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講“養兒方知父母恩”,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

村姑說村事


“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兩個孩子雖然還小但是真的深有體會,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付出很多,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還需要花很多心思精力照顧。現在我們物質上還過得去,但是撫養孩子真的需要付出太多,前幾天同事還說了,以前有假期隨時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只有她小孩可以這麼說了。自己出門放不下孩子,帶孩子出門大包小包的收拾,生怕拉下點什麼孩子的東西。父母很多時間都綁在了孩子身上,孩子長大了還是操心,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要替他們操心。現在我們夫妻都要上班,孩子請人帶不放心,另一方面還有房貸要還壓力頗大,這時候只能求助父母。母親在我上大學之後才開始出去找工作,找到一份工資不高但是自己還算滿意的工作,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現在每次聊天說起以前的工作經歷她都很開心很輕鬆話特別多,可以看出她的不捨,這時候心裡很愧疚,非常無奈只能求助於她。感恩我的父母親!


燕abc123


我這個年齡段正好處在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階段。題主這句諺語特別對,一代一代的人都是這樣的。



我今年39歲了,兩個女兒,老大12歲,老二5歲,我每天早晨起大早給老大做飯,得天天考慮著孩子長身體,營養搭配,每天都為了做什麼菜而發愁,做的順口,孩子多吃點,做的不順口,給你剩下就上學去了,擔心她吃不好,擔心她吃不飽。辛辛苦苦做的飯,孩子吃了,我們高興,不吃剩下,心裡也不是個滋味。


我小時候也這樣,我媽和我爸的心情也是這樣。

送完老大回來,我媳婦在忙活著給老二穿衣服,哄著洗臉刷牙穿衣服,哄高興了樂呵呵的,沒睡好或者心情不美麗,睜開眼睛就哭。手忙腳亂的弄完,再送去幼兒園。

女孩子嘛,大了,得看著點,到了晚上放學得先接老二放幼兒園,再接老大放學,姐倆碰一起,不是要這個就是要那個,趕上週末,各種課後班,語文班,數學班,英語班,書法班,畫畫班,語言班,舞蹈班,孩子累,我也累的要死,可是別人家孩子都上,我家孩子不上也不行啊!

我小時候雖然沒有這麼多班,放假沒地方去,我爸揹著我鏟地,本來就累,還得整我。

小孩子免疫力低,一到開春和入冬,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老大小時候是我媽幫著帶大的。到了老二,我們自己看,半夜發燒,抱著出去打不著車,就得往醫院的方向跑,幸虧小鎮子不大,跑二十分鐘就跑到醫院,然後折騰一宿又一宿……


我小時候比我姑娘體質還弱,基本上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病歪歪的。我爸那時候也總有病,我媽就得抱著我站起來一宿一宿的悠我。

最可怕的是老大,到了青春期,逆反期,我和她媽說什麼都不對,說什麼都不聽,頂嘴,淘氣,在學校不好好聽講,老師三天兩頭給我們打電話,說你姑娘又………………我的天啊!

我小時候也這樣,不僅僅老師總找我爸媽,我還總跟人家打仗,不是給人家打壞了,就是給人家咬壞了。我媽和我爸,那時候估計每天都被我氣的半瘋吧?!


我兩個孩子,每天回到家習慣性的玩手機,iPad,管也不聽,氣死我了,還好女孩還是比較聽話的。

我小時候那可嚴重了,在農村,把稻草堆點著了,人家來找我家……

踢球把變壓器踢壞了,全村停電,人家領著警察來找我爸媽……

晚上電閃雷鳴的,下大雨,屋子裡嘩嘩漏水了,我媽和我爸納悶咋回事,我的天,原來我上房踩壞那瓦沒敢說,老天爺給我洩密了……

唉~我爸和我媽有我這個兒子,可真是倒黴!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啊,我每天面對這倆小崽子,我感覺她們倆是上帝派來玩我的,我媽說,滾一邊去,我這倆寶貝孫女比你可強多了。

我………………


高老慢


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感謝題主提問!農村俗語魅力無窮,其實這句俗語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人的一生只有經歷了,才知不易。就拿這句俗語來說,只有我們經歷了養兒的過程,才知道父母的思德似海。

一:養兒不易

上善若水已經是過來人了,五十多歲了,膝下有一女一兒,女兒已經參加工作了,兒子今年大學畢業了,並且又考上了研究生,二十多年來我和愛人的付出也算值了。

我們家裡的經濟條件差,沒有那麼富裕,二十多年供應兩個大學生的確不易,自從他們上初中開始,他們的生活費在每星期六之前都要準備好,從不當誤星期天下午帶走。到了大學,每月的生活費都會準備充足,因為他們出門在外不容易啊!當他們打電話說“爸!給我打點錢吧"……每當我聽到這話心裡就不是滋味,我會在第一時間把錢打過去。上大學他們不常回來,上中學時,我和我愛人就會在星期五下午準時在家等孩子們回來。因為他們回家就是能和父母團圓開心。

二:善待父母、感恩父母

我說過一句話_____人活著不要把遺憾留的太多!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要儘可能的去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首先要通過自己養育孩子的心情來題會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再就是回想父母為養育我付出的心血。我們成家立業,已是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只有力所能及的去為父母做事,才能回報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我們只有去做,才會把遺憾留的太少!

我們家有我們弟兄五個,沒有姐妹,從大哥到五弟每人差兩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弟兄五個的生活可想而知,父親是62年沒有畢業的大學生回家務農,老人家生不逢時,再有半年就可畢業分配工作了,他的同學畢業後都是處級、副廳級領導。父母二老省吃儉用供我們上學,將來能為他爭氣,可我們就是做不到,只有二哥考上了警校。我們家年年都是缺糧戶,因為當時分配的形式是,全年應分糧食總數,按人口一半,按工分一半。父母為讓我們弟兄吃飽,到處借糧,父親出外回家,買了一個蘋果,切成五芽每人一塊,帶回的兩慘面饃,每人半塊放到被窩裡讓我們吃。母親每一頓飯都是最後一個吃,母親最辛苦,還要爭工分,還得給我的一日三餐,我們吃剩下的她才能吃,她已離我們而去,每逢她老人家的忌日,我都會暗自落淚。

母親節快要到了,祝願在天國的母親安好!我們弟兄五個穿衣也是個大問題。在我的腦海裡,每年的春節是母親最繁忙的時候,除夕夜弟兄們都歡樂過大年,只有母親一個人在忙祿,因為明天大年初一弟兄們的棉襖還沒有翻拆過來,還有弟兄們的過年新鞋還沒有做好,母親守著煤油燈在做活……








XGC上善若水


農村俗語“養兒方知父母恩”,真的是這樣的,只有做了父母以後,感受到撫養孩子的不易,才知道做父母的難處,也更能體會父母的恩情。

想當初自己年幼的時候,不懂父母的恩情,總以為自己在家最小,父母的就應該對自己多一些疼愛,多一些嬌慣。而且自己也寵著自己,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不懂得感恩父母的恩情。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做理所當然。

當自己結婚以後,尤其是有了兒子以後,雖然公婆經常幫自己帶孩子,可是還是覺得很是辛苦。尤其是我兒子從小總是生病,要不就是磕磕碰碰的,真是不讓人省心。

每當這時候,我總會跟老媽說自己的不易。老媽總會笑著跟我說,你這養一個孩子就說苦說累,想當年我養你們五個的時候,那才叫又苦又累的。那會兒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家裡沒錢買衣服,都是靠老媽縫縫補補把我們五個拉扯長大。

我仔細想起來,覺得老媽老爸當初的確不易,老爸老媽為了我們,當初沒日沒夜的辛苦受累,只是為了能讓我們過得幸福一點。可是我當初卻還覺得老爸老媽沒有寵著我,慣著我。其實在老爸老媽心裡,那已經是覺得最寵我了,畢竟我是老小。

就在老媽跟我說的那一會兒,我明白老爸老媽當初的不易,也明白了我以後一定要用更多的愛,來報答老爸老媽。前幾年老爸去世了,如今家中只剩下老媽了,我隔幾天就會看望老媽,幫她做一些家務,聽老媽嘮叨我們兒時的事情。每當這個時候,總會覺得特幸福。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在老媽那裡,我依然是她的寶。你們也會和我一樣嗎?是否是在養兒之口懂得感恩老爸老媽了?

我是容姐,一個喜歡實話實說的農村女子,以上
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容姐心語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字典裡解釋意思就是:自己不成家當了主人,就不知道生活有多艱難,不親生了兒女,就無法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多麼艱辛,比喻我們要節約用錢,要懂得孝順父母。

我是2016年生的寶寶,因為在外地工作,我媽媽已經去世了,婆婆身體不好。就只能我和我老公倆個人自己帶孩子。當時在月子裡時由於老公還要上班,白天就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寶寶那時睡覺時只要給她放到床上就會醒。只有抱在手上能睡好久。我就一直坐著抱著她睡,到現在寶寶都快三歲了,我稍微坐久了尾椎骨還會痛。

孩子生病時有時整夜都會鬧,要抱在懷裡一直在地下轉來轉去的。

燒飯都沒時間,吃飯更不用說了,沒固定的時間。乾點活她會不停的搗亂,不是弄一地水,就是打翻東西。

我和我老公經常就說,弄一個孩子累成這樣,我媽養三個孩子得付出多少心血。




王十月yang


"養兒方知父母恩"的這個兒,我認為是代表兒女。以前,人們以兒為重,用這個兒子代表了兒女,我認為是這樣的!

小時候,我們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嚴厲的教育我們,我們還憤憤不已,感覺父母不高興了,就可以隨意的毆打我們!

但是,直到我們長大,結婚生子,要擔起家裡的大梁,要為家裡的菜米油鹽醬醋,而煩惱時,才知道,以前父母是多麼的不容易!現在輪到我們要生兒育女,要為兒女的安全,快樂,成長,前程等等,所要超心,我們也會感到不安。父母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兒女在外面發生的點點滴滴,都足以讓父母在家裡坐立不安,父母心裡,時時刻刻的想念著自己的兒女,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欺負,餓著,凍著,所以父母是最累的。我們在成為父母后也要為兒女的事情超心!

"養兒方知父母恩"代表的是,父母大公無私的愛!代表的人是會感恩的!


醉人生148760010


有句俗語叫:少兒不知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不論農村與城市,都實用。俗語不俗,很有道理。它是長大後,做了父母的人,對父母養育之恩及辛苦付出的深度理解和真情流露。

當我們是孩子時,永遠體會不到父母的苦心。有一次,我問母親:“現在養兩個孩子都這麼辛苦、操勞,您和父親當初是如何把我們兄妹五個撫養大的呢”?母親卻平靜地說:“辛苦點,能吃飽飯,上起學,慢慢就長大了”。我現在能理解母親的話份量有多重。在三十多年前,過著清貧生活的農村,一家幾口人的柴米油鹽,吃喝拉撒決不是哪麼簡單。

在童年的歲月裡,總嫌父母嘮叨,總嫌他們多管閒事,而吃的,穿的總要找父母要,陶氣的年齡幹出許多陶氣的事來,都找父母來擔。從出生時的哭鬧到學爬,學步,上學,哪一刻都離不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長大了也做了父母,體會到了對孩子揪心的辛苦,怕餓著,怕撐著,怕摔著,怕碰著,孩子離開一會,心也離開了,生怕孩子受委曲,即使付出再多也心甘情願。

我們在不知不覺長大,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變老,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源,也是我們生命的最好守護者,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體會到生命的豐富內容,小時候無論碰到任何困難,首先想到的是家,是找爸、找媽。儘管父母年紀大了,最思念最牽掛的始終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始終分亨著我們的喜悅和成功,也擔擾著我們的煩惱和憂愁。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生育培養我們的偉大之人一一父母,其恩情如大海,似高山,怎樣去感恩,讓他們過好生活的每一天,我覺著最好的答案是:用行動說話!





高梁美酒


應該是這樣的。剛結過婚的兒女,因為還沒有生育孩子,於是就各種的不理解.不包容父母的一言一行。覺得父母身上處處都是毛病,處處都看父母不順眼。

而一旦為人父母后,才知道養育兒女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情。為了孩子刮屎刮尿的,小孩子一哭白天黑夜都別想休息好了。軟軟的一個小人,是穿衣服也不好穿,抱也不好抱。等到會走路了,還要跟著屁股後面東跑西顛的護著孩子,喂個飯半天喂不上,累的大人是呼哧亂喘的。唉!真是累呀。想想以後漫長的養育之路都怵的慌,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父母養育大的。於是這一回才真正知道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了,以後要好好的報答父母了。





123春之花


養兒方知父母恩,出自中國農俗,原文:當家才感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兩句話,道出了多少辛酸和感恩,意思是:自己成家立業以後,才知道生活艱辛的滋味;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養育子女不容易,從而感知、回報父母的恩情。其實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雖然換位思考也可以感受到,但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這句老俗語的真諦!

想想小時候總是想要什麼就跟父母開口,如果不給買還會鬧脾氣,那時候總以為父母賺錢容易,花錢也不心疼。當自己成家有孩子之後才深刻的體會到養孩子的辛苦,這個辛苦,不單單是金錢上的,更是精神上、體力上、耐心上、責任上,因為此時要承擔起養兒育女的家庭重擔,要去外面打拼賺錢,要讓孩子吃得更好,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就算自己累點也無所謂,經歷過這些後,才知道父母當初撐起一個家,沒讓我餓著,沒讓我凍著,還讓我生活的比一般同齡的孩子好,是多麼的不容易!

然而當我們體會到父母的愛無私和偉大,父母的恩情高深和厚重時,我們的父母親卻已經老了,此刻,我們能做的只有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陪他們說說話,幫他們做做家務,如果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我們只能悔恨、埋怨自己了,到那時,怎麼才能彌補我們對父母的恩情所欠下的深深虧欠呢。





易心向上


不一定是養兒才知道,換位思考也能感受到,只不過有個詞叫做親身體會,更能深切體會到做父母的不易。


這種感覺做為農村孩子更能提前感受到,農村之前普遍條件不好,爸媽想要做到讓孩子跟別人享有同樣的幸福童年和同等教育條件,付出的辛苦和代價更大,更不容易,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也是這個道理,他們從小就知道父母不易,所以有機會就想試著幫助父母,替他們減輕負擔。

為什麼一定要有孩子了更能體會到父母不易,因為真正為人父母了,比之前想到的父母不容易,要深刻的多。



比如女人生孩子,那種痛不體會過,誰能感覺到是一種怎樣的痛苦,是什麼支撐她們忍受那種痛苦😖那種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裡怕摔了!比如說晚上孩子不睡覺,之前能想到說大不了白天睡或者怎樣,但是真正發生了,半夜孩子又哭又鬧,又要你洗尿布,餵奶等等,那個時候困的跟傻x似的,是不是想死的❤️都有了。


一種是心裡想象和切身體會兩種不同感覺,有些事就是,只有你切身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我是農民東郭先生,關注我➕瞭解農村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