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走筆(散文)

延安走筆(散文)

9月22日,我們嵋陽中學三班年到花甲一行30人奔著嚮往驅車延安,完成神往已久探索培育共和國這課大樹的生長點和年輪,去找那些碧綠的葉片和芬芳的花朵,瞻望一下這偉大的寶塔山,神秘的窯洞和革命的聖地。回望歷史,緬懷領袖,面對現實希望能得到一股浩然之氣,一種聰明啟迪和做人的力量。

在臨猗縣城經過簡短的分別四十四年聚餐後,我們便急不可待地登車出發。

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賀敬之的詩令我陶醉與嚮往。坐在車上,望著那寬闊如黑緞般的油路,眼前卻閃現出一個個美妙的字眼:寶塔山,棗園,楊家嶺,南泥灣,當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思念的時候,深深地被這部沉甸甸的史實征服了。真的陶醉了!很難想象鮮活的字眼呈現在我的心中是多麼地偉大而美滿。這就是歷史嗎?是的,這就是世人早已定格的歷史,神話般的歷史,震驚全世界和流芳千古的歷史。每個章節每個標點都在溢光流彩而讓每一個知道它的人思緒萬千而流連忘返。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歷史,四分五裂一窮二白的中華民族才有了頂天立地日新月異的變化,成為今天屹立在世界東方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偉大中國。

延安走筆(散文)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這美妙的詩句,不知多少次把我的情與愛喚醒,把我的神與魂牽向延安。論我的年齡與經歷,雖說沒有經歷過延安歲月的陶冶和洗禮,但是,延安兩個字的分量,如同閃爍著驪珠,影響著與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使人們知道什麼是正氣,什麼是民族脊樑,什麼是華夏文化的精氣神。

我的思緒隨著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聲而時大時小在波動。昨天的,今天的,現實的,空間的,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時而層層疊疊,時而重重複復地交織在一起。顯出激動,顯出熱烈,顯出情與愛,顯出血與火,中國革命的歷史畫卷,一個個,一組組由我回想,說不出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也弄不清是怎樣一種心態。當我抬起頭時,這些畫面有的頓時消失,有的仍在我的眼前飛旋,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在斷斷續續之中一晃而過。啊!夜幕降臨了,延安市到了!有人驚喜地喊到:快看,夜景是多麼地美啊!

延安走筆(散文)

這就是延安嗎?是的。這就是延安,既是眼前的延安,也是昨日的延安。是我神追心往幾十年的延安,是全國人民敬仰和世界革命人民十分想見的延安。是經過血與火,精與神戰鬥洗禮過的延安。

透過窗口瞭望,凝重,親切,雄健,豪邁。這種感覺不是我獨有,你看,每個同學都聚精會神地全部把目光投向窗外那華燈四射的初夜。呵,看到了!清涼山,寶塔山,鳳凰嶺,在現代裝飾下光芒射向蒼穹!延河橋上燈光回溢,延河水中金光閃閃。滿眼是綠,蒼茫中的綠樹,金光中的綠葉,是多麼地誘人眼目!五顏六色的燈光裝扮中又總有紅色光點在閃爍跳躍,可見藝術人的獨具匠心。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美得讓人醉心奪目!

導遊在不停地介紹著延安的情景。一邊聽一邊看一邊走,我們一車人彷彿在夜遊,也彷彿在欣賞象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藝木聖卷,真是美不勝收,動人心絃,讓我忘了這是在天堂還是在人間。汽車在緩慢不停地沿河邊行走,好像帶著歷史的足音和行進的鼓點,我的感情起伏跌宕,我的眼睛看著看著溼潤了,我尋找,我發問,我思索。人,就是這樣,嚮往中揉進了神聖,當夢中的遐想變為現實時,感情的潮汐便洶湧澎湃,一發而不可收。今日的延安已遠非昨日的延安,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已初具規模。

延安走筆(散文)

不要忘記革命的延安,偉大的延安。中國革命的搖藍23日清晨,同學們早早等車,當一輪紅日噴薄從東方升起光芒四射時,我們來到了寶塔山下。

當年美國記者斯諾曾驚歎:走向陝北,才看到一個真正的民族,才看到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藝術。

眼前,昔曰那空曠,荒涼,廣褒,黃土的高垣上,那山溝溝,河畔畔,背窪窪,陽峁峁,高崖崖。面向黃土高原的一道道山,一道道水,一道道塄,一道道坎。是我曾經想了許久,想了許多的。還有那陝北的延河,洛河,無定河。那塞北奔馬,黃河風濤,蕭關塵沙。那窯洞,土炕,窗花,小米,紅棗,腰鼓,大秧歌,蕎麵圪託,錢錢飯。那信天游,也叫順天遊,酸曲兒,是陝北廣泛流行的的民歌。趕腳的人吆上牲口唱,婦女在大樹下紡線線唱。納鞋底唱。農人在地裡幹活為消除勞累也唱。

我曾看過載:古時延州,鄉人入城,大半戴氈笠,裘幃黑羊皮。

宋康定二年,時任知延州的范仲淹在延河岸邊揮筆寫下了:關山蒼蒼,延水泱泱,的壯麗詩句。

延安走筆(散文)

如今,當你真正的到了延安,便會親身感受到一切思念與遐想傾刻化作一張無限美妙的新版掛圖。

你看,山門前停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大巴,中巴。莫道君行早。人們在爭先恐後地尋找合適的位置急著照像留影留下這美好所渴望的一刻。一隊隊穿著八路軍服裝的隊伍看來格外醒目,蜂湧而止的人們在清點人數擠進山門,我們好不容易照了集體像,迫不及待地在導遊的召喚下排成四路縱隊按倒走進大門。

沿坡而上,年邁的班主任李秀鸞老師雖說平時精神飽滿,但時間長時便感到力不從心,在同學們的談笑聲中,在講著歷史典故和唱著紅歌聲中,當看到一個個同學精神抖擻時,八十歲老人心花怒放,便一下沒歇直走到山頂塔前,真是令人佩服。

望見了寶塔是令人震憾的!

站在寶塔下是感到十分榮幸的!

延安走筆(散文)

照過集體像,導遊邊走邊講:當年曰本飛機連著兩天就是以寶塔為中心開始轟炸延安,先後共來17次投入重磅炸彈尋找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駐地。可以說,寶塔山是英雄的山,偉大的山,它不但經受了日本人的轟炸,也經歷了國民黨胡宗南軍隊的劫難。而今可以驕傲地接受世人的瞻仰與恭敬。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站在寶塔山上的青松叢中,多麼讓人心曠神怡呀!涼風習習,舉目四望,晴空萬里,格外清晰。居高臨下,盡收眼底。隨導遊邊走邊看脈絡清楚,遠眺延河,象一條緞帶流淌不盡,連綿起伏的黃土垣崖,綠林覆蓋,峰戀險峻,各座高樓林立勁拔。野坡荒嶺已讓高低錯落的建築所取代,真是令人目不暇接。邊走邊舉目望塔,象一位飽盡歷史滄桑的老人,肅穆聳立,高入雲端,周圍雖不及桂林山水那樣明媚秀麗,又不及西湖那樣迷人眼目,更不象頤和園那般風景如畫。但它卻具有民族脊樑般的堅韌不屈獨特風格,磅礴挺拔的英雄氣勢,以雄偉壯麗頂天立地的姿態,代表著華夏民族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氣節的偉大氣派,體現著如長城般的敢於抵禦外侮的性格,出類拔萃的骨氣,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挺拔氣勢,悠久的歷史,聞名於世。多少年來,究竟有多少中外名人,多少文人墨客,登高吟詩謳歌,成為今日中國革命的巨人。

延安走筆(散文)

走進延安革命博物館,人山人海迎面的大廳裡一排塑像巍然屹立而格外醒目。

大廳中有戴八角帽青布衣紅軍裝束,也有八路軍腰扎皮帶裝束,把解說員圍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示意圖前水洩不通。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洗耳恭聽的人們聽著:在那吃樹皮草根的歲月,上有飛機前有突截後有追兵,每天不一定打幾仗。

延安走筆(散文)

九月大地,該多麼富有感情,色彩和詩意呵!

站在楊家嶺開闢的菜地前,我的思緒萬千,心潮激盪,望著各種茁壯成長的菜蔬,真是無限感慨!這就是接地氣的勤勞,吃苦,純樸和善良。

孟子云:生於貧困,死於安樂。中國有句名言:家貧出孝子。當時延安實行的是三八作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窯洞前,在小院裡,在柳樹下,不管是走動著,或者停下拍照時,我總覺得有一種呼喚和吶喊。呼喚什麼?吶喊什麼?這些,看電視玩手機開汽車的後人們是不懂的。對於延安,我完完全全地可以說心追神往已久。到了延安之後,誰能不在那紅歌聲中而神思飛揚呢?我陶醉了,很難想家那艱苦歲月我們的打天下的革命前輩是怎樣度過那缺吃少穿的艱難歲月的,而當時的窯洞歷歷在目時,溢光流彩的歷史,中華民族站起來頂天立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多麼讓人心曠神怡呀!

延安走筆(散文)

我在窯洞看著這綿軟的黃土,呼吸這溼潤潤的空氣,摸著伴著主席日夜的傢俱,還有床上簡單的鋪蓋,想起了希臘神話裡的英雄安泰只要腳不離地就為大無窮,而毛主席離不開人民大眾,他的一生都把人民放在心中。

延安走筆(散文)

別了,依依不捨告別棗園,我們驅車奔向另一個紅色標點一南泥灣。

可惜,由於堵車我們只等改道直奔壺口瀑布,去領略一番黃河母親的咆哮。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驚心動魄的場面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終生不忘。

延安走筆(散文)

繼承中國優秀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延安文化,萬古長青。

作者 中國國學學會名譽會長

張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