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上風上水位置的石塔是鄰里一比高低的標識還是尊文崇教的字庫

重慶萬州羅田古鎮連載十五

據77歲的向成國老人介紹,上輩人講,羅田風水最正中的地方,也就是羅針凸中間的羅盤所在的那個地方,被當地的大地主劉興齋、劉徵容所霸佔,引起了當時場上另一家姓向的大地主的不滿,暗地裡請來了一位風水先生。在距離劉家不遠的地方有幾座墳場,風水先生就借勢指點向地主在此興建了一座塔,在塔上刻上“字庫”兩字,因此就叫字庫塔。其用意就是以此來把劉家的風水“塔”住,就是鎮住的意思。

處於上風上水位置的石塔是鄰里一比高低的標識還是尊文崇教的字庫

字庫塔外形。

這樣的說法可信程度值得懷疑。事實上,像這樣的字庫塔,在羅田古鎮過去一共有五座。所以,向成國老人說,過去人們寫字都是用的毛筆,寫的字都凝聚著一個人的精氣神,是不能亂丟的。“我們小時候大人就教育我們說,亂丟字紙,或者用寫了字的紙作手紙,就要瞎眼睛。放到字庫塔裡燒了,就平安無事。”說到這裡,老人還進一步地說道:“像過去那些大老爺,寫的字到今天都成了文物了。哪裡能夠隨便亂丟呢?”

羅田古鎮人們對文化的重視由此可見一般。資料顯示,從宋代到清代,先後有21人考中進士,36人考中舉人。所以,古鎮羅田的字庫塔,當時都是作為文人焚燒字紙專用的場所,凡是羅田場上的文人墨客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寫廢了的文章草稿和字紙都要到塔裡去焚燒,一律不準在其他地方亂丟,尤其是大老爺寫的字更有“一字千金”之說。字庫塔是古羅田人惜字、崇文的見證,即便到了今天,行走在羅田場上,依然能讓人感覺到一種文質彬彬的韻味,很難見到打架爭吵的場面。可惜,羅田古鎮的字庫塔現在僅存一座,顯得十分珍貴。2006年,羅田古鎮字庫塔被萬州區人民政府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處於上風上水位置的石塔是鄰里一比高低的標識還是尊文崇教的字庫

2012年3月20日去陽和村採訪,途遇在道旁認真讀書的羅田小男孩。

字庫塔座落在“之”字街上場的尾端,也是巴楚茶馬古道與羅田古鎮的接入點。建築結構系古代“惜字塔”建築,仿木重簷閣式石塔。塔高七點五米,塔頂呈寶瓶形。塔下有石條砌成的基座,四方形。塔身正面底層,中間留有一圓形石孔,寫過的字紙從這裡放進去燒掉。兩邊立柱上刻有一副對聯:“蝌蚪雲霞煥,鴻篇日月光”。 底層右面立柱有字,已經斑駁,估計是一副對聯,其中有“飛野馬”、“ 峰巒擁金鰲”等字樣。底層背面右邊立柱有字,可能是建塔記,記敘修建始末,由於字體脫落,依稀可見有“始修庫”、“明道公”等字樣。底層左面塔身正中滿滿地刻有許多人的名字,其中有向四英、羅滿堂、羅立齋等人,估計是出資者。塔身正面第二層立柱上刻有對聯:“惜今人敬字,教古聖明文”,中間的石板上寫著“字庫”兩個字。塔身左面第二層立柱依然是一副對聯:“詞賦映三春,水光浮日出”。 塔身背面第二層立柱還是一副對聯:“殘編藏自我,遐福降由天”。左面和第3、4、5層無字,立柱均刻字。塔身右面第二層,仍然是一副對聯:“霞彩映江飛,人文還六代”。

處於上風上水位置的石塔是鄰里一比高低的標識還是尊文崇教的字庫

羅田字庫塔修建於嘉靖14年(公元1535年),光緒5年(公元1879年)進行了一次維修。2007年12月,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萬州區書法家協會主席鄭永松老先生拜訪羅田字庫塔後,賦詩一首:

字庫蒼然古鎮邊,苔痕塵面半遮顏。

前賢字紙如風去,俗語於今撒滿天。

處於上風上水位置的石塔是鄰里一比高低的標識還是尊文崇教的字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