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幽靈”的千里奔襲

駛出機庫,對正跑道,滑跑加速,前輪離地,拉起,躍升。這個翼展超過50米的黑色怪物在轟鳴聲中起飛,藍色的尾焰漸漸消失在天際。

1999年5月7日,格林尼治時間21時46分,一架隸屬於美國空軍第509轟炸機聯隊綽號“幽靈”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從美國腹地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向大西洋的另一端飛去。數小時後,大約在法國附近空域,會有一架北約的空中加油機按計劃早早等候。短暫的接力加油之後,“幽靈”將直接撲向它此行的最終目標,南斯拉夫聯邦首都:貝爾格萊德。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萬米高空之上,建立攻擊航線的“幽靈”打開機腹彈艙,旋轉式掛架宛如左輪手槍一般運轉,墨綠色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魚貫而下,在GPS的指引下朝目標加速滑翔。

當地時間5月7日23點46分,北京時間5月8日凌晨5點46分,噩運降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頭上。

第一枚炸彈爆炸,使館武官任寶凱重傷;第二枚爆炸,新華社記者邵雲環犧牲;第三枚從使館頂部貫穿數層樓板之後爆炸;幾乎在同時,第四枚爆炸,《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夫人朱穎犧牲;第五枚,不幸中的萬幸,是一顆啞彈,駐南聯盟大使潘佔林與數十名使領館工作人員倖免於難。

《環球時報》駐南斯拉夫特派記者呂岩松從燃燒的廢墟中蹣跚而出,不忘懷揣著屬於記者的貼身武器:手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他喘著氣撥通了越洋電話,聽筒對面的是上一任《環球時報》駐南記者胡錫進。大使館遇襲的慘烈消息就此傳回國內,幾通電話後,胡錫進坐在案前寫下了後來被稱為“五八事件”的第一篇文章:《傳回驚天噩耗第一人》。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五發精確制導炸彈落點密集,當大火引發的滾滾濃煙騰起時,“幽靈”已經飛遠。你甚至能夠聽到美軍甚高頻通訊頻道中日常響起卻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呼號:“Hit Confirm,bullseye.”(確認命中,正中靶心。)

無人相信的“誤炸”

“5月7日,我們遭受了科索沃戰爭中最糟糕的政治挫折。北約轟炸了駐貝爾格萊德的中國大使館,炸死三名中國公民。我很快了解到,炸彈擊中了預定目標,但那目標是依據中央情報局過時的地圖確定的,中國大使館被錯誤地認定為塞爾維亞政府的用於軍事目的的建築。這種錯誤是我們先前一直努力要避免的。”——2004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自傳《我的一生》。

“我們想跟國內的同胞說,北約完全不是誤擊,你們千萬不能相信他們,要記住我們同胞的血和淚。”——1999年5月9日《環球時報》頭版頭條文章《我親歷中國使館被炸》,駐南斯拉夫記者呂岩松。

憤怒的中國人民將美國在北京上海瀋陽等地的使領館團團包圍,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尚慕傑被困館內動彈不得,他撥通了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的電話:“你得想辦法保護我的妻子和孩子。”

原來真到了危難時刻美國人也會害怕,兩國交戰尚不斬來使,在武警的保護下尚慕傑的一對妻兒毫髮無傷,卻不知道美國人是否能夠換位哀悼:命喪貝爾格萊德的三名中國記者何嘗不是“妻子”和“孩子”?!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時任駐美大使李肇星要求美國總統克林頓親筆道歉

英國《衛報》1999年11月28日刊發觀察員文章題為《美國轟炸貝爾格萊德背後的真相》。作者透露了一個細節:5月8日是行動的第二天,北約設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維琴察的聯合空中任務指揮中心裡發生了這樣一幕,來自英國、加拿大、法國的空襲引導官們將一位美軍中校團團圍住,憤怒地質問所謂“誤炸”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些負責火力引導的指揮官們覺得自己的專業素養被美國總統輕描淡寫的一句“誤炸”羞辱了。另一個汗毛直豎的細節是,美國著名的“中國通”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在聽到奧爾布萊特用“中央情報局使用了過時地圖”這樣荒謬的藉口時,擲地有聲地質疑道“完全不可信!”(notcredible)美國國家圖像及地圖管理局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是一個天殺的謊言!”(`adamnedlie')

瞧,所謂“誤炸”,連他們自己都不信。

追夢赤子的血淚追趕

多年後,劉慈欣在《三體》中闡述了他的“黑暗森林”理論:我消滅你,與你無關。事實上,無論是浩瀚宇宙中不同文明之間,還是地球村上國家與國家之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至今仍有市場。二十年過去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轟炸機呼嘯而過,“誤炸”的亡魂從未減少。當中受害者甚至不乏美國自己的北約盟友,然而,大多敢怒不敢言。

落後就該捱打嗎?時至今日,本不該。然而實力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盔甲,發展確是硬道理。

“五八事件”後,中國及時調整了戰略部署,加大了國防科技的投入,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並舉。後來,人們陸續在將軍及專家們的一些講座中聽到了一個名詞:“995工程”。1999年的5月,對中國人而言,沒齒難忘。

國防工業的發展不是簡單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基礎,更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軍工人在過去二十年的砥礪奮進中取得了不朽的功勳。他們當中的許多故事被拍成紀錄片、被寫成人物特寫在華夏大地廣為流傳;但他們當中的更多故事則在歷史的長河中靜靜流淌。在幾代人的前赴後繼之下,我們有幸在數個歷史節點中,目睹他們畢其一生的心血開花結果。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2018年11月11日空軍節,空軍殲-20戰機開彈艙演示飛行。攝影:直新聞記者吳蔚

199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10輛99式主戰坦克駛過天安門廣場,殲轟-7“飛豹”戰機呼嘯而過。

200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空警-2000預警機在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殲-10戰機的護衛下昂首飛過。

2015年“九三閱兵”中,東風-21D戰術彈道導彈列隊接受中外貴賓檢閱,央視播音員在介紹詞中提及“該導彈具備反艦能力”。

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中,展現軍改新風貌的兩支極具代表性的陸軍勁旅“朱日和之狼”與某“數字化師”在朱日和草原上接受了身著迷彩作訓服的習近平檢閱。

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空軍殲-20隱身戰機打開彈艙低空通場,人群自發中響起了《歌唱祖國》的歌聲。

2019年4月3日,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多國海上閱兵中,新型國產萬噸大驅055的首艦“南昌艦”從迷霧中駛出,在戚繼光艦上全程觀摩的各國海軍將領睜大了雙眼,他們清晰地意識到: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這幅宏偉藍圖的最後一塊拼圖誕生了。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多年後,位於貝爾格萊德櫻花路3號的使館舊址上,巴爾幹地區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宛如癒合的傷疤上開出一朵絢麗的花。每年5月的這個時刻,這裡都會站滿不同膚色講著不同語言的悼念人士,紀念碑前的花圈隨風搖曳。

最深的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從無法企及到望其項背,中國人深諳這場關乎民族偉大復興的長跑仍在路上;中國人更清楚只有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奔跑,才能實現心中美好的夢想。

就用一首《追夢赤子心》結束這場橫跨二十年的回眸。請不要停下奔跑的腳步,這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五八事件20週年祭:新中國的血淚追趕

讓我們共同緬懷:邵雲環、許杏虎、朱穎三位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