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改風口上,獲近億元B輪投資的雲舒寫靠什麼積累起百萬用戶?

语文教改风口上,获近亿元B轮投资的云舒写靠什么积累起百万用户?

文|徐晶晶

日前,在線語文教育公司雲舒寫宣佈獲得高瓴資本領投、卓礫資本跟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這幾乎是雲舒寫首次出現在行業媒體的公開報道中,這和其創始人吳本文的低調作風分不開。

此前,於2015年創立的雲舒寫曾先後獲得創客總部、前程無憂聯合創始人鳳允雷的天使輪投資,險峰長青、原子創投Pre-A輪,以及順為資本A輪投資。

創立4年,雲舒寫累計為超過500萬用戶提供服務,並已經形成在用戶人群上分學生、老師兩個群體,在產品內容上分“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等互聯網+語文教育的全產品線。

语文教改风口上,获近亿元B轮投资的云舒写靠什么积累起百万用户?

(雲舒寫創始人吳本文)

從“名著導讀課”切入,4年累計服務500萬用戶

500萬累計用戶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4年的探索和發展。如果將雲舒寫的發展歷程做劃分的話,那麼2015年第一批種子用戶的獲取便是其發展長河中翻起的第一朵浪花。

2015年7月中下旬,一個名為“暑假北大碩博士免費為全國中小學生導讀經典”的活動從北大的各大校友群及教授們的朋友圈蔓延開去,最終獲取了1700名用戶。十天後,他們迎來了第二期12000名用戶,一個月後,迎來了第三期20000名用戶……用戶參與的積極性之高,出乎團隊意料。

這個“經典導讀”活動便是雲舒寫“名著導讀課”的前身。在當時,這只是一個拿來做探索的早期產品,產品的想法一方面來自於用戶的調查,更多卻來自吳本文過去兩年來對語文市場的觀察和十幾年來對教育的思考。

“我上家公司是做大學生學業和職業發展業務的,我看過許許多多大學生在處理複雜問題時體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就在反思,學校教育體系,給一個人到底留下些什麼?是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學以致用的能力嗎?如果是,那這種能力背後的東西是什麼呢?

2013年我又回到北大讀了個教育學的博士,在課堂上把這個問題想通了。學習致用的底層能力通俗的來說是信息或知識的有效獲取、轉換和輸出應用的能力,即閱讀和表達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吳本文說。

“語文是中國人認知的底層操作系統,讀寫能力也是一個人學會學習的核心。另一方面,2012年之後,中國基礎教育面臨新一輪的改革,語文被提升至最重要的位置。”

兩件事疊加在一起,讓吳本文堅定了創業的方向,即選擇教育裡不變的東西——以語文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為方向。在堅定了“做語文”這件事後,2016年8月,在前期經典導讀活動累計十多萬的用戶體量的基礎上,雲舒寫APP正式上線,推出三類線上課程——

基礎能力類:每日一句古詩文課程、成語、漢字和語修邏文等課程;

閱讀鑑賞類:多文體閱讀理解、整本名著閱讀理解等課程;

寫作表達類:含作文素材、應試作文、創意寫作等課程。

吳本文介紹,雲舒寫課程的策劃和推出,一方面要契合“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的語文教學內容邏輯,同時也要保證中小學生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傳承四種能力的提升。

雲舒寫對名著進行結構化內容重新編寫和註釋,利用課後反饋環節,營造學習型社區氛圍。以名著經典導讀為例,學生每天花20分鐘,即可完成話題驅動型的主動閱讀——有講解的導讀微課——有引導的互動討論——有作品的展示共評等學習環節,最後還會得到閱讀行為記錄及有數據的讀寫評估。在APP社區裡,當學生髮布了以思維導圖等形式呈現的讀後感動態後,其下往往會有來自同學的互評及老師的點評,相互啟發,協同學習。“對於文本的解讀,解讀者的解讀,也會成為下一個讀者的讀物。”吳本文這樣解釋雲舒寫的學習型社區生態的形成。

教師+學生用戶雙線拓展,多產品形態覆蓋各語文細分需求

到2017年暑假,經過一年的探索和擴展,面向學生的課程模式已經跑通。吳本文決定,推出面向中小學語文老師的專業發展系列課程——提供應對新課改的教研、教學師訓課程,“解決老師自己如何讀寫、該教學生如何讀寫等問題”。以名著閱讀教學的教師課程為例,據瞭解,各年級名著均配有面向教師的閱讀指導課程,包括文學價值挖掘、教學價值確定、難點突破策略、教學案例分析等教師共研專題課程。

一方面,這個產品契合了部分教師群體的需求——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老師來說,提升自身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途徑有限;另一方面,教師端產生口碑後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端的售賣。

課程內容方面,其核心教研團隊由兩類師資構成:全職的各領域名校碩博士和兼職外聘的離退休特級教師、省級教研員、教授等。“前者擁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後者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共同把關,把控產品標準。”以被吳本文稱之為“有序列的全科書系”的200本核心書單舉例,其中既有必讀必考的核心書單,也有延展發散的主題書單,涵蓋文史哲藝科等全學科書籍。

目前,雲舒寫構建了基於名著閱讀的輕課程、閱讀/寫作系統在線雙師課、語文核心素養等多個產品。吳本文認為,語文閱讀不應侷限在文學性作品的閱讀上,科學、哲學、藝術等同樣也需要閱讀,而這些閱讀的素材和媒介都是不同的,需要培養跨媒介、多學科的閱讀能力。

鏈接老師、學生和家長,聚焦語文素養提升

此前,雲舒寫作為聯合出品方,與近期上映的電影《老師·好》達成合作,該電影由吳本文擔任總策劃,聯合創始人曹鬱擔任聯合制片。繼續向前追溯,雲舒寫也是電影《流浪地球》“跨界閱讀”唯一指定合作伙伴。可以看出,在品牌傳播層面,與電影IP的跨界合作,已成為雲舒寫發力品牌營銷的重要手段,希望借勢IP的高熱度,擴大品牌聲量,加快佔領市場。

當被問及是否會就此走上規模化擴張之路時,吳本文坦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雲舒寫仍會聚焦於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在老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面深耕,琢磨“怎麼輔助好學校和家長,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上去”。

以政策為導向的雲舒寫的創立並非個案。隨著新一輪的語文改革,以往冷清的大語文賽道開始吸引資本的目光。2018年下半年開始,多家機構進軍大語文賽道,新東方、好未來、立思辰、四中網校等均發佈了大語文產品。

“重構式的語文教學改革”是吳本文在訪談中提到的高頻詞,他表示,雲舒寫是“課改驅動需求,需求倒逼產品”的產物。從2013年起,吳本文就跟隨導師參與了眾多與教育部高考改革相關的課題研究。學術研究的前瞻性讓他意識到政策出臺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令語文市場迎來風口:“語文這個學科之所以這幾年變得這麼重要,是因為國家提出了‘ 文化自信’的國策。”在政策引導、需求刺激和培訓機構的推動下,這一藍海將呈現出更激烈更多元的競爭格局。

雖然目前大語文市場火熱,但產品同質化、炒作新概念、換湯不換藥的情況較為突出。而另一共性難題在於師資標準高,老師難招聘、難培養。老師除了講授知識點外,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延展,教學效果又難以量化和定性把控。在人才的招徠方面,吳本文直言,在團隊的大方向確定後,本年度的重點工作一方面在產品研發領域,另一方面就是“找人”——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漫漫語文教育路,究竟教育為何,何為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吳本文指著雲舒寫的正負形構圖設計的logo(正形的雲朵組成樹梢,負形的小人兒組成樹幹),引用雅斯貝爾斯的話給出了他的答案。

其他選手又會亮出怎樣的回答和成績?這一賽道在2019年能否跑出獨角獸?如何破解難題、做出有區隔度的產品?這些都是留給躍躍欲試者們思考的命題。

多知網新書《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第三批4000套正在銷售中,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界面。

新書節選

新東方:精細化運營時代,呼喚狼性的迴歸

好未來的三個賭

VIPKID:一場關於六萬外教的管理實驗

K12直播大班課:新物種誕生,這個老師不講課

精銳教育的第一次北上

尚德機構:這件事,多大阻力都要做

五年,勾畫中國教培行業進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