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首飛7年僅生產2架原型機,還有希望成為艦載機嗎?

天下布武


殲-31是我國研製的第二款隱身戰鬥機,是我國下一代的電磁彈射航母上裝備的艦載機,目前還沒有研製完畢,還處於工程驗證階段,首飛已經7年有餘,僅生產了2架原型機,其實是發動機出現了問題,但隨著我國渦扇-19發動機和渦扇-20發動機的研製成功,其裝備後戰鬥力不亞於美軍的F-35戰鬥機。



殲-31艦載機對於我國海軍來說,是最合適的,因為相對較小的體積,航母也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我國海軍下一代電磁彈射型航母003型甲板和機庫面積並不比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差上多少,一艘航母可以攜帶60到70架戰鬥機,是現在遼寧號航母的3倍,制空能力至少可以震懾敵人,完全能夠對抗海上威脅。

殲-31艦載機成功裝備以後,還可以衍生出其他型號的戰機對外出口,中型戰機很適合一般中小國家裝備,所以這款戰機在出口上會很暢銷的,畢竟目前在全球市場上僅有一款美國F-35戰機,如果中國也推出一款第五代中型機,可以和美國搶奪市場,中國有這個優勢,搶奪市場也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秦皇見漢武


殲31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我們應該不會叫他殲31了,畢竟到時候服役的很可能是殲31的改進型,而且是放大改進型,畢竟現在的殲31因為小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


海軍要的是重型戰鬥機,畢竟對於海軍來說,出擊的密度遠沒有出擊的距離和時間更重要,殲31目前的狀態不會給海軍帶來超過殲15的作戰距離,但是海上機動作戰之中,先敵發現和先敵打擊都是非常重要的,中途島海戰已經證明比敵人更早、更遠的發動攻擊的重要性。而且殲31能夠掛載的武器實在有限,不能夠很好的提高海軍的攻擊力。


同時,海軍有了重型戰鬥機,對於拓展自己防禦半徑也有好處,要知道我們的主要對手其海軍打擊範圍很大,而且海軍艦船很多,在世界各地都有基地,如果我們的海軍前出大洋作戰,但是卻沒有足夠大的防禦圈,那麼就不能有效將敵人的攻擊隔絕在艦隊防禦的外圍,殲31不能做到在遠離航母的地方,比如距離母艦400公里處長時間巡航,消耗了航母的出擊架次限制,等於降低了航母的作戰效能。


殲31因為小沒有側彈倉,不能夠在格鬥空戰中發揮大的作用,只依靠中距離導彈命中的概率又沒有保證,因此不算是優秀的制空戰鬥機,但是對於我國海軍而言,遠洋區域的制空權爭奪乃是要務,如果不能獲取制空權,起碼也不能讓敵人安全的使用空中作戰,因此艦載機數量劣勢之下,制空力量的質量就需要提高,因此殲31還不能完全勝任航母的需要。


但是殲31依然有機會上航母,畢竟作為一款常規佈局戰鬥機,而且是誕生在有艦載機研發經驗的沈飛手中,因此總的來說也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國家很可能把艦載機研發換代交給沈飛,沈飛則可能在殲31基礎上放大飛機,擴大飛機的飛行距離,增加掛載能力,增加側彈倉,換裝大推力發動機等方法來改造出一款戰鬥力遠在F35之上的現代化第五代重型艦載機,我們拭目以待吧。


海事先鋒


好不容易我們的航母換了新鍋爐不冒黑煙了,現在讓這玩意耍神通嗎?

整體上來說FC-31並不是為中國軍隊而研發的一款飛機,屬於沈飛自己玩票的一個作品。壓根就沒有任何可能性去裝備到中國軍隊中的。

這點大家放一百萬個心。

而網絡上傳的FC-31上航母的說法其實真別當真。

這貨上航母還不如換下面的呢:

當然了上兩款也就是大家腦洞的結果。


現在說說FC-31為什麼能不能上艦。

第一:發動機真不行 現在用的RD-33,據說以後要用WS-13(WS-13存在性依然存疑)。RD-33是用在米格-29上的發動機,說個數據,米格-29最大起飛重量20噸,而FC-31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8噸。並不是我們飛機設計的多牛,而是FC-31的結構重量要比Mig-29更重。更輕的米格-29座艦載機都費勁,更何況FC-31呢?


第二,FC-31本身的 設計也不適合海上作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艦載機的一個特點機鼻部位其實都相對更大一些。

這個問題其實是為了裝更大的雷達。海面和地面不同需要更大能力的雷達下視能力,這些雷達普遍較大

而FC-31相對比較細小的機頭則很難容納大尺寸雷達,如果改變氣動外形就會改變太多,實現難度較大。


第三市場定位不同,FC-31其實早就在中航工業集團的網站上作為外貿戰機的選項出現,只不過窮國買不起服國看不上——so,沒銷量也就不做了。


在過些年,如果大家再提起FC-31的話,大體上也就會說是中國航空工業歷史上所必然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個笑話了。


以上


軍武數據庫


不懂裝懂的部分大神們:你們回答問題的同時,很多人都含沙射影的提出用殲20上艦。而且說了大堆理由表明一點要重型飛機上艦。想問你們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美國上艦的飛機是F18和F35,而不是戰鬥力更強的F15和F22。因為F15和F22在設計之初就把它定位為空優戰機。而艦載機在機構係數,機構強度,起飛距離,起落架間距離……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飛機一旦設計好了,你在其中一個地方做了修改,很可能其它很多地方要跟著改。如果都做修改,幾乎等同於重新設計一架飛機,所需的時間會很長(不要想象成小孩堆積木,覺得不好立馬可以改)。FC31能否上艦暫不清楚,但是殲20是一定上不了艦的。雖然懂的不太多,我今天可以把話撂在這裡,大家拭目以待!


國產107火箭炮


按照其它航母國家的艦載機發展經歷,fc31並不合適,它載荷能力和作戰半徑偏弱。從fa18的演化發展歷史來看,這型飛機從起初的中型基本變成了重型機。理想的艦載機是短粗型,又能裝又不佔空間,如F35C。在發動機技術沒達到一定門限前,J15是務實之選,用長航時、大作戰半徑彌補載機數量上的短板。西方海軍強國踩過的坑,沒有理由不避開。


科特浩特浩爾老房子


這玩意現在已經不是有沒有希望的問題了,而是來不來得及的問題了。F35批量服役的速度其實比我們想想象的要快的多。這玩意不說飛行性能一定殲15好多少,起碼隱身這一點上是佔絕對優勢的。加上日本也開始加速部署F35,這就造成了我們雖然雙航母在手,三航母在望但很有可能依然無法打破封鎖的局面。所以,即使因為發動機性能的原因,殲31無法達到完美的預期,起碼在隱身性能上不算太吃虧。拜肥電太肥所賜,這玩意的機動性再好也就那個樣子了,主要還是拼導彈。所以,只要隱身性能過的去,總還不至於吃大虧。


elicxxx


艦載機的留空時間很重要,任務彈性性和多任務能力很重要。所以,小飛機幹不了。


美國我是你爸爸


作為驗證機本身沒可能上艦了,對標f35是新艦載機的基本要求,兩條路,要麼殲20系列化中考慮艦載型走大型機路線,要麼基於fc31驗證反饋持續改進,尤其是發動機和機體大小的優化提升航程和載彈量。目前通過楊偉總師公開表述的20系列化發展,似乎能想到方向有放大版的殲轟方向作為殲16的高配,以及電子偵查替換殲8和艦載機方向,只是艦載機難度天然極大。如果20有艦載型的考慮,那麼31還有一個方向是短距離垂直起降方向,或許還有機會。


宏偉42115886


主要看渦扇15與渦扇19誰先研製成功,雖然渦扇15起步較早,但渦扇19技術難度相對略低,如果渦扇19能在明後兩年首飛,那艦載機鶻鷹還有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