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田老人逐年老去,成立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起來,規模化,機械化能行嗎?

娟子小農


在當下中國,農村種田的大多數是一些年紀大的老人,而且農村種田的這些老人逐漸老去,是一個明確的事實,不僅如此,有好多種田的老人己經無力種地,家庭的承包耕地無人耕種撂荒的也不鮮見。這些家庭老的無能力種地,年輕的子女又不種地,也不扭轉承包給別人,不得不任其荒蕪。更甚者有整村整村的地撂荒,整體連片的村莊變成空心村無人村,農村的現狀是許多國人擔憂的。

在農村成立合作社,把農村土地流轉起來,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經營種植,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也是現在國家政府倡導和推動的,也取得了好的局部效果。國家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農村土地確權,很大程度上也是為實現這個目標鋪路和解除障礙。

若說農村成立合作社,實行農村農戶家庭的合作化,在名稱上並不是一種創新,這種農村農業合作社,在當今社會可能會賦於與建國初期的農業合作社不同的意義,但農村是社會最底層最廣大的農民聚集地,方方面面的情況很複雜,儘管當代的農村合作社有新的內在意涵,但在實行中大可能的會重複建國初期農村合作社的形式。

在解放後,最初的土地改革是把農村地主富農的土地沒收,分配給農村的農民家庭,但分到了土地的農民家庭因為生產力過低,沒有相應的農具畜力,沒有能力耕種,於是農村農民合作社應用而生。當時農村農民家庭加入農村合作社在我們當地稱入社,這是在農民家庭自願的基礎上進行的,不願意入社的沒有人強求。在成立合作社的時候,各農戶家庭入到合作社的資產,如土地,牲畜農具都有賬記錄,不願合作也可以退出。農村合作社在運作中,農民都感覺很好,所以農村合作化迅速普及。短短几年,比農村合作社更具優勢的人民公社體制很快取代了農村農民合作社,在這期間,我們國家曾遭遇了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之後也實行過短暫的包產到戶體制。很快又恢復人民公社體制,一直運行到改革開放,再實行包產到戶。

在當今社會,農村出現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或即將面臨的許多種田人老去的現實,實行農村土地集約經營,機械化耕做,無疑是一個解決現實問題的出路,在實賤中,雖然有所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並不少,有些農戶家庭無人種地,寧可荒蕪也不流轉,這種機制轉化要經過一段時間,或者以其它方式轉化。這裡的其它方式是有的,但一般老百姓說不清楚,還得由國家政府想辦法。


老百姓寧


土地確權後,對於平源於黃土高坡是兩個不同的區域,更不能平等看待,黃土高坡上經過多年整修,農田是否實行機械化,作者可以舉例說明,有一戶農民承包土地十五畝,是三代人,六口人,分別有七塊地,在不同地點的高坡上,這個地塊小,耕作不利於合作社大型機械化實施。畝產百十斤,現在全是果園,而從沒有掙過錢,這個問題是普遍性,也是全面性,有些村莊沒有整修農田,三跑田還很多。對於農業合作社不利。農田基建要求,寬四十米,長度不限。而達到目的地塊不多。而平原地區,適應大型機械。農業合作社肯定好,在不同地區要區別對待,因為黃土高坡土地不利於農業合作社發展。要實現農業合作社,士地每塊地修成十畝以上才能實現。





286草民


可以的,按照近年來農村農戶家庭能下田地作業人員;年齡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員多數!而50歲以下的年青人員很少了。不是年青人員不能種田,而是他們覺得光靠著種家庭承包的那幾畝田地收入;根本就不能跟上現今社會發展的步伐!生活條件也跟不上現在人們的需求。

自從國家改革開放後,農村的人員都能走出家門外出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掙到錢了。有的在外地掙到的錢財可比在家鄉種田,得到的收入高了很多。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就是覺得現今不用去累死累活種地;也能生活的很好。所以漸漸的能種田的年青人越來越少了!而年齡大的人員外出找工作又沒有單位工廠接收!也掙不了多的錢財,就只有在農村老家靠著種田來維持生活條件了。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全面發展的戰略佈局!中央也對三農問題的重示!有關政策性的不斷改善!農村、農民、農田,會很快很好的得以解決的。








學習正能量做正直的人


老人成立農業合作社是想法不錯,但現在不行。農業合作社要有基金基礎,購買農業機器、化肥、農藥,現在可是一無所有。再想回到人民公社時期那麼大家業,已經不現實了。就算有了農業機械,誰又能開和修理?過去修理農業機器農機站,現在農村已經沒地方修理這些東西了。我的地就是靠小尖鎬刨出來的。兩畝地買了兩袋複合肥花了340,一袋花生專用肥,大概五六十元,農藥40塊錢,用拖拉機耙地花了50塊錢。還有八分地種豆子不用化肥,種了兩天花生,剩下的等雨種豆子、玉米,成本不算,虧本、賺點都行,不能讓地長草,心疼。我們老兩口一個72歲,一個73歲,另外找了一個鄰居幫忙。~小崗把我們坑到家了…






迎風傲雪2013


現在只有經常在農村穿梭的人都會發現很普遍的一個現象,那就是農村的種地人已經老齡化很嚴重了,這個也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身邊50歲左右的人都進城務工了,而留下來種地的人基本上都是60歲以上的。面對農村種田老人逐年老去的困境,農田似乎也在不斷荒廢,特別是山區的農村地區,原來的耕地荒廢的程度更加嚴重,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呢?

有網友提出了成立農村合作社,然後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不得不說,這確實是農村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土地流轉農民可以拿到租金,土地又可以再次發揮其價值,有時候還可以被合作社請回來乾點活,獲得另外一份收益。

農村現在有一個事情正在開始搞,就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要盤活農村的資源資產,而土地資源一直都是農村特有的資源,農戶是土地的承包者,可以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可以注入更多的集體資金,讓集體股份佔絕大多數。現在發展村集體經濟還有很大的優惠扶持政策,如果是個人成立合作社的話,肯定是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種合作關係,不然相關的資金是拿不到的。

土地流轉回來之後,需要考慮更多的是到底要在地裡幹什麼?這個就需要展開比較充分的調研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市場農作物價格及需求情況,作出具有前瞻性的預測,這樣種植的農作物在豐收的時候才能有好的市場需求,在保證技術與品質的情況下,才會獲得收益。

農村土地的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可以提高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具有優勢,但也需要了解到農業生產一直都存在的風險,比如各種自然災害,因此,有必要的話,可以為自己將要種植的農作物購買農業保險,以防萬一。希望每一個在農村創業的農業人都有好的收穫。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我認為隨著農村種田老人逐年老去,成立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起來,規模化、機械化是可行的。好國家也在估計土地流轉。

目前,我國農業離現代化還很遠,勞動生產率低,農產品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弱。每年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容易收到國外產品的衝擊。隨著對外開放,如果不改變,這種衝擊以後也許會越來越嚴重。

當土地經過流轉集中起來後,有利於統一種植規劃、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例如無人機植保、自動灌溉施肥等,可以節約大量人工。同時,合作社對生產物資進行統一採購,有利於降低價格。此外,合作社由於是規模經營,可以享受更多的國家補貼政策。

近年來,有些合作社以套取國家補貼為主,沒有心思搞經營。希望以後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合作社規範發展。



首都農業人


種地的老人逐漸老去一點都不假,種地沒利潤可算也是事實,可是以上回答問題的老師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現在的這些種地老人逐漸老去,可他們老了就有新的種地老人延續!因為現在打工的這一波過幾年打工打不動了他們就再返回農村種地呀,所以就不用擔心土地會沒人耕種造成撩荒,因為撩荒土地是個別戶或個別村(那是有特殊原因的),我也是農民,我沒聽說過哪個縣或哪個鄉鎮村有大面積撩荒的土地。現在國家提倡土地流轉,讓有經濟實力或有種植經驗的人大面積承包,這是一件好事,確實能把這些留守的種地老人解脫出來或者能解決土地撩荒問題,可話又說回來了,那讓他們去哪兒去幹啥?種了大半輩子地了,說對土地有感情也不算太假,他們對這一畝三分地還真的難捨難離。這就是當前土地流轉的主要阻力。



古村居士1


我是小散戶,一百畝以上二百畝以下的,種了幾十年,最高年純收入時有十多萬,一般在十萬及以下徘徊,也是從九幾年的年收二三萬走上來的。隨著2017年糧價下跌,18年就放棄外包了,象我這樣的散戶離開的不少。今年19年許多外包地的田租價格終於降下來了。一二百每畝價格的也有,但動心想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何故?如果二百畝面積父妻二人管理下來年純收入不足七至八萬確實不如種自家五十畝再加上外出打工。另一個原因農藥化肥種子人工機械價格漲上來就不會下去,僅僅田租讓出了些利潤空間還是十分有限,如果糧價維持在17年水平,大家也不會跑了。其實這也是“專業合作社”擴展面積最好的時機,儘管賺不了多少錢,但糧價一旦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還是有利可圖的,也是賭運氣的一種吧。因為這種“合作社”他們還有政府補貼這種收入渠道。“專業合作社”並不專業,無論管理水平產量畝純收入都遠不及我們散戶。我已離開不想再回來,但贊同“合作社”此時收地,這是個機會。說實話沒有銷售市場終端話語權的任何種養殖戶都只能做投機生意了。


2429931347心有靈犀


土地撂荒,好多地方不是沒人耕種,是種地賠錢,農民沒有退休金,沒有退休之說,好多農民是死在耕作的地裡。現在我們這裡,耕種收穫都是機械化,自家的土地,除了澆水,有個人在地頭看著就可以了,何來幹不動。除非老人八十歲以上,更何況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下輩還子也已經近六十歲了,打工沒人要,也只能回家種地。規模經營,看是成本能降低,但不一定。農民自己種地,不記工資,而你合作經營,用人就得開工資,現在工資少了,誰給你幹。再說,同樣的活,幹自己的用一個小時,如果是集體的,兩個小時都不一定做完,不然,當初就不用包產到戶了。除非你一個人不用。那可能嗎?如果國家按補貼農戶的標準補給種糧大戶,還有人願意承包你流轉出的土地嗎?好多事情,不是磚家在辦公室裡喝著茶想出來的。


風182730911


可行。理由: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現在農村有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了,家裡只有老人小孩婦女,勞動力較弱,不能承擔全部土地的勞動量,有心無力,只能就近耕種一點地,致使很多田地丟荒。甚至有些是全家外出務工的,家裡的無人耕種,全部丟荒。如果有合作社流轉土地,就不會有土地丟荒現象。

第二,可以統一規劃,提高產品數量,方便產品出售。現在農民種田幾乎是各自為戰,各自打理自已的一畝三分地,你種你的花生,我種我的水稻,他種他的木薯,種類倒是多樣多樣了,但是產量上不去,只能自給自足,或者是自已拿到街上零售,費時費力的,收入還不高。可是如果是由合作社帶動,統一種一樣或者是兩樣,形成產業基地,產量上去了,也能吸引大貨商統一收購,因為貨商來收購的時候能一次性把貨車裝滿,而不用換三五個地方收貨才夠一車貨,增加成本。

第三,可以減輕勞動量,並且提高農民收入。合作社擁有機械,農民可以利用現代機械參與勞作,減輕農民負擔。同時農民流轉土地給合作社,農民可以收取土地租金,甚至農民可以已土地入股的方式參加合作社,按比例領取分紅,之後農民還可以受僱於合作社,領取工資,合計一年收入比自已種植還高。

當然,我說的是理想狀態下的,這個需要合作社有一定的資本可以流轉土地、購置機械,還要善於管理,有相關種植技術,而且眼光獨到,能準確預測農產品市場需求,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希望農村能出現多一些這種合作社,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