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253854556


如今我們用的漢字都是簡化過的,全中國只有港澳臺地區還保留了繁體字。1956年我們中國大陸地區開始推行漢字簡化。為什麼要推行漢字簡化呢?

 

在新中國的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文盲率達到了80%,大多數城市只有少量的識字文化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讀過書。這種結果是清朝遺留下的頑疾,清朝的帝王認為禁錮思想就能鞏固統治,所以不識字的人多,思想就不能傳播了。

建國後,國家領導人為了快速地去文盲化,不得不推行漢字簡化。因為繁體字難寫難記並且非常難懂,對大多數人來說,學起來太困難。如寫同樣一個龍字,就會發現簡體的“龍”是非常好寫,繁體的“龍”看著就暈。

繁體字筆畫相當多,且字與字十分相似,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記錯了。繁體字十分難讀懂,所以古人經常奚落別人:“秀才識字讀半邊”。

如今漢字簡化已經過去70年了,有不少地區的專家呼籲,要恢復一些繁體字。簡化繁體字時,為了方便百姓學習,把原本有含義的繁體字,簡化的失去了原來的含義。同時也有研究機構聲稱,人腦在處理方塊字時是整體處理的,簡化字並不比繁體字好認。

 

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統治的區域多為中心城市,並沒有打破鄉土中國的社會、權力、宗族格局。整個中國的鄉村中,幾乎99%的人是文盲。這部分力量被共產黨人充分組織了起來,但如何從思想上武裝他們成

為當時的時代難題。

 

為快速推廣文化教育,解放區的民眾投入識字熱潮。解放區也迅速創造出一套簡筆字,筆畫比日語的假名還簡單,與今天的簡體字也多不相同。這部分簡筆字被稱為“解放字”,馮小剛痛批的“親”、“愛”等字,即從解放字演化而來。1938年冬天,延安的革命者們,互相

傳閱的一本刊物《抗戰到底》,就是用解放字編寫的。

 

新中國成立不久,為統一文字,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大量胡亂造出、不合漢字規律的解放字被放棄。在黨內元老吳玉章的主持下,中

國三千年漢字史上由官方推行的首次漢字簡化開始了。

 

吳玉章是簡化字改革的積極推動者。他寫信給毛澤東,建議試行新文字,推動漢字拉丁化。毛澤東綜合了郭沫若等人的意見,給吳玉章回信,提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實現拼

音化之前,必須簡化漢字,以利於目前應用”。

根據毛澤東批示,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項措施,成為“漢字拉丁化”的序曲。但從今天來看,漢字拉丁化並未真正實現。從事文字改革的人,也不太願意提起這個曾經的共產

主義夢想。

第一,繁體字是過去的時候使用的字體,筆畫繁多,不僅難寫而且難認。寫那麼多的繁體字,辦事效率低下,純粹是耽誤時間。那些繁體字還是以前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經常使用的,只是一種懷舊情結。在現實生活中寫繁體字沒有那個必要,也沒有那個功夫。

第二,漢字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簡化了的繁體字也已經使用了這麼多年,人們都已習慣了。並且在語言表達上以及使用上感覺到並沒有什麼不妥,而現在有專家又要求恢復繁體字。這純粹是多找麻煩,是個倒退。不僅我不贊成,我想其他的漢字使用者大多數也不會贊成的。





撩廣州


贊成恢復繁體字!原因如下:1.繁體字較簡體字美觀,是漢字字形發展達到的最好階段,再簡化就過(度)了!因為繁體字其實也是種簡化字~為何我們沒用最新版的簡化字體,原因不言自明,做為漢字,它簡化得走樣了。我們應該讓它停留在恰好的位置。2.簡體字割斷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好多簡化字因為推敲不夠,簡化成似是而非的樣子,還造成了對漢語語意的誤讀,這樣的補丁屢屢皆是,妨礙了對傳統文化的讀解,從客觀上也對漢字的理解設置了障礙!我們得花更多的時間理解古代的典籍。3.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全民識字的時代已來臨,也不存在因漢字難學的掃盲運動了,簡化字存在的另一個原因也不復存在。4.簡化字的書寫學習的效率較高是事實,但只要在運用繁體字的同時,在語文教育中提倡簡潔的文風就可解決,用更少的繁體字表現同樣的內容,完全可以做到,亦可適應時代對漢字的要求!5.繁體字對書法教育意義重大,我們臨摹古人的字,然後卻用不同的字寫出來,又有何意義,識古寫古才是正道,這樣更能理解書法的技巧與內涵!6.對兩岸三地及漢語文化圈的融合有積極的作用!以上。




蜷縮之維


這些畜牲沒事幹盡出些妖娥子!?閒著沒事了不如深入工廠農村,體驗一下工農的生活工作,看看他們有什麼訴求或政府政策那些適應那些需要修改!幫工農架起與政府勾通的橋樑,起到下情上達。

脫離實際,掙喪良心的錢做喪權辱國的事,充當西方反華勢力的代言人和別動隊。今天燒柴汙染環境,明天農家肥傳疾,後天養雞汙染土地!要不就是農民人均收入5千元,現在房價不高等等,滿嘴跑火車,說話不經腦袋如放屁,為了迎合個官僚出政績,奸商掙大錢,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都敢編,憲全是一幅文痞和政治流氓的嘴臉!長此下法遲早就成了臭流氓臭老九,掃入歷史的拉圾堆!!!!!


老帥一枚


說起繁簡體字問題,想起了單位裡的臺灣人,他們用繁體字。記得他初來時,老是碰到一些問題,都是因為一些字,不是很確定具體的意思,又怕自己被坑了,有什麼潛規則,小心翼翼的,也怕自己做錯什麼。於是整個人很隨和客氣的,第一時間,就徵詢我們怎麼做,理解的對不對。後來他就買了一本字典,隨時可以查詢每個字。

後來有次去香港,見到很多廣告牌上,公交車上,船上,大都數也是繁體字。這次輪到我有些含糊不定了,心理也是擔心。怕因為這些自己吃虧上當受騙的,心理也是心驚膽戰。一下子明白了,哪位同事為何那麼,小心翼翼了。陌生的東西,會讓我們天生的警覺性得到提高……

無論繁體,簡體,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都是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的工具。簡體的推行使用,也是歷史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進步的標誌。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代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所以還需留給專家們,做專門的研究保護,讓有興趣的人,去做感興趣的事。普遍推廣最起碼短期不太現實。



個人認知,觀點不同,歡迎點評討論。謝謝。


葫蘆爸1314


總是不斷有所謂的專家提恢復繁體字,包括一些人大代表、馮褲子等,其實他們腦袋有點進水了,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或者根本就不想去了解簡體字的來歷,他們可能還以為簡體是新中國憑空創造出來的,導致許多網友也認為簡體字是現代人創造出來的,如果真有這樣的創字大師,也一定思想家大師級的了。



1、漢字的發展,幾千年來,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楷書(繁體、簡體),本身就是一個簡化的過程;

2、簡化的目的主要是便捷書寫、信息快速傳播;

3、簡體字不是現代人新創造的,現在的簡體字基本上魏碑、唐貼中能找到;

<strong>

4、簡體字大多從草書簡化、簡單字合併繁雜字、俗體字傳承而來,不必把繁體與簡體割裂。

如:【晝】字,草書而來,字義表達繁體用筆畫,改為用尺測,日一天的路徑,字義一樣的,只是換了表達方法。

【傑】字,繁體【傑】,用站在樹木高處的人,代表傑出。簡體【傑】是後來有的字,用大火上加木,火燃燒更旺、更高。【傑】【傑】兩字表達的字義一樣,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5、大陸自推行簡體字方案以來,起到極大的掃盲作用,對漢語國際化也產生積極效果;

現在的老外,學口語還是相對容易的,但學習漢字卻特別難,當然主要還是方式的問題,但老外對於簡單字形都學不會,更別說繁雜的繁體字了

對於現在的小孩子而言,十畫以上的漢字,基本上學不會,回生率極高,如果用繁體,80%以上的漢字均在十畫以上。


6、互聯網,特別移動互聯網普及以來,簡體字的傳播優勢已經顯現。


網上總是流行攻擊簡體漢字的段子,下面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廠空空等,其實是攻擊者不懂中華漢字文化的傳承,好象簡體漢字是大陸憑空生造出來的,看看本文下面配圖的字:

[愛],由草書局部簡化而來,草書中心字常常只用一橫草過,


[幹、後、廠]等簡體字形,早在甲骨文時就有了,只是用簡單字形合併了複雜的字形,

其實同音合併,造成的一字多義,對於現在學習漢字及語文,還是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這部分漢字佔比極小,不影響大局


[親]字,在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碑貼很常見,當時簡體親字被稱為俗體字。

親,本來就有至親、靠近、親近的意思,有見無見都不影響表義。


現在大陸的學習簡體,同時很容易認識繁體,是一種最好的模式,就象大陸人能看懂港臺的繁體報紙,而港臺卻讀不懂大陸的報紙。所以不管是聯合國還是其它眾多國家(特別是歐美、東南亞國家等)都是支持簡體字漢語的。學生學習漢字過程中,如果同時瞭解繁體,當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完成沒有必要把繁體當成主體。


很多人以為繁體字是正統,那麼簡體字就不是中華文化了?還說要消滅了訓詁說,是不是一種笑話,大學中的訓詁學教授都失業了?


很多專家喊著要恢復繁體,自己卻不懂繁體,且用錯形成笑話:

畢老爺的:玖球天後

賈平凹的:傅作義故裡

有很多書法家,不懂漢字,喜歡把異體字當成繁體字來炫耀,也會被人當笑話。


漢字的發展,幾千年來,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楷書,本身就是一個簡化的過程;現在所謂的繁體字,是清朝的一個返古的潮流造成的,知識精英以繁化漢字為榮,實際是為了 霸佔話語權,繁雜的漢字只會讓普通百姓識字更難,獲取知識更難,只能永遠在社會底層。


現在如果把漢字從簡體恢復到繁體,是逆潮流、逆社會發展趨勢的,也不可能逞的。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名幼兒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瞭解識字教程《人字學習法》,可以關注本號,並訂閱本頭條的專欄


漢字谷主


對於恢復繁體字,我個人的看法是:

論正統,它比不過甲骨文;

論美觀,它比不上小篆;

論科學,它甚至比不上隸書(甲骨文、小篆、隸書的北都是左右對稱相反的符號,用於表示相反的意思,背水一戰應該是北水一戰);

論記憶,它比不上簡體字(漢字簡化時加入了大量的形聲字與會意字);

論電子顯示,它比不上英文,電腦與手機上使用繁體字看起來密密麻麻的。

就這麼一種字體,今天有人想要恢復嗎?到底他們是想要恢復繁體字還是想要恢復別的?

簡繁對比:

幾個-幾個 機構-機構 譏諷-譏諷 驚嚇-驚嚇 驚響-驚響 藝術-藝術

夢囈-夢囈 陰陽-陰陽 陰曆-陰曆 擁護-擁護 呼籲-虖籲 戰爭-戰爭

飛機-飛機 園區-園區 巖畫-巖畫 聾啞-聾啞 變態-變態 島嶼-島嶼

看的多辛苦,對吧?

那麼寫起來更辛苦💙



小鴿鴿世博


把呼籲恢復繁體字,越古老越好的專家砌到磚牆裡頭他就成磚家了。等他把磚頭的分子結構、原子結構和各種微粒子結構式都用繁體字表達清楚了再放出來,問他還冒充專家不。

以上是對提問題的專家開了一個不大禮貌的玩笑。

做個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得到的回應肯定是否定的和非正面的。

繁體字的特點就是繁瑣、不便於辨認,不便於書寫。書寫佔用時間,效率低。

這個問題的出現,其根源還是與今天的電腦和手機徹底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有關。現在的漢字輸入法太簡便了,從五筆輸入到拼音輸入 、從拼音輸入到語音輸入。簡體字和繁體字可以瞬間轉換。假如沒有漢字輸入法的革命,你敢提這樣問題嗎?放在十年前敢提嗎?二十年前敢提嗎?不遭到罵死才怪!

提問的專家設身處地想想,一個秘書要把領導的講話迅速記錄下來,用繁體字跟得上來得及嗎?一個記者要把現場要及時報道出去用繁體字跟得上來得及嗎?一個從事科研人員要對科研現象及時記錄用繁體字跟得上來得及嗎?一個醫生要寫病人的病歷用繁體字有必要有可能嗎?一個作者要把靈光一閃的創作想法迅速記錄下來用繁體字跟得上來得及嗎?十年前不可以,今天可以,因為今天有語音輸入法還有錄音機。

提出這個問題的專家級沒有考慮恢復繁體字的實用性也沒有考慮社會的作用。僅僅考慮了自己的喜歡,再加上“繼承傳統文化”的美麗的帽子。

文字作為語言的記錄工具。作為工具文字沒有階級性。但文字為什麼人服務帶有階級性和階層行。估計提議恢復繁體字的專家既有錢又又閒,整體琢磨書法、書畫。覺得繁體字在間架結構上的美觀。那麼你就多多發表自己作品出來,讓大眾欣賞,大眾自然會接受繁體字的美學價值。

但是把個人的喜歡做為提議 ,甚至作為提倡,那麼就顯示了你的境界水平,你對社會真實、實際需要的關注程度了。


淡淡一掬水


正體字,好吧,繁體字,就從來就沒廢除過,談啥子恢復?!其實,在特定領域繁體字也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學習他們有利於文化或考古研究,能高度還原和完善中華文明的本相。

不過,有一點是要承認的,漢字簡化後,雖然適應了高速發展的社會,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利益和發展空間,但是,由於與古代文化部分脫軌,也強烈地衝擊了國家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階段形成的穩定的道德秩序,如今國民素質降低,社會亂象叢生,的確令人堪憂。

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裡無郎。 可巧的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賊仍是賊!


御痴兒


我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從小再爺爺父親的薰陶下,練習了顏體,柳體,後來練習了趙體,讀書期間也是學校書法方面也是佼佼者,只是後來讀書畢業參加工作後,大部分心思花在了工作方面,但在工作中要寫報告或填各種表格時,做工作記錄筆記時,還是簡體方便,剛畢業給一位律師做書記員時,每次採訪當事人,都是我用筆記錄,剛開始我用繁體字記錄,(平時練書法都是寫繁體字,字體好看,好書寫點)那繁體字太慢了,老闆也在催,心裡也急,通過幾次後,還是用簡體方便,所以在隨後的工作中全部用簡體,方便,快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關鍵還是當下很多人不認識繁體字,無形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平年代,整個社會都在以商業賺錢為目的,繁體字已經不再適合再運用到工作中了;當然在藝術書法界,繁體字還是有他一歇之地,比如牌匾,傳統山水掛畫,題字,落款,還是繁體才能顯出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所以在藝術上用繁體字,在職場工作中簡體字,這樣更恰當。閣下認為呢?


180度圓點


不贊同。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一名醫生,每天接多少患者就要寫多少病例,如果簡體字恢復成繁體字,每天只是寫病例這一項工作就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本來患者就多,就目前情況來說,有很多患者因為候診時間過長而抱怨,我們已經儘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但還是避免不了這種矛盾。

今早剛看到了一個新聞,上海一個醫院的患者因插隊就診跟醫生產生矛盾,結果導致醫生進了派出所。如果恢復繁體字,醫生的接診速度更慢,醫院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

總之,不管是哪個專家呼籲,我都不會贊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