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家長邀答:最近因為一件事情,很受了些刺激,覺得自己底子太薄能力太弱,所以很想通過讀書加以提升,但是書買回來,在床頭擱了那麼久,卻才讀了不到三頁,每次拿起書想讀,但是腦子總不受控制的跑到其他地方,或者給自己找藉口說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要忙,讀不了三兩行就又放下了,一放下就是一兩週。被這種讀書的狀態給刺激到了,但是又拿自己無可奈何,想請老師幫幫我,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呢?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答:讀完一本書,只跟“願意讀”或“不願意讀”有關係,跟安不安靜下來沒有關係。就像投資領域,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只可以分作兩類,第一類是願意賺錢的,第二類是不願意賺錢的;讀書亦然,所有人都可分作兩類,第一類是願意讀書的,第二類是不願意讀書的。

有人會說,誰投資不是為了掙錢呀?怎麼還會有願意賺錢或不願意賺錢一說呢?是的,世間事就是這麼好玩,有些人明明知道那樣做絕對不會賺錢,還會賠錢,會把老婆本和棺材本都賠掉,但是依舊義無反顧、泥足深陷。比如炒股,所有人都知道股市有個鐵打法則叫做“七虧兩平一盈”,但所有奮不顧身衝進股市追漲殺跌的人,都牛氣哄哄認為自己是那個“一盈”的。就像讀書,所有人都知道讀書是成本最低、獲利最高的投資,但卻還是沒辦法讓自己專注於某一本或某一類書進行精讀深讀,或者廣撒網多斂魚進行大範圍閱讀最終“擇優而從之”打磨職場專業能力或拓展生命寬度——不說像人家一天一本或一天三本,哪怕一個月甚至一年讀完一本書也成啊,但卻偏偏拿自己沒辦法,一見書就犯困,就讀不下去,就各種藉口,讀完一本書幾乎成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成了一輩子過不去的楞坎兒。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1、為什麼會讀不下去?如何破局並實現任何時間段、任何情緒下都能夠專注讀任何領域書的“個人成長目標”呢?

當然,願意讀書的人不必要再往下讀了,本來就願意讀了嘛,就像制定了周密計劃並嚴守紀律堅持一生定投的人絕對不可能不賺錢一樣,願意讀書的人,個人的時間規劃和人生目標已經清晰準確、至善至美啦。

這篇文,是寫給不願意讀書,或者願意讀卻讀不下去的家長和孩子們和。不願讀書的人,理智上明明知道讀書的各種好處,但落實到行動時候卻常常被腦袋裡另一個自己各種打擾各種破壞,最終讀不下去,束之高閣。如何破冰於不願讀書的“潛意識”引領狀態並將讀書變為一日三餐那樣自然而然的習慣?至少需要三個階段或過程

第一階段: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是沒有目的性、沒有計劃性、沒有專注性、沒有投入性的注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隨隨便便那麼一瞟”。比如大家正在開會,會議室門卻突然開了,這時候絕大多數人會無意識抬頭瞅一眼——這一眼就是無意識注意。

照這個定義來看,“無意識注意”對讀書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嘛——不不,不要小看這個無意識的注意。我們讀書,如果剛開始潛意識裡總是不願意去讀,下不了這個往下讀的決心,那麼就可以充分利用一下這個“無意識注意”,就是俗語說的“順毛捋”——順誰的毛兒呢?順自己“潛意識”的毛兒。

冥神細思一下,像剝洋蔥那樣把自己心裡頭的念想兒與慾望一層一層剝啊剝,直剝到壓抑最深的那個“核”。再根據這個“核”所昭示的喜好,針對性找出相關領域的小說,不一定是名著經典,但一定要有吸引力——個人認為從一些當代知名網絡小說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虐情虐愛或打怪升級,都有那種環環相扣、層層深進讓人慾罷不能功效;當然,傳統懸疑小說也很棒,特別能引動人性深處的好奇與探究。總之得是隻要“翻開第一頁就再也停不下來”的那種書。

“翻開書”這個動作特別簡單,用“無意識注意”就可以完成;翻開第一頁的第一行或第一段需要“有意識注意”,之後便完全可以交給“無意識注意”,行文本身的魔力讓人“欲罷不能”、停不下來啊!

讀著讀著,不由自主就會注意到書裡除懸疑創設、故事情節本身之外,竟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精彩,科學的、歷史的、文化的、心理的、教育的、人性的……等等或縱深或廣域的綜合知識一點一點清晰從字裡行間浮現並遷移到大腦中——而這種浮現具有標誌性意義!標誌著讀書這件事正從“無意識注意”向“有意識注意”轉型。

所以吧,建議不願意讀書或讀不下去書的家長和孩子們:請撇開一切陋規陳見,剛開始讀,對於以讀什麼、怎麼讀別太在意,要求也別太高。不論是紙質書、電子書、朋友圈消息或新聞廣播,哪怕是街道上的小廣告或賣茶葉、送貸款的打來的騷擾電話,只要能夠幫助你破開“無意識注意”這個“混沌狀態”,能夠有助於你獲得一日複製一日的常規生活模式之外的其他領域信息,就是有益的,哪怕“隨隨便便的那一瞟”或“那一聽”,也是“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型的極好契機,這種契機累積越多,閱讀時候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及“閱讀有意後注意”的轉型才越會成為可能。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第二階段: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兩個絕對特徵,一是有極強目的性,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什麼是極強目的性?

比如單位評職稱,但有個附加條件,要求英語必須過六級。現狀是我只拿到了四級,所以英語六級成為橫亙在我面前迫切需要跨越的一座高山。把自己裡裡外外掂量了個門兒清,發現單靠個人力量和意志完成不了這個任務。於是報了個六級輔導班。然而,離開學校太久、喪失專注學習狀態太久,六級英語學習過程使我非常沮喪,注意力難以集中、主觀情緒各種頗煩和厭倦等等。但是,我的理智又告訴我自己:六級必須要考過,不過的話評不上職稱,評不上稱職就拿不到相應待遇,不論職業前景或薪資收入都會受到極大影響——這就是閱讀第二階段“有意注意”的一個絕對特徵:極強目的性。

什麼是意志的努力?

比如,學習英語六級的過程中各種枯燥和厭煩,上課過程中還動不動跑神兒——這個時刻,心裡突然會蹦出一個“小人兒”把我給拉回來:“專心聽課,英語六級!”就像是睡夢中的人突然一抖一個激靈就醒了一樣,跑散了的心神又會凝聚起來,繼續全神貫注往下聽課;但是聽著聽著,心思又跑到中午吃什麼、工資還沒發、想要去旅遊等等稀奇古怪的念頭上去了,於是那個不知藏在身體哪個角落的“小人兒”又會喊叫起來,於是我跑散了的心神“突然一抖一個激靈”又回聚了,又開始全神貫注聽課——這個以過英語六級為極強目的的、隨時喊我全神貫注認真聽課的“小人兒”有個名字,就叫做“意志的努力”。

“意志的努力”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完成第一階段“欲罷不能”的非功利性閱讀之後,要將所閱讀的書籍及範圍,成功轉型並拓展到有助於專業能力提升的“現金流式閱讀”或有助於拓展生命質量的“心靈式閱讀”,“意志的努力”幾乎是人類共有的、唯一的武器!

比如英語六級考試,本來底蘊就不差,靠吃老本再加上稍事努力就可以過關,這個時候需要的“意志的努力”如果是70分值,那麼作為一個“文科生+門外漢”要考過“二級建造師”所需要的“意志的努力”,分值起碼得是100分左右——靠近100分的“意志力的努力”,就叫做潛能激發。正如同弗洛伊德冰山理論所示,一個人絕大多數潛在智慧和能力都如同冰山一樣被深深埋藏,而“文科生+門外漢”要短期內考過“二級建造師”的潛能激發過程,正是閱讀第二階段“有意注意”向“有意後注意”的關鍵節點。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第三階段:有意後注意

什麼叫“有意後注意”呢?簡單理解為“有意注意之後的注意”即可。

“有意後注意”與“有意注意”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意注意”既有目的性,又需要意志的努力;而“有意後注意”只有“目的性”,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比如,為了儘快考過英語六級,我加班加點加碼學習……咦,學著學著,學出意思來啦!原本撂下很久的英語基礎功夫重新拾起來了,與之相匹配的,英語美文、英語段子、英語影視劇等等,讀得越來越順暢,看得越來越過癮。原本,需要“意志的努力”才能把聽課堅持下去、把背單詞堅持下去;現在,突然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了,對聽英語課和閱讀英語美文的興趣越來越濃,主動自覺找了更多的英語課程、英語情景劇、英語經典作品來加碼,而且加碼的過程不由自主、全心全意沉醉其中,完全不覺時間的流逝——到了這個狀態,就意味著抵達了閱讀“有意後注意”階段!

“有意後注意”階段,是閱讀的最高階段。

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家庭教育不得法,經常為一件簡簡單單小事與孩子吵得不可開交,親子關係弄得很僵,於是下定決心想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但是,每每翻開書一頁沒看完就打瞌睡,一點興趣也沒有。於是通過“意志的努力”逼迫自己往下讀、往下看。一天一天又一天,讀著讀著、看著看著,發現教育學和心理學還挺有意思的,在生活裡的應用面很廣泛,而且與孩子之間溝通交流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些直接收穫催發了更深濃的興趣。於是,上班八小時之外的一切業餘時間,都心甘情願交給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到最後簡直到了“每天不讀一些相關方面專著和案例睡覺都不踏實”的階段——到這個階段,就進入了王國維治學境界的至臻之境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到了這個階段,一天讀一本書什麼的簡直不在話下。像一日三餐那樣嗎?不不,一日三餐太少了,讀書就像血液在身體裡流動、就像空氣在周圍存在那樣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這種“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閱讀狀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個人的閱讀將會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為基點,不知不覺間向相關其他領域無上限拓展、無下限延伸。天長日久,良性循環,任何領域的書在任何時間段、任何情緒狀態下都能夠輕而易舉地讀進去,並且讀出別的讀者不曾從其中讀到的感受與體驗、深味與意味——讀同樣一本書的收穫,簡直能比其他普通讀者多上好幾倍!如此功夫,沒有長久閱讀的深厚底蘊積累做支撐而不能得也。就像同樣一部電影,有些人只看到男主女主的愛恨情仇,有些人卻能夠看到導演獨具匠心的編導、看到攝像獨闢蹊徑的功底、看到燈光美輪美奐的創設、看到演員一舉手一投足背後紮紮實實的演藝功夫與深情打磨的生活體驗。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2、實現任何時間段、任何情緒下都能夠專注讀任何領域書的“個人成長目標”,其關鍵竅門是什麼?

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再到“有意後注意”,實現任何時間段、任何情緒下都能夠專注讀任何領域書的“個人成長目標”,其關鍵竅門可分三步走,我將之概括為:“一個增加兩個減少”。

什麼是“一個增加”?

即:增加消磨時間的成本。比如把常玩的手機遊戲、快手抖音及淘寶等APP給卸載掉。這樣的話,每次要使用,就會特別麻煩,通過這種故意製作麻煩的方法,倒逼自己減少耗費在玩遊戲、刷抖音、逛淘寶等的時間。

什麼是“兩個減少”?

第一個減少:即減少讀書時間。咦?明明讀不進去書,還要減少時間?這不科學!嘿嘿,不,這很科學!一開始就訂下目標“要讀完一整本書”,對不願意閱讀或閱讀障礙者來說是有相當難度和壓迫感的。拿出紙筆寫個簡單讀書計劃貼在床頭並持續執行:“早上起床前,拿出五分鐘,讀夠兩頁書!”——才五分鐘啊?這個容易辦!才讀兩頁啊?這個可以有!於是,不知不覺就堅持下去了。而且,讀著讀著就不至五分鐘和兩頁啦!

第二個減少:即減少“要讀完一整本書”的緊迫感。咦?是不是說反了?明明應當增強讀書緊迫感才對吧?嘿嘿,不,恰恰相反——讀書是一件“慢”事,所以別逼自己太著急,得慢慢來。這個“慢”,是從生命總長度時間軸上進行定位的。趕了一輩子牛車的太老爺曾說,“不怕慢,單怕站”。趕路也罷,讀書、學習、做事也罷,都是一樣道理。假如我們能活到巴菲特如今的年齡,以89歲為時間終點倒算,如今的我們30歲,意味著還有59年可以用來讀書,剛開始一月讀1本,再往後一月讀5本,再往後一月讀10本甚至更多,如此這般把前些年、後些年統一拉個平均數,按每年讀100本算,59年×100本=5900本——嚇不嚇人?呵呵,若是竹簡刻書,我們所讀豈止“汗牛充棟”?那簡直是老子李耳守了半輩子的國家圖書館圖書總數的數千倍!

親愛的家長們,於讀書之道而言,“彆著急慢慢來”乃無上六字真言,於家庭教育而言,孩子們的成長與進展,這六個字同樣是無上真言!春花瀲灩的季節,願每一個想讀書並終將愛上讀書的人們,都能夠迎來那個更加瀲灩的自己!

如何使自己靜下來讀完一本書?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