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浸入技術”,讓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聊天屋”的新手機

未來型新手機是以大流量的、穩定的帶寬為技術支撐的,對硬件設備的要求也相當高。佩帶這種手機的幾個人,即使彼此天各一方,也可以在一個虛擬的空間裡會面,並進行交流。

所謂的“浸入技術”,讓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聊天屋”的新手機

“聊天屋”手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每個對話者都處在一間特殊的、四面牆上都有合成投影圖案的屋子中央,每個屋子裡的4個攝像頭把用戶和屋內的環境拍攝下來,並將有關數據傳送到1臺電腦中;這臺電腦將相關影像傳送給另一間屋子,並把影像還原出來。參與者每個人都要戴上1部立體視覺儀,以便能看到接近真實的3D畫面。這樣,每當你說出一句話之後,馬上就可以看到對方的反應,從而真正感受到“天涯咫尺”的樂趣。

所謂的“浸入技術”,讓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聊天屋”的新手機

未來型手機還能讓用戶在接聽電話時,更加容易地從一大堆雜音中辨別出對方所要傳達的有用信息。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靠一種唇語識別和翻譯軟件。這種軟件可以識別音素,並將它們轉化為合成圖像、文本或聲音的電話。對於正常人來說,這也許不足為奇;但對於失聰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福音:聾啞人也可以打電話了。

所謂的“浸入技術”,讓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聊天屋”的新手機

未來型手機的功能遠不止這些。隨著無線電頻率識別技術的發展,在手機上“點擊”周圍環境已經成為可能:由於在手機上安裝了無線電發射芯片,人們將能夠同周圍的各種物體溝通,無論是房屋、櫥窗或是城市公用設施,都可以因其對無線電信號吸收狀況的不同而被手機識別出來。例如,當你將手機對準1塊演出告示牌時,它不僅能識別演出時間和票價,甚至能幫助你預定座位,一點都不用費心。

所謂的“浸入技術”,讓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聊天屋”的新手機

與此同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還為手機用戶創造了一種“3D音響效果”:手機的聽筒不再直接發出聲音,而是在用戶的耳邊創造一種影院式的三維立體聲。如果聽話的另一方是在嘈雜的公共場所打電話,該用戶甚至可以通過聲音判斷出對方所在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