩不過,還做了羊水穿刺。我始終處於非常焦慮的狀態,一定影響了孩子。

2、老二是母乳餵養,母乳要比奶粉淡很多,所以孩子容易餓,自然更容易起夜。

但2歲以後,老大老二的情況出現了神反轉。

老大沉默寡言,敏感玻璃心。一點小事兒說了他,就會難過一整天。愛哭、想事情也比較負面,心思特別重。

相反,老二特別陽光,永遠笑咪咪的,特別會哄人開心。有點不高興,大哭一場過去就忘了。看到媽媽不高興,會摟著脖子親你。什麼事情只要道理講通了,他就非常樂意執行,非常聽話。

神反轉的原因就在於,為了繼續上班,當年老大6個月的時候送回老家,養到2歲。因為覺得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給接了回來,但是老大的安全感真的遭到很大的破壞。現在老大已經上小學了,雖然在盡力彌補,許多方面都能看到他的進步,但是終究性格已經基本形成,很難再有大的改變了。

所以,好不好帶,有先天也有後天。先天的因素也就影響到1歲,真正關鍵的還是陪伴和教育,畢竟距離孩子長大有十幾年呢!


我是楓糖媽媽,曾在職場如魚得水,如今卸甲歸田專心養育兩個孩子。在育兒路上,也曾焦慮、也曾迷惘,犯過錯、踩過坑、也做過許多後悔的決定。讀了一櫃子書,走了不少彎路,也總結了不少育兒的經驗和辦法。關注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感動和美好!

楓糖媽媽


我家的兩歲半,特別愛笑,情緒也特別好安撫。

我總結,第一,孕期媽媽的心情特別重要,我屬於高齡產婦,四十歲的時候本以為這輩子不會有孩子,他就來了,所以我就特別開心,就算孕吐、失眠、浮腫,也都能樂觀面對。

第二,出生後多給孩子愛撫,月子裡開始我就經常撫摸他後背胳膊大腿小手小腳,這樣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還要一直和孩子說話聊天,儘管他那時候並不能聽懂,但溫和寵愛的語氣和情緒相信他都能感受到。

第三,從他認生開始可以經常帶他出去,講一些他關注的事情和道理,比如紅燈不能過馬路要等到綠燈、比如超市裡的東西都是別人的只有花錢買了才是自己的、這些說的多了主要就是潛移默化告訴他各種規則為以後打基礎。

第四,兩歲開始就容易變淘氣,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到收益了,基礎打得好寶寶就特別懂事乖巧,稍微給講講道理就明白了。

舉幾個例子,有一次我家孩子搶走我媽媽的藥非要塞我嘴裡,他壞笑著使壞,我含在嘴裡然後偷偷吐出去再假裝嘔吐,嚇壞我兒子了,然後就乘機告訴他藥不能隨便吃別人的。

他有一次塗了一臉沐浴液然後迷眼了,我一邊幫他洗一邊告訴他花露水風油精沐浴液都不能自己擦臉上,就在剛剛他又要擦沐浴露,我一提醒他就想起來曾經眯眼的事情了馬上就放下去玩別的了。總之作為家長要有耐心,得學會管理情緒,再忙再累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


搖頭肉丸子


我覺得跟孕期的時候有關係吧,還就是後天媽媽帶的方法有關係。我家有三個寶寶,一大一小是我的,還有一個是哥哥的。我家那兩個就特別好帶,從來不會無緣的哭,只有餓了,尿了會哭,吃飽了放在床上就睡,睡醒了就自己在床上玩,玩到餓了就哭,兩個還有一樣。但是我侄子就不一樣,愛哭,一下子沒看到奶奶就哭,吃飯也只要奶奶喂,要睡得時候也會哭很久才會睡,全家人說著他就頭疼。

那我就來分享下我帶孩子的方法吧,孕期的時候保持好心情,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很少抱我的寶寶,雖然很寶貝這個女兒,月子期間為了做好月子,我都是睡著給她吃奶,出了月子才會抱著吃奶。最開始哭,就是給她吃,換尿不溼。還哭就放在床上跟她說話,轉移她的注意力,等她不哭了,再說寶寶不哭就抱,哭了就不抱。通過有幾次的,她真的看見我來了就不哭了。我兩個孩子都是這樣子帶過來的,家人抱的時間久了我也會抱過來放床上去,用他們的話就是床幫我帶孩子。像大寶現在快3歲了,我有時間也會帶出去玩,會教他叫人,會去玩小遊戲。今年下半年就會送去幼兒園。

這是我個人帶孩子的經驗,還在孕期的媽媽可以試試哦。

附上寶寶照片。



有夢想的寶媽


謝謝您的提問。

【我是靈動育兒】喜歡每天分享育兒領域的新知,幫助更多媽媽成長是件快樂的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很認同你說的幸福感,所謂的天生就有,我理解為原生家庭環境和父母的影響帶給孩子的。這樣的孩子格外快樂、愛笑,容易適應新的環境。父母都希望孩子具有這樣的幸福感,如果自己沒有,那一定給不出孩子幸福感。所以,讓孩子擁有幸福感,最重要是父母自己先讓自己幸福起來。作為孩子,都希望在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裡生活,有愛他的父母,有安全的環境,有懂他的人是一輩子的心理營養。

哭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需求

嬰兒不會語言表達時,哭就是他們的語言。當哭的需求被看見時,哭聲停止,當哭的需求不被滿足時,就像我們說的,帶起來就顯得特別困難。

嬰兒的哭聲有三種

心理性的哭泣:需要陪伴,需要父母包包,你能否及時回應寶寶,決定了寶寶是否感覺到愛和安全。

生理性的哭泣:餓了、渴了、尿溼了,寶寶需要你及時給予他滿足,給予不了恰當的滿足,寶寶哭聲會持續得更厲害,同時情緒也會升級。

病理性的哭泣:肚子脹氣、腸絞痛、疝氣等哭聲顯得特別尖銳,和上面兩種哭聲不同。父母學會辨別哭聲,可以給到寶寶有效的回饋,這樣的寶寶就不會經常哭鬧。

大部分新生兒哭泣,都源於離開母體後感覺不到安全感。這時候,媽媽和寶寶的親密接觸大多數可以解決寶寶哭泣的難題。

親密育兒法

1、每天給寶寶按摩做撫觸,肌膚是有記憶的,媽媽一遍撫觸一邊和寶寶說話,更容易讓寶寶感到安全和舒適。

2、把寶寶抱在懷裡,看著他,和他說話,逗他笑。嬰兒也有社交的需求,喜歡聽人說話,看著大人的臉。

3、哼唱搖籃曲,歌聲具有安撫情緒的作用,這是每個寶寶的最愛。

4、戶外活動,抱著寶寶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豐富寶寶的視野,增添視覺刺激。

5、浴巾操,把寶寶放在浴巾中間,大人拎起四個角,輕輕地左右搖晃,許多寶寶都喜歡。配上輕軟的背景音樂,可以提升感覺統合的能力。

6、和別人分享你的寶寶,除了媽媽本人,多讓家裡其他人抱寶寶,良好的社交先從家中開始。

7、游泳,每週帶寶寶游泳,重溫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有羊水包裹帶感覺。

8、親子互動,遊戲具有療愈效果,愛玩的父母總能找到辦法讓寶寶體驗快樂。

無數的實驗證明,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途徑。而忽視和不接納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愉快童年。

我是靈動育兒,從事教育十六年,致力於每年幫助一千個家庭解決育兒的困惑問題。一起做終身成長型父母,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進步一大步。

靈動育兒


題主觀察到的現象確實存在。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活潑愛笑,伸胳膊蹬腿特活躍,有的孩子天生安靜,有的孩子天生愛哭愛鬧,特別容易不開心。

一、原因

那為什麼這樣呢?這是由孩子一出生時的大腦生理結構以及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決定的。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大腦都有所不同。

孩子在大腦的生理基礎上是有先天性差異的。大腦指揮行為,大腦特質決定了行為特質,所以每個孩子在行為表現就有所不同了。 那為什麼剛出生的孩子在大腦生理基礎上會有所不同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遺傳;二是孕育過程。遺傳因素是我們無法干預的,除非轉基因,但是轉基因是非法的,也有悖倫理。我們能在孩子出生前就可以干預到的是孕育過程。

無法干預的遺傳因素我們就不說了,說說孕育過程吧。記得我在讀大學時,聽班裡一位同學說起自家姐姐給孩子做胎教的事兒,我們一幫在旁邊聽的同學都覺得是件有趣好笑的事。大家都抱懷疑態度。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了。但是現在已經有無數的案例證明了胎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可以給他放放早教音樂,經常和他說說話;另外,孕婦保持好的心情,營養均衡,多吃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這些都能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育。

二、後天培養

也許有的人會說:“懷孩子的時候根本就沒注意。那怎麼辦呢?“”其實不用過分擔心,只要正常的飲食和運動,孩子的大腦就可以滿足基本的需要了。

孩子出生後的十幾年,才是我們幫助他塑造大腦的關鍵時期。

一個人的大腦到25歲基本成熟。大腦是柔軟的,即使到老,我們都可以通過主觀行為改善我們的大腦。所以“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有科學原理的。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越小,大腦的可塑性越強。

那麼怎麼去幫助孩子塑造出一顆優秀的大腦呢?是體驗。我們想讓孩子的大腦在哪一方面更優化,就帶他進行相應的體驗。也就是說我們帶給孩子的經歷,這些經歷產生的體驗,塑造了孩子的大腦。

比如你想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那就經常和他一起做快樂的事,讓他感受周圍人的快樂。如果你希望他的大腦在人際智能上更優秀,那就經常帶他體驗人際交往帶來的快樂。

另外,孩子大腦的特質有可能會不知不覺發生改變。比如生下來愛哭愛鬧,你認為幸福度低的孩子,他在某個年齡段會突然變得很活躍,很容易快樂。而生下來活潑快樂的孩子到某個年齡段又會莫名其妙變得很沉悶。這是因為我們給孩子帶來的主觀體驗是可控的,但是他還會受一些不可控的環境因素影響。

所以,看到這裡就不會過分擔心了吧。如果你碰巧生下一個愛哭愛鬧的孩子,那就接納他,不去把他和別的孩子比較,不必去計較一時的不優秀,好好帶孩子經歷、體驗,孩子會很優秀的。


樂芝全腦教養


有的孩子天生幸福感特別強,而有的孩子生下來特別愛哭,幸福度低,特難帶,原因何在?

的確有這樣的孩子,我在工作中就經常遇見。即使是一奶同胞的孩子,也會出現難帶和好帶的情況。

果然是媽媽:“我家閨女小的時候可好帶了,又乖又不愛哭。原以為孩子都這樣吧,就欣然要了老二,可老二真的是搞得我精疲力盡,隨時要抱,還愛哭,真的累得不行。”


而孩子好帶不好帶可能跟這幾個因素有關:

1.跟生產方式有關。通常剖腹產的孩子哭鬧的更多,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孩子的安全感更低,所以需求會更高。

2.跟遺傳有關。如果父母小的時候比較難帶消,那孩子有可能也難帶。

3.媽媽孕期的狀態。如果媽媽孕期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孩子也會更好帶。

4.不合理的扶養方式。比如孩子的睡眠環境過於安靜,喜歡抱睡,奶睡等。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個體,都有自己的特點,相對於這種高需求的寶寶,父母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寶寶更多的擁抱和親吻,幫助寶寶克服,等待寶寶的成長。

國高級育嬰師,十年的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撰稿。關注母嬰健康和1-10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

銀花育兒


第一,天生的性格!我覺得每個孩子有一個自然的天性,否則為什麼每個孩子都是同父母生的,差異卻那麼大!很多人不相信天生的,總覺得孩子是一張白紙,大人想怎麼畫都可以,其實我帶這麼多年孩子,反而覺得孩子一出生,就擁有獨立自主都靈魂!

第二,媽媽孕期的情緒。媽媽孕期的情緒很重要!對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父母給孩子0-3歲的影響!這一點建立在第一點基礎之上。不同的孩子對待方式會有差異,但是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沒有系統學習過,所以都是隨著自己的知識和閱歷,去對待孩子。這個對孩子的性格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我個人來說,天生佔多數!所謂後期的對待,都是媽媽折騰出來的,這個話會不會拉仇恨呀,呵呵!


全職媽媽說


有些寶媽說孩子自己家裡的孩子非常的難帶,特別愛哭,一點小事就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帶這一個孩子比別人帶幾個孩子都要累。而有些寶寶帶起來省心的多,容易哄睡,也不愛哭。

這些好帶的孩子被稱為天使寶寶,而那些難帶的寶寶被稱為高需求的寶寶。這兩類孩子天生性格和特性就有區別,是什麼造成這些寶寶的的區別呢?

造成這些孩子區別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遺傳的影響。

人的性格不同,孕育的孩子也會遺傳父母的基因,有些父母本身非常的樂觀,內心強大,抗壓力強,所以孩子天生也是樂天派,這樣的孩子天生就好帶。

而有些父母自己性格敏感內向,所生的孩子也可能會是敏感型的寶寶。

其實性格各有優缺點,無所謂好壞,但高需求寶寶的父母,相對來說就更加辛苦。

二是孕期媽媽的情緒影響。

腦神經專家和心理學家的一些實驗和觀察發現,如果媽媽在孕期處於長期的焦慮和壓力之中,壓力激素會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這樣寶寶出生就對壓力很敏感,而且如果孩子是女孩的話,以後懷孕生的孩子同樣比較容易出現焦慮。

媽媽的壓力會層層傳遞給孩子,從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心理。

三是媽媽帶孩子的方式也會對孩子有所影響。

如果媽媽能給孩子提供有愛的環境,溫暖穩定的愛,孩子會更容易幸福,性格以及心理方面發展會更加的健全。相對會好帶一些。

所以,想要孩子性格好,更幸福,更好帶,寶媽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尤其在孕期,注意調節情緒,家人也應該呵護關愛孕婦,避免孕婦處於長期或較大的壓力之中。


嘟嘟寶貝


首先、是遺傳基因,父母的性格,愛好,脾氣。

第二、懷孕期準媽媽。心情是否愉快?是否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

第三、出生寶寶有沒有高危因素?(在胎兒期宮內發育遲緩、臍帶繞頸。出生時,早產、低體重、黃疸患兒、新生兒肺炎等等)

第四、餵養方式是否正確。

以上種種因素都會影響寶寶餵養的困難與否。


惜之之之


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是一個小天使。而小天使在母體中的生長髮育與外界的感應是息息相關地!

阿林出生在一個溫馨的家庭。媽媽是一位辦公室文員,爸爸是一位銷售人員。兩人很少爭吵,更多的時侯是彼此的關愛。

每次媽媽逛街時,都會和未出生的寶寶交流:“寶寶啊,爸爸喜歡什麼呢?”“咱們給爸爸買新衣穿,好不好?”“寶寶,喜歡什麼呢?等你出生後帶你玩好不好?”而爸爸出差回來,帶回來的基本都是寶寶與媽媽喜歡的東西。

家裡的氛圍更是無比的好。媽媽躺在床上看書,邊上放著輕緩的胎教音樂,爸爸坐在書房上網,偶爾出現關注一下老婆孩孑。

所以阿林出生時就不哭。是醫生一把掌打哭。等到爸爸陪同媽媽到了病房,只見阿林一隻眼睜一隻眼閉地哼哼說話。

家庭的氛圍很重要。不止決定胎教的養成,也決定後天的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