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還記得2018年的那個瞬間嗎?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舞臺上,一位88歲的老人盛裝緩緩地一步步走向鋼琴,一雙刻滿歲月滄桑的手緩緩地撫上琴鍵。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10秒之後,當第一個音符傾瀉而出,全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她,就是巫漪麗。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Accompanied By The Piano -

八十餘載,與琴相伴

作為《梁祝》首位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首演者,巫漪麗用59年的時光,在琴鍵上傾訴了這個中國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4天前,這位深深感動著我們的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在新加坡出席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突然暈倒,在被送到醫院後宣告搶救無效,享年89歲。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巫漪麗老師六歲那一年對鋼琴一見鍾情,此後八十餘載,與琴相伴。就在去年,88歲的她還曾說過:“我的輝煌還在明天。”

那時,當第一個音符響起,強大的生命力頓時噴薄而出,彷佛琴凳上坐著的並不是一位耄耋老人,而是一個對鋼琴飽含熱愛的“少女”。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曲中深意融化在老人家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罷,全場肅立鼓掌。

然而,這位一生充滿傳奇,少年成名,獲獎無數,中年選擇激流勇退,甘當幕後教師的老人,卻表現得極為淡泊。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巫漪麗總是說,“我一輩子想著跟音樂作伴兒,我們這些人就是老知識分子,不求聞名於諸侯”。

一曲不可複製的《梁祝》,也是巫漪麗在彈奏自己的一生。

-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Piano -

與鋼琴,一見鍾情

1930年的上海,一聲清亮的啼哭劃破天際,巫家的一位小姐伴著一抹祥雲從天而降,給這個絃歌不斷的書香世家再添一曲清音。

這個臉頰粉嫩的女娃雙眼閃爍,父母便給她起了“漪麗”這樣一個名字,寓意美好、清麗。父輩姓巫,她就叫巫漪麗。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小時候的巫漪麗

當時,誰也想不到,這個小娃娃會成長為日後中國第一代女鋼琴家。

巫家雖富足殷實,但並未誕生過一個音樂家。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1947年巫家全家福

和音樂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家學傳統,到巫漪麗這裡卻發生了轉變。1936年的一天,愛看電影的舅舅心血來潮,帶著6歲的巫漪麗走進了電影院。這一去可不得了,回來巫漪麗就失眠了。

原來,男主角彈奏的鋼琴曲太美妙,在小漪麗的耳畔流連忘返。這支鋼琴曲就是肖邦《即興幻想曲》中間的主調,正是這個調子敲開了巫漪麗的音樂之門。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才6歲的小漪麗就跑去和媽媽說,她要學鋼琴,媽媽聽了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小女孩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這個想法,但又拗不過她,只得遂了她的心願。

巫漪麗的母親對女兒這個愛好,本沒抱多大的期望。卻沒想到學琴第一年,巫漪麗就拿了上海兒童音樂比賽鋼琴組第一名。這下母親開始重視起來,認真為巫漪麗做好音樂上的規劃。

9歲那年,母親為她找來意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讓巫漪麗在其門下學藝。

這個梅百器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李斯特的關門弟子,傅雷之子傅聰的師父。他一個人開啟了上海古典音樂的“梅百器時代”。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巫漪麗(前排右一)與梅百器(二排左七)

在梅百器的指導下,巫漪麗的音樂技法日益精進。

19歲,巫漪麗就與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合作演奏《貝多芬協奏曲》,轟動上海灘;

24歲,巫漪麗成為北京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並曾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32歲時,她已成為中國第一批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巫漪麗(二排右三)與周總理等人的合影

巫漪麗的這前半生可以說順風順水,她是一個有靈氣的女子,自小就知道自己的喜惡,並勇於追求自己所愛,最後憑藉自己天賦和努力取得不小的成就。

她一生演出無數,然而印象中最深刻的,卻是抗美援朝志願軍那次。

- Music Leads People to The Right Path -

音樂將人引向正道

回憶當時的情景,巫漪麗還是會覺得震撼又感慨。

當時總的領隊是賀龍,京劇方面有梅蘭芳、陳豔秋、蓋叫天,有馬思聰和周小燕,我就給這些人彈伴奏,自己也彈一箇中國作品。鋼琴是從地底下埋了25米挖出來的,琴鍵鍵都不完整,但志願軍還是非常熱情。

正如巫漪麗所說,音樂將人引向正道。不敢想象沒有音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梅蘭芳的京劇和巫漪麗的鋼琴就是這些革命前輩心底的寬慰。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在重慶演出。當時,巫漪麗將鋼琴擺在舞臺中間,結果有人跑來問,那個黑櫃櫃是幹什麼的?巫漪麗就把琴蓋打開,露出琴鍵,耐心地給當地人介紹鋼琴怎麼發出聲音來。

這人就在巫漪麗的講解下,生平第一次瞭解了音樂知識。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巫漪麗為了教那些樸實的人怎樣去欣賞西洋音樂,就全國巡迴演出,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各個省份。箇中辛苦,可想而知。

但巫漪麗從不喊累訴苦,她是一位優雅而有魅力的女性。她始終不疾不徐地掌控著音樂的流向,掌控著自己的人生。她的優雅,貴在對人的體貼和對事業的付出。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巫漪麗老師在中央樂團工作期間的照片

站在音樂的高度來俯瞰巫漪麗的人生,它就像一條靈動的河流,有石子也有水花,兩相碰撞,激盪起優美的樂章。她本人,就是在這條河流上演奏的鋼琴家。

巫漪麗的一生與鋼琴相互交融,她在音樂上的造詣,無可比擬。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1959年5月27日,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完成了交響樂的世紀性突破。

然而,那時《梁祝》還沒有鋼琴版,於是巫漪麗從資料室借來總譜,熬了三天三夜,最後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她在舞臺上親自演繹了這首自創的鋼琴版《梁祝》,由此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巫漪麗在這首《梁祝》上花了不少心思。她從一個跨文化創作人的高度來審視這首歌曲,將西洋樂器與中國情感相互結合,使得旋律簡單的《梁祝》具有深刻而複雜的美感,一下便打動了中外聽眾。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巫漪麗對自己所愛事業的專注,把她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她深刻地詮釋了“西洋樂器中國情”。

她的這份專注也讓她的女性魅力綻放到極致。事業女性,遠非“漂亮”二字能形容,她們是在用智慧和頭腦在征服整個世界,甚至征服愛情。

- I'm Not Alone With The Piano -

彈鋼琴就不孤獨了

因為鋼琴演奏,巫漪麗結識到了一生摯愛楊秉蓀,他是中央樂團第一任小提琴首席。事業追求與造詣一致的兩人很快被彼此吸引。

於是,兩顆優秀的靈魂結伴而行。

巫漪麗和楊秉蓀選擇了在北京成家,雖然生活拮据,但兩人琴瑟和鳴,恩愛有加。然而好景不長,楊秉蓀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獲刑入獄,被判10年,之後她和深愛的丈夫被迫離婚,從此兩人天各一方。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 楊秉蓀(中)

心碎的巫漪麗從美國到新加坡四處輾轉。輝煌過去,便是寂寥。這麼些年來,她就租住在新加坡,以教琴為生,過著獨行俠的生活。

此時的《梁祝》,便成了她在異國他鄉的一曲慰藉。

曾有記者問她,“一個人在租住的房子裡你會感覺到孤獨嗎?”

她說,“彈鋼琴就不孤獨了。”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音樂的力量是強大的,巫漪麗的內心也是強大的。從巔峰到谷底,從幸福美滿到不幸離散,幾十年的漂泊歲月,不知幾人能像她這樣在鋼琴中化解不平。

都說曲由心生,巫漪麗的《梁祝》彈的就是她的人生。她將心中的積鬱、思念、愛恨情仇全都彈進了這支曲子裡。彈者有情,聽者有淚。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梁祝》起落流淌的鋼琴曲裡,有著啼血的淚痕,但她不會大聲喧譁,只是讓你淡淡地品嚐,從心底裡升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愁。

2017年6月,87歲的巫漪麗榮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

但是她說:“我一輩子想著跟音樂作伴兒,不求聞名於諸侯。”這是她作為一位老知識分子、老藝術家的操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她對音樂的另一種接力,便是用耐心和愛心傳承鋼琴教學。

巫漪麗對學生沒有年齡的限制,她的學生中年紀最大的有90歲,60多歲的老年人更不在少數。

她說“誰說老年人不能學鋼琴?什麼年紀學習鋼琴都不晚。”

她用一生詮釋了一位音樂人的“匠人精神”,用一首《梁祝》彈盡了自己的“一生優雅”。

送別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她化蝶遠去,一曲《梁祝》成絕響


巫漪麗用她的這一生,一步一個腳印為自己搭建了一座通往藝術巔峰的臺階。這首《梁祝》,是巫漪麗獻給經典最偉大的禮物,是最優秀的經典文化傳承的一個結晶。

現在,當她化蝶而去,天堂裡一定響起了琴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