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反坦克導彈哪款戰鬥力最強?

環球播報


國內目前服役的就那麼幾款,基本可以根據年代判斷,越晚服役的肯定越先進,戰鬥力強不強得看怎麼說。另外多說一句,雖然以前經常稱“紅箭”導彈,但目前自用型號被稱作AFT系列 ,A代表導彈,FT為反坦克的縮寫。


紅箭-73D反坦克導彈(AFT-7)

紅箭-73屬於舶來品,原型為蘇聯的AT-3“耐火箱”反坦克導彈。這款導彈並非從蘇聯獲得,而是經過了所謂“特殊渠道”(據稱是東歐某國)換回來的。整個項目從1971年開始到1979年研製成功並定型裝備部隊。由於紅箭73的技術可靠,性能達到部隊的驗收標準,因此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和裝備。

早期的紅箭-73採用目視瞄準、跟蹤、導線傳輸指令、手控制導方式,屬於第一代反坦克導彈,靜破甲500毫米,動破甲150毫米/65度。紅箭-73導致分為戰鬥和運載兩部分,發射架和制導系統分離,操作手使用制導系統時可以更隱蔽,以防被對方反擊。後期的紅箭-73進行逐步改進,使將手動控制改第二代導彈常用的半主動模式,使制導更加簡便、可靠,增強戰鬥部威力提升穿深,加強車載性能,可以從步戰車上發射。截至目前,紅箭-73已經發展出A/B/C/D型等多個型號,同時中國也了大量生產了該型導彈。紅箭-73導彈的成本相當低廉,據說單枚導彈的出口價格不足1萬美元。

作為40年前的產物,紅箭-73的反坦克能力已經不足以面對當前世界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但大量的庫存導彈又無法立即更新,於是解放軍又為其開發了新的用途,將原來的聚能破甲戰鬥部改為多用途戰鬥部,不再執行反坦克任務,轉而打擊輕裝甲目標、工事、碉堡等其他地面目標,節省成本的同時物盡其用。 目前,紅箭-73導彈已經下放到機械化步兵的班組一級,每輛戰車均搭載紅箭-73用於支援步兵下車戰鬥。

紅箭-8反坦克導彈(AFT-8)

紅箭-8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中型反坦克導彈,整個項目於1977年展開,並於1984年定型。作為獨立研製開發的第一款反坦克導彈,紅箭-8的研製相當成功,導彈採用光學瞄準跟蹤,紅外半自動制導、有線傳輸指令,整體水平接近當時的西方產品。作為那個年代的典型,紅箭-8還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紅箭-8研製成功後大量裝備,並有多個改進型號。早期的紅箭-8導彈,彈重11.2公斤,直徑120mm,全長875mm,採用聚能破甲戰鬥部,制導方式為目視瞄準,有線制導,用於攻擊100-3000米範圍內的裝甲目標或防禦工事,靜破甲800毫米。後期的改進集中在增強導彈威力,加強便攜性和抗干擾能力,提升射程,加裝串聯破甲戰鬥部等。比如可以單兵攜帶的紅箭-8F,改進了制導系統紅箭-8L等等。另外,作為自主研製的反坦克導彈,紅箭-8的通用性很強,可由步兵、車輛或直升機等多種方式攜帶,對平臺沒有過多的要求。目前國內對紅箭-8的需求已經減弱,正逐步轉為出口。

紅箭-8的多個型號

作為外貿產品,紅箭-8也是當年出口創匯的主力,巴基斯坦從中國購買了數量不菲的紅箭導彈,還通過其仿製了國產的“綠箭”反坦克導彈,沙特、伊朗、伊拉克、緬甸、埃及等國均進口過紅箭或綠箭反坦克導彈。除此之外,紅箭-8導彈在戰場上更是取得過大量戰績,在前南斯拉夫內戰中,就有流入的紅箭反坦克導彈擊毀T-72的傳聞。而在敘利亞戰爭中,紅箭-8的仿製型號綠箭反坦克導彈,更是大開殺戒,屢屢擊毀敘利亞政府軍的坦克,甚至美軍連提供給伊拉克的M1主戰坦克(猴版)也沒有幸免於難。可見以紅箭-8的性能水平,在今天的戰場上仍有一戰之力。


紅箭-9重型反坦克導彈(AFT-9)

紅箭-9的研製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歷經十年公關,在1999年的閱兵典禮上,第一次以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正式亮相。相比於紅箭-73,紅箭-8,紅箭-9屬於重型反坦克導彈,導彈重量超過30千克,直徑達到152毫米,長度超過1.2米,射程突破5KM,採用半主動制導(光學/紅外瞄準跟蹤,使用激光/毫米波傳輸控制指令,取消線導傳輸),使用串聯破甲戰鬥部,可對付爆炸反應裝甲,其靜破甲垂直穿深超過1200毫米,動破甲達到320毫米/68度(即靶板法線夾角為68度,傾斜放置),能夠應對2000年前後的各國主戰坦克。

不過需要注意,紅箭-9反坦克導彈系統不單單是導彈本身,由於其重量大,單兵不易攜帶,因此往往以車載或者機載的形式使用。閱兵中的紅箭-9系統由導彈、武器站、底盤車、檢測維修設備和模擬訓練器等組成,發射車採用4x4輪式裝甲車,發射制導裝置在發射車的頂部,可以自行升降。發射裝置裝載4枚導彈,車內可另外貯存8枚導彈,其自動裝填裝置可自動裝填導彈。紅箭-9系統能在行軍和靜止狀態完成導彈的拋彈、裝填等複雜動作,使發射車快速進入戰鬥狀態。因此可以伴隨機械化部隊行動,隨時執行反坦克任務。

解放軍中的車載紅箭-9系統屬於炮兵火力體系中的一員,在軍改前屬於集團軍/師一級的師團屬反坦克支援火力,軍改後整編到合成旅下屬炮兵營,加強了基層反坦克火力。

紅箭-10多用途光纖制導導彈(AFT-10)

紅箭-10導彈是近來新進服役新式重型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該型導彈最大的特點使用了光纖制導,這種制導方式和早期的有線傳輸指令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光纖傳輸的信息量和速度遠大於普通線導。導彈的電視/紅外成像引導頭可以將觀察到的情況轉化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輸回發射車,顯示到車內屏幕上,車內的發射手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實時修正,達到人在迴路的效果。這種鮮明的特點使得導彈不必沿直線飛行,可以攻擊隱蔽在後方的目標。光纖制導的紅箭-10在戰鬥中極為有用,例如導彈可以使用高拋彈道,先向上飛行然後再向下俯衝,避開干擾,達成攻頂目的,或者先發射,在飛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目標,具備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非光纖制導必須先鎖定或發射),甚至可以直接打一發用來偵察和監控敵縱深陣地情況。

紅箭-10導彈系統的具體參數尚沒有確切的技術參數,在閱兵中紅箭-10導彈搭配履帶式裝甲車組成一個車載武器系統,說明紅箭-10屬於重型反坦克導彈,只能以機載或車載的形式使用。根據目前的消息判斷,紅箭-10導彈的射程至少可以達到10公里,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嚴格來說,紅箭-10導彈系統,目前其作為替代紅箭-9系統的新一代多用途導彈裝備於解放局集團軍,屬於軍一級支援火力。紅箭-10即可以執行反坦克任務,又能打擊地面工事、碉堡或者低速飛行的直升機,屬於多用途導彈。


紅箭-11反坦克導彈(AFT-11?)

和紅箭-8/9導彈等以車載使用為主不同,紅箭-11屬於步兵攜帶的輕型反坦克導彈,採用仍為半主動的激光駕束制導,該導彈亮相時間尚短,各種技術參數仍不明確,但性能水平應該不低於國外同類產品(短號、陶-2A)。

紅箭-11反坦克導彈首次亮相於2017年的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裝甲與反裝甲日”活動。說明這款導彈有著很強的外貿性質,雖然在國內的軍事報道中,也有疑似紅箭-11導彈的出鏡,但其大規模裝備並未得到證實。如果未來服役,那麼紅箭-11會裝備在步兵分隊中以加強其反坦克能力。

紅箭-12反坦克導彈(AFT-??)

紅箭-12也是一款用於外貿的單兵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屬於具備真正的“發射後不管”能力,屬於真正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紅箭-12導彈整個系統總重量為約為22千克,發射箱長1.25米,直徑約為約為180毫米左右,使用串聯破甲戰鬥部,破甲能力據稱高達1100毫米(垂直靜破甲),最大射程達到4000米。可以打擊坦克,也可以用於攻擊小艇、低速直升機、工事、碉堡等目標。

紅箭-12的設計方法和使用性能參照了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有攻頂和直射兩種方式,直射時和普通反坦克導彈流程相同;採用攻頂方式打擊目標前首先利用系統的紅外成像設備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後先向上爬升一段距離,之後向下俯衝,在俯衝時導彈上的導引頭開啟並尋找被鎖定的目標同時修正飛行方向,最終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一舉擊毀目標。

美國標槍導彈

紅箭-12導彈屬於外貿產品,迄今為止仍沒有裝備解放軍部隊。據估計,有可能是導彈的價格昂貴無法大規模普及(美軍的標槍也存在價格昂貴的問題)。紅箭-11/12均屬於步兵分隊級別的反坦克導彈,兩者的裝備範圍有很大程度的重疊,解放軍有可能以二選一的態度來決定這兩款外貿品的未來命運(也可能誰也不選)。

紅箭-12導彈

藍箭-7空地導彈(AKD-10)

藍箭-7空地導彈,是國產AKD-10空地導彈的出口型號。AKD-10空地導彈是國產武直-10的標準配置。出口型藍箭-7導彈的基本性能:激光半主動制導,導彈直徑為170毫米,導彈重46,長1775毫米,最大射程8公里,靜破甲威力1400毫米,動破甲400毫米/68°,另外還可以根據需求掛載於無人機上實施攻擊任務。由藍箭-7可以基本得出AKD-10空地導彈的性能,其可以摧毀目前所有的主戰坦克。

目前AKD-10空地導彈也沒有更多的性能參數流出,但以目前的參考來看,基本性能可以媲美同類型的“硫磺石”和“海爾法”反坦克導彈。




<strong>


水井土城


我解放軍裝備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戰鬥力比較強。

我軍裝備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ATGM)是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開發的第三代現代化反坦克導彈。外媒稱我國的紅箭-12與美國的標槍和以色列的斯派克類似。其實我軍的紅箭-12的射程和威力都大於美國的“標槍”。要知道,美國的標槍和以色列的斯派克反坦克導彈,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導彈主要是用來打擊和摧毀敵方的裝甲車或者坦克。反坦克導彈(ATGM)它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引導方式引導目標。包括:肩上發射、陸地步兵車輛發射和飛機空中發射。

“紅箭-12”是單兵攜帶的“即發即忘”非致令式熱成像儀自導反坦克導彈。

“即發即忘”是導彈發射的一種制導機制。導彈發射後不需要再進一步的指揮引導,可以在發射裝置不在目標視線內的情況下命中目標。“即發即忘”技術將減少戰場上所需的反坦克操作員數量,從而降低傷亡人數。這是該導彈的主要特性。

通俗的講就是,對象目標的信息在導彈發射前就被編入到導彈程序中。包括:目標的位置座標、雷達測量(速度)或目標的紅外圖像。發射後,導彈通過陀螺儀速度計、GPS、有源主動制導和紅外光學制導相結合來引導自身。

其軟發射系統可以將火箭發動機置於發射管外甚至是建築室內點火發射,並以“非爆炸性”方式發射出去。這種發射方式不損傷導彈發射器並減少人員傷亡。

導彈一旦發射,它就自動跟蹤目標。那麼,操作員可以規避危險並隨時進行下一次發射。

紅箭-12的彈頭採用串聯裝藥模式,在穿透爆炸反應裝甲後還能穿透1,100毫米的滾動均質裝甲(RHA)。

對於戰壕掩體這類防禦工事時,導彈採用備的高爆炸彈或熱效彈頭。


【紅箭-12發射器】

紅箭-12反坦克導彈是中國第一款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導彈管下方可以看到紅外光電瞄準器。

紅箭-12白天的射程為4,000米,夜間使用紅外成像(IIR)傳感器時射程為2,000米。IHS Janes表示,完整的22公斤HJ-12系統包括一個5千克的IIR光電瞄準鏡。

紅箭-12重15千克,寬13.5釐米,長98釐米。它另一個重要的現代化功能是自上而下的攻擊能力;在飛行的最後幾秒迅速打擊坦克的炮塔,那裡的裝甲通常是最弱的。

在直接飛行模式下,HJ-12的串聯彈頭可以穿透高達1,100毫米的鋼質裝甲,這對於許多現有的坦克來說是足夠的。

紅箭-12具有“發射後鎖定”能力,使導彈能夠擊中7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紅箭-12為中國陸軍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血色黃昏的黃昏


解放軍現役反坦克導彈有:

《紅箭》- 73

該型號70年代以前啟用裝備,現如今仍然廣泛用於陸軍二線部隊,曾經被譽為“臺灣碉堡的剋星”。r=0.5m(命中精度半徑);穿透力=1.5m(鋼筋水泥牆);步兵便攜式/車載式(車載式有北京吉普載4聯裝架設越野和63式履帶裝甲車越野)/ 登陸艇和商船聯裝式掩護登陸訓練中)。

《紅箭》- 8

70研製第二代,80定型投產仿蘇《AT-4》,除配有多種自己研發的多性能發射車,還可裝載武裝直升機(比如,從法國引進的小羚羊)上發射用,簡化了後勤。

《紅箭》- 8改、《紅箭》- 9新式重型

由《紅箭》- 8輪式母車改進,裝有四聯導彈發射塔,彈徑大;頭部比美“陶”長,傳說可擊穿美“M1A2”。所以,這個型號的,應該是同類導彈戰鬥力最強的吧。


狐步探探


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是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該反坦克導彈性能數據:發射筒長約1.25米,直徑約170-180毫米,紅外製導射程2000米,電視制導射程4000米,發射筒及導彈重約17公斤,全武器系統總重約22公斤,最大破甲厚度約1100毫米。


該導彈採用了“發射後不管”技術及串聯錐形裝藥,可打擊各種裝甲車輛,還可打擊小型艦艇、直升機、永久野戰工事等等。可與美國"標槍″和俄國的"短號"等最先進反坦克導彈一爭高下。



紅箭-12反坦克導彈的主要特性:

1、採用新型導引頭,自動尋的,發射後不用管,將使有效避免己方射手遭敵反擊火力的傷害。

2、配備紅外熱成像儀及CCD攝像機,具備晝夜及雨雪煙霧等全天候作戰能力。

3、採用了大威力串聯聚能戰鬥部,破甲厚度達1100毫米以上。

4、除能打擊各種裝甲車輛外,還可攻擊小型艦艇、永久工事、建築物及直升機等多種目標。

5、具有兩種攻擊飛行模式:一是傳統直線飛行模式,二是採用弧線飛行彈道,能夠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實現高拋彈道俯衝攻頂,擊穿目標薄弱的頂裝甲。

6、價格昂貴,單價達100萬人民幣以上。(紅箭8單價十幾萬)



綜上,紅箭-12是我第一種裝配能夠保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制導系統的反坦克導彈。自此,中國才算擁有了與世界最先進水看齊的反坦克導彈系統。


逸民112


目前我軍反坦克導彈主要是分為重型和輕型兩類,性能則是大部分是2代和2代半,3代雖然已經開始裝備,但是數量還需要積累。輕型主要是裝備營屬分隊,目前公開的大部分型號是二代的紅箭-73C/D,紅箭-8B,三代的紅箭-11則是剛開始裝備沒多久,紅箭-12則仍未見部隊使用。紅箭-73C/D雖然脫胎於一代,但是改為了使用CCD電視測角,並使用了串聯破甲戰鬥部,實際性能比紅外測角的紅箭-8B還要強一些。紅箭-11則是激光駕束制導,抗干擾能力比較強,但是它和紅箭-73C/D、紅箭-8一樣都是半自動引導,不能射後不管。紅箭-12則是真正的圖像匹配製導,射後不管,且具備攻頂能力。所以從性能上來說,我軍輕型彈裡最強的肯定是紅箭-12,但最貴的肯定也是它。

紅箭-73D紅箭-8B
紅箭-11

重型反坦克導彈原來是軍屬,現在則是裝備師屬和旅屬反坦克分隊,採用車載的形式,目前的主要型號是紅箭-9和紅箭-10。紅箭-9是二代半,採用的是和紅箭-73C/D一樣的CCD電視測角,抗干擾能力比紅箭-8強,指令傳輸則是通過激光。和採用激光駕束的紅箭-11相比,紅箭-9導彈的飛行仍然需要制導站進行測角,並傳輸指令,所以性能上只能算二代半。紅箭-10則是光纖制導,圖像回傳到載車,能夠實現人在迴路。既可以鎖定後發射,射後不管,也可以先發射之後再鎖定,使用很靈活,性能也是重型彈裡最強的。紅箭-9紅箭-10

其實除了地面部隊使用的反坦克導彈外,陸軍航空兵目前也是有兩款先進的反坦克導彈的。主要是AKD-10和AKD-9,AKD-10比較重,一般是裝備武直-10,而AKD-9則是較輕的武直-19使用,都是採用的激光半主動制導,打擊精度很高。破甲威力則是基本都在1200到1400mm均質鋼裝甲的級別。


電波燁長空


到目前為止,應是“紅箭-10”:

它是一型多用途導彈

採用光纖傳輸圖像制導方式

對於敵方的坦克/裝甲車、永久性防禦工事及低空低速飛行器可進行超視距精確打擊

其戰場適應性較強,並在整體性能上己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野草Yc


機電一體化產品……基本原則是,買新不買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