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平陵,這塵封的地名,今天又展現出新的光彩,以平陵命名的地名、路名無不記錄著溧陽這座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無不體現著溧陽古縣新市的巨大變化。

平陵古城在溧陽市區西12公里處,即今南渡鎮古城村。早在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古城村就是平陵縣治所在,屬義興郡(今宜興市)。經一百餘年至南朝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23年)才廢平陵縣,分別併入溧陽與永世。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在溧陽任縣尉時,曾在平陵古城遊覽吟詩,並營建射鴨堂。

溧陽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據《金陵志》引宋乾道時《溧陽縣誌》說:“城周圍二里長,城高一丈四尺,城壕闊六、七尺,城內居民只有五、六家。”現在的古城村四周尚有古城遺蹟,村西村南土城每邊約長200餘米,底寬2米,面寬1.5米。高2至3米,城內有水溝約35米長。

溧陽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今天村內已建起200餘間瓦屋,有近百間樓房,已是充滿一個現代氣息的小村莊。村東里許,還有平陵橋的殘址,俗稱“御甲橋”,那幾十塊鋪橋的石塊,上面還留有深深的車轍。展望村西(原來射鴨堂邊)原為一片蕩灘、蘆葦從生,野鴨棲集之處。

據縣誌記載,距縣治30裡處,有平陵山。這座山民間稱之謂“大金山”“小金山”。據《元和郡縣誌》載:“晉成帝時,李閎圍韓晃於此山,斬之。”說明古代這裡是一個戰場。今日大小金山蘊含著寶藏,自1930年寧杭公路修通後,上乘的石料被採伐。今天,大金山已基本被削平,小金山也只有20餘米高了。這從保護文物角度來看,是一種憾事,讓人追悔莫及。

溧陽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還有平陵路。這是一條新命名的市區主要街道,分平陵東路、平陵中路和平陵西路,原為寧杭國道市區段,104國道南移後,平陂路已為市區道路。平陵路東起戴埠港橋,西至七里崗,全長6000多米。西路有仙人山、西山(笠帽山、野貓山)聳立在路旁,過七里崗已是一片平原,清安鄉的許多工廠和蘇、浙、皖邊界市場都在路邊。過清安橋就進入老城區,高樓幢幢,林立路邊,商場和公司大都設在這裡,已是市場繁榮的商業一條街了。作者:夏堯楠

溧陽平陵古城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