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如果漲價了,農民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微weixiao笑


這個想法太天真,不管糧食漲價多高。農民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這由條件限制。農民種地只能解決溫飽,想致富真的很難。不管國家出什麼樣政策。

第一,農民的土地很有限。人均不到一畝,一家有多少地。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一家能收入多少糧食。所以靠種地能發財,根本不實際。

還有糧食價格能漲多少,如果賣上幾百塊錢一斤。農民還勉強過得下去,可以不用打工。這更不現實,絕對不可能。沒人願意買,他們寧願買進口糧食。

再說國家也不允許,想想都害怕。能同意,外星球也沒有這麼高的糧價。除非承包別人的土地,但這樣只是少數人收入高了。大部分還不是一樣,收入還是沒增加。




仁哥討生活


最近總有這樣類似的問題。做為一個半脫離土地的人,我想說的是糧食漲價對農民來說不是好事。從大的層面來說,民以食為天,如果糧食漲,意味著每個人的生活費也要漲。然後必須工資漲,工廠各種原料也會漲,糧食就是基礎。相對來說農民種地的成本也在漲,所以漲價並不見得會好。往小裡說,農民真正能得到多少實惠呢?你有沒有調查過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真正落實在農民身上有多少。其他地方不知道,我也沒調查過,我只知道我父親退休後種了幾年地,都是在賠錢。比如去年,種了八九分地的玉米,收成不好,一共賣了1200塊錢。可是成本多少,他沒算過。我知道光我花了的的路費,種子,化肥等等已經超過兩千了。農民種地能收入多少,看看真正農村人的生活狀態就一目瞭然了。


煤礦工人一盞燈


關於糧食價格問題,在悟空問答上已經很多。如果糧價漲起來了,種糧的農民會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呢?桂農通分析認為,這種假設不太可能。理由主要有四點:

第一,糧食作為國家戰略物資,價格不可能大漲也不會大跌。在中國,糧食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並給予保障的一種特殊戰略物資產品。

農業穩,天下安。農業穩,主要就是講糧食要穩定,要有保障。中國人口那麼多,對糧食的需求那麼大,糧食生產的壓力也很大。糧食安全,一直是作為國富民強的最基礎條件。

因此,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糧食價格,一直以來是國家要重點調控的物資。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糧食價格不可能大幅上漲,也不會大幅下跌,但在合理的區間上下波動還是有的。

第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糧食並不是商品。中國總體來說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並不多。很多農民家庭種糧食,並不是為了變成商品拿到市場上去賣來換錢。

特別是在南方地區更多的農民種糧食只種夠吃,人均那麼少的地,也只能種夠吃,只有那些流轉土地後開展規模種糧的合作社或農場主,才會有餘糧上市銷售。

很多人種糧食,只是為了吃得更放心更安全,並沒有想過出售糧食來發財,來養家餬口。這一點,可能北方的農村有點不一樣。北方的地比較多,也許真的有不少農民也會種糧賣糧。

第三,糧食在我國只能基本自給,不可能有太多在市場上流通。據查詢,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我國的耕地面積已下降到18億畝以下,排在世界上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積卻排在120名之後。

我國至少有600多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警戒線以下。因此,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糧食生產只能保證國人的基本自給,不會有太多的糧食在市場上流通,更不會有太多的農民通過種糧成為高收入人群。

第四,國人對糧食的消費需求已產生變化,獲利更多在加工流通環節而非農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食品的消耗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追求吃米飯吃麵條了,也不僅僅要求能吃飽了。

大家都會通過加工糧食,改變不同的口味,在食品的形狀、顏色、口感上追求更多的花樣。雖然吃下去的還是糧食,而且價格已經比原糧提升了很多,但是這種增值的價格,獲利更多在於加工環節和流通環節,而非種植糧食的農民。

綜合以上四點原因,即使降價提高了,但農民還是無法成為高收入人群。中國的農民要想變得更富有,必須轉變身份不再當農民。只有減少種地的農民,中國農業才有更大的出路。但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感謝您的閱讀及點贊,感謝您關注“桂農通”,更多三農問題交流希望得到您的繼續支持。


桂農通


如果糧食漲價了,農民會不會成高收入人群?

我只能說農民種地的收入,跟糧食價錢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雖然我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我還是得說,農民種地的收入多少永遠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糧食漲價不需要“如果”這兩個字,因為糧食一直都是在漲價,兩千年的時候稻穀收購價54~56塊一百斤。現在呢?翻了一倍還多,基本價格都有120塊錢以上,漲了吧?農民的收入漲了多少?夠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生產成本比糧食漲的還快還高,我覺得這是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就像你給工廠做計時工,定你五百件算一天班,結果你半天就做完了,好吧,明天開始一千件一個班。我認為農藥化肥這些就有點像這樣,不會讓你買不起,也不會讓你一年勞作下來還虧本,“雞肋”!!對,農民種糧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所以,你說糧食價錢漲了,農民能不能成為高收入人群呢?想多了,洗洗睡吧!





農民的優雅


這樣的問題若是在白天提出來,實在不應該。

如果糧食漲價了,農民也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即便糧價上天,這個結果也不會改變。為什麼這樣說?

1、 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在1.4畝左右;若是按照戶口計算,農民人均耕地面積2畝左右;若是按照職業計算,每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人均耕地6畝左右。高收入人群的標準就按照年收入60萬元計算,那需要一畝地淨利潤達到10萬元才可以達標,種植大煙都沒有這樣的利潤,除非是種黃金。

2、 社會分工上,從事農業的老百姓就不是社會上的高收入群體。所以不管糧價如何變化,農民也不會成為高收入者,因為社會的整體物價也會隨之走高。

3、 當然,從事農業的農民企業家中,如果你的企業經營的很成功,那是可以成為高收入群體的,成為上公司的老闆都是可能的,但這樣的人很少。

總之,能成為高收入者永遠都是社會中最頂尖的一小撮人,決不會是金字塔底部的人。對於絕大多數農民而言,想要成為高收入群體真是想多了,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過完一輩子才是大家的歸宿。


畜牧大集網


糧食如果漲價了,農民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我明確告訴大家,不會的,永遠不會。從歷史到現在,不關再過幾百年。農民是最低層經營生活群體,它自己決定不了自己命運。都是由上層人群來主領。在我國有上幾億農民經營,來維持生計,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而艱辛耕耘。在中國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個人權限,大面積現代化耕作,相對論比中國糧食成本價格低,收益高。在我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同外國國情,為幾億農民都過上好日子,都有飯吃。按每個人平均承包土地耕作。散,亂種植,不宜現代化,機械化操作管理種植,成本高,糧食價格低。農民收益低,貧窮現實存在,這也是為什麼進口糧食原因,外國糧食價格低,中國糧食價格要和外國一樣了,農民賠錢,承受不了。當前呼籲多向農民傾斜一點,價格高也要用我國糧食,為幾億農民先富起來,而想努力。就按當前來說,先穩定糧食價格,就小麥1.3元市斤,玉米1.元。價格也不算高。農民就看到喜望,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糧食安全渴望而施適努力。謝謝朋友們,不正確請指教。


前途無量165124393


糧食漲價?越漲價農民收入越低!我認為糧食價格是國家在調控,例如現在小麥1元一斤,80斤複合肥120元一袋,如果小麥漲到1元5到2元,那複合肥就漲到200元以上!還有排灌用燃油收穫機械費人工費等都會不同成度的漲!因為這些漲幅都不成比例,所以糧食越漲農民越不好過,前些年小麥三四毛錢的時候地裡收入也不低,那時候買一袋一百斤複合肥花不了50元錢!當然都交了“三提五統”了,要是不交的話,老百姓手裡剩的錢比現在都多,那時候什麼都便宜呀!



古村居士1


一斤糧不及一塊口香糖,這是現在農民種糧的悲哀。

華北地區地裡一年種兩季,小麥和玉米。小麥市價1.2元,玉米市價不到1元,而耕地,扶壟,種子,化肥,農藥,澆水,收割成本年年增長。農民過去一年收兩季,一季作成本,一季算人工;現在再來算,一季半作成本,半季算人工收成。說到這裡有人說有種糧補助,有補助部分以前傳統種糧地區,紛紛參與士地流轉去改蔬菜大棚種植(菜籃子豐收了),苗木種植,大棚養植,甚至直接棄荒!沒補助老農也種地,只為家有餘糧,四季不慌。說大點溫飽解決了,糧食豐收了,國不憂。假設農民完全都去搞更經濟的蔬萊等種植,中國人的溫飽問題靠進口糧食解決,定是杞人憂天,但今糧豐傷農誰在憂?……農民









天齊逍客


糧食如果漲價了,農民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鍾情三農作為農民的孩子,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我也不願意說假話糊弄大家。即便是糧食漲價了,中國的農民也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
更何況,最近幾年,我國的糧食價格也不可能出現大幅度上漲......

筆者也是農村出身,知道很多農民朋友對於農村,對於農業還給予著很大期望,還堅持以為糧食價格的變化能夠改善農民如今的處境,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地位。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我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家,人均耕地太少,畝產收益太低。
第二,我國的糧食價格不具備大幅度上漲的機會和可能。

接下來,筆者就分別說一說以上這兩大因素吧。

人多地少,農民註定不會成為“富人”
大家都知道,農民如果種糧的話,在糧價保持高位的情況下,想要取得更好的收成,獲得更大的收益只有兩種途徑,第一就是提高糧食產量,第二就是擴大種植面積。可是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現狀來看,並不符合這兩種情況。我國幾大糧食作物的產量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自從2010年開始,稻穀畝產900斤,玉米畝產800斤,小麥畝產700斤就成為國產糧食作物的畝產瓶頸。
再來看看種植面積,這個可謂是限制我國農業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了。截止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過是1.3畝,大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美國的一百分之一。即便是糧食畝產再高,糧食價格再提高,也耐不住人均只有一畝幾分地的尷尬,也不可能獲得巨大的種植收益,所以的農民想因此而成為富人也就是不可能的實情。

現實考慮,中國糧價不可能出現大漲
說完了假設,我們再說一點實際的東西,那就是我國的糧食價格到底有沒有可能和機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正如很多農民朋友期盼的那樣。我個人看來,可以很堅決的說,不可能了。
目前,只有兩種因素能夠決定我國的糧食價格的漲跌,第一個就是政策性因素,比如說國家出臺臨儲收購政策或者最低收購價格標準,幾年前的玉米和現在的稻穀和小麥都是如此。
再有就是讓糧食價格逐步實現市場化,與政策完全脫節,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來調節現價的漲跌。
但是不管哪一種因素影響,都不足以讓中國的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上漲和下跌都是一樣。
一個穩定的社會,是建立在糧食價格的平穩的基礎之上,否則糧價大漲就意味著所以的生產資料肯定水漲船高,所有的行業都將受到波及,到時候社會物價體系也就會土崩瓦解,農民最終也會成為受害者。
所以,農民朋友們,不要指望糧食價格上漲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了,真的不現實,如果不能形成規模化種植,還是外出務工更務實一些。


鍾情三農


如果糧食漲價了,農民也不會成為高收入群體。

四十年來的經歷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分田單幹的八十年代後期,糧食價格也開始了“雙軌制”,其中:風調雨順的幾年,糧農似乎收益好了點!就出現過教育界、還有多次的工業等行業鬧騰——還記得流行於“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故事吧,其實這種現象裡面都存在著各種收入群體之間生存利益平衡問題,做為管理當局既要維持社會和諧,又要考慮依靠誰(即社會階層)來鞏固上層建築的穩定!糧食是國計民生產品,一直受政府控制,儘管以後提高過幾次農產品價格,但農資產品價格也突飛猛進,農民的純收入總是那麼微不足道;曾經的“賣糧難”,“蒜你狠”等等的市場經濟怪象——足以說明了做為基礎產業農產品,受益人永遠不是農民!一盤散沙的農民群體本來基數就大,屬於弱勢群體,且糧食價格一直受政府指導,市場經濟下的農資廠商、物流、營銷環節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由此可見:農民靠生產糧食永遠只能餬口,難以發家致富——現實“三農”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得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