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經濟特區,廈門和深圳比,主要差距在哪裡?

遊大俠攝影


可以和深圳做個簡單的對比,深圳面積2000平方公里,比廈門大300平方公里,是廈門的一倍多一點,相當於多一個區;深圳常住人口1200多萬,戶籍人口430萬左右,深圳常住人口是廈門的3倍;深圳的GDP23000億左右,廈門4000來億,深圳的GDP是廈門的5倍多,深圳人均GDP19萬左右,廈門10萬左右,深圳是廈門的2倍左右。也就是說,深圳的人口密度比廈門大得多,生產效率也比廈門高。

在各產業佔GDP比重方面,2017年,廈門第一、二、三產業佔GDP比重分別為:0.5%:41.7%:57.8;深圳則是:0.1%:41.3%:58.6%,兩個城市差不多。但各產業增加值,深圳在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明顯(見下圖)。

也就是說,在產業佈局方面,廈門和深圳幾乎是一致的,如果說深圳的發展方向沒問題,那廈門同樣沒有走錯,廈門只是走得太慢。

深圳是用跑的,廈門用走的,這就是廈門和深圳的差距。


伍十圓


廈門和深圳都是經濟特區,在設立以來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兩個城市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下面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存在著這麼大的差距。

首先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幾個經濟特區的GDP,2016年各經濟特區GDP如下:

深圳:19492.6億

廈門:3784.25億

珠海:2226.37億

汕頭:2080.54億

海南:4044.51億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深圳一枝獨秀,廈門成了第二梯隊的領頭羊,說明廈門發展還是不錯的。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廈門與深圳存在的差距。

1、特區歷史與定位

大家都知道,設立特區是為了給國家改革開放找出路,找方法,先行先試。

深圳一開始設立就是全國的中心,國家把全部的政策都給了深圳。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方面人才全部聚集在這裡,還包括部隊轉型參與特區建設。深圳從一開始設立就是國家級的經濟特區。

廈門在設立以來就只是一個區域特區,這裡沒有來自全國各方的支持,有的只是區域內,特別是閩南金三角區域,藉助廈門特區的窗口作用,發展起自己的民營經濟。

2、交通、通訊對比

深圳和廈門在改革開放前都是小漁村,因此通訊和交通不用說,都是十分薄弱的,然而在深圳的旁邊就是廣州,廣州是全國僅次於上海的大都市,這裡是深圳建設的根據地。再來看廈門四周,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根據地,我想那時候全國各地的人要來一趟廈門也不容易吧。

3、區域優勢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廣州1980年GDP57億,而福建1980年GDP87.06億,一個市就相當於一個省的65%。深圳有著全國的支持,同時又有省府大都市廣州的輻射和支持,更有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的窗口,引來了國內外的人才、資金和技術,促成深圳的飛速發展。

然而廈門在此時還正在摸索著怎麼樣給自己找一條出路,沒有全國的支持,沒有大都市的根據地,本來可以成為開放窗口的臺灣卻遲遲得不到解決,卻讓自己成了戰爭的前沿陣地,優勢條件變成了劣勢條件。海峽兩岸的三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開通,之前與臺灣的通訊和交通全部要從香港和澳門中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卻要繞上千公里,轉幾次才能到福建來,發展到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我想大家都心理清楚。廈門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地處閩南金三角,這裡是全國著名僑鄉,憑藉著親情才勉強引來了部分海外投資,也憑藉著“愛拼才會贏”的閩南精神,自己闖出了一條依靠“三來一補”發展而來的民營經濟。

由於各方面的發展條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造成了現在廈門與深圳的差距還是相當的大,當然這是指經濟方面,廈門城市建設還是挺不錯的。那麼今後廈門應該怎麼樣發展才能縮小差距呢?

1、目前廈門的城市規模和人口都比不上深圳,廈門要追上深圳,勢必在區劃上要有所調整,不然要追上深圳恐怕道路漫長。

2、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廈門地處海西經濟區,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然而臺灣問題還是阻礙海西經濟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廈門要擺脫臺灣影響,主動融入全國經濟,找到一條串起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經濟區兩大經濟區的鏈條。兩大板塊可以擠出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同樣也可以擠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廈門要充分利用好特區的優勢,主動發揮自己的窗口作用,服務好閩南經濟發展,攜閩南金三角與江西、潮汕以及福州溫州三個方向建立起經濟走廊,做大做強海西經濟區。作為經濟特區要有大胸懷才能有大發展!廈門努力吧!


泉城網事


主要差距:某華後,廈門從中國第一彩電、手機產業基地,電子、石化進口第一港,工業機械第一廠、客車第二廠,國內影視第一城,變成了打醬油的安靜美少女,天天乖乖梳妝打扮,取悅芸芸眾生。當時國內第二、三手機廠聯想、夏新均出走,石化工業按下暫停鍵,廈華重組,廈工、金龍資金全停。而深圳在那個時期正相反,蛇口“進出口”走向人生巔峰,華強北迸發電子創新活力,基本耕地紅線撤銷,一步步發展成了國際化大都市。

不過廈門現在也沒那麼差,現在最強的是金控,有心的去看看市、區財政、國資下屬有多少控(參)股企業和大幾千億的產業基金。這還不包括附屬在這些資本週邊的閩臺系資本(如七匹狼金控等),這些公司大多轉型成功了。

深圳和廈門從設計初期本來是一條路,奈何當時“對外開放”的漩渦只能有一個真正的中心,頂層博弈的棄子還是有可能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

下步思路應該是做大做強供應鏈和金控,做實全城域的城建、民生,落地文創、IC、流媒體產業,最好上海給點湯喝爭取到石油黃金現貨、海絲貨幣清算。

我很喜歡這座城,會盡力做一點事,不愛的也請尊重愛這裡、留在這裡、為這裡付出的一代代人。


明心成佛


深圳人口2000萬,廈門人口400萬。深圳依託香港及本身周邊發達城市群多,廣東腹地有港澳做支撐經濟發達。而廈門,大部分靠的是泉州,就廈門島內居住的泉州人佔60%多。泉州是福建強市。而且廈門原本是泉州同安的一個漁村發展起來的。都是閩南文化區域內,現泉州人口接近900萬。今廈門島外建設用地還很廣闊,就翔安和同安兩區規劃建設還可以再容納500萬以上人口。且漳州的部分及長泰 龍海接近廈門一片,依託區域優勢也可以包容進來。&&泉州是福建省閩南古老文化 海絲文化 佛教文化 華僑文化的發源地發祥地,它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更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部分,文化底蘊深厚,更多的是華僑祖籍地。所以,泉州的名字不能更改,廈門又是副省級城市,也再不可能回到原大泉州懷抱。所以,廈門是個海島旅行城市,是中國沿海夏威夷。泉州是福建品牌強市,有它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及包容性。再過20年泉州的人口將會超1500萬以上。泉州的沿海線正在蓬勃發展更強大!!


亞洲潤龍人


廈門和深圳都是四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均是副省級城市。又地緣相近,因此被拿來比較。但是廈門是區域中心,深圳則是全國的排頭兵。也就是二線城市跟一線城市的巨大差距,不止廈門跟深圳有這樣的差距,大部分二線城市都存在這樣的差距。深圳是一線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是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地方,生活節奏快,而廈門是比較悠閒的,適合散心生活的小文藝城市,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1、從政治層面上說:香港早已迴歸,貿易也帶動深圳的迅速發展;臺灣遲遲不能迴歸,雖然有優惠政策,但是還是有差距的。

2、從面積上說:同樣是特區,深圳的面積是廈門的兩倍大,人口也超過多多,自然差距就拉出來了

3、從政策上說:廈門的定位不停的在變,換一任官&員就換一任政策,特區三十幾年來政策不停的在變,這個發展從何談起。

4、從地理上說:廣深齊頭並進,附近的東莞、順德等市承攬了大部分勞動密集工業,犧牲自己促進了廣深的龍頭地位;而廈門呢,附近的漳州扶不起;泉州在拆臺,福州更是全國最丟臉的省會;

5、從文化來看,深圳這裡簡直就是大雜燴,來自各地的人都在這裡工作生活,自然溝通大部分都是普通話。估計也正是因為深圳人口組成可能90%以上都不是深圳人,這裡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包容性。來了深圳就是深圳人,這種氛圍在廈門是感受不到的。


容濟點火器


中國五大經濟特區中,深圳遠超其他經濟特區,其餘四大加起來都不及深圳。2017年中國五大經濟特區GDP分別是:廈門約0.43萬億,海南約0.45萬億,汕頭約0.24萬億,珠海約0.26萬億,合計1.37萬億,而深圳為2.24萬億,四大經濟特區加起來才深圳的60%。

更何況區區一個廈門,如何能夠跟深圳比?所以你說,廈門跟深圳的差距在哪裡?幾乎所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深圳。

廈門作為中國僅有的15個副省級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可以說佔盡改革開放的春風,從經濟特區到海西經濟區再到福建自貿區,國家對廈門的扶持政策可謂是不遺餘力,可廈門發展今天,仍然小得可憐。

而深圳從更差的基礎,一個小漁村,區區40年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深圳不僅是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更是全國科創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無論是從經濟體量、科技創新能力、財政收入等等幾乎所有方面都完全可以吊打廈門。

如果說廈門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勝過深圳的,也無非就是文化和教育。可以說廈門和深圳完全沒有可比性。以上。


廣東包打聽


深圳的地皮快用完了,廈門島外還有土地。還有,可以把角美割給廈門,不過漳州人可能會有意見。發展教育產業,廈門的條件還是比深圳好的。廈大全國聞名,民營高等院校也在興起。應大力鼓勵民辦高校發展,把廈門發展成教育之城。發展旅遊業,廈門的前景也不比深圳差,深圳主要是人工景點,這方面廈門倒是可以借鑑深圳。廈門港要比深圳港優越得多,廈航全國聞名,今後建一座海峽大橋連接臺灣將成為中華復興的標誌。廈門也將成為亞太地區門戶,成為國際風景港口城市。深圳製造太強了,廈門根本就不是一座工業城市,但廈門服務業前景不比深圳差。從長期趨勢看,廈深的差距是縮小。


公車上書2015


大多數人,都沒有或者不敢說重點!決定一切的因素是人!一頭狼可以帶領一群羊像狼一樣的戰鬥,反之既相反!深圳在廣東,廣東有穩定的葉家勢力作為定海神針,只要對經濟對百姓有利的就敢放開幹!廈門在福建,無論福建還是廈門,領頭羊,走馬觀花,都是來鍍金的,求穩,不擔當,是主線!鄧爺爺說的,廈門實行自由港的政策,過去30幾年快40年都不了了之了!所謂的區域優勢,也是相對而言的!有能力的領頭羊,即使在沙漠,像以色列一樣獨霸於世界民族之林!


再出發56


96年到98年,連續三年GDP增長,福建連續排名全國第一。99年某華事件,廈門噤若寒蟬,從此明哲保身。一個事件或一次打擊,幾十年都恢復不過來。雖歷代領導雄心壯志,對廈門投入也很大。但還是發展不夠。當然,福建後來又搞個平潭特區。一定程度上對廈門有削弱。


XLZMYF


雖然都稱特區,兩個城市的發展樣本不同。深圳的區位優勢遠高於廈門,珠三角經濟圈發達,依靠強大的北廣南香,輻射強大,開放度和包容度更強。而廈門,它無依無靠,靠的是旅遊資源宜居城市,還有廈大資源做強力支撐,主營對臺關係。至於泉州優質人口向廈門轉移,這是它地緣優勢所致,也是特區的政策所吸引。它的發展,儘管房價太高,但目前是走精高端路線,儘管他的經濟總量不高,而GDP質量很高,可塑性很強,持續強勁。對廈門人來說,宜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