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20年前用鸡蛋清、糯米汁传统工艺大修


千年古塔重获新生,20年前用鸡蛋清、糯米汁传统工艺大修。

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燕赵大街路东广惠寺内的华塔,又名多宝塔,旧制称定县华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惠寺华塔是中国古代高层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乾隆皇帝曾四次驾临,该塔被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例”。

广惠寺华塔,这座以“最美”著称的古塔,曾因20世纪40年代的战火毁坏而变得残破不堪,华塔只剩砌体酥裂、壁塑残损严重的主塔和四座小塔遗址。1999年,经过文物部门整整5年大修的华塔“重放异彩”。

华塔位于正定广惠寺内,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目前判断该寺可能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

 广惠寺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主次相依,精巧华丽。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

塔的一至三层均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二三层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到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塔身上雕刻着海兽、狮、象、佛、菩萨等艺术造型,参差错落,变化有致,远远望去,形如巨型花束。


我国早期的汉字中并没有“塔”字。佛塔传入中国时,它的名称被译成各式各样,有的音译、有的意译,也有按形状译的。后来,人们根据梵文“佛”字的音韵“布达”,造出了一个“荅”,并加上一个“土”字旁,以表示坟冢的意思,于是“塔”的名称广泛流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组织技术人员对华塔进行了两次详尽的残损勘测登记。1994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华塔修缮工程正式开工,直至1999年6月,华塔修缮工程竣工。

华塔大修的设计与施工,遵照古建筑修缮原则,尽量保留了原有构件,大修中,采用了鸡蛋清、糯米汁、血料混合调灰法等传统工艺,尤其是对留有壁画遗迹的部分,不仅绝对保留,并在空鼓部位以竹签加固,对残缺部分则以麻刀灰补抹,并稍饰做旧,尽最大可能恢复了华塔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