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可見時長” 不妨讓用戶自己設定

文丨圳論評論員 謝仕亮

日前,微信ios版發佈了7.0.4版本,新增“朋友圈最近一個月可見”功能。該功能上線後,迅速引發網友對“朋友圈可見時長”的熱議。

“朋友圈可見時長” 不妨讓用戶自己設定

新舊版本對比

時下,微信正在越來越多地介入我們的生活,人們通過這個平臺,記錄日常的點滴,分享生活的際遇,以展示一種被關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因此,朋友圈也成為了解一個人最快捷的渠道之一,特別是對剛建立聯繫的陌生人,翻翻他的朋友圈看他曬什麼圖,發什麼文,去了哪兒,忙些啥……好像就可以瞭解對方的喜好和性格特徵。

既然如此,微信朋友圈為何還要設置可見時長?其實是用戶的實際需求在催生朋友圈不同的“可見權限”功能。起初,微信朋友圈是相對封閉的社交,只有共同好友才能看到彼此動態以及對他人的點贊和留言情況。但隨著微信影響力和用戶數量的與日俱增,其“私人社交”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朋友圈也變成了人群蕪雜的公共場域,微信裡的好友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關係”了,人們每天都處在有意無意暴露隱私的社交生活中。這讓很多人在發朋友圈時心生矛盾和糾結:既渴望記錄生活,又不希望把自己過去的生活和狀態完全展現在他人面前;既渴望營造積極的社交網絡,卻又害怕別人無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圈子。

於是,越來越多人希望可以在朋友圈設置可見權限,選擇不同的自我暴露程度,在對外坦誠的同時,又能自我保護。

“朋友圈可見時長” 不妨讓用戶自己設定

此次微信上線“最近一個月可見”選項,距上次推出朋友圈“最近半年可見”、“最近三天可見”功能,已時隔兩年之久。此前,微信開啟“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後,很多網友紛紛吐槽這個功能帶來的尷尬和誤會。一些微友抱怨:非好友還可以看十條朋友圈呢,我卻只能看你最近三天的動態,你還把我當好友嗎?

說實話,可見時長若僅為三天,是短了些。朋友圈開啟“三天可見”設置後,當關心你的朋友要了解更多你的近況時,卻被一行“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的小字擋住了去路,它像一道豎起的籬笆,柴扉緊鎖,提示著這裡面是他/她不可涉足的禁地,這多少會讓人有種不被信任感。倘若最近3天時間裡你又沒發新內容,好友點開你的朋友圈,只能看到一條冷冰冰的橫線,不仔細看人家還會誤以為被你屏蔽了呢。

而如果設置“最近半年可見”,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又長了一些,還顯得有點“雞肋”,畢竟朋友圈半年的可見時長,很多不太想給人看到的“舊我狀態”還是沒法避免被窺探。

三天太短,半年太長,介於“三天”與“半年”之間的“最近一個月可見”,倒是一個折中選項,進一步豐富了朋友圈的設置權限,也顯得更人性化一些。

“最近一個月可見”既不會讓關心自己的朋友因只能見“片刻的你”而失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的生活被圈裡那些還太熟悉的人窺探太多、太深。

“朋友圈可見時長” 不妨讓用戶自己設定

事實上,“朋友圈可見時長”的權限設置還可以更完善。每個人的生活和狀態不同,對“朋友圈可見時長”的要求也各異,即便已有“三天”、“一個月”、“半年”的時長可供選擇,也不見得可以完全滿足用戶需求。筆者建議把朋友圈可見時間的設置權交給用戶,由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置朋友圈可見時間。另外,不管是“最近半年可見”還是“最近三天可見”,亦或是“最近一月可見”,都是對所有朋友“一視同仁”地設限,並不盡合理

。如果能告別“一刀切”,實現對親疏程度不同的朋友設置不同的可見時長,那麼用戶體驗也將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