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將士歸玉門!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到底有多悲壯?

靜夜史


東漢時的事了,西域叛亂,西域都護府幾百人被圍攻,據城死守,彈盡糧絕,朝廷知道消息時就晚了,又遇到漢明帝駕崩沒人管。等新帝登基再議此事,朝堂認為這些人應該早沒了但還是派了兵去看看。這都一年多過去了,一看不打緊,原來還剩27個人在死守不退。英雄呀!接回來就只剩13個了,回到玉門關,大家迎接英雄,在關口歡呼。象徵意義十足。後面就是報復了,不聽話的小國敲打敲打,匈奴則揍一餐。拍成大片絕對可歌可泣,有點溫泉關的意思。


折柳01


傳揚和追尋英雄們的事蹟,使更多的人瞭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是我的榮幸。

我們自稱漢人,我們驕傲的源起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大漢王朝。

大漢王朝,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年代。他強悍尚武,國力強盛,逐匈奴,治西域,威振塞外。

它疆域廣大,東抵日本海、黃海、東海暨朝鮮半島中北部,北逾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大漢王朝時代,我們中國人的國家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對國家有了強列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保家衛國,是當時熱血男兒共同追求的最高理想。

十三壯士歸玉門,就發生在這樣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年代。第一男主角叫耿恭。史書這樣記載他: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



漢朝時,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和對外交流,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後因戰爭原因及王朝的變亂幾度廢立。公元74年,東漢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任命陳睦為都護,耿恭、關寵為校尉(是漢朝在西域設置的一個次於將軍的中高級軍職)。耿恭駐守車師後國之金蒲城。關寵駐紮在車師前國之柳中城。這兩個城的位置,可以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要道,地址位置上可以互相支援。但每座城,只有幾百人駐守,漢軍一撤,就如孤身於前沿陣地的堡壘,完全置於敵人的火力範圍之內了。

公元75年,匈奴二萬人進攻車師國,殺死國王后轉而攻打校尉耿恭駐守的金蒲城。耿恭一行人頑強抵抗,直至彈盡糧絕,陷入了困境。幸天降大雨,耿恭率部隊向敵人發起突擊,成功逃出重圍,移兵疏勒城。

疏勒城,位於今天新疆奇臺縣,當年是漢軍修建的一個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疏勒城地處山南山北之間的要道,有澗水流過,可以保證飲水,易守難攻。

匈奴人一路追擊,將耿恭部合圍在疏勒城,他們實在咽不下這口惡氣,幾萬人居然打不過幾百人?,今天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殘酷的圍城戰開始了。

匈奴人攻了幾次,都被頑強的守城士兵擊退,一時也拿漢軍沒有辦法,但匈奴人並不傻,他們將水源上流堵住,希望採用拖的戰術,生生把漢軍渴死。天乾物燥,沒有水喝,漢軍如果找不到新的水源,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

耿恭一面命令漢軍守城,一面組織人挖井找水。但挖了很多井,已挖深四十多米了,還是沒有水,就在漢軍快絕望時,先前沒有出水的井,居然慢慢的滲出一些水來,估計是河道被堵後,河水倒灌,滲透得慢,所以一開始挖的時候,並沒有,後來才滲出來的。但將士們以為是神助,大受鼓舞,抵抗更加頑強。

匈奴人久攻不下,就改變了戰術,採取圍而不攻的方式,想要把漢軍困死。慢慢的城中的食物吃完了,將士們也一個個死去,他們只好將弓弩盔甲上的皮革煮了充飢,但依然拒絕匈奴的招降。

匈奴不死心,又派了使者,耿恭假意答應,將使者放入城中,然後將使者抓到城牆上殺了分而食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用這樣的行動,向匈奴宣示,我們決不投降。

又苦苦支撐了幾個月,城中漢軍只剩下了數十人,但沒有一個想到要投降。

他們仍在堅持著,會有援軍嗎?此前派遣到敦煌尋求援軍的部下範羌杳無音訊。他們期待過,但已不抱希望,唯有與城同歸於盡了。

鏡頭轉回京城。

一封加急文書,送到了剛剛繼任皇帝的漢章帝手裡。

這封加急文書是西漢都護府戊已校尉關寵的緊急求救文書。

文書的內容是這樣的:三月,匈奴單于為了爭奪西域,命左鹿蠡王帶領二萬軍隊出兵,先攻克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後國、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國,轉而與漢軍作戰,西域都護陳睦已戰死,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和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被合圍,兵力單薄,只有幾百人,一旦金蒲城和柳中城等西域諸城失守,匈奴軍隊將長驅直入山南,整個西域將落入匈奴之手。

救?還是不救?

救,長途路遠,等救兵到時,估計早就屍骨無存了。

不救,傷了戍邊將士的心,今後遇到戰爭,誰還願意出征,誰還願意為國效力。

這時候,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說:“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說得真好。將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捲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年輕氣盛的皇帝,最後決定救援,於公元75年冬,命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出發了。


援軍中,就有耿恭部將範羌在內。我們最忠勇的第二男主角出場 了。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軍趕到柳中城,大敗匈奴與車師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牲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這時候,救援關寵一部的戰役已大獲全勝,但關寵已經在艱苦卓絕的守城中戰死了。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意見分岐。幾個將領都不願意繼續往北走了,理由是耿恭部還有數百里路,又是大雪季節,救援難並很大,還有人說,耿恭被圍困這麼長時間了,說不定早就全軍覆沒了。他們不能拿所有士兵的生命,去尋找一個或許已比不在存在的可能,還是撤了吧。

但是,範羌泣血,我們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

統率最後同意了,便分了二千士兵給他。範羌出發了,去尋找那不足千分之一的希望!  

沒有任何記載,描述過這兩千勇士是如何翻越天山的萬重雪山到達疏勒城的,只一句“開門,共相持涕泣”,讓這幫九死一生,鐵打的漢子流下重重淚水的是:他們沒有被他們的王朝和戰友拋棄,沒有被放棄,他們的大漢,派人來接他們了。 這時候,城內只有區區26人了。

他們與援軍一起南返,但是回返的路同樣充滿殺機,既有匈奴的追兵,還有惡劣的大雪天氣,且戰且走不斷地有人倒下,等到他們都進了玉門關,耿恭部就只剩下十三個人了。

“衣屨穿決,形容枯槁”。玉門關的守將們都十分震動,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給皇帝的上書:“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十三壯士回來了,他們忠勇堅持,不為大漢恥。但我們也不能忘了那些同樣是為了“不為大漢恥”而孤軍深入,抱著“不拋棄,不放棄”頑強信念的“範羌們”。他們為我們上演了一出悲壯真實的,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為了國家,為了王朝的榮耀,人們願意赴湯蹈火,死而後已,在所不辭。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