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新華社哈爾濱5月6日電(記者 楊喆)我國版圖最北端,大興安嶺深處,黑龍江干流從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洛古河村流過,猶如一條玉帶,依次串起了洛古河村、北極村、北紅村。

地處“最北”,這三個村莊裡的村民曾過著沒有自來水,靠柴油機限時供電的日子。如今,來到這裡的人們,常常高呼“找到北了”,不僅是找到了地理方位的“北”,更是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依託“最北”的獨特資源,三個村莊也在找尋著鄉村振興的“北”。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四代馬”,見證“最北村莊”變遷

70歲的北極村村民孫洪柱,如今三世同堂,而家裡的一匹馬,已經是第四代了。

“過去上山‘趕套子’的,得是好勞力才行。”在自家院子裡,孫洪柱一邊喂著馬,一邊回憶起趕馬車上山拉木頭的日子。

採木頭只能在冬季進行,山上搭個簡易棚子,人住在棚子裡,鋪下滿是冰雪——這是最北三個村莊許多“老把式”的共同記憶。

在北紅村,沒有自來水、限時供電的日子,村民張福順記憶猶新:“全村就靠一個柴油機發電,每天只有四個多小時供電,只有過年才全天供電。”

多少年來,“靠山吃山”是“最北村莊”人們的生活準則。隨著林區停伐,這裡的人們開始尋找轉型的路。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大森林、大界江、大冰雪,這些當地人以前所忽略的、成為眾多遊客前來“找北”的目標。

“頭兩代馬上山‘趕套子’,後兩代下山‘拉爬犁’。”孫洪柱說,自打村裡發展起旅遊業,自己開起了家庭賓館,“馬拉爬犁”成為許多遊客喜愛的旅遊項目,一個馬爬犁一冬的收入可達一萬元左右。早已不上山的馬,有了新用途。

如今走在三個村莊的街頭,到處都能看到家庭旅館、農家樂等。許多像孫洪柱一樣的採伐者,成了農家樂的經營者。

“以前我們是靠著山上的木頭,現在我們就靠這山的景色,木頭能砍沒,景是看不沒的。”北極村村民李希江說,去年依靠家庭賓館,他家的收入超過了十萬元。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資源,指引振興之路

“最晚掛上去的一幅是在1983年。”在位於北極村的“最北供銷社”,經營者叢秉武指著牆上年代感十足的廣告畫說。

這座“最北供銷社”坐落於北極村的核心地帶,架不住眾多遊客的詢問,叢秉武找出了早已不用的舊算盤、秤等擺到了櫃檯上,供遊客拍照。

雖都處於我國最北端,但三個“最北村莊”特點不一。洛古河村,有著百年村莊的原生態景觀;北極村,是“最北”元素的集聚地;北紅村,獨具俄羅斯民族風情……

冬季的雪圈、冬捕,夏季的遊艇、民俗表演……“最北村莊”不斷探索著更加豐富的旅遊項目,古老村落也在開放過程中與外部世界悄然“碰撞”。

“點上些香油,湯更有滋味。”一邊說,洛古河村家庭賓館經營者於樂水向剛做好的一鍋湯裡倒上香油,端上了客人的桌。

如今的嫻熟,來自經營路上的不斷學習總結。

“最開始啥也不懂。”於樂水說,有南方來的客人,口味較清淡,菜怎麼做人家都說鹹,“後來我乾脆不放鹽了,人家說正好。”

面對逐漸興起的旅遊市場,如何規範經營,贏得遊客信任?在“最北村莊”,家庭旅館協會、馬爬犁協會等村民自治的行業協會承擔起了責任。

在洛古河村的一處廣場,停放著數臺遊艇。“以前惡性競爭,市場混亂。現在有了協會,市場規範了,遊客體驗更好,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遊艇協會負責人朱豔萍說。

全面振興,他們有更多期盼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

創新基層黨建,引領著“最北村莊”的振興之路。北極村的漠河北極冰雪馬爬犁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高威說,合作社現有黨員四名,服務全村的馬爬犁經營工作。

而在北極村的“黨員驛站”裡,每名前來旅遊的遊客登記後都可得到一個徽章,上面“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字樣十分醒目。

“最北村莊”的日新月異也在吸引著更多的人才回鄉。在北紅村,山東大學在讀博士生冉凡勝回到家鄉,開了一家賓館。

“我從最開始的兩個炕,發展到有20多個房間了。”冉凡勝說,他計劃在畢業後先回村經營好賓館,並帶動村民一同致富。

在北極村賓館經營者丁莉娟看來,家鄉最大的變化還是人的變化。“人們的淳樸勁兒沒變,但更有精氣神兒了。”丁莉娟說。

這股子“精氣神兒”也在洛古河村的廣場上延續著。“我們現在跳廣場舞比人家上班都準時。”村民劉豔敏半開玩笑地說,“以前哪有這個心思,現在生活改善了,我們也想找找樂了。”

面對未來,“最北村莊”裡的人們有著更多期待。

“我打算搞個採摘的項目,讓遊客都能品嚐最天然的瓜果蔬菜。”北紅村致富帶頭人趙錦紅說。

“我希望村裡能有個正規的菜市場,經營賓館能更方便。”洛古河村村民於樂水說。

“我覺得還是要保持好青山綠水,這是我們吸引人的根本。”北極村村民李希軍說。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最北村莊”的找北“振興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