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1)案例丨十大典型案例帶您感受湖北公益訴訟成效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湖北檢察機關部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以來,以辦案為中心,辦好案件,選好案例,用足案例,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了最優司法供給。

近日,湖北省檢察院發佈的“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引發媒體廣泛關注。

一起來看看

↓↓↓

1

武漢市青山區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某公司在武漢市青山區長江武惠堤外灘違法堆放工業廢渣5萬噸,佔地60餘畝,嚴重破壞長江岸線生態環境。

青山區檢察院通過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區水務局和區環保局組織人員將違法堆放的廢渣全部清除,對該公司處以罰款,同時,舉一反三,還對武惠堤其他臨近岸線區域深入摸排,再次發現19個堆放現場,又清除17萬餘噸固體廢物。並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對周邊路段採取管控措施,對原堆放廢渣灘地補種復綠,鞏固治理成果,有效恢復了長江岸線生態環境。

2

黃石市西塞山區下游湖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下游湖位於黃石西塞山區境內,水域面積約597畝,是西塞山工業園區生產、生活用水主要來源,2013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湖泊保護名錄。

2005年,某養殖戶與西塞山區河口鎮政府簽訂為期30年的租賃承包合同,長期在下游湖投肥養殖,造成下游湖氮、磷含量超標,湖水富營養化。

中央環保督察組將該線索轉交湖北省環保督察組,省環保督察組要求西塞山區政府限期整改。西塞山區政府主動要求檢察機關介入監督。西塞山區檢察院在向黃石市環境保護局、水利水產局,西塞山區環境保護局、行政綜合執法局等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的同時,主動上門向養殖戶講明法律政策,促使其明白投肥養殖的危害,並承諾將依法保障其合法利益。

在河口鎮政府給予養殖戶適當經濟補償的情況下,養殖戶同意不再投肥養殖並解除承包合同,困擾下游湖多年的投肥養殖破壞湖泊生態環境難題得以妥善解決。

3

鍾祥市漢江岸線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有居民在漢江鍾祥段大堤河道內修建4家養豬場,養殖汙水直排漢江,既汙染漢江水質,又妨礙河岸堤防和行洪安全。

鍾祥市檢察院提出訴前檢察建議後,鍾祥市水務局、環保局、畜牧局專門向市委、市政府彙報,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統戰部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各鄉鎮政府、水務、環保、畜牧、國土、工商部門為成員的聯合執法專班,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漢江沿線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專項活動”,除拆除4家非法養殖場外,還拆除了109家非法養殖場,共計拆除違法建築57000餘平方米,消除了長期以來漢江鍾祥段河道沿線養殖汙染頑疾。

4

宣恩縣龍洞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龍洞水庫是宣恩縣縣城居民的唯一飲用水水源地,2011年12月,被確定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007年以來,有村民一直在宣恩縣龍洞水庫飲用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內從事渡船旅遊活動,其營運船舶使用柴油動力,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油汙直接向水庫排放,給縣城7萬餘居民飲水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檢察機關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宣恩縣環境保護局、縣地方海事處開展聯合執法,督促非法運營的全部村民將船隻拖離庫區並拆解,由政府按照船隻評估價予以補償,檢察機關同時與相關行政機關一起,多措並舉,共同解決原從事船舶旅遊村民的後續生計問題,有效解決了多年來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船舶汙染問題。

5

武漢東湖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武九客運專線沿線有一處佔地20餘畝、總量13023立方米的生活、建築、醫療垃圾山,既汙染嚴西湖、東湖水體和周邊農田土壤,垃圾自燃焚燒時產生濃煙還導致高鐵列車急停。

湖北省檢察院交辦案件線索、靠前統籌指揮,與湖北省檢察院武漢鐵路運輸分院、武漢鐵路運輸檢察院開展聯合調查。最終由武漢鐵路運輸檢察院通過提出檢察建議和跟進監督,督促相關部門開展徹底整治,消除環境汙染和鐵路運營安全隱患,同時加強巡查和執法力度,鞏固整治效果,用最小的司法資源達到了維護公益的目的。

6

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檢察院訴沙市區農業林業水利局不依法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

長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地處荊州城區北部和四湖流域上游,是重要的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和防洪調蓄湖泊,被稱為“荊州頭頂上的一盆水”。某公司違反湖泊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在長湖圍堤內租用農用地50餘畝搭建建築物和構築物、進行魚池池埂加固,從事果林種植和養殖,破壞湖泊生態環境,妨礙行洪通暢。

沙市區農林水局雖書面通知其限期拆除、停止養殖種植、恢復原狀,但在自動履行期限屆滿該公司仍未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未履行強行拆除法定職責。

在檢察建議督促無效的情況下,沙市區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7

宜昌市三峽壩區人民檢察院訴宜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執法局不依法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

某公司擅自在長江干流岸邊開挖砂石,平整土地,破壞39.708畝林地。宜昌高新區綜合執法局將該案件線索移送刑事處理後,未責令行政相對人恢復被毀林地原狀。

經檢察建議督促後,行政機關組織了部分被毀林地復綠工作,但仍未對相對人作出處理。三峽壩區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高新區綜合執法局對行政相對人違法損毀林地的修復工作繼續履行監管職責,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判決後,行政機關積極履職。

目前,原被毀林地已經由政府統一修復治理,裸露的林地、山坡已全部被植被覆蓋;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機關督促下,異地復綠39.708畝林地,其栽種的各類苗木均已成活。

8

鄂州市華容區人民檢察院訴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不依法履職行政公益訴訟案

鄂州葛店5家公司和多個個人違法在白滸鎮村長江堤防外灘地或自然堤外灘地傾倒渣土、填灘硬化或者填埋以擴大碼頭貨場面積,違法建設建築物,汙染長江水質,侵佔了長江岸線資源,對長江堤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華容區檢察院提出檢察建議後,鄂州市水務局僅履職了部分職責,但江灘未恢復原狀,大部分建築物未拆除,違法填灘形成的貨場亦未清除。華容區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判令鄂州市水務局對該違法事實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判決後,行政機關積極履職,涉案的5家砂站、20餘棟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已全部被拆除,共計恢復長江河道5000餘平方米。

9

宜昌市伍家崗區人民檢察院訴李某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2018年6月4日,李某等在長江枝江段違法實施電捕魚時被公安幹警抓獲,現場繳獲漁獲物達799.55公斤。該案系近年來發生在長江干流中上游最大的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對於長江水生物生態鏈的危害巨大,破壞了大範圍魚類種群繁衍、食物鏈完整乃至長江水質。

宜昌市伍家崗區檢察院運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方式,督促李某等人在其電捕魚水域放流成魚、幼魚50餘萬尾,為長江生態恢復提供了有力保障。

10

赤壁市人民檢察院訴餘某非法排放工業廢水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餘某成立機械製造廠,違法從事電鍍機械零部件加工,其產生的160噸有毒有害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通過廢井向地下排放。

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餘某承擔危險廢物處置及水土修復費用60.24萬元及鑑定評估費用1萬元。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未避免環境損害的進一步擴大,目前,赤壁市環境保護局已代餘某完成汙染修復治理工作,法院也將餘某應承擔的修復費用大部分執行到位。

2019/5/8(921)案例丨十大典型案例带您感受湖北公益诉讼成效

審核丨段軍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