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對俄羅斯到底有多重要?

布萊克懷特


沒有西伯利亞,就沒有沙皇俄國;沒有西伯利亞,蘇聯恐怕熬不過衛國戰爭。西伯利亞曾經給俄羅斯廣闊的地理要塞和戰略縱深,今後還會給俄羅斯更多的農林業、礦藏和水力資源資源以及領海。

有彼得大帝時期,沙皇俄國曾經制定了“通向四大洋”的戰略計劃:向西佔領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向西南佔領土耳其海峽,以打通地中海出海口;向南佔領波斯,以打通阿拉伯海出海口;向燕佔領北中國,以打通日本海、黃海出海口。如果這個計劃完成實現,俄國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本土直通四大洋的帝國。

這個計劃最後只實現了四分之一。在西面、西南、南面,俄國人的計劃要麼實現得非常勉強,要麼乾脆沒實現,但在東面,俄國一路侵佔中國的外東北,將領土擴張到了海參崴。俄國腹地與遠東距離遙遠,如果沒有龐大的西伯利亞做支撐,遠東一帶的領土是不可能鞏固的,太平洋不凍港,更容易得而復失;縱然不是被中國奪回,也可能被日本侵佔。

西伯利亞除了讓俄國的遠東變得安全外,也讓其腹地有了更多回旋的餘地。二戰時期,德國突襲蘇聯西部領土,如果蘇聯沒有廣袤的腹地,恐怕很難有底氣與德國周旋並取得戰爭的勝利。除此之外,西伯利亞還給了俄國佔領阿拉斯加的機會,雖然這一片土地最終賣給了美國。在全球變暖、北極航道日漸重要的今天,西伯利亞面向北冰洋的漫長海岸線又讓俄羅斯得以主張北極主權。俄羅斯曾在北極點海底插國旗以宣誓主權,如果沒有西伯利亞,這樣的舉動是很難理解的。所以,不要再輕視西伯利亞了。西伯利亞是一個聚寶盆,足夠俄羅斯人吃上幾十代、上百代。


切割地球


西伯利亞,那是俄羅斯的錢袋子!

不僅不會是俄的負擔,還會是俄日後發展的關鍵所在!

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西伯利亞將使俄羅斯走向強大”!


“西伯利亞”是一個很大的地理概念,其包涵了烏拉爾山脈以東;蒙古,外興安嶺以北;北鄰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的廣大區域!

其面積近1300平方千米,且絕大部分都位於俄羅斯境內!

“西伯利亞”其實與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中國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女真等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地區發源,興盛,崛起!

後來蘇武牧羊的北海,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瀚海,其實都是現如今西伯利亞高原上最為有名的貝加爾湖!


後來,沙俄崛起後,一步步蠶食併吞並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

如今的西伯利亞,雖然人口稀少,但確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

這裡蘊含著豐富的天然氣、石油、黃金、金剛石、木材、皮毛、野生動物、魚類和清潔的淡水資源!

僅秋明一個州的油氣資源就已超過美國的全部儲量,以秋明為中心的西伯利亞油氣田,是世界上僅次於波斯灣的世界第二大油氣田所在!

而在原蘇聯以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中,有近百分之七十在西伯利亞地區!


淡水資源方面,貝加爾湖的淡水儲備量達到了2.36萬立方公里,佔全世界淡水儲量的約20%。

同時,西伯利亞還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針葉林,木材資源十分豐富!

如今的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開發還是十分有限的,西伯利亞就如一個巨大的金庫,卻還沒有被完全的打開!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西伯利亞大面積的土地,將越來越適宜耕種!

未來的西伯利亞,將會是推動俄羅斯發展的巨大引擎,今天的俄羅斯在面對國際上各種制裁的情況下仍舊能夠頂住壓力,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西伯利亞所生產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給俄羅斯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

未來的俄羅斯,將會更加倚重並依賴西伯利亞來提供整個國家所需的各種資源,土地!
西伯利亞只會越來越受重視,越來越熱鬧!


Mr與川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題中的西伯利亞指的應該是俄羅斯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區域,包括西伯利亞地區和遠東地區。

關於西伯利亞對俄羅斯的意義問題,我們可以類比為我國中西部廣大區域對我國的意義問題。雖然西伯利亞地區高緯低溫,地廣人稀,但對於俄羅斯而言,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從某種程度上講,沒有西伯利亞就沒有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那麼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而言到底有著怎樣的重要性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廣闊的面積

憶往昔俄羅斯被其他民族無情蹂躪的崢嶸歲月,俄羅斯人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這條命,都是西伯利亞給的!”

的確,從俄羅斯在歷史上遭遇的諸多侵略戰爭來看,但凡西伯利亞出事,尤其是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淪陷時,俄羅斯往往陷入極端危險的境地。比如1236年開始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就是在佔據了西伯利亞南部,攻佔伏爾加河下游,進而橫掃東歐平原,將俄羅斯民族奴役了250年。

而從另一個方向情況就完全不同了,1812年的拿破崙和1941年的希特勒都遭遇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幹淨徹底的消滅整個俄國,吞下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

雖然拿破崙佔領了俄國的莫斯科,但對包括西伯利亞在內的廣闊縱深束手無策。而希特勒似乎更慘,因為他連莫斯科的毛都沒有摸到。

雖然從沙俄時代開始,幾百年的時間裡,西伯利亞一直沒有進行有效而全面的開發,但對於敵人而言,即使再荒涼也是可怕的噩夢。尤其是對於歐洲方向的敵人而言,西伯利亞會讓他們因後勤補給線的延長而被徹底拖垮。

所以西伯利亞對俄羅斯而言,首先是提供了異常廣闊的面積,其1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面積是俄羅斯躋身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的根本基礎,而廣闊的領土是增加俄羅斯生存幾率的重要保證。

2、海量的資源

在這個世界上,從沒有一個國家像俄羅斯這樣對土地如此瘋狂。某種程度上說,其噬土成性的特點是俄羅斯能夠成長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的重要保證。

但俄羅斯在歷史上的領土擴張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蘇聯解體,將俄羅斯一夜打回解放前。

而在世界格局日新月異的今天,蘇聯解體絕不僅僅使俄羅斯喪失了超過5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蘇聯擁有著世界上最強悍的軍事力量,最龐大的核武庫以及最完善的工業體系,而這一切隨著蘇聯解體而徹底煙消雲散了,特別是工業體系。

從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經過了10年的休克療法,快速私有化帶來的社會制度轉型,並沒有給俄羅斯帶來重生的希望,相反卻使俄羅斯在失去完整工業體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等到普京上臺,瀕臨二次解體的俄羅斯,只能依靠出賣資源維持生存,手握鉅額資源的寡頭幾乎將俄羅斯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而這些海量的資源,特別是天然氣,幾乎都來自西伯利亞。西伯利亞豐富的天然氣不僅源源不斷地出口到西歐國家,也是東方大國的重要能源供應地。

因為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的瘋狂圍堵,以及俄羅斯寡頭政治積重難返的體制,使得俄羅斯在短期內根本無力重建完善的工業體系,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範圍內,俄羅斯只能依靠資源續命。

而擁有西伯利亞意味著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俄羅斯的豐富資源不僅能夠維持自身生存,抵抗西方國家圍堵,更能夠出口到西方國家,成為反制西方國家的重要武器。

當然西伯利亞的資源,不僅僅只有天然氣。

3、絕佳的位置

作為中高緯度國家,古往今來的俄羅斯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到溫暖的南方去,奪取溫暖出海口的同時,也佔有南方民族的土地,所以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似乎從來就是塊無用之地。

但俄羅斯人並不這麼想,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俄羅斯似乎比其他民族更有先見之明,雖然一塊土地不能為俄羅斯人帶來短期收益,但牢牢佔據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子孫後代遲早會用得上,歷史發展也證實了他們的想法。

而今天,這些土地似乎發揮了比資源和戰略縱深更大的價值,那就是地緣位置。

在北半球,無論南北人口懸殊再大,基本都是南弱北強的局面,東方大國在數千年的歷史上,飽受北方遊牧民族之苦。<strong>雖然清朝徹底解決了蒙古問題,但俄羅斯很快成為壓在清朝頭頂新的大山,這種局面直到今天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而且西伯利亞的存在,使得北亞範圍內無法出現威脅俄羅斯存在的重要力量,使俄羅斯能夠專心應對來自歐洲方面的威脅。這種情況就和我國古代專制王朝執意佔據遊牧民族區域的行為相似,例如唐朝、清朝。雖然勞心費力,但中原王朝周邊長時間內不會受到威脅。

而且西伯利亞的存在,使得俄羅斯在北極事務上不僅僅是擁有話語權,而是真正的主導權,如果北極航線貫通,俄羅斯的地緣優勢將會更加凸顯。

所以至今都未得到有效開發的西伯利亞,絕對不是毫無用處的西伯利亞。它不僅是俄羅斯的大國基礎,更是俄羅斯的續命良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誠邀,如題。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小編以為可以通過這兩方面來理解。

首先,西伯利亞為俄羅斯帶來了極大的戰略縱深和後方基地。

抗戰時期日本沒能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主要原因除了中國軍人的浴血奮戰之外,大概就是中國幅員遼闊,特別是中西部山區,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戰略縱深。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也是一樣。西伯利亞是俄羅斯聯邦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如此之大的土地又是冰雪連天,在戰時俄羅斯就有著極大的迴旋餘地,打不過大不了往後撤,而敵人只會疲於奔命,最後後勤供給困難。


其次,西伯利亞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資源財富

別看俄羅斯軍工發達,整天支持這個打那個。但是人是要吃飯的,很顯然沒人願意吃槍子,俄羅斯的輕工很不發達,糧食產量不夠,實際上,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命脈除了武器,就是給東歐和中國賣石油,石油在哪裡?在西伯利亞,所以西伯利亞實際上已經成為俄羅斯的經濟命脈,是俄羅斯人的飯碗,飯碗對人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吧。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西伯利亞地區氣候寒冷,面積佔俄羅斯領土總面積的75%,人口卻只佔到了俄羅斯總人口的20%。客觀地講,西伯利亞的存在對於俄羅斯十分重要:從經濟的角度,西伯利亞地區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從軍事的角度,西伯利亞的存在對俄羅斯的地源環境有正面作用;從政治的角度,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世界大國的基礎。

1.西伯利亞的經濟價值。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領土的主要構成部分,西其烏拉爾山,東到太平洋,北鄰北冰洋,南到哈薩克斯坦中部,總面積1276萬平方公里。西伯利亞地處高緯度地區,大部分屬於寒帶氣候,不適宜人類居住。不過,西伯利亞地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俄羅斯是世界石油儲量排行世界第六位,而76%的石油儲量分佈在西伯利亞;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排名世界第二,80%以上的天然氣資源分佈在西伯利亞;俄羅斯煤炭、鐵礦、森林、銅等自然資源,也巨大部分分佈在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能源與礦產出口,自然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堪稱俄羅斯的經濟支柱。

2.西伯利亞的軍事價值。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擁有超過7000枚核武器、110萬正規軍、20000多輛坦克、4000多架作戰飛機。不過。龐大的領土面積對於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也起到了正面作用,特別是西伯利亞地區。首先,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處於東歐平原,無險可守,西伯利亞地區為俄羅斯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空間;其次,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部署核武器,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阿拉斯加州,甚至是美國本土;最後,西伯利亞地區緊鄰北冰洋,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之下,北冰洋冰川不斷解凍,西伯利亞的軍事價值也在不斷提升。

3.西伯利亞的政治價值。西伯利亞的存在提升了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力。有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存在,俄羅斯才能發揮如今的影響力。試想一下,俄羅斯只擁有歐洲部分的領土,如何能夠對亞洲中部地區、北冰洋、亞太地區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再者,除去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只擁有4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自然資源有限,戰略空間有限,又無法對美國形成軍事威脅,還能稱之為世界大國嗎?

從1572年開始,沙皇俄國開始對西伯利亞地區進行擴張,經過300多年,最終佔據了全部西伯利亞地區。可見,俄羅斯人對於西伯利亞的重視!如果西伯利亞地區不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所在,俄羅斯人又何必用300年的時間及無數鮮血征服這塊土地!


美國觀察室


俄羅斯是當今的世界級大國。但作為國家,俄羅斯的歷史並不悠久。直到中世紀晚期,俄羅斯才異軍突起,之後三四百年裡縱橫亞歐大陸,拓地2000萬平方千米,一躍成為全球第一領土大國。

俄羅斯為什麼會在近代突然崛起?其實原因不難解釋:

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東歐平原緯度偏高,環境惡劣,早年由於人類生產力落後,還無法對這種苦寒之地進行有效開發,自然也就無法在當地培育出強大的國家和文明。

但隨著歲月的流失,這種情況逐漸改變。到中世紀中後期,隨著歐洲農耕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具備了在較苦寒地帶從事大規模農耕的技術和水平。

當然,光有農業生產也不行,東歐地勢平緩,自古就是遊牧勢力馳騁的草場。遊牧騎兵是農耕文明的天敵。這種情況下,即便東歐平原孕育了若干農耕小國,但在遊牧文明的壓制下依然難成氣候。

不能壓制遊牧文明,東歐農耕小國就不具備壯大的空間。

俄羅斯早期就面臨這種困境。當時的東歐平原乃是蒙古金帳汗國的天下。在蒙古鐵騎的壓制下,莫斯科公國等羅斯系農耕小邦毫無抵抗之力,只能老老實實做附庸國,日子並不好過。

但熱兵器時代來臨後,形勢頓時反轉。熱兵器的出現和普及,顛覆了遊牧騎兵的傳統武力優勢。並且熱兵器的研發與製造,又依賴於強大的物資資源支撐。這種情況下,擁有更強財富創造能力的農耕文明,憑著熱兵器的加持,終於逆轉了遊牧文明對東歐的主導。這種變化折射到現實層面,就是莫斯科公國取代金帳汗國,成為東歐的主宰,並在此基礎上最終建立俄羅斯帝國。

不過,雖然稱霸東歐草原,但這個階段的俄羅斯,即便是在歐洲也只是個二流而已。畢竟,東歐的環境還是太差了點。雖然現在的人類已經可以對它進行大規模農業開發,但程度上依然無法與西歐南歐那些氣候溫和的傳統文明區相提並論。再加上東歐平原也遠離地中海與大西洋貿易圈,所以也無法通過大規模的商業聚斂財富,充實國力。基於這種邏輯,如果僅僅只有東歐平原,近代的俄羅斯別說追不上英、法、奧匈等傳統歐洲強國了,就連衰落的奧斯曼,也未必能壓的過。

但對亞洲板塊領土的瘋狂拓展,扭轉了這種局面。通過對北亞、中亞大片疆土的拓展,俄羅斯地緣實力猛增,由此擁有了跟歐洲傳統強國並駕齊驅的本錢。

而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中、北亞土地的價值愈發凸顯:

第一是開發潛力逐漸提升:

隨著工業,特別是機器化大工業的興起,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也隨之大增,這意味著中北亞這些在傳統農耕時代受文明發展水平所限,無法大規模開發的區域,由於人類技術水平的升級,如今也能夠被開發,或者開發的程度有所提升。

此外,工業文明條件下,對財富和資源的定義標準,與傳統農耕文明條件下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農耕文明條件下,由於人類的基本生存資料——食物普遍匱乏,所以當時對財富、價值的定義,很大程度上與糧食是掛鉤的——擁有的糧食越多,就證明越富裕。但在工業文明條件下,溫飽已不再構成大的困擾,食物僅僅是一種容易獲得的維生資源,其蘊含的財富價值大不如前。滿足人類更多、更高級需求的工業品,以及工業製造能力,慢慢變為定義實力、財富的新標準。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化石能源的支撐。俄羅斯的中北亞版圖雖然農業潛力不行,但地域遼闊,,化石能源儲備豐富——這擱在農耕時代就是垃圾,但在工業時代那可是實打實的寶貝!而且在工業文明條件下,交通工具、設施不斷髮展,所以中北亞資源在開發出來後可以比較方便的通過鐵路、公路運到生產基地,融入到俄羅斯的整套工業體系中。

此外,中北亞在地緣上的戰略價值,也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而不斷凸顯。

農耕時代,鑑於人類整體文明發展水平較低,所以當時的人類文明,事實上是處於一種各自為政的孤島格局。高山、大河、海洋、沙漠、這些地緣阻斷不僅斷絕了各地緣板塊文明體系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有效削弱了它們彼此間發生衝突的風險。

但在工業文明條件下,人類交通信息水平大躍進,天然地緣屏障在阻斷人類交流方面的能力大不如前,這樣一來,文明在相互融合的同時,利益衝突也隨之加劇。

這下中北亞的地緣價值出來了。以此為基地,俄羅斯得以吧自身之利益觸角延伸至東亞、中東等亞洲傳統富裕地區,然後憑著歐洲文明在工業時代的先發優勢,打敗伊斯蘭、華夏等傳統亞洲強勢文明,進而將原屬於它們的利益空間奪為己有。

總而言之,俄羅斯通過對中北亞廣袤領土的戰友,奠定了自己的大國基礎,並逐步發展,在蘇聯時代最終成為與美國並立的超級大國。

回過頭來看,俄羅斯還真不簡單。畢竟當年它開始向中北亞進軍的時間,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提前了一兩百年。這等於說,俄羅斯對中北亞的征服,大多完成於農耕時代,而在當時的視角下,這些地方真的是沒有價值。

為什麼俄羅斯可以看破時代變革的先機?

其實這還真不是俄羅斯慧眼獨具,目光深遠。在某種程度上,這倒是一種秦穆公稱霸西戎式的無奈。

畢竟以當時俄羅斯的國力,以及東歐平原的地緣潛力,並不足以與歐洲抗衡,甚至與近東的土耳其博弈都略顯吃力。正是由於向西、向南拓展的艱難,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將戰略視角調整向東——雖然相較於成熟發達的近東和歐洲,北亞當時還是一片荒蠻之地,沒太多的油水(早期俄羅斯經營北亞的主要獲利方式,是把當地動物皮毛賣到歐洲),可是征服難度方面,北亞的蒙古部落也比近東、歐洲的成熟文明國家好對付的多,征服難度卻也相應的低很多。

可萬萬沒想到,時移世易。俄羅斯的這種向東拓荒,正好踏上了人類由農耕向工業轉型的節奏。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荒土一般的中北亞搖身一變成為藏寶庫,讓俄羅斯意外的享受到了板塊價值提升帶來豐厚紅利。

這就是撞大運,中彩票!俄羅斯的拓荒,好巧不巧讓自己成為站在風口的豬,稀裡糊塗的,成奠定了自己大國偉業的戰略基石。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幸運背後,其實也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中北亞地緣價值被集火,從昔日的荒土,搖身一變成為大國基石。

只是,因為自身的結構性缺陷(當地不具備維持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工農業條件),這塊“大國基石”本身不具備自成一體的條件,命中註定只能淪為周邊地緣板塊的附庸。以東歐為核心的俄羅斯對中北亞的征服和笑話,就是這種地緣邏輯的體現。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人惋惜的當屬中國。當時農耕時代的中國,非但綜合國力遠勝俄羅斯;地緣關係上,至少北亞三大次級板塊中的兩個——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跟東亞大陸的地緣關係,要遠超俄羅斯的本部東歐平原。在人類文明徵服全球的過程中,至少這兩個板塊,中國比俄羅斯更有近水樓臺的優勢。

當然,鑑於歐洲率先實現了工業化轉型,中國卻長期限於農耕巢窟,北亞最後落入俄羅斯之手,也是符合邏輯的。

可關鍵在於,北亞的俄羅斯化,並不是這種弱肉強食的結果。倘若說19世紀俄羅斯搶奪外興安嶺、庫頁島還有巴拉喀什湖以東等地,尚能夠解釋為當時中國衰落,可北亞的大部分地區,卻早在19世紀,在中國整體國力依然遠勝於俄羅斯的時候,就已經經由尼布楚、恰克圖等一系列條約,被拱手讓給了俄羅斯——雖然這種“讓”,算不上是棄土(當時的北亞都是荒蠻無主之地,雖然有些部落通過朝貢體系跟中國有交流,但實際上中國並沒有對當地進行過什麼實質性的管理),但起碼,這也相當於中國主動退出了對北亞的競爭。

在17世界代表中國的大清王朝,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北亞,將其拱手讓給俄羅斯?很多人會下意識的將此歸咎於清廷的短視與愚昧無知。但其實並不是這樣。說到底,清廷這麼抉擇,還是是跟農耕文明環境下的中國國家結構,以及地緣政治環境,存在直接的關係。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接下來的《地緣政治:中國為什麼會主動“放棄”北亞》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01章——俄羅斯之第3節,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朋友,請用手機搜索訂閱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地緣政治文章。


雲石君


不明白中國有這麼多的人熱衷談論西伯利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性!

想首先問一句,你們是俄羅斯後裔?留著俄羅斯的血液?

如果沒有,就是傻瓜。

西伯利亞(錫伯利亞)自古是東方黃種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儘管不是自古以來屬於中華,但是屬於黃皮膚的亞洲人。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那裡起碼有4000年屬於黃人。

在這個範圍的黃人,可以理解成東方文明的主人。如果沒有外來的西方文明的強行介入,這些黃種人或許會被處於溫帶的中國人的先進文明所融入。

俄羅斯對中國來說是強盜,他給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遠遠大於侵華的日本。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各個汗囯就是滅頂之災,滅國之災,滅族之災了。很多世代生活在錫伯利亞的黃種人已經被俄羅斯人從地球上消滅了。

錫伯利亞是東方黃種人的領地,應該合力把俄羅斯驅逐,並將現在還生活居住在錫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就地解決,讓他們償還他們祖輩犯的滔天大罪。

當然,以上是“黃種人”的情結。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全球一體化的時代。

中國不但有俄羅斯這個對手,還有美國這個更加強大的對手。在這一場世界命運“豪賭”中,我們要有大國的氣度,胸懷,思維。要善於借力打力,我們自己成長了多少,就替代俄羅斯多少,以確保能夠戰勝美國,最終贏得終極勝利。

今後應該討論錫伯利亞對中國的重要性。


藏像


是西伯利亞撐起了俄羅斯的大國的地位

(西伯利亞地形圖)

西伯利亞,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中國東北和蒙古國以北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西起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接哈薩克、蒙古和中國。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分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在俄羅斯境內,並且佔據了其75%的領土。

西伯利亞地處高緯度地帶,氣候嚴寒,不適宜人類居住,自古被中國視為蠻荒之地,即便是今天很少有人涉西伯利亞的邊遠地區。

長期以來,這裡一直都是北方通古斯民族的底盤。

直到16世紀,俄羅斯沙皇伊凡雷帝授權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率哥薩克在烏拉山脈以東開發商棧,以攫取當地豐富的毛皮資源。

俄羅斯自此開始進軍西伯利亞。

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俄國人憑藉著較為先進的武器,相繼消滅了西伯利亞上的幾個蒙古人汗國。到了1636年,俄國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徹底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

此後,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在很長時間內,都僅僅是俄羅斯各種皮毛的供應地。除此以外,來這個地方地也只有犯人了。

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犯人是不用擔心逃跑的,在這裡你就算打死犯人,犯人也不往外面跑。

(120年前,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犯人)

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西伯利亞蘊藏的巨大潛能漸漸被人們所發現,其地下豐富的礦場、石油等自然資源,為前蘇聯的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俄羅斯也正是依靠著西伯利亞,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所有資源都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

並且處於北極頂端的西伯利亞,擁有者極佳的區位優勢,特別是在軍事上,俄羅斯在西伯利亞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可以打擊美國全境。(西伯利亞靠近北極,在地理上可以居高臨下,在這裡部署的白楊洲際導彈可以有效到達地球上大部分的陸地)

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西伯利亞所在北極冰封漸消,鏈接歐亞最短的北極航線開始破冰。環北冰洋各國紛紛加緊了對北極的主權宣誓。

而西伯利亞幾乎佔據了北極一般的海岸線,為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爭奪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如今的西伯利亞早已從曾經的苦寒之地,變成了價值連城的聚寶盆,其對於俄羅斯的意義不可估量。


千佛山車神


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國家紛紛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諸多歐洲國家中,有一個國家是最為與眾不同的,那就是位於東歐,被歐洲視為二流國家的俄羅斯。

歐洲諸多列強在大航海時代,無論是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還是後起之秀的英國,法國,德國等,雖然在全世界範圍內侵略擴張,劃分勢力範圍,但他們通常以殖民地的方式攫取利益。


而沙俄則截然不同,侵略擴張之後,雖然剝削方式與其他列強殖民地別無二致,但是沙俄對於原住民往往更為殘忍,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同化、迫害乃至肉體消滅原住民,最終達到將所佔領地區徹底併入俄羅斯領土的目的。

事實上,沙俄的目的也最終實現了,當歐洲諸多列強紛紛失去殖民地後,俄羅斯依然牢牢的掌握著侵略的領土,並仗之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被沙俄前輩們“高瞻遠矚”納入版圖,被中國的皇帝們視為不毛之地的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到底有多重要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歐洲地區幾乎全部淪陷,納粹德國的兵鋒更一度抵達蘇聯首都莫斯科,可以說,如果沒有背後廣袤的西伯利亞,蘇聯已然瀕臨亡國的境地。正是靠著西伯利亞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蘇聯才在最最艱難的境遇中熬了出來,並最終反敗為勝。

蘇聯解體之後,喪失了大量歐洲領土的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重要性則更加的凸顯。尤其是對於當今的俄羅斯,由於工業和經濟的不景氣,俄羅斯在國際上依然能夠成為大家所公認的大國,上千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西伯利亞居功至偉。


那麼,西伯利亞到底有多麼豐富的資源呢?僅目前已經探明的儲量,西伯利亞儲存著俄羅斯80%以上的礦產資源。這裡的能源儲量佔世界能源總儲存量的25%以上,其中石油佔據到1/6,天然氣1/3,煤1/4,僅僅一個秋明油田,就超過了美國全部的油氣儲量。

已探明的各種礦物有70多種,這裡幾乎存在世界上已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可以說,單憑西伯利亞,就可以為俄羅斯提供幾乎所有工業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和礦物資源。因此,俄羅斯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真正做到自給自足的國家。

而其他方面,如面積廣袤的西伯利亞森林,為俄羅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材。遍佈全境的大小湖泊和河流,更使得西伯利亞擁有極為豐富的淡水資源。僅貝加爾湖,也就是中國曾經的領土北海,就擁有全世界1/5的液態淡水儲量。

而且西伯利亞地區還存在著大片的,從未開發的黑土地,這些都是最好的儲備耕地。可以說,依靠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只有1億多人口的俄羅斯,哪怕如敗家子一般只賣資源,也可以是全國生活的很好,這大概也是俄羅斯當今最大的底氣吧。


鳶飛九天2018


第一,烏拉爾山以東都是西伯利亞,也就是說去掉了西伯利亞,俄羅斯就只剩歐洲部分,也就是427萬平方公里,比印度的328萬平方公里大,比澳大利亞的769萬平方公里小,也不如中國的一半大。

也就是說俄羅斯將丟失掉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只剩下莫斯科工業區,一旦發生法國、德國佔領莫斯科,俄羅斯也就滅亡了,因為沒有後路可退。

第二,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大大降低,美國就可以核敲詐俄羅斯。因為有了核武器,還得有運載核武器的飛機、導彈等。西伯利亞土地廣闊,俄羅斯可以隨意把導彈發射井隱藏在西伯利亞的深山老林裡。

要知道北約已經在俄羅斯的家門口國家波蘭、波羅的海三國部署了導彈和防禦武器,所以如果沒有了西伯利亞,俄羅斯的核武器只能放在歐洲領土,那美國對俄羅斯歐洲領土飽和式轟炸,俄羅斯連反應時間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