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防守的人,會贏在最後

依舊先說故事吧。

話說有位小姐(投資人),遇上進京趕考的書生(投資標的物)。天下雨書生到她門前避雨(廣告促銷)。小姐發現書生很有才華(回報很高)就以身相許(全部投入)。次日天晴,送書生上路,還贈送了一些銀兩,小姐含淚送的書生:君若高中,莫負妾身(希望承諾兌現)。書生走了之後,小姐讓丫環把書生的名字,記在名冊上。

據說這會是2019年最佳小說《風投在民間》。

有位看官笑了。這小姐真傻。我想說的是,笑的那位看官,你才傻呢。我們很多人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很多事情只是我們忘記罷了。我給列一下,看看我們很多人的投資是理性的。

2011年,昆明泛亞有色公司,以稀有金屬買賣融資融貨為名推行“委託交割受託申報”“委託受託”業務,向社會公開宣傳,承諾給付固定回報,當時它的一個項目叫“日金寶”。該產品是一款資金隨進隨出、年化約13%、每日結息實時到賬。看起來是一個高回報的投資。結果,有涉及20個省的22萬投資者,投資金額420億。2011年的420億,放到今天就過千億的效果了。最終當然只能爆倉。很多人本金沒了。法院後來給了一個罪名叫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2015年後,昆明泛亞事情結束後沒多久,屁屁就開始了。我記得有個陌生人,自稱是某公務單位的,跑來跟我講這個。說把錢放一個APP上,年息有15%以上,日結。我一看,那不就是泛亞第二麼。這不沒多久,又一批『小姐』沒了。這回比泛亞厲害了,我只是不完全統計了一下,十年時間,升級十倍。呵呵。

所有的高額回報,可以日結的尤其,都是以奪取我們的本金為目標的。每天看著收益,放著放著就忘記要拿回,等某天不經意再去打開APP看一下,打不開了。吼吼。嗡的一下,腦袋大了。

大通脹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想法:理財,投資,跑贏通脹。恐怕誰也跑不過通脹。而大部分情況下,錢不過是跑進人家的口袋裡去了。

2017年11月23日,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2018年4月落地,寬限期到2020年。看似還有幾個月時間。資管新規簡單一句話就是銀行理財將不再兜底。也就是可能兌付得到,也可能兌付不了。想要多一個點,兩個點的利息,來吧。拼一下,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成了呢。100:1或者100:2,這樣的遊戲你願意玩嗎。2019年國債3年期利率為4%,5年期利率為4.27%,你買的銀行理財比它高多少。

銀行理財充其量是投資代理人,也就是它拿你的錢幫你去投資,賺了,分你一點。而銀行理財的回報越來越低的原因很簡單,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了。資管新規之前,銀行理財的項目都扔進一個資金池的。到點了,前面的取出兌付,後面的繼續發行。它按照資金池管理。現在資管新規要求單獨管理,按照淨值兌付。那虧了就是硬虧。今天銀行跟你拍胸脯的人,明天兌付時,你找不到了。不是臨時工就是辭職了,這咋辦。

懂得防守的人,會贏在最後

有人問現在這個社會最缺什麼,我告訴你:沒錢的時候,啥都缺。在巨大債務面前,我們首先需要防範的不是本金跑不贏通脹,而是防範道德風險(敲黑板,記重點)。在怎麼也搞不贏通脹的時候,安下心來,擺出防守陣型。如果嫌銀行利息低,那就國庫券。其他的,你搞,我不搞。

上面這個故事還有續集。繼續下去是這樣的。呵呵

從小姐家出來,走在路上了。書童問書生了,公子啊,自從三年前你離家,如今已經有了幾十個妹子了,我們卻一直在各個進京趕考的路上來回,難道你不去趕考了嗎?書生笑了笑說,趕考不就是為了當官麼,當官不就是為了那些麼,既然又有妹子,又有銀子的,還急著趕哪門子考啊。這三年來,你找了那麼多丫鬟,還從人家那裡得了那麼多錢,還以為本公子不知道麼。兩人會心一笑,繼續找下一個。

你還在那邊傻傻的等你的回報嗎。據說這續集叫《泡沫》。你要讓你自己成為人家的泡沫嗎。故事是我聽來的。和這故事一樣,這篇文章也有個姊妹篇,另一篇的題目是:《看完這段子,你還不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