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混亂的時期,各國相互征伐,局勢一片混亂。眾所周知,秦始皇一統六國,結束了神州大地混亂的局面。人們只知秦滅六國如挾秋風掃落葉之勢,卻不知這背後其實是幾代人的艱苦奮鬥。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最終一統天下。九尺之臺起於累土,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人前赴後繼,經過不懈奮鬥與努力使秦國從一個被中原諸國所輕視的邊陲小國、蠻國、弱國、窮國變成一個國力強盛,兵強民富的大國、強國,為秦始皇最終橫掃六合,一統中國打下了深厚地基礎。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萬事開頭難,崛起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是秦孝公時期任用衛鞅,可謂是改變歷史的走向的神來之筆。得到秦孝公支持後的衛鞅在秦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支持,徙木立信,亂世用重典,上到宗室外戚,下到平民百姓,違法者必懲。改革一段時期後秦國政治清明,社會風氣大大改善,國家經濟得以發展,訓練了一大批新軍。變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秦國在與魏國爭奪河西之戰中大獲全勝,一雪前恥!當然,變法最重要的影響還是為秦國後來的發展強大定盤。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難能可貴的是自秦孝公以後,秦國後面幾代人,一脈相承,秉承前人意志,帶領秦國不斷前行,這中間任何一環都極為重要,一步走錯則滿盤皆輸,所以說秦國的強大離不開六代人的艱苦奮鬥。我們可以看見,秦國奮六代人的努力,不僅為秦始皇一統中國奠定了深厚地基礎,也開創了一個歷史新紀元,創造了多項第一,中國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那麼衛鞅是如何和秦國走到一起的呢?彆著急,下面請各位看官細聽我來言。秦國本是邊陲小國,國力孱弱,向來就為中原諸國所輕視,但這一現狀自秦孝公起開始得到了改善。孝公即位之時,秦國一窮二白,他對國家的衰弱十分痛心,於是就頒佈了求賢令,徵召六國士子來秦,只要你有強國之術,就許以高官厚祿,並賞賜封地給你。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此令一出,六國士子紛至沓來。在這群入秦士子中有一個酷愛刑名法術之學,深受李悝、吳起的影響的年輕人,他叫衛鞅,本是衛國人,後在魏國相公叔痤府中擔任中庶子。據史書記載,公叔痤曾在病入膏肓之際想魏王推薦過此人,稱其年少有為,是宰相之才,如若不用,最好殺之,以防其投奔敵國。可惜狂妄自大的魏王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以為他老糊塗了,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奇怪的是公叔痤在與魏王說完此事後,隨即通知衛鞅離開魏國,但衛鞅絲毫不懼。原來他早已心知肚明,魏王不會採納公叔痤之言。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衛鞅來到了秦國後,在好朋友景監的幫助下,三次面見孝公。前兩次分別闡述帝道、王道之說,孝公不悅均不採納並大罵景監。第三次,衛鞅主張霸道並以法家之說示之,秦孝公十分激動,這正是他想要的!他激動不已地握住衛鞅的手道:“請先生教我。”就這樣,一代明君賢臣就此攜手開始了幾十年的奮鬥生涯。

大爭之世,秦國緣何笑到最後,只因用了此人

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賜給他孝公劍,命他全權負責秦國變法大業。衛鞅開始了大刀闊斧地一系列改革,他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