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白衣過江奇取荊州是不是三國中東吳最完美的一戰?

滴答夜雨


從事實來說,還是周瑜的戰績更輝煌,呂蒙取荊州主要是偷襲防禦空虛的江陵城,體現了單純的計謀,符合小說後來的懸念氣氛營造的要求。事實上,赤壁大戰更顯示當時周瑜帶領江東子弟勇敢無畏的頑強鬥志,中間也有火燒戰船的計謀元素。

整個赤壁大戰精髓在於周瑜敢於在氣勢鼎盛的曹操大軍南下之際,主動應戰,毫無畏懼的勇氣,從項羽再到周瑜,江東子弟的精氣神被完美繼承下來,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筆者早有詳細的分析,赤壁大戰不是小說形容的江東擅長水戰的演義,三國時代雖然有水軍,但歷史上在那個階段,沒有完全憑藉水戰決勝的階段,水戰是後來元明時期小說作者的經驗和藝術加工。

曹操當時的目的是過江,然後憑藉黃蓋投降,迅速佔領江南,古人作戰最佳的目的是速戰速決,沒有人願意長久消耗,傷亡太大。周瑜的意圖也很簡單,阻止曹操過江,甚至主動出擊在江北陸地打曹操措手不及,火攻的用意在於損壞曹操船隻,達到阻止過江的目的,而且擾亂軍心,然後周瑜陸地決戰,以少勝多,劉備這時起到配合效果,這一戰名垂青史不是浪得虛名的,的確體現有勇有謀的精髓。非常完美。

赤壁大戰儘管劉備取巧,也就有點呂蒙取荊州,趁其不備的情況下,關羽當時在江夏位於江岸以南的地理條件,加以劉琦的水軍,很快佔據了荊南四郡,討了大便宜。事實上,荊州關鍵的江陵城,也是周瑜經過一年陸戰打敗曹仁拿下的,但為什麼後來會到劉備手裡,這是三國曆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目前是不清楚的。可能是劉備與孫權後來談判達成某種協議,以至於留下借荊州的說法,但是沒有多少證據體現這一點。

呂蒙後來取荊州,東吳方面之前已經關羽讓出了兩郡,但東吳依然不滿足,重點就是荊州州治江陵城,所以設計趁關羽北伐樊城而採取偷襲,儘管關羽當時侮辱孫權是沒道理,但孫權採取和親拉攏關羽是故意破壞和劉備的關係,劉備是主,孫權私下和親關羽而不通知劉備是說不通的,這是擺明的離間計。關羽本來瞧不起孫權是一回事,拒絕是正確的。以至於讓呂蒙開始謀劃奪取荊州,整個過程東吳都是偷偷摸摸的感覺,本來可以拿到檯面的事情,反而搞得很齷齪,一點也不光明正大,遠遠比不了周瑜的光明磊落,所以周瑜是江東僅次於孫策,很有人格魅力的風流豪傑,其他 人真的很渺小。

為什麼普遍後世人會喜歡劉備一方,劉備一方人品都很好,儘管可以說關羽性格缺陷等等,但五虎上將哪個不是個性閃耀的人,連馬超這種魯莽無腦的人都有西北漢子豪邁直爽的個性,其他陣營的人以至於除了曹操,真的大多沒有豪傑氣,而且人品好的很少很少,很萎靡的感覺。為什麼魯肅會和周瑜很鐵,因為歷史上魯肅本來性格和周瑜很相似,偏偏被小說寫成一個懦弱的文人士大夫,也完全丟了精氣神,雖然可以說有點萌,但骨子裡讓人喜歡不起來


何運超


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影響,呂蒙白衣過江可以說是孫吳的大勝。赤壁之戰,孫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收穫更大的卻是劉備。如此看來呂蒙此戰似乎高過周瑜。

江東通過對關羽透徹的分析,由貌似書生的陸遜統兵令其放鬆警惕,對東吳疏於防範。軍士身著白衣化妝成商人成功騙過蜀軍,進而完成突襲。最後通過善待城中百姓徹底瓦解了前方士兵的人心,整個荊州之戰得以全勝。

從整個戰爭過程來看,呂蒙白衣過江在《三國演義》中堪稱經典的奇襲戰。

一場戰爭的勝利不能只看眼前,正是因為此役導致了孫劉聯盟破裂。就算吳蜀聯合都不能保證勝過曹魏,此次分裂直接導致吳蜀的自耗,曹操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