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技術宅的背後是商業想象力的匱乏。

撰文 | 微胖

谷歌從未在 I/O 大會上發佈新手機,今年是個例外。

今天凌晨大會上,公司發佈了 Pixel 家族的兩款新機 Pixel 3A 和 3A XL,並表示,這是為了讓全球更多人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

作為一名 Pixel 3 XL 手機用戶,我迫不及待地看了看硬件配置:

兩款手機都有相同的背面指紋識別、1220 萬像素單攝像頭(前攝像頭 800 萬像素)以及 OLED 屏幕,尺寸分別為 5.6 寸和 6 寸,電池容量分別為 3000mAh 和 3700mAh,據說可以至少滿足「長達 30 小時的使用時間」。兩款手機都有黑白粉色三種顏色可選。在最重要的配置上,Pixel 3a 和 Pixel 3a XL 搭載驍龍 670 處理器,運存 4G,存儲容量 64G。

除了吝嗇和落後,我想不出其他的詞。

處理器比 Pixel 3 系列(驍龍 845)低端、存儲容量僅 64G,而且居然是單攝!

價格多少呢?

399 美元和 479 美元(摺合人民幣 2700/3250 元)。

單從硬件配置上說,這樣的價格已經高了,同樣的價格已經可以在國內買到很多品牌的驍龍 855 級旗艦機。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配置會影響用戶體驗,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樣在國內使用它。(後文會提及)

谷歌一直認為,雖然 Pixel 手機永遠不是硬件配置最好的那一個,但它總會最先得到官方帶來的 AI 新技術應用,如 Duplex(語音)、Night Sight(拍照)等。

確實如此。

今年,谷歌一如既往將最新的 AI 技術成果應用到軟件產品矩陣中。

比如,計算機視覺技術方面,最讓人尖叫的是將計算機視覺與增強現實結合起來,利用 3D 讓搜索體驗更逼真:

搜索大白鯊,查看 3D 模式,你可以直接把它拉入現實場景!

如果你正在電商平臺購物,思考這雙小白鞋怎麼搭配才最好,可以把 3D 展示拉入現實場景,看鞋子和自己的衣服是否搭配。

你還可以用 Google Lens 拍攝飯店菜單,然後通過手機鏡頭+谷歌搜索+大數據的結合,為用戶呈現飯店的熱門菜式。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在語音技術方面,谷歌在模型壓縮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回報。

現在,谷歌能夠把 100GB 的語音識別模型壓縮到 0.5GB,可以塞進手機,這樣,Google Assistant 能在移動端變得更快。

有多快?

移動端實時識別語音速度提升 10 倍!谷歌工作人員的演示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尖叫。

如果開車需要導航,你首先要點開騰訊地圖,然後才能呼叫「叮噹叮噹」,啟動語音助手。

但是,通過偏好設置,直接對 Google Assistant 說「Hey Google, let's drive.」你就可以進入谷歌助手駕駛模式。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為用戶提供一鍵快捷的租車服務。

安全和隱私,一直是 AI 關注的對象。

發佈會上,因為有了新的聯邦學習技術,系統再也不需要將用戶的隱私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研究。

比如 Gboard 要學習一個新詞,在大家都輸入以後,Gboard 就會學會這個詞,更好地預測你以後要輸入的內容。

諸如這樣針對小細節的改善還有不少,這也是谷歌手機最大特點之一。

但是,這款所謂平價的谷歌手機可能並不適合中國用戶。

一方面,使用起來遠不如蘋果那樣傻(you)瓜(hao);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另一方面,硬件低配和在中國使用需要翻牆,會讓基礎體驗大大折扣。

以筆者手中的 64G 存儲容量 Pixel 3XL 為例,列舉幾個幾乎無法忍受的槽點。

首先,為了儘量維持系統運行的流暢,保證不同 App 之間的快速切換,筆者不得不始終維持 50%(以上)存儲容量的空出。即便如此,系統仍然經常卡頓、反應很慢。

比如,谷歌拍照的效果確實非常驚豔。但問題在於,當你希望抓拍某個驚豔瞬間時,等 APP 打開時,瞬間早已過去;如果是在停車場支付停車費,APP 反應之慢,足以招致後面車輛鳴喇叭抗議。

這或許與 VPN 有關。但問題是,這是每個中國用戶都需要使用的工具。

其次,使用地圖導航經常會出現 GPS 信號弱,無法及時更新路線的情況,這意味著地圖導航功能幾乎廢掉。至於從 Google Play 下載軟件,也不會保證次次順暢和成功。

雖然蘋果的續航不算怎麼樣,但谷歌的續航能力更糟。

如果你是一位需要頻繁在移動端辦公的用戶,這意味著電池可能只能支撐大半天而已。尤其是當你手機快沒電,但又需要耳機連線遠程會議時,你會崩潰:

因為手機只有一個接口,耳機、充電只能擇其一。

谷歌特別提醒道,Pixel 3A 將會得到谷歌未來三年內所有新技術升級的保證,但如果基礎體驗都如此讓人失去耐心,再先進的技術又有什麼吸引力?

記得一位 AI 創業公司 CTO 聽聞筆者意欲購買谷歌手機,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英雄留步。」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儘管如此,截至 2018 年底,谷歌已成為美國排名第三的高端智能手機廠商,Pixel 手機、Google Home 等智能硬件營收也有了增長,不過,營收最多的業務仍然是廣告。

再炫的技術,也掩飾不了谷歌商業想象力的缺乏。

從技術上說,Google Assistant 比 Alexa、Cortana 更出色,畢竟谷歌是 AI 技術的領導者,這次發佈會再次顯示了這一點。但是,商業上最成功的語音助手不是 Google Assistant,而是 Alexa。

商業中,技術遠不是一切。

貝索斯的策略很明顯,儘可能將 Alexa 植入任何可能場景,驅動更多硬件設備,讓購物變成隨時隨地。這些無處不在的購物意願,又會被導入亞馬遜的購物平臺,促進業務的增長;

與此同時,Alexa 涉足的多場景又打破了電商平臺數據來源的單一性,極大促進了後臺底層技術智能化與推薦的精準化。

Alexa 成為連接、溝通亞馬遜零售與 IT 兩個輪子的核心。

而且,在技術優化方向上,亞馬遜也是很有針對性。比如,會針對孩童對設備和軟件進行優化,將用戶群提前到更小年齡段,進一步增加用戶黏性。

隨著亞馬遜的電商平臺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直接跳過谷歌,直接問 Alexa、Echo 要東西,對谷歌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單純磨練技術,會解決這個潛在威脅嗎?

所以,有人認為,谷歌早就應該認真對待電子商務。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常規發佈了 Android Q ,針對摺疊屏手機進行了適配優化

然而,谷歌的商業想象力缺乏還不止於此。

如果大家留意過兩個月前的蘋果大會,就會發現一個微妙的對比:

谷歌這次發佈會沒有內容與服務,而蘋果的那場發佈會完全沒有硬件,只有內容與服務。

蘋果開始全面推出訂閱服務,包括流媒體視頻訂閱服務 Apple TV+、新聞訂閱服務 Apple News+、遊戲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

對於蘋果來說,定位高端的蘋果硬件銷量不及預期(高端消費者群體畢竟比不了大眾消費者),最終導致公司寄希望於不斷增長的服務部門來彌補收入損失。

其實,蘋果早就在幾年前開始努力推進營收多元化。

除了智能手錶等新硬件外,更大力發展新的營收增長點——服務業務營收。去年服務業務營收增長 33%,達到近 400 億美元,為蘋果帶來了近 15% 的營收。

在此之前,蘋果已經推出了流媒體音頻服務,如今拉緊好萊塢的手對原創視頻內容下重注。

這塊市場非常大。目前超過三分之二(69%)的美國家庭擁有視頻流媒體訂閱服務,而為傳統電視機付費的家庭只有 65%,這也是流媒體服務首次在美國超過傳統電視業務。

在流媒體市場中,蘋果的服務業務擁有數百萬內置潛在用戶,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起點。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認為,蘋果的用戶數可能會增長到 1 億。

亞馬遜更不用說。

成為 Prime 會員,即可免費、無限量享受所有授權、原創內容。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座互聯網公司居然拿了三座奧斯卡。

不妨想一想,如果可以享受運費減免、並免費享受流媒體服務,多少消費者會樂於呆在亞馬遜生態中,買更多的東西和服務。

谷歌並非沒有先天優勢,手握安卓和最大的視頻服務網站 Youtube,但在內容上動作之少,實在令人驚訝。可能谷歌未曾想清楚:

優質內容的訂閱收入,足以壓倒廣告收入。

貧乏,是我對凌晨谷歌 I/O 大會的唯一感受


在 Google AI 支持下,新推出的硬件 Nest Hub Max 能根據不同用戶的聲音和麵孔進行識別,從而顯示為不同用戶而定製相關信息。

不過,雖然沒有商品(電商)、內容黏住用戶,好在谷歌想到了雲遊戲。

3 月,Google 在 GDC 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名為「Stadia」的全新遊戲平臺。

據說,遊戲玩家可以通過這一新平臺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電視、平板和智能手機上玩流媒體遊戲,除控制器以外無需遊戲機硬件。用戶可以在五秒內即時訪問遊戲,無需下載或加載時間。

谷歌宣佈在公司內部建立 Stadia 遊戲和娛樂部門,該部門將專門為流媒體平臺創建遊戲。

消息一出,也推動了遊戲行業相關股票大幅波動。不少人翹首以盼凌晨的 I/O 大會透露更多 Stadia 具體細節,然而,消息為零。

幾乎與谷歌同時,蘋果也正式通過遊戲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 佈局雲遊戲市場,並表示將於今年秋季在 150 多個國家上線。

雲遊戲,至此成為技術競爭遷移到雲端的最新例證。

2010 年,一款叫做 OnLive 的服務平臺宣稱將讓遊戲玩家不再需要負擔昂貴的硬件,但它並沒有成功。

不過今非昔比。

亞馬遜等大型雲服務商進一步降低了雲計算的成本。這將使這個已然巨大的生意進一步擴大。

《巴倫》曾報道,荷蘭數據研究機構 NewZoo 曾估計,個人電腦及 Xbox One、PlayStation4(PS4)等遊戲機創造的遊戲收入在 2018 年預計能打到 675 億美元收入,這一數字比全球電影票房還要高 250 億美元左右,而移動遊戲收入將超過個人電腦和主機遊戲之和。

不過,和所有內容創作一樣,只有原創、獨家的內容才能促使遊戲玩家來到你的平臺上。基於之前內容服務上的表現,加之社交基因的缺乏,谷歌能否贏得雲遊戲一戰,頗值得憂慮。

據報道,目前,《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的製作商法國育碧娛樂(Ubisoft Entertainment,UBSFY)是唯一願意公開支持 Stadia 的出版商。

而且,除了蘋果和亞馬遜,谷歌還要面對早有積累、也是勝算最大的微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