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3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強者!

擁有這3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強者!


腦科學家、《最強大腦》裡的科學男神Dr.魏(魏坤琳)用科學研究數據告訴大家:“真正聰明的人有3類:1、神經智力強,天生高智商;2、經驗智力強,後天大量練習;3、反省智力強,有宏觀決策能力。”

有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聰明”,那麼,到底什麼是“聰明”?在這裡為大家科普下,其實“聰明”有多層含義,如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其中,神經智力的確受先天影響比較大,那如果先天不行我們就不能培養出“聰明”的孩子了嗎?

並非如此。

智商與神經智力、遺傳和養育方式都重要

孩子的神經智力,受基因影響很大。好多人問我,能不能把自己的智商提高一點,智商是用量表測量出來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神經智力。

我們一直都很看重智商,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判斷大腦這個計算機硬件的優劣。我們都知道電腦硬件越好,處理速度越快,智商也是這樣。但是,智商主要靠遺傳。智商有相當一部分是先天決定的。對這一部分智商而言,要想你的孩子變得聰明的話,最重要的就是找個聰明的老婆或者老公。不過,後天的經歷和環境也對智商有影響。這個環境就包括我們的養育。

人的神經系統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叫非用即失。什麼意思呢?你出生的時候,大腦裡的神經元的數目跟成年人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大約有860億個。但是對大腦的運行而言,神經元數目只是一方面,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才是決定性的。

寶寶的大腦在 0—3 歲之間有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過程,神經元之間會建立大量的連接。0—3 歲大腦的神經元先建立大量的連接,然後開始修剪。修剪哪些,留下哪些,這些是後天養育可以塑造的。這是早期干預神經智力的最粗淺的原理。

很多實驗表明,如果早期發育過程中接受的環境刺激比較少,例如動物實驗中的剝奪實驗,那麼大腦發育就比較受限。早期大腦發育的特點是可塑性極強,各種能力同時發展,但是每種能力都有自己發展的敏感期。

比如語音的發育在七歲之前比較快而且好。日本小孩在五六歲之前還可以分辨出阿拉伯語中的某些音,比如“r”和“l”,但是後來就無法分辨了,因為他們大腦的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已經被日語環境給塑造了。

當然,這不是說長大後學外語就不可能了,我只是強調,長大後學習比較費力,而且難以達到母語的水平。其實在人的一生中大腦都是可以塑造的,是可以由學習來改變的。只是,很多能力提高的敏感期在兒童時期。同樣,基於大腦可塑性和敏感期的原理,我們反對在三歲之前給小孩看過多的電視。整個兒童期都是小孩學習和人交流的敏感期,而沉浸在以電視為代表的媒介中的時候,小孩就不需要學習和人交流,這對他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注意力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但是,很多人濫用了敏感期的原理。比如什麼吃飯敏感期、畫畫敏感期,甚至有人說小孩有婚姻敏感期!這都沒有科學依據。

擁有這3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強者!

專注力與神經智力,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神經智力還有一個關鍵的點是注意力,特別是專注力。說到這個,我相信一定抓住大家的痛點了。別說小孩兒的專注力有問題,就是很多成人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總是忍不住刷刷微博,刷刷朋友圈,一天二十四小時你看手機幾百次,你的整個時間都碎片化了,注意力也碎片化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不專注對工作效率影響極大。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養不成良好的專注力,帶來的後果也很嚴重。孩子早期專注力缺失的表現是:容易坐立不安、做事衝動、難以持續集中注意力。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知覺能力,還容易導致成人 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動症,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持續度大幅下降,這也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主要症狀之一。

所以對專注力的關注,是我們培養孩子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小孩在專注地玩兒一個東西的時候,你不要打斷他,他能夠沉浸在一件事情裡面是非常好的,也是早期智力發育的很重要的東西。就算是玩遊戲,只要孩子沉浸在其中,就不要去幹擾為好。

嘮叨和指責並不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我們當父母的要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我們應該做的是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這樣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經驗智力,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做個有心的父母

前面講過神經智力,我們再講講經驗智力。經驗智力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需要個人在不同領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

1、如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他挑選適當的任務難度

比如,學習彈鋼琴的時候,我們不會要求小孩直接學習彈奏複雜的和絃,這太難,是所謂的學習的恐慌區,即難度太大造成學習者慌亂。我們也不會讓小孩只彈單個的琴鍵,這樣太容易,是所謂的學習的舒適區。看起來,這種調節難度非常容易,其實家長要注意的是隨時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展,調整其難度,保證挑戰性,同時不會挫傷他的學習熱情。

2、集中注意力的學習,成塊的反覆練習

練習可能是枯燥的,不能指望永遠都是輕鬆的、歡樂的。如果想學習成功,反覆的練習是必須的。另外,把複雜的技能拆解成小塊,也是必要的技巧。從這個角度來說,題海戰術,雖然大家詬病很多,但是恰恰是學習的一種必要手段。

集中注意力也非常重要,只有孩子對學習的東西用心,大腦才能真正掌握知識,真正記住東西。

3、給孩子持續有效的反饋

在學校裡,大家做完作業,一般老師會給你打鉤打叉,好一點的老師會告訴你錯在什麼地方。因為反饋太重要了。

大腦有這樣的學習機制:做出一定的行為,會看它產生的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如果不符合預期,就根據錯誤修正自己的策略和知識,學到新的東西。所以你需要關注孩子,知道孩子的表現哪裡不足、哪裡優秀,並及時給出具體的反饋。

我需要強調一下“具體”,具體的反饋才有效果。像“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腦子進水了嗎!”這樣的話,一點兒真正的信息都沒有傳達。

我們需要說的是:“你看,這道題你沒做好,我們來看看,是因為你粗心大意,還是因為你沒有掌握解題方法。看這裡,你有些馬虎,把8看成了3,所以後面計算錯了。以後要更認真一點⋯⋯”

擁有這3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強者!

反省智力,為什麼情商這麼重要?

最後一點,怎麼培養反省智力?反省智力分為三塊。

01、策略的選擇

比如說思考某一個問題的時候,常人是從一個角度思考一個問題,聰明人會從四五個角度思考同樣一個問題。我會注意引導小孩換著角度思考問題,甚至是換位思考問題。把事情之間的聯繫指出來,幫助他來推理。

比如有時候,女兒發脾氣了,我會告訴她爸爸知道她的感受,知道她發脾氣的原因,這是第一步,通過理解來幫助她平靜。第二步就是告訴她我的感受,或者她生氣的對象的感受,比如她發脾氣其實爸爸很傷心,爸爸也委屈。

這能幫助她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知道人和人之間交往的邏輯和立場問題。我相信這有利於她理解他人,對培養情緒控制力有很大的幫助。

02、積極的態度

這個態度是,你要知道怎麼充分調動自己的資源,永遠保持樂觀,有韌性。挫折是肯定有的,小孩子的挫折不會比我們碰到的少,一生有很多挫折,怎麼保持他的韌性,保持積極的態度,這是可以教的。

在這方面,我從來不誇女兒聰明,我只會說你做得不錯,但是如果進一步做這個和那個的話,可以做得更好。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她把自己的成績歸結為自己聰明,而不是歸結在自己的努力上。

這樣,當她遭受挫折的時候,她就會想到,自己只有足夠努力,再繼續嘗試,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說,表揚是培養積極態度的一個好機會。

擁有這3種能力,才是真正的強者!

03、自我監控的習慣

你自己到底有多少認知資源,當時的情緒和狀態是否正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經常評估的。客觀評估自己、管住自己很難,但是可以做到。

再舉個例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緒調節管理能力。為什麼我們要有負面情緒?孩子會發怒發脾氣,悲傷得哭個不停,害怕得不敢嘗試。我們作為家長,很多時候都在跟孩子們的負面情緒作鬥爭。

其實每一種情緒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都是有作用的。比如:

害怕讓我們能謹慎對待、提防可能的危險;憤怒讓我們能調動資源,直接從平靜的狀態轉入到應激的狀態,有效地對付威脅;悲傷能讓我們慢下來,重新思考方向,可以理智地面對問題。

所以正情緒和負情緒就像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離的,對我們的生存都很重要。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和各種情緒做朋友,教他們學會正確地識別情緒、表達情緒和調節情緒。

我會把女兒每一次亂髮脾氣的機會當成教育她的機會。在她大喊大叫的時候,我會要求她說出自己是在“憤怒”,甚至說出“為什麼憤怒”。

當她願意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就是她對自己的情緒有理解的時候,有利於安撫她安靜下來。等她頭腦發熱的勁頭過去了,我會引導她回憶自己當時的狀況,指出這是很糟糕的,是不對的,可能傷害了爸爸的感受。這樣能幫助她一步步認識自己的內在感受,提高情緒控制能力。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個快樂的人生經歷。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的努力不夠或者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給小孩而覺得自責和內疚。其實,孩子需要的東西非常簡單,那就是你用心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