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秉燭讀春秋


同治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後第八代君主,1862年到1874年間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同治帝一生極其短暫,年僅19歲便英年早逝,是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

幼年天子,傀儡皇帝

作為皇帝,他既是無比幸運的也是萬分悲催的。幸運的是咸豐只有他這麼一根獨苗,不用和他祖先一樣經歷“九龍奪嫡”般血腥的皇位爭奪戰,他是大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悲催的是沖齡即位,必得有人輔佐,結果給了母后慈禧一個冠冕堂皇把持朝政的藉口,讓他在位十三年,當了十三年的傀儡,讓他有生之年也沒能夠如願掌權,施政治國一展胸中抱負。


母后不悅,婚姻不幸

其實按照祖制,皇帝十四歲就該大婚親政,但是慈禧貪權不放,害怕同治結婚成家之後再無理由垂簾聽政,因此他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滿朝大臣礙於慈禧的淫威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同治十一年,這時候同治已經17歲了,他的婚事實在是不能再耽擱下去了,慈禧才開始給同治張羅婚事。

按理來說封建社會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宮皇太后做主給他選個皇后也就罷了,可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同治的嫡母慈安和生母慈禧對皇后人選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慈安相中的是狀元崇琦19歲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則看中的是刑部員外郎鳳秀14歲的女兒富察氏,雙方相持不下最後只得找到同治皇帝,讓他自己選。


本來慈禧滿懷信心地以為兒子會站在自己這邊,畢竟血濃於水,母子親情哪裡是慈安這個養母可比的呢?結果卻出乎意料,同治最終還是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這讓慈禧不免怒火中燒,心中暗罵同治吃裡扒外,但是又不能對他發作,終歸在明面上同治還是一國之君,皇后讓同治帝親選也是自己的注意,不好出爾反爾,於是滿腔怒火就只能對阿魯特氏這個兒媳婦發洩了。

皇后過門之後,慈禧就三天兩頭地找她的麻煩,雞蛋裡挑骨頭,成天指桑罵槐地對她橫加指責。後來慈禧看到同治帝后小夫妻時常在一起背詩吟詞、有說有笑、感情甚篤,於是命令同治少與皇后接觸以免妨礙政務。1783年同治皇帝親政後則直接讓他搬去了乾清宮獨居,理由照樣是避免皇帝沉迷美色,貽誤了朝政,但此時的慈禧雖然名義上已歸政於同治,實際上卻仍是大權小權一把抓,同治依然只是一個傀儡天子。慈禧要同治專心政事但又不給他相應的權力,皇后又不準與之見面,這樣一來同治簡直成了個沒事可幹的孤家寡人,向來玩心極重的他此時內心的孤獨可想而知。

閒極無聊,尋花問柳

沒辦法,無可奈何地同治只能出宮找點樂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去處就是“八大胡同”。 《慈德外記》中就記載了同治離宮外出尋花問柳的不少風流韻事:“蓋帝常履飲於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 ”

駕崩離世,說法不一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駕崩,民間對官方給出的“天花”之說將信將疑,反而紛傳他是與妓女有染,意外得了梅毒而死,原因有二:

其一,同治帝經常出入青樓等風月場所,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他確實是有得梅毒這類性病的可能。

其二,同治臨死前身體出現了大面積的潰爛,這和梅毒致使時的情形非常類似。正因如此,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才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但是《萬歲爺進藥底簿》、《翁同龢日記》這些史料中卻詳細描述了同治病情的發展以及用藥狀況,兩下相互印證充分地證實他確實是因天花而死的官方說法,不由得人不信。

由此“同治之死”也就成了清朝的又一大未解之謎,和“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一同並稱為清宮四大迷案。


棍哥觀史


回答同治花柳病之前,闡述一下歷史背景,八大胡同是清朝後期的煙花柳巷,但雞業是光緒才開始興盛的,在光緒之前的八大胡同可都是鴨業,屬話說“南方瘦馬、北方相公”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清朝是禁娼的,所以就流行起了男寵,後來各大戲班進京都在百順、韓家潭一帶駐紮,戲班裡都狎優蓄童,方便招攬生意,逐漸八大胡同的鴨業蓬勃發展。

圖為清末八大胡同的“六朵菊花”,請君鑑賞。

同治6歲即皇帝位,那時老媽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權垂簾聽政,所以同治是在慈禧鐵腕下長大的,從小就非常頑皮,很是叛逆,17歲大婚親政,同治本來喜歡阿魯特氏,但慈禧喜歡富察氏,後來在慈安主持下,定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貴妃,,此事慈禧大為光火,婚後慈禧極力阻礙同治和阿魯特氏親近,於是激起同治反叛之心,也不近富察氏。

少年的同治皇帝寫字畫像。

那時同治經常聽出宮的小太監說外面的世界和新鮮事,非常向往,但出宮想都別想,於是在小太監協助下,換裝偷偷混出宮去外面玩耍,於是迷上了八大胡同。那時候八大胡同也是京城達官貴人晚上消遣的地方,同治怕碰到熟人暴露,於是都找一些低等的堂口和園子,去裡面廝混。

清惠陵為同治墓葬。

清史記載同治非常喜歡聽戲,有時還上臺秀一把,當年同治和恭親王奕訢一起演過《打灶神》,他扮演的灶王爺可是惟妙惟肖,所以當年前往八大胡同的同治肯定是男女通吃,狎優狎雞,那時候的娼業沒有任何的預防和治療,北洋以後才有《娼業檢治所》規範,去的又是比較低級的場所,結果染上了花柳病,古時候這種病早期也只能控制,嚴重後就是不治之症,不久同治駕崩,年僅19歲。


圖文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在一般認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至少官方記錄如此。

但也有人認為,同治皇帝可能是死於花柳病,也就是性病,很可能是梅毒。

根據外國醫學團體的內部報告,同治皇帝至少在幾年前就染上了梅毒,並且由於病情的發展而導致了他的死亡。

同治皇帝是個傀儡,上面有恐怖的生母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為了徹底掌握大權,從小對兒子進行打壓和嚴控,所謂好就罵、不好就打。

從小到大,同治皇帝見到慈禧太后,就像老鼠見了貓,經常嚇得發抖甚至尿褲子。

同治皇帝17歲親政,之前毫無權利。

直到19歲死前,同治皇帝始終沒有實權,所有決策必須慈禧批准才行。

這個皇帝做的太鬱悶,又經常被罵得狗血噴頭,只能轉而到後宮尋歡作樂。

然而,後宮也呆不住。

當時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已經不對路了。

同治皇帝選皇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決定了未來誰操縱滿清大局。

慈禧太后出於私心,選擇了富察氏;而慈安太后選擇的,則是阿魯特氏。

兩人進宮以後,同治皇帝和老實溫柔和阿魯特氏非常合得來,經常混在一起。


相反,同治皇帝比較厭惡慈禧太后選的富察氏,從未和他同房過。

這本來是同治皇帝的自我愛好,可惜慈禧太后連兒子性生活都要干涉。

慈禧發現兒子寵愛慈安太后選擇的阿魯特氏,勃然大怒,認為同治皇帝影響了他的政治佈局。

所以,只要同治一和阿魯特氏親熱,慈禧太后就會想方設法大罵兒子一頓。

這樣幾次搞下來,同治皇帝哪裡還敢接觸阿魯特氏,甚至連宮裡其他女人也不敢亂碰了。

於是,同治皇帝就找機會溜出皇宮嫖妓。


自然,在慈禧嚴格監控下,這很不容易。然而同治皇帝畢竟是皇上,有自己一批心腹,還是可以混出去的,只要幾小時後回來就是了。

只是,當時八大胡同有很多滿清上流社會的男人鬼混,同治皇帝怕被認出不敢去。

於是,他只能去檔次相對低一些的窯子。

這些窯子妓女往往不乾淨,一天接客很多,一些人患有性病。

結果,雖然只嫖妓過幾次,同治皇帝就中招了,得了梅毒。

在當年,梅毒尤其是晚期是絕症,根本治不了的。同治皇帝也就19歲就掛了。

有意思的是,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為了皇家尊嚴,認定為天花致死。當年天花每年都要殺死很多人,順治皇帝也是這麼死的,這沒什麼了不起。

然而,時太醫院御醫李德立(猜猜他的後人是誰)告訴子孫:同治皇帝患的是梅毒,但慈禧太后只准按天花來治。李德立冒險向慈禧說,不能這樣治,皇上的病不是天花。慈禧聽後大怒,將頭上鈿子擲下砸他,李德立嚇得摘帽磕頭到地。<strong>

後慈禧宣佈廢除李德立的官爵,但仍然保持薪俸繼續擔任太醫。

李德立從此嚇得半死,告誡後人無論如何不要做太醫,不然恐怕沒有好下場。


薩沙


同治是大清最悲催的皇帝,活著的時候憋屈,死的也憋屈,他不僅成了大清最短命的皇帝,也是史上唯一一個得梅毒而死的皇帝。而這一切都拜視權如命的娘——慈禧所賜。


雖然清朝官方記載,同治死於天花,但據當時的太醫及部分官員的留下的筆記所描述的症狀來看,後世的史學家和醫學家都認為同治皇帝是死於梅毒。

大清按照慣例,皇帝或皇子一般十三歲左右就成婚了。而慈禧為了推遲同治親政的時間,在同治十七歲時才為同治舉行大婚。

但這段遲來的婚姻,竟是同治災難的開始。原來慈禧太后選中的是刑部侍郎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和同治看中了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後來在同治的堅持下,立了阿魯特氏為後,富察氏為慧妃。

婚後,同治和阿魯特十分恩愛,但同時冷落了富察氏。於是富察氏向慈禧告狀,這可惹惱了慈禧,於是下旨以“國事為重”的名義將夫妻隔離。同治十分惱怒,他仍然不碰富察氏。


大太監周道英看到同治在宮裡十分憋屈,心有不忍,於是偶爾帶同治出宮散散心。二人走街串巷,來到了煙花之地——八大胡同。同治在這裡找到了“皇帝”的感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有一次同治在青樓娛樂時,認識了一個叫王慶祺的人,二人一見如故。王慶祺不光長的帥,還善解人意。後來王慶祺經常帶一些“春宮圖”兩個人一起研究,久而久之,性起時,二人玩起了“斷背山”。

幾個月後,這種混亂的生活讓同治染上了病。但同治羞於出口,直到臥床不起。太醫們查看病情後,推測是天花或梅毒,但慈禧一錘定音是天花。

但同治自己心裡清楚,辯解自己不是天花,但慈禧置之不理,吩咐太醫按天花醫治。後來同治病情愈發嚴重,已無力再理朝政。於是慈禧帶著眾臣來請旨,讓太后垂簾聽政。這母親當得真是夠絕。


皇后阿魯特氏聽聞同治病重,就偷偷來看望同治,還給同治帶來了她已懷孕好幾個月的好消息,同治大喜說:“為了兒子你暫且忍耐,我們一家總有出頭之日。”

這句話很快通過耳目傳到了慈禧的耳中,慈禧勃然大怒,下令太醫院停了同治的藥。沒過多久,同治就帶著怨恨和對皇后無限的擔心撒手人寰。

同治死後,慈禧把所有的怨恨都發洩在皇后身上。連皇后懷的自己唯一的親孫子也不顧,把阿魯特關進了冷宮,還斷了她的飲食,幾天後,阿魯特帶著她未出世的孩子離開了人世。

慈禧終於如願以償再次垂簾聽政,為表彰阿魯特的“貞烈”,還追封阿魯特為“嘉順皇后”,並將她和同治安葬在一起。由於慈禧的“恩德”,同治皇帝、阿魯特還有他的孩子,終於一家團聚,永遠不會再分離。



花木童說史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的一生用“傀儡”這兩個字應該是最貼切了,親政只有一年的時間便英年早逝,關於他的死因也是歷史的一大謎案。人人都想著穿越回去當皇帝,殊不知,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載淳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掌權中渡過,所以基本上毫無作為。

政治方面:咸豐帝病逝之後,年僅6歲的載淳即位,但是由於年齡太小根本無法獨立處理政事,於是咸豐帝在世時給他安排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但是慈禧太后野心勃勃,不滿肅順獨攬大權,於是就發動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八大臣的勢力一網打盡,開始了她“垂簾聽政”的掌權生涯。同治帝雖然小時候頗受咸豐帝的寵愛,並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他這個人生性愚魯渾厚,靈性不足,且十分厭惡學習,整天與太監們廝混在一起,就算到了16歲可以親政的年齡,他連最基本的《左傳》都讀不懂,奏摺更是不願意看,加上太后的控制,他整日心情壓抑,鬱鬱寡歡。



在生活上,慈禧更嚴加控制,17歲的載淳到了大婚挑選皇后的年紀,但是兩個人有了很大的分歧,載淳喜歡性格直爽的阿魯特氏,但是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的外甥女,慈禧與鄭親王素來不和,所以她就力捧富察氏當皇后,載淳沒有照辦,慈禧就老是找茬給皇后阿魯特氏,所以載淳就賭氣獨自住在養心殿,日漸鬱悶,生活非常苦悶,於是就萌生了出宮尋找樂趣的想法,在宮外的生活荒淫放縱,身體的健康也逐漸受到影響,同治十三年,年僅19歲的載淳病逝,對於他的死因,清朝的官方並未作出任何的解釋,有的說的是死於天花,也有的說是死於梅毒,但是這都是民間的謠傳,不見的是假的,但是在官方沒有正式的記載!


秦桑之


同治皇帝,即愛新覺羅載淳,從1861年登基,到1875年駕崩,共在位13年,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死時年僅19歲。從同治皇帝得病,到駕崩,短短不到兩月。是什麼病讓同治皇帝走的如此之快呢?關於同治的死因,後世眾說紛紜。官方史料說是死於天花,另一說則是死於性病,也就是世人所說的花柳病。

到底哪種說法更為可信呢?許多歷史學家、醫藥專家根據清宮留存下的史料《萬歲爺進藥用藥底薄》加以分析,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展史加以研究,得出了結論,同治皇帝死於天花。

然而,官方的史料也並不一定就是事實。當時,慈禧太后大權在握,許多人趨之若鶩,甘為馬前卒。慈禧太后為了皇家面子和尊嚴,是可以掩蓋真相的。畢竟皇帝得天花而死,比花柳病要體面更多。正因如此,許多野史文章採信了這一點。比如史學家蕭一山在他所著的《清代通史》裡,就表明了他的觀點,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梅毒。還有同治年間的御醫李德立後人李鎮,也聲稱先祖秘傳,同治皇帝死於梅毒。

"同治到私娼處,致染梅毒"。成了很多人一致認同的說法。那麼堂堂皇帝為何會得花柳病呢?


據傳,載淳自六歲繼位登基後,一直仰賴兩宮垂簾,遲遲不能親政。此事全因生母葉赫那拉氏。慈禧葉赫那拉氏自從與恭親王奕訴聯合發動"辛酉政變"後,大權在握,慈禧對權力的熱愛近乎瘋狂。為了讓自己繼續垂簾,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同治皇帝才得以大婚親政,兩宮太后這才捲簾歸政,相比順治帝13歲親政,康熙帝14歲親政,同治帝可謂一番煎熬。

同治皇帝大婚親政,又有了皇后阿魯特氏和慧妃富察氏,這本是喜事一樁。但是慈禧仍舊干政,不僅干預政事,而且連皇帝去誰的寢宮慈禧也要干涉。本來同治皇帝喜歡皇后阿魯特氏,母親慈禧卻不喜歡,慈禧更喜歡富察氏。為此,慈禧多次三番四次讓皇帝寵幸富察氏。同治皇帝生性懦弱,不好與母親發火。本來自己就不能在朝堂上做主,朝廷之中,皆是太后所用之人。現在,連去哪睡覺都沒有自由。同治愈發悶悶不樂,為了排遣抑鬱,同治皇帝便時常與太監、公子哥出宮玩耍,最愛玩的地方剛好就是煙花柳巷等風月場所。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作為皇帝,同治鬱郁不得志,只得寄情於花街柳巷之中,這才染上了花柳病。這件事,追根溯源,還是得怪在同治的母親慈禧太后頭上。 載淳從小失去父親的教誨,而母親慈禧太后又熱衷於權利,載淳繼位後好不容易親政,卻仍然擺脫不了母后慈禧的束縛,就連自己選擇哪個妃子侍寢,慈禧太后都要過問。年輕的載淳開始叛逆起來,不問世事,專心遊玩,越玩越離譜,在那些個花街柳巷中,同治皇帝迷失了自己,也就得了花柳病,從此也就走向了不歸路。


風雪夢不逝


年輕氣盛,貪玩好色,年僅19歲便因為羞於啟齒的花柳病而去世。雖然在清朝修訂的官方史料中,同治帝是因為得了天花而去世,但在民間所有的史料記載中,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卻死於花柳病。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八里橋戰役失敗後,咸豐皇帝帶著美女、戲班子倉皇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繼續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最終因為貪杯好色的毛病而掏空了身體,年僅31便撒手人寰。

咸豐去世之後,作為咸豐獨子的愛新覺羅·載淳理所當然的繼承了皇位。但載淳繼位時僅有6歲,根本無法掌權理政,所以慈禧和慈安便掌握了朝廷大權。載淳也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傀儡。

一般情況下,清朝的小皇帝14歲時便能親政,順治、康熙也都是如此。但慈禧掌握朝廷權力後根本不肯撒手,總是以載淳“典學未成”為理由,故意不讓載淳親政。



強勢的母親使得載淳壓力巨大,所以每天和鬼子六奕訢的長子載澄混在一起。這個載澄是京城地面上有名的花花公子,也是一個嫖賭全才,每天的生活就是和一群地痞流氓混在一起逛窯子、喝花酒。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整個北京城,無論是相對高檔的青樓妓院,還是低檔的私窩子,他都瞭如指掌。

載澄由於和載淳是堂兄弟關係,而且年齡相仿,所以和載淳無話不說,當然也包括逛窯子的事情。時間長了,處於青春期的載淳便經常跟著載澄到了紫禁城外面的世界找樂子。



載淳長到17歲時,慈禧和慈安給終於給載淳物色了兩個皇后人選,分別是富察氏、阿魯特氏。慈禧認為富察氏姿色豔麗、善解人意,將來能夠母儀天下。而慈安卻看中了阿魯特氏,認為她知書達理、端莊文靜,可以居於中宮正位。

兩宮太后爭執不下,最後各退一步,把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了載淳。載淳當時怨恨慈禧阻撓其親政,所以故意偏向慈安太后,便選取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婚後也經常寵幸阿魯特氏,故意冷落慈禧選擇的富察氏。

慈禧看到載淳的態度後,小宇宙徹底爆發了,經常找機會訓斥載淳,並且想盡一切辦法阻止載淳和阿魯特氏親熱。發展到後來,甚至直接下諭給阿魯特氏,告訴他皇帝剛剛親政,加上祖宗江山來之不易,你應該勸說皇帝以江山為重,不能讓其留宿於宮中。



載淳聽說此事之後,更加厭惡慈禧的所作所為,每天鬱鬱寡歡。這時又想起了自己的堂兄弟載澄,於是又開始偷偷地出宮逛窯子,釋放自己心中的鬱悶。

終於,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小皇帝載淳被傳染上了花柳病,病情不斷惡化。當時由於皇帝使用的藥物都需要記錄在案,所以開出的藥方等於是告訴了別人皇帝得了什麼病,為此給載淳診治的御醫們都不敢對症下藥,都以天花治療。最終導致了載淳的悲劇。

載淳去世後,慈禧沒有表現出一點悲傷的態度,反而在召集群臣時,向群臣詢問了一句“此後垂簾如何?”以此可見,慈禧對於權力的渴望,遠遠的超過了親情,以及所謂的宗廟社稷。



最後說一下帶壞小皇帝的載澄。他在逛窯子的過程中也曾經中招,第一次得知消息後的鬼子六將其關在了王府,一直治療了大半年之久,而且載澄還因為這次事件失去了生育能力。半年後,載澄依然死性不改,依然留戀於花街柳巷,最終在28歲時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我是越關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呢?得了花柳自然還是因為同治帝載淳尋花問柳,而且載淳還是男女通吃。雖然清廷宣佈的是同治帝載淳是身染天花駕崩,而民間傳聞載淳其實是得了花柳病,其真正的死因至今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清朝皇帝從皇子時代開始,壓力就非常大,而成年後如果勤政壓力就更大。同治帝載淳是個比較特殊的例外。


《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嬉戲遊宴,耽溺男寵,日就裸脊,旋患癰,項背各一。

都知道同治帝載淳因其母強勢心中失意,所以流連作為煙花柳巷的八大胡同,然而更可怕的是載淳還真是應了他的年號,他還狎戲男寵。

載淳是咸豐帝奕詝唯一的皇子,所以也就成為了毫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咸豐帝駕崩,載淳幼年繼位,在“辛酉政變”之後,兩宮太后垂簾同時恭親王輔政。年少時光裡的載淳,不僅生活在母親的強勢之下,也要像其他所有皇子那樣拼命讀書學習——畢竟他是咸豐帝唯一的繼承人。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簡單。成年後的載淳仍舊無法擁有大權,所有的實權還是掌握在其母慈禧太后手中——如果單純這樣也還好,做個逍遙帝王也沒什麼關係,關鍵慈禧太后不僅不肯讓載淳做朝堂上的主,連他的私生活也要按照她的意思進行。

同治帝載淳非常寵愛自己的元配皇后阿魯特氏,不過慈禧太后非常不喜歡,而是特別寵愛慧妃富察氏。這也有一定原因,阿魯特氏的外祖父正是當年“辛酉政變”中被剷除的顧命大臣之一的端華,而慧妃的祖上是乾隆皇帝的元后孝賢皇后富察氏同族。因為兒子違背自己的心意,執意冊立阿魯特氏,慈禧太后在兩人大婚之後處處刁難阿魯特氏,強迫同治帝去慧妃宮中。


一來二去,同治帝心裡就更加憋屈了——朝政不讓朕管,現在連朕的後宮都不得自由了。可再怎麼樣載淳也沒辦法,始終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時間一長,載淳在紫禁城感覺到了窒息,在身邊內監等人慫恿之下,開始出宮“放鬆”。

八大胡同可不是皇家經營的地方,再怎麼出名也是不乾淨的地方。同治皇帝剛開始還比較剋制,出宮還偷偷摸摸次數也不多,之後就玩兒瘋了,簡直是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啊。

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載淳還是不幸中招英年早逝,成為了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在澹奕看來,載淳最終如此下場,除了他自己作之外更加主要的還是因為其母親給他造成的陰影——父母的控制慾太強終究不是好事。


澹奕


同治帝載淳,是咸豐帝奕詝唯一的兒子。因此,載淳一出生就註定是帝王的命,他的人生,也是按照這個既定的劇本演繹的。

咸豐六年,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載淳在北京出生了。幾年後,31歲的咸豐皇帝為了躲避八國聯軍的侵略,帶著宮女嬪妃、戲子、鴉片和美酒,以“巡狩”為名,逃到了熱河。最終把自個兒的命都搭進去,病逝在了承德避暑山莊。

(同治登基)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6歲的載淳被匆匆扶上了皇位,開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為了避免皇權旁落,咸豐帝在臨死前,煞費苦心地搞了一個“八王輔政”。希望藉此平衡朝廷裡各種暗潮湧動的勢力,幫助載淳將帝位和皇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不曾想,就在咸豐帝死後不久,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給了八位顧命大臣出其不意的致命一擊,徹底瓦解了八王的勢力。從此,將朝政大權悉數把持,開啟清朝長達近50年的慈禧專權時代。

載淳一共在位13年,前12年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一切都得聽從端坐在垂簾之後的慈禧的懿旨。等到自己17歲了,好不容易捱到了親政,本想像歷代清朝帝王一樣,勤政愛民,建功立業。但卻在青春年少時,就生命凋謝,剛剛19歲就一命嗚呼了。

關於載淳的死因,有各種版本。

《清史稿》中對於他的死因記載是“遇天花之喜”,也就是說載淳死於天花。

同時在清代檔案中,還發現了載淳生病後,太醫所記載的《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裡面詳細地記錄了載淳死前37天的脈案,包括太醫每天為載淳請脈的記錄和所開的方子。這些資料都表明,載淳是死於天花。

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載淳是死於花柳病,也就是梅毒。這種說法廣泛流傳於民間。

(慈禧劇照)

據說,載淳剛發病時,淋巴結腫大,伴隨著私密處紅腫。但載淳羞於啟口,不敢給太醫言明病情。一直等到數週之後,症狀愈發沉重,病毒已經散佈全身,侵入了臟腑。載淳已不能下地,慈禧才心急火燎的召集御醫會診。

在會診的過程中,御醫們已經得出了結論,載淳所患之病,不僅僅是天花,還有花柳病,只是誰也不敢講出實情。

一來皇上患上可恥的花柳病,是不能說破的,實話實說必定腦袋不保。二來花柳病在當時就像天花一樣,屬於不治之症。

於是御醫們在給慈禧上奏載淳的病情時,就只提了天花,而對花柳病絕口不提。

載淳在臨死前,身上佈滿了很多的紅色斑點,糜爛化膿,“患癰病,頭頸、背部各一”。到最後,患癰處膿血外流,惡臭飄散在整個寢宮裡,直至全身潰爛而死。

慈禧也許最終明白載淳不僅僅是身患天花。但載淳身為一國之君,身患花柳病而亡,這種醜聞是皇室所不能承受的。一旦傳播開來,有損皇家顏面。

因此,才有官方記載,載淳死於天花一說。

那麼,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載淳擁有眾多嬪妃,為何會染上這種“不齒之病”呢?

這和載淳的婚姻有很大的關係。

(阿魯特氏劇照)

在載淳17歲時,慈禧終於決定為他舉行大婚典禮。

當時的皇后人選有兩位,其一是慈安太后喜歡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其二是慈禧喜歡的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富察氏雖“豔絕儕輩”,但“舉止殊輕佻”,很不討載淳喜歡。而阿魯特氏雖然其貌不揚,但“雍容端雅”,知書達理,頗具大家閨秀之範,而且她的老爹是旗人狀元。

最終,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富察氏被封為慧妃。

雖然阿魯特氏身為皇后,卻不討慈禧喜歡。因此,慈禧經常干涉載淳的後宮生活,不准他寵幸皇后,強令載淳多多寵愛慧妃。

這可難住了載淳,到自己喜歡的皇后寢宮去吧,會激怒慈禧;順從慈禧的意思,到慧妃的寢宮去吧,自己又確實不喜歡。

一怒之下,載淳便做出決定,哪裡都不去,自個兒呆在乾清宮裡。

載淳手底下的太監們,看著主子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終日鬱鬱寡歡,便想方設法地討主子歡心,經常給皇上遞上一些春光圖,或者一些小冊子。到後來,太監們便膽大包天地帶著小皇帝出入於花街柳巷之間,盤桓於青樓妓院裡。

就這樣,載淳便染上了花柳病,並最終在天花和花柳病的雙重夾擊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成為短命的皇帝。


張生全精彩歷史


同治皇帝年僅19歲就英年早逝,關於他的死因清朝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天花。那麼,同治皇帝真的是因為天花而死的嗎,同治皇帝的死因到底是什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隱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關於官方給出的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的說法,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實際上,從清朝康熙朝的時候,已經開始大規模地種植牛痘,並且皇家子孫更是重點對象,按理說同治皇帝不太可能患上天花。其次是即使同治皇帝點背,患上了天花,但以當時的醫療條件,天花也並非是絕症,也不會那麼快就要了同治皇帝的性命。因此,關於官方給出的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的說法站不住腳。那麼,歷史上同治皇帝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

對此,流傳最廣的就是同治皇帝是死於花柳病,並且可信度還不低。據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學觀察團的說法是同治皇帝早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也就是花柳病),但由於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最後由於病情惡化而死。那麼,同治皇帝到底是怎麼染上花柳病呢?

實際上,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獨子,從小就被慈禧太后溺愛,不好好讀書,天不怕地不怕,肆意妄為。後來,在他17歲大婚的時候,慈安太后提議以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太后主張以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由於同治皇帝喜歡阿魯特氏,就強立阿魯特氏為皇后。這一下可惹惱了慈禧太后,在兩人婚後,慈禧太后討厭同治的這個皇后,竟然以各種名義阻止兩人膩味。最後,同治皇帝一氣之下,就出宮偷腥。

而帶著同治皇帝一起出宮的就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載澄,兩人從小就是玩伴,一起留戀於北京的八大胡同,由於沒有做好預防措施,他們雙雙染上了花柳病。載澄因花柳病而不育,最後慘死。而同治皇帝也因為花柳病而不治身亡。那麼,為何同治皇帝明明是染上了花柳病,但官方給出的是天花,難道是太醫院的太醫們集體誤診,竟然膽大包天將同治皇帝的花柳病當成天花來治嗎?

顯然太醫們沒有這樣的膽子,能指使太醫們這麼幹的,也只有慈禧這個老妖婆了。慈禧為了皇家的臉面,為了能夠重新把持朝政,不惜以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代價,真是夠狠的。總之,同治皇帝因天花而死的可能性極小,官方的記載也都是為了欲蓋彌彰而已。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