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海軍大將南雲忠一?

宇澤歷史


南雲忠一,日本海軍名將,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以參與偷襲珍珠港及中途島海戰而聞名。

對於他的軍事才能,歷史上頗有爭議,有人說他很愚蠢,有人說他很精明,總體來說,是集榮耀與屈辱於一身。

南雲忠一,1887年出生于山形縣米澤市信夫町,後進入海軍兵學校第36期就讀,於1908年畢業。

1910至1926年間,南雲忠一曾服役於加護級巡洋艦宗谷號、新高號、裝甲巡洋艦日進號、戰鬥艦安芸號、驅逐艦初霜號、驅逐艦如月號、驅逐艦樅號、炮艦嵯峨號與宇治號,期間進入過魚雷學校與海軍炮術學校、海軍大學、水雷學校高等科等校進修。

1927年後,南雲忠一一度在海軍大學任職教官。1929年後,南雲忠一再次在海軍中服役,出任了輕巡洋艦那珂號艦長,第11驅逐隊司令,重巡洋艦高雄號艦長,與戰鬥艦山城號艦長。

1935年,南雲忠一被授予為少將軍銜,之後,他又出任了第8戰隊司令、第3戰隊司令、海軍大學校長、第一航空艦隊指揮官等職。

1941年,日本軍方決定對美國發動攻擊,首要目標是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由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為戰略決策者,南雲忠一被任命為行動總指揮。對於這個決策,他起初是處於反對立場,但還是服從執行,併成功完成了任務,使得美國艦隊損失慘重。

之後,南雲忠一參與了第一航空艦隊在印度洋的攻擊行動,擴張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勢力。

1942年,美軍破譯了日本海軍JN25密碼,派遣艦隊前往中途島外海伏擊日本海軍。

在這場知名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最終是戰敗了,並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成為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作為指揮者之一,南雲忠一被山本五十六解除了職務,但不久之後,他又被啟用,成為日本第三艦隊的指揮者,並打贏了聖克魯斯戰役。

這次戰役後,南雲忠一又被安排回日本國內,被任命為佐世保鎮守府司令、吳鎮守府司令。

1944年,南雲忠一被任命為中太平洋方面艦隊司令兼第十四航空艦隊司令,率領軍隊駐紮在塞班島。同年6月,美軍進攻塞班島,經過長達三星期的戰鬥後,日本1萬海軍陸戰隊員都被美軍殲滅殆盡,敗局註定。

絕望之中,南雲忠一選擇了自殺以殉國,終結了他的罪惡一生。他死後,日本軍方追晉了他為海軍大將。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拋去他是個日本人不談,南雲忠一大將是一個出色,但絕非傑出的軍人。

相比當年赤坂園遊會上,當著國內外武官數百人的面在池裡撒尿的年輕版本南雲忠一,後來的大將指揮乏善可陳。

南雲忠一性格的特點是小心謹慎,甚至可以說成是膽小。

他就像一個精明的商人一樣,權衡掌握情報以後,儘量做出一個己方損失最小基礎上消滅敵人的決定。

在今天看來,南雲忠一失去了很多擴大戰果的機會。

比如珍珠港事變,南雲忠一通過兩波攻擊,基本摧毀了太平洋艦隊主要戰列艦(8艘戰列艦5沉、3傷)。

然而,當時太平洋艦隊主力艦掛了,航母都在遠處不能攻擊,珍珠港又一片混亂。

只要南雲忠一果斷再進行第三波攻擊,就可以炸燬這裡的船塢和油料庫,導致半年內無法利用,這對於日軍是有極大優勢的。

然而,南雲忠一判斷美軍3艘航母可能就在附近,隨時可能攻擊。

他決定見好就收,撤軍逃走了。

結果就是,南雲忠一消滅了8艘戰列艦,激怒了美國人而已。

而珍珠港基地稍微修復,就可以繼續使用。笨重的戰列艦被消滅,反而讓美軍直接使用航母戰鬥群作戰,戰鬥力並沒有影響。

另外,中途島海戰中,南雲忠一仍然是中規中矩,小心謹慎。

比如,在7點多偵察機突然發現美軍航母編隊的時候,南雲忠一手上有10多架轟炸機(城號和加賀號機庫的九七式只有大約三分之一(15架)完成換裝)和多架戰鬥機可以使用。

但是,戰鬥機數量不足,轟炸機數量也有限,這樣倉促出擊很容易遭到損失。

同時,當時為航母護航的戰鬥機31架,已降落17架,只剩14架。如果跟隨轟炸機去炸美軍航母,短時間內日軍航母編隊就會防禦力大減,很危險。

但如果暫時不出擊,就必須先為戰鬥機加油裝彈,再接收轟炸中途島回來的機群,必須等待1個半小時以上。

對於大海戰來說,這1個半小時可能發生無數事情。

在當時來說,無論美國還是日本,航母防禦力是非常脆弱的,根本經不起什麼轟炸。

所以,航母是進攻性武器,而不是防禦武器。如果航母一味防禦,是極為危險的。

只要敵人投下的炸彈或者魚雷有幾發擊中,航母就可能被擊沉。

最終,南雲忠一選擇暫不去出擊轟炸,而是等待收回完飛機以後,再以完整陣容出擊。

可惜,這1個多小時內,日軍艦隊就成為了美軍攻擊的活靶子。

美軍持續攻擊到10點多,南雲忠一隻能疲於應付,最終被連續炸沉3艘航母。

南雲忠一的旗艦也被炸沉,更換旗艦旗艦,代理指揮官第八戰隊司令阿部弘毅不像他這麼膽小,也明白航母最重要的就是進攻。

所以,即便只剩下飛龍號一艘航母,阿部弘毅少將仍然果斷命令進攻,敗中取勝。

結果,果然炸沉了約克城航母。

如果不是第二波攻擊,將還沒有冒煙的約克城當做另一艘航母(其實已經被重創),那麼阿部弘毅接替指揮就會擊沉美軍2艘航母。

但最終飛龍號也被擊沉,中途島日軍慘敗,4艘航母被擊沉,只擊沉美軍1艘航母。

客觀來說,南雲忠一在中途島的指揮不能說就是錯的,但太小心,太保守了。

這樣打仗,除非你的實力很強,可以輕鬆碾壓敵人才行。

而當時中途島雙方實力相差不大,4艘航母對3艘航母,美軍還有不沉的航母中途島基地。

這種情況下,南雲忠一應該果斷一些,以攻為守,敢於冒險。

所以,南雲忠一隻是出色的軍人,僅此而已,絕非什麼傑出的將領。


薩沙


南雲忠一,日本海軍名將!對於他的評價我覺得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



首先,作為侵略者法西斯的一員,他參加並指揮了這場反人類的戰爭,他是戰犯,是劊子手,他需要為那些因為戰爭而死去的無辜民眾謝罪。

然而,作為軍人,他足夠稱職!

戰死前,他是日本有名的海軍將領,太平洋戰爭時期擔任了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參與策劃並指揮偷襲珍珠港行動!此外還有中途島戰役、第一、第二次所羅門海戰都是由其擔任日本方面的艦隊指揮官。



他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繼山本五十六之後,日本海軍曝光度最高的人物。

偷襲珍珠港行動,是他他指揮生涯中最大的亮點。當時的日本和美國處於冰火不容的關係,兩個國家矛盾重重,美國的封鎖讓日本有些難以為繼。

所以日軍大本營高層策劃了一個大膽的行動,那就是先下手為強,向美國開戰,爭取速戰速決,迫使美國在太平洋讓步,給日本留出生存空間!



這是一場豪賭,因為只要美國堅持打下去,日本必敗無疑。但是日本一直就喜歡賭,從中日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再到東北九一八,他們每一次都賭贏了,所以他們認為自己這一次也會贏。

所以,日本開始準備對美作戰,而這第一槍便是“偷襲珍珠港”,爭取一舉打掉美國太平洋艦隊。而行動指揮官表示南雲忠一,雖然南雲激烈的反對這一作戰,但他不能抗命!



這是一次長距離的航空母艦集群空襲行動,需要隱秘遠航三千海里,規模空前,難度很大,在世界海軍史上尚屬首次,誰都沒有把握。

可是南雲忠一做到了,就像他說的那樣:只要你們能飛得起來,扔得下去炸彈,炸得掉美國船,南雲肯定能帶你們到你們指定的地方!



12月7日清晨,珍珠港上空,數百架日軍戰機掠過,狂轟亂炸,兩波攻擊下來,美國這個太平洋最大軍港,化成一片火海。

這次行動戰果是非常豐厚的,包括8艘戰列艦在內的12艘戰艦被擊沉,超過300架的美軍飛機被擊毀或損壞。日軍方面則只損失了29架各式戰機。



正是因為這一戰的成功,讓美軍短時間內無法在太平洋威脅到日軍,日軍得以毫不費力拿下東南亞,未來的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落荒而逃。

這一切,南雲忠一,居功至偉!

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誰也不是常勝將軍,中途島之戰,日軍慘敗,南雲忠一作為指揮官,難辭其咎。不過,逃跑將軍這個詞實在不應該加在他頭上,當時日軍大勢已去,南雲忠一將翔鶴號撤出戰場是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保住了一艘珍貴的航空母艦。



1944年,南雲忠一任塞班島守備隊總指揮,負責指揮塞班島之戰。此時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南雲忠一回天乏術。

不過,作為軍人,他用軍人最體面的方式結束了屬於他的戰爭,同時也結束自己富有爭議的一生。

無愧於自己的職業!


白話歷史君


如何評價南雲忠一,這個問題十分的複雜,歷史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二戰日本對美國的海戰中,幾乎有南雲忠一出場的戰役,就算是不宣而戰的偷襲珍珠港,也是表現的信心不足見好就收,可以說除了聖克魯斯之役稍有成績外,表現出其的差勁,特別是中途島戰役的現場指揮更是幾乎沒有信念,毫無勇氣和頭腦,面對壓力總是選擇退一步,造成了巨大損失。 那麼為什麼南雲忠一會有這樣的表現,難道日本海軍幾十年“月月火水木金金”的準備換來的就是這樣子的能力嗎? 下面咱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主要有幾個方面的情況: 1.日本海軍一開始定位就是定位於世界視野的,特別是日本的海軍學校是以完全西方標準化來建立的,英文教學,連吃飯都是西餐,目的就是讓培養的人才是有正確的思維和觀察能力的,每個學員畢業後都要做環球航行,經風雨見世面。因此絕大多數的日本海軍軍官都知道世界海軍的水平,也知道海戰絕不是靠運氣或者神助就能贏得勝利的。對於日本海軍在世界海軍中的定位,特別是在地理上與勁敵美國海軍的定位是有清晰的認識的,主要表現在日本海軍軍令部的《海戰要務令》裡有所謂“漸減作戰,最後主力決戰”完全是防守戰略,即便這樣日本海軍軍令部和聯合艦隊按照《海戰要務令》進行的兵棋推演中從來也沒有勝過美國,每次都是到小笠原群島附近就日本海軍就完蛋了,這是連昭和天皇都知道的半公開的秘密。日本海軍大將米內光正曾經宣告:“日本海軍不是為了對美開戰而建立的,拿來對付德意海軍還差不多。”因此日本海軍第一線的南雲忠一是完全清楚這一點的。也就是說即便按計劃打在理想的狀態下都打不贏美國海軍。因此對美國海軍作戰信心不足,從心底裡就不想同美國海軍交戰就成了日本海軍的第一個問題。



2.日本的工業水平雖然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資源極其匱乏,國家幅員太小,毫無戰略縱深,這就是說日本無論工業技術如何發達都是短腿的,不可能形成類似於美國的大規模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戰時表現的更加突出,因此由於家底太薄,日本海軍的時任軍令部長稻田繁太郎經常會對出戰的將領說“大日本資源有限,千萬不要把軍艦搞壞了。”這就更加的令南雲忠一被束縛了手腳。因此上打仗變成了千方百計的佔便宜,即便有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執行中也顯得畏首畏尾,完全脫離了作戰應有的勇氣和決心。



3.日本長期的宣揚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多麼牛,就好像所有其他國家的軍人都不如日本一樣,但是在和美軍交手後才發現,原來美軍的戰鬥精神方面一點也不遜於所謂的“大日本皇軍”,特別是中途島海戰時期,美軍在實力遠落後於日本海軍的情況下,敢於全力迎敵,美國海軍飛行人員人人敢執行有去無回的對日艦攻擊任務,而且勇於在得手後繼續擴大戰果,這更令南雲忠一等人的最後一點信心和尊嚴都被徹底征服。再加上美國後來的工業和科技全面轉向軍事工業,艦隊下餃子一樣的規模。 所以我評論南雲忠一就是在用輸不起的家底上了超級富豪的賭局,即便小有遠見小有才華,但是沒有贏的雄厚物質基礎,怎麼也就是個不能成功的悲劇角色。


李三萬的三萬裡


南雲忠一狡詐,兇悍,敢於暴險取勝,但是如三本五十六的評價一樣,南雲忠一打仗就是小偷入室,偷了就走,在珍珠港沒炸燬船塢,油庫就收兵,讓美國人有條件迅速捲土重來。在中途島,戰機載炸彈同樣可炸航母,但要換魚雷,一個昏招導至大敗。因此我認為,南雲忠一是悍將,不是名將,在二戰名將中沒有他的位子。


汗血寶馬170


偷襲最後時刻沒有果斷堅決摧毀船廠,給了美太平洋艦隊反手的機會。南雲只看到兵力,不懂得海軍體系中工業基礎的關鍵作用。除了指揮督戰,合格將帥必須有戰略定力。南雲的指揮失誤,日本海軍的失敗,都是必然的。這背後是日美工業存在差距的結果。當代大國,拼的是信息化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