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東三市以後會以什麼形式來合併發展?

當鋪巷後裔1


潮汕地區為廣東省內僅次於珠三角的第二個都市圈。2017年城市化率逼近65%(不算低了,逼近沿海江蘇浙江兩省)

●狹義的潮汕地區包括: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6區1縣)

潮州市(湘橋區、潮安區、饒平縣2區1縣。楓溪區是功能區非行政區)

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代管普寧市共2區2縣1市。空港區、普僑區、南山區是功能區,不是行政區)。合計10區4縣1市。

■新一輪三市行政整合!本人覺得有以下可能性!

●三市合併,畢竟1991年才拆分出來的,三市總面積1.09萬平方公里,就算在廣東,面積上放在行政區劃最密集的珠三角地區也小於惠州和肇慶,更別說粵西粵北的面積大市。放眼國內面積上也還比不過溫州,泉州,青島和大連等沿海城市。

●可能合併為直轄市,這個不是沒有可能,華南地區沒有直轄市,廣州深圳是廣東中心改直轄市可能性真心不大!如果直轄市選在廣東以內,汕頭(潮汕地區)和湛江是可能性最大的兩個城市。

●即便沒有升級直轄市,合併成副省級市。或是地級市,那麼合併之後依舊隸屬廣東管轄,經濟實力超過惠州躋身廣東第五城市,全國城市排名34,夾在江蘇常州和浙江溫州之間!廣東可能形成廣深汕三大城市格局!

●市中心更大的可能性在汕頭市中心。名字叫汕頭的可能性更大!畢竟汕頭的地位在三市裡面無可撼動!汕頭不但是廣東區域副中心城市,還是國家級的經濟特區,沿海16重點港口之一!雖然歷史文化上不如潮州,但地理位置是潮州不可比擬的。(叫揭陽更不可能了)

●整合成一市之後。以汕頭為中心,揭陽(榕城區)、潮州(湘橋區)、普寧(流沙街)為三極延伸。普寧市可能改成流沙、洪陽2個區!目前普寧是廣東經濟第一縣市,交通城建基礎也可以,曾經的經濟強市南海、順德、番禺、潮陽都先後改區,所以普寧不排除升級為市轄區的可能。

●可能會設立一個新市轄區,打造一個新城,位於機場-高鐵站附近,這裡原為三市交界,地理位置優越,以桑浦山為中心半徑20公里內、包括金平區北、榕城區東、潮陽區東、潮安區南。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達芬奇怪了


說合並是痴人說夢!把時間用在各自的發展上,一看就知道,想靠合併成為廣東最大市,光汕頭市一個市就比深圳大66平方公里了,還想把潮汕三市合併起來,發展不能靠合併。汕頭的條件在廣東算最好的了,比深圳,珠海都好,當然比不上廣州。汕頭一直都是廣東的第二大城市,直到成立特區以後,就掉鏈子。深圳一無所有,是荒涼偏僻的小漁村。汕頭,有一千萬的海外華僑,是廣東第二大城市,有眾多的商界精英,百載商埠,有全國唯一的內海灣,有廣東唯一的海島縣一南澳縣,有比深圳小梅沙,比珠海橫琴更漂亮的南澳青澳灣。有比深圳鹽田更深的廣澳深水港,可停泊15萬頓郵輪……如果再加入潮州,揭陽,那這新的潮汕市就不止是粵東的中心,而是廣東的大灣區第二,是廣東的第二中心了。


和元健1


合併發展肯定是不平衡的發展,但如合併,只能稱潮州市,恢復歷代名稱,消除殖民烙印,才是傳統的根本內涵。潮州古稱揭陽,宋潮州府置揭陽縣,是為了“存古”,今宋置揭陽縣偽造歷史置市,繼而企圖顛覆潮州歷史,已到了狂妄地步。宋真宗(968年至1022年)海陽知縣錢冶寫過《和金城山詩》,首句為“高低簇畫屏,深映揭陽城”。宋潮州府1124年才置揭陽縣,錢冶說的金城山、揭陽城顯然都是指潮州城前身。用錢冶這句詩宣傳揭陽市,就是偽造歷史。

秦揭嶺、秦揭陽戍、秦揭陽縣都是從猜測到杜撰到偽造的,證據就是五華獅雄山出土,秦置定揭縣城址,定揭丞印,趙佗封關自守龍川以西,自立南越國,無可能置揭陽縣,有也不是秦置。合併,就可以讓揭陽市知道自己只是宋置縣。泉州是福州的古名,難道今泉州可繼承福州的歷史?

汕頭、“潮汕”是外敵入侵以後指稱出來的,配代表中華地方文化嗎?中華民族有必要正本清源,堅持文化自信!而不是以洋人的認知做為傳統文化名稱,中國文化五千年傳承,就是因為文化趨同,外來文化入鄉隨俗,融成中華文化,才有內生動力。

“潮汕論”本質就是把潮州歷史移民化,包括殖民化,從而詆譭、否定、懷疑潮州歷史文化,勞民傷財論證秦揭陽、假裝尋找漢揭陽城址,實際就是懷疑潮州城的歷史。漢高祖“亦越之世”一說,證明潮州本土早有文化。本土文化是發展的動力,是建置之本,若不堅持,本土也將陷入歷史虛無主義,從而思想混亂,不擇手段互相拆臺,凝聚力喪盡。

洋關把潮州府和汕頭埠平行並稱,指稱為“潮汕”,實際就等於把洋人的商埠和中國的府處於同一級甚至超越了府一級。“潮汕”是殖民地洋關為了擴大掠奪範圍而指稱的!汕頭作為特區後,還利用“潮汕”挾洋自重,篡改潮州傳統文化,加入商埠洋人元素!“潮汕”只是洋人洋關統治幾十年指稱出來的偽史。

論證虛構的秦揭陽、潮汕論幾十年,已嚴重敗壞了本地社會風氣,玷汙了學術精神。人類可以沒有科學技術,但不能沒有仁義道德。如果沒有文化意義上的“仁義禮智信”,不管科學技術有多發達,終將走向野蠻和滅亡。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講究尊重傳統的優秀文明。

潮州繼承漢南武侯、海陽侯合成的南海國,繼承後南海國漢廷的定揭、海陽構成的揭陽。“越揭陽令”就是漢廷對後南海國這裡的臨時命名,因史定世襲,故揭陽令自史定屬漢,《史記》“及越揭陽令自定屬漢”,就是簡載這段歷史。卻被學者論證成:漢南越國有揭陽令,漢承秦制,說明秦有揭陽縣,把漢初一百多年分封制一筆勾銷,並因此篡改《史記》原記載!塗鴉秦地圖,成了中國史學界的大烏龍,這樣的顛覆性錯誤,現在還被揭陽市視為學術成就供奉著。

漢揭陽、隋義安、唐潮州的界域是一樣的,但政治中心都是潮州府城,潮州府城是繼承潮州歷史的代表,潮州府的載體是今潮汕揭三市,潮州代表的是三市的歷史稱謂。

潮州城的建城史,至少二千二百年以上。是漢初長沙王吳芮封域圖南部標註的二王城之一,泰置縣名定揭,還可證明潮州自古就是羋姓分支揭氏領地。

漢初出土地形圖,經二千多年後,有三個表示城邑的方格特別明顯,其中長沙國位置方框最粗,南部中間珠江口,東南部標的城邑也相當顯眼,珠江口城邑無註名,南部河流都未註名,山脈也沒畫,只在中間兩河流之間標註“封中”兩字,從標註位置看,不是河流名,也不是山名,應是封域中線的意義。

從比例、圖例、地名缺注看,地形圖南部是未完成的吳芮嶺南三郡封域圖,故岸線只籠統用弧形表示,位置不求準確,比例也太大。

北部是深平帝舜圖,河流線條明顯,比南部河流線條粗很多,南北河流對接不上,是在未完成的嶺南三郡封域圖北部繪上的,從而改變了地圖的用途和意義,應該是表達長沙國帝舜與封域的關係圖。

按封域圖南部比例,南部就是“陸梁”地,是劉邦封給吳芮的嶺南三郡,地形圖掩蓋不了封域圖上最重要,也就是最先確定的長沙國、南越國、南海國三個王城位置及圖例,經二千年都可看出比其他圖例顯眼,筆畫較粗,方框墨跡明顯,儘管有二個王城被標上深平圖的地名,但跟封域圖南部“封中”二字的字體不同,跟駐軍圖位置也不同,是為了遷就封域圖上早已存在的方框而選擇範圍繪圖的。珠江口的城址更被留空,明顯就是畫者不願承認南部是南越國界域的自然留露,這些可證明地形圖是封域圖北部繪上深平帝舜祭祀圖的,不然,就無法解釋同一地形圖,南北比例不同,字體不同,標註方式不同的原因了。

這無疑證明了地形圖利用了末完成的封域圖的帛布,無意間證明了《史記》記載的南海國王城的存在。

潮州市,是以潮州城為中心恢復的城市,是近四十年來粵東西北唯一的人口淨流入城市,自古就是方圓三百公里的“嶺東首邑”,“嶺海名邦”。圖①漢初地形圖南部古今對照,圖②1883年洋關文件,圖③考古出土的“定揭丞印”。





幻影千度


為了‘’膠己人‘’振興崛起,合併利大於弊,有利於整合資源,統籌規劃,避免無畏的競爭,重複建設。合併應遵循高起點,高標準,大格局,大戰略原則。向中央申請成立潮汕市(副省級),區域調整(設立副廳級區):設立桑普區(汕頭金平區一部分+潮州市潮安區一部分+揭陽市揭東區一部分),以潮汕機場,潮汕高鐵站,汕大,以色列理工大學為依託發展成為,交通,文化,科技,政治中心。設立汕頭區(金平區一部分+龍湖區+澄海區一部分)發展臨海宜居城區。設立潮州區(潮州市區+潮安區一部分),發展旅遊文化城區。設立揭陽區(揭陽市區+揭東一部分)。設立潮陽區(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設立普寧區(普寧+惠來+揭西)。設立饒平區(饒平+潮安一部分+澄海一部分+南澳),發展臨海經濟。不再設立縣及縣級區,大區直管鎮,街道,鎮街道為副處級。統籌安排產業佈局,建設大交通。


擼起袖子幹840


廣東的經濟總量排名全國首位,經濟發展非常活躍,尤其是以珠三角地區,基本算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引領地區,珠三角也誕生了好幾個經濟強市,廣州、深圳更是國內一線城市,特別是深圳發展的時間比較短,但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深圳速度,其實當年廣東還有兩個經濟特區,其中一個便是汕頭經濟特區。

汕頭的發展在當前看來並沒有特別出眾,與深圳相比更是相差很大,所以很多人便會感嘆,汕頭應該怎樣發展,未來何去何從。當年汕頭地區在設立經濟特區以後,後續又將潮州、揭陽縣級市設立為地級市,三個市同出一源目前被稱為粵東三市,距離相當近,當前便有聲音呼籲潮汕揭三個城市一體化協同發展。其實廣東省當前除了規劃有珠三角經濟中心以外,也規劃有東西兩翼兩個副中心城市,粵西是湛江,粵東便是汕頭市,打造汕頭為副中心城市目的就是為了讓汕頭能夠聯合潮州揭陽共同發展。或許在行政劃區上三個城市重新合併的概率不大,但是經濟協同合併發展的概念區域還是完全可以的。
粵東三市同處在潮汕平原上,甚至潮州、揭陽的主要出海口都要經過汕頭,三個城市呈三足鼎立的格局。未來三個城市的建成區如果能連在一起,共同構建“大汕頭灣區”成績也不可限量。當前外地人稱呼粵東三市,還是習慣稱之為“潮汕地區”,可見潮汕平原上的三個城市實一體化的。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精華潮汕、精品之都:

大潮汕,泛指廣東省汕頭、潮州、揭陽三地。

  大潮汕位居於祖國及廣東省大陸東南隅,接壤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

  鋪開世界地圖,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見到。

  大潮汕位居於港與臺、日韓與東盟、俄羅期與澳洲、北美與西歐、南美與非洲、以及國內長三角與珠三角的正中央,處於亞歐大陸的最佳端角。

  而且大潮汕還扼住臺灣海峽的出入口,是祖國大陸直通公海而不經過其它國家海域的唯一城市。

  大潮汕自古人傑地靈,天寶物華。

  歷史上,其中潮州曾是南宋以降南方商貿最為繁華的城市。

  而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現代城市發展迅猛。

  到了上世紀30年代,汕頭已發展為中國第三大港口,第七大貿易城市。

  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汕頭為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依然是廣東省第二大城市。

  值得提出的是,汕頭還在19世紀下半葉就被恩格斯譽為是中國唯一具有商業意義的城市。

  潮汕人遍佈四海周洋,有的還控制著所在地的經濟命脈,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潮汕人就是潮汕人,無需以猶太人貫之),其人之精明蓋冠神州,可匹環域,是屬於精明的優等族群之一。

  潮商譽享四海,活躍環球,為世界上最具享譽的商幫之一。

  潮商是中國古代三大商幫(晉商、徽商、潮商)的唯一存續。潮商大多資可敵國,這個群體中擁有了李嘉誠、陳慈黌、謝易初、鄭午樓、陳弼臣、陳世賢、陳漢士、陳偉南、謝國民、謝惠如、林伯欣、莊世平、黃光裕、馬化騰、陳凱旋、姚振華、張靜君、吳桂謙、張利鈿等等一大批著名的豪商巨賈。

  潮汕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泰王鄭王、大作家秦牧、北季(羨林)南饒的國學大師饒宗頤。

  同時,潮汕人擁有龐大的明星群體,這個群體中有楊千燁、周華鍵、蔡少芬、劉錫明、周迅、黃品冠、鄭秀文、陳慶祥、吳綺莉、阿丘、何美鈿、湯鎮宗、曾志偉、孫燕姿、陳楚生、李修賢、翁倩玉、劉松仁、萬綺雯、孫耀威、等等等等一大批藝術家。

  潮汕有嶺南最氣派的祠堂、中國最精緻的寺廟、世界最精美的美食、以及享譽四海可以閒情逸致慢慢品飲的工夫茶。

  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及其它地方的快速崛起,大潮汕和國內其它地方縱橫向比較,相對落伍了。

  如今大潮汕是沿海經濟帶最落後的地區之一。而其中汕頭做為一個經濟特區,卻幾乎淪為普遍的城市。

  大潮汕淪落到今天如此地步,究其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扶持不夠,地方營銷未重,加之早年遺留下來的一些不良風氣,因此錯失了許多發展的良機。

  比如10+1自貿中心選址南寧就是地方營銷不力。

  按理菲律賓和印尼人口加起來比印支那大陸還多,汕頭是經濟特區,且處於國內長珠三角中間,廣東是外貿大省,潮汕人控制著東盟國家的經濟命脈,委實做為10+1自貿中心選址,汕頭理應是比南寧要優秀多了。

  前些年也有人拿汕頭與溫州做比較,說1992年之前,溫州不如汕頭,但現在溫州的城市像名紳士,而汕頭與其它普通城市一樣。

  泡一泡工夫茶,一番“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我端起一杯茶,至嘴邊吹拂了幾口氣,似是涼了絲許,再入口仔細品飲,頓時口甘喉潤,神清氣爽。

  待放回茶杯,我不禁坐直身姿,凝視對面牆上那幅世界地圖,任思緒為大潮汕的未來定位搜索。

  世界的營運之軸?

  10+3自貿中心?

  亞太自貿中心?

  世界自貿中心?

  ……

  驟然,我眼前一亮,因為“精華潮汕·精品之都”八隻字這時已浮現於我的腦際。

  是啊!潮汕一直都是公、侯、伯、男、子級的爵士城市,甚至具有成為世界城市之軸的帝王級城市的城市潛質。

  倘若以族群人均GDP計,潮汕人可是中國唯一可以匹配歐美日的族群呀!

  所以我認為,精華潮汕·精品之都應該是大潮汕未來最合適的城市定位。

  顧此,大潮汕的未來宜秉執中華傳統,弘揚潮汕特色。

  大潮汕可以擺脫粵屬閩系、自成一脈,繞開海西、獨樹一幟。

  大潮汕可以以果敢的決心扛起國族文化復興大旗及繼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之後的第四波經濟發展大潮的大任。

  中國的發展有無限高速發展的可能性。

  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脈路與日本類似。

  但中國不像日本,日本發展的停滯是由於美國的鉗制和世界需要中國發展。然而中國沒有絕對的外部鉗制,也沒有任何國家的發展需要會構成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世界也不需要鉗制中國,因為世界從日本的大發展中嚐到了甜頭,所以在中國的大發展過程中除了個別敲詐中國的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需要中國的高速發展及早日完成對世界的引領。

  當然這個過程還會存在一些敲打、提醒和磕碰,但理論上可以有無限高速發展的可行性。

  大潮汕必須趨機努力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大變化,強勢躋進現代化,並尋回那已經丟失了的榮光。

  大潮汕在大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借鑑深圳經驗。

  可以在汕頭總部經濟區域樹起“秩序(或規律)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財富”的口號。這口號既塑自己的精神,也塑升級轉型中的國人精神。

  同時,營銷與發展並舉,建1000米級的海運大樓大廈和1000億級的新機場。

  在資源分配方面,三地切忌盲目攀比,重複建設。必須達成共識、統一一致,以大潮汕為大目標,共同努力,協調發展。

  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揚和調動潮汕人的聰明智為大發展助力。

  現在潮汕的中青年人都是在國內相對優質的學習環境中得到薰教的。

  因此這些中青年有責任研發出一些具有普用性、引潮性、前瞻性的新發明、新創造、新產業、新產品出來,為潮汕、為中國、為人類新的文明進步助力!

  讓我們握緊雙手,去打造二十一世紀十年代潮汕大發展的鑽石十年!

  讓我們敞開懷抱,去迎接精華潮汕·精品之都時代的蒞臨!


林岱基


我是揭陽人!我強烈支持潮汕三市合併並加入大埔,豐順!潮州老八邑整合,提高海外潮人認知度,成立潮汕市,以汕頭為中心,潮州揭陽為次中心,類似重慶市,也可作單列市,經濟廣東可排第三,也可增加知名度,振興粵東經濟!可以整合各資源,合理分工協作發展,五指合成抱拳頭。


汗馬大叔陳


粵東三市潮汕地區合併成一個城市是好事!但現實應該是不行的吧?汕頭市是一個經濟特區,而潮州市是一個文化古城,揭陽市成立時間是比較短的。但如果合併了要定什麼城市名呢?叫潮汕市嗎?如果叫潮汕市的話三個城市都不同意,汕頭市認為是老大不同意,潮州市是歷史文化古城不同意,揭陽市沒他名字不同意(這點從揭陽潮汕機場命名可以看到的)!所以很難統一的......!讓三座城市繼續爛下去吧!潮汕三市要發展是要改變思想觀念,特別是排外思想要改變,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所有外資企業去到潮汕地區都是敗走麥城的,沒有一家能夠駐足發展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海闊天空102956871


潮汕三市合併起來發展更快,有規劃不會重疊發展,浪費資源,再發達的地區也要有人材,我看潮汕地域就是欠缺人材,欠缺一個大學城,按照有條件的話潮汕三市在桑浦山三市交界處(雞籠山)汕頭是老大哥出8000畝,潮州,揭陽各出6000畝。建設一所高規格的大學城,培養人材來發展高端科技工業,一來可以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按照國家交通網絡的規劃,今後交通非常發達,對潮汕開發海洋資源,港口資源和其他工業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到時潮汕經濟肯定會飛黃騰達再現以前的輝煌。


用戶4909286522004


要想汕頭經濟圈融入珠三角,阜鷹汕高鐵建設是關鍵,打造北(滬杭)汕深廣高鐵線,江西鷹瑞梅是硬啃骨頭,贛東地區絕大多數是落後的貧困縣市,縱向高鐵建設也一直擱置不前,導致汕頭交通經濟動力不足,未來廣東東南沿海縣市也將有一條北上南下的高鐵線,例如北京一天津一濟南一合肥一安慶一景德鎮一鷹潭一撫州一瑞金一梅州一揭陽一潮州一汕頭一汕尾一惠州一龍崗一深圳北一香港京九二線高鐵,杭廣高鐵線也將形成:上海一杭州一金華一衢州一鷹潭一撫州一瑞金一梅州一河源一惠州龍門一廣州從化一廣州北一佛山一江門一中山一珠海一澳門高鐵線,形成長珠三角快速高鐵通道!合肥南京方向南下珠三角最近高鐵線,節省大量資金和戰略備用通道,汕頭也有沿海高鐵線,廣汕,汕汕兩條連接高鐵也在修建中,阜鷹汕高鐵需要安徽,江蘇,江西,浙江,廣東五省協同共建的戰略高鐵線,徹底長三角與珠三角融合大經濟圈輻射藍圖,直接受益將是福建,江西,將長珠三角經濟交通納入版圖,也成產業承接最集中的地方,汕頭的未來,直接影響長珠三角經濟圈共建共贏未來前景,阜鷹汕高鐵必須納入國家高鐵網,廣東東南沿海縣市北上南下出行更加便利,利於革命邊區經濟交通大大提升,阜鷹汕高鐵可以分段建設,阜陽一六安一安慶三市安徽段,景德鎮一鷹潭一撫州江西段,瑞金一尋烏一梅州廣東段,2019年4月份,廣東省政府,梅州市政府相繼到贛州尋烏,安遠,會昌,瑞金等縣市考察指導,並把瑞梅高鐵建設項目進行深入落實進展,高鐵時速有望250km以上,連接廣汕高鐵,浙江建衢高鐵分段線也己經開建,上饒段有可能走廣豐區,鷹潭南站,撫州黎川縣,連接南豐至瑞金高鐵建設規劃,江西省政府和贛東地區非常珍惜等候二十年鐵路有生之年落地生根,江西再窮,也要把阜鷹汕高鐵建成,贛東地區將是長珠三角產業承接最前沿,經濟價值遠超贛中昌吉贛地區,工業,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等民生項目迅速發展,贛東地區有望實工農商現代化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