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過何雯娜的人生嗎?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獲得了自由的孩子

培養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當一個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處處循規蹈矩時,那不是教育成果,是生命中隱伏的久遠的悲傷。 ”這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主旨之一,我也深以為然。

不論是從養育孩子的經歷來看,還是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總是有很多遺留問題。

01

你願過何雯娜的人生嗎?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獲得了自由的孩子

我們回老家這幾天,孩子連著尿了三天褲子。孩子奶奶一直在說他,怎麼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我知道老人是覺得天冷怕他受涼,換衣服也容易感冒。

可是,我心裡知道,孩子一定不是無緣無故尿褲子。如果說第一天是剛來不適應,那連著幾天都這樣,一定是有什麼情緒,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

於是,老辦法,我把紙和畫筆拿出來,讓孩子畫畫,隨意畫。因為,孩子的畫能反應出他潛意識裡的想法。

他一開始畫了一些線條,說是山啊,什麼的。

然後,他讓我給他畫一輛小火車。我按他的意思畫了一輛。他讓我在旁邊再畫一輛,我照做。

然後孩子解釋說,前一輛是“聽話的小火車”,後一輛是“不聽話的小火車”。

他一說完,我就明白孩子尿褲子的原因了。

於是,我試著這樣說給他聽:“

是不是最近大人經常要求你得‘聽話’,說的太多了,你也想‘不聽話’一下,是嗎?”

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知道,說到他心裡去了。

我繼續告訴他:“其實,媽媽小時候也很調皮,也經常不聽話,你調皮也很正常,沒事的。媽媽不再說你‘不聽話’了。”爺爺奶奶也在旁邊,我和孩子的對話他們也都聽到了,於是不再訓他又尿褲子了。

這是昨天中午的事。吃完飯孩子午睡的時候,想尿尿時主動起來去上廁所。直到今天我寫下這篇文章,孩子都沒有再尿溼褲子。

我知道, 這是因為我說出了孩子心裡的話,也接納了他可以“不聽話”,他就不需要通過尿褲子這種方式來表達抗議了。

關於讓孩子畫畫這個事,我是從《看見孩子,看見自己》一書得來的啟發,其作者是英國一位做了50年兒童心理諮詢的專家級諮詢師,書裡記錄了24個問題孩子的案例,作者大多是通過孩子的畫來了解他的潛意識,並把孩子埋藏在心裡的話表達出來,準確傳達出來之後,一般孩子的各種症狀就消失了。

我們再回到孩子這裡,你看,連一個三歲的小孩,也不喜歡大人總說他“要聽話”,聽多了,也是會反抗的。表面也許他不會說,潛意識裡卻會“對抗”。

02

你願過何雯娜的人生嗎?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獲得了自由的孩子

我從小被稱為是“聽話、懂事的孩子”,也因此經常被誇獎,但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內心有多叛逆。這份“叛逆”,也是我近來才發現的。

我自己一直有拖延症,很多年。

比如,要交的工作報告,也不是不能提前完成,但總是拖到最後一天才會做完。去上個什麼課或者和人約了幾點見,我總是卡著點到,或者晚一點到,我也不是不知道最好提前一點,但就是很難做到。

生活中類似拖拖拉拉的事情還有很多。時不時我就會發覺,自己拖延症又犯了,甚至有時候一連幾天什麼事也不想做,一直拖。

我知道,必須得治了,於是約了諮詢老師做個案。

隨著老師的引導,在清醒催眠的狀態下,我先是回到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那時,冬天的早晨很冷,我特別不想起床,不想離開暖和的被窩。可是媽媽一遍一遍喊我快點起床,我實在是煩得不行,可是又不得不起,於是,我就越發不願起床,就想賴著,總是因為起床的事鬧不愉快。

後來,跟隨老師的聲音,我又回到了更小的時候。那時,只有幾歲大,我穿好裙子,已經準備要和媽媽出門。可是媽媽特別著急,喊我趕緊走。她越想快點走,我就越磨蹭,媽媽就越喊我。直到,我反而不想出門了,惹得媽媽特別生氣,她便急得不行,強行拖著我就走,我就被拽著,後仰著身子,老大不願意的一步步往前挪。

原來,根源在這裡。

很多事情我總想拖,原來是真的被“拖”過。

當然,我理解媽媽的著急,她那個時候很多家事要做,同時還要一個人帶著我,很忙,很不容易,很多時候都特別趕。不過,我的真實感受,就是被“拖”了。

這種感覺存在於記憶深處,每當有事情需要立馬做的時候,我那股“叛逆”的勁就起來了,就開始“拖”,就像當年面對媽媽一樣。

兩個小時的個案處理之後,拖延症好了一大半。

自此,

我對於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也有了更深的領悟:如果孩子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做事,讓他起了叛逆心,他自然會不聽話,而且越說他越不聽。

那麼,就不如順著他的心意,讓他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只要不危害別人,不傷害自己,就可以做。強迫只能帶來糟糕的後果。

03

你願過何雯娜的人生嗎?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獲得了自由的孩子

最近看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對於蹦床運動員何雯娜的爸爸,我發表了一些看法:在何雯娜想要回家、不想訓練的情況下,對於何爸爸強制要求孩子必須去體校訓練,必須留在那裡的行為,我覺得何爸爸做的不妥。

這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評論,有些人覺得何爸爸做的很對。

當然,何爸爸做的決定自然也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也許,當年,他覺得只要孩子刻苦訓練,將來贏得名次甚至為國爭光,那都是對孩子好的事,所以堅持把孩子留在那裡。或者,他覺得讓孩子吃苦對孩子將來一生都有好處,所以才捨得讓那麼小的孩子去吃苦。不論他做什麼一定有他的理由。

不過,我依然認為,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是“自由”。

曾奇峰在《幻想即現實》一書中說:從最高的境界說,愛一個人,就是幫助他成為他自己國土上的國王,讓他在一切有關自己的事情上,有絕對的終審權。

對於這一點,我再同意不過了。都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孩子,只有真正從心裡出發,想要做某件事,這才是最好的努力催化劑,而他人的期待、要求、命令、逼迫,都不會催生出熱愛。因為,他人的命令和要求不但會讓孩子心裡彆扭,留下情結影響日後的行為和心理感受,還會讓孩子在無意識中進行反抗,比如拖延症,就是一種被動反抗的行為。

每個人都需要尊重,孩子也是人,大人也得尊重孩子。我們需要把孩子當成有自由意志的人來看,而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擺佈的木偶。畢竟,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當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去感受時,你就能明白“自由”對於孩子的重要。

只有孩子在生活中獲得了尊重,他才學會了尊重自己和他人;只有孩子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他才學習不去幹涉他人;只有孩子被當作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來看,他才有力量去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真心希望“聽話”不再是孩子身上必然的標籤。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是獲得了自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