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患難見真情,感激妻子不離不棄

大家好,這裡是真心書房,現在我們繼續共讀這本書,這本真實記錄了褚時健近90載坎坷人生的作品:《褚時健傳》。今天講述他的青春十年故事(1948-1959)。

01

1948年,21歲的褚時健回到家鄉,成為車站小學的老師。看起來波瀾不驚的生活,實際上暗潮波湧。暗地裡,他為我黨傳遞鐵路物資運送情報,代號“黑貓”。

1949年的一天,討蔣自救軍十四團從這裡過江,褚時健從村裡借了船助隊伍過江,之後,便隨隊伍離開家鄉,開始了打游擊的日子。

褚時健被編在九連,是真正扛過槍打過仗的兵,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裡,出生入死、九死一生。他的兩個堂兄弟都在戰鬥中犧牲了。見多了死亡,他的整個人生態度發生了特別大的轉變,那就是“做什麼事更堅決了,不愛多想了”。

1950年2月,陳賡率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進入昆明,雲南全境解放。

解放後,褚時健被分配到宜良縣,開展徵糧工作。

那時他的家卻再一次被死亡的陰霾籠罩了。

褚時健的大弟弟被叛匪推下了南盤江,江水湍急,凶多吉少。他的母親發瘋似的沿著江一路哭、一路找,“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但幾天下來,並沒有找到。

聞訊趕回家的褚時健看到絕望的母親,母子倆抱頭痛哭。在他離家的日子,都是這個大弟弟幫母親操持家事。痛失愛子,母親整個人傷心過度幾乎暈厥,身體一下子垮了,幾個月後,竟也歸西。

此時,褚時健經歷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父親死後,母親對他來說就是家,就是一切,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內心深處的歸宿,母親一走,不到23歲的他,彷彿也失了半條命,失魂落魄、無依無靠。最後,他只能埋起撕心裂肺的痛,不去多想那一個個離他而去的家人。

那段日子,拼命工作成為他最後的精神寄託。

02

褚時健:患難見真情,感激妻子不離不棄

徵糧工作他完成的不錯,緊接著國家又開始了“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簡單來說,就是將地主手中的地分配給農民。這些工作都很不容易做,但褚時健做事很講究章法,他從不強迫人,而是講形勢、講政策,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分析利弊得失,讓大家心服口服,心甘情願按國家政策走。

1951年,政府要給每個人定家庭出身、家庭成分。雖然褚時健從小吃了不少苦,得靠自己烤酒賣酒才能籌得學費,不過因為家中有兩畝水田、十幾畝只能種點苞谷的旱地,所以定了個“小地主”的成分。當時的他以及周圍的人,誰也想不到這對將來意味著什麼。

由於在土改等工作中卓有成績,1952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進入雲南省委黨校學習。

之後,他在玉溪行署人事科任職。那時的工作就是與大量的人和各種文件打交道,工作充實而忙碌。

那段時期,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馬靜芬。

馬靜芬的出身和褚時健完全不同,她的父親在銀行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都不低,母親自小也家境富裕。馬靜芬是家裡的二小姐,很有個性,主意很正,家裡人都知道“二小姐不好惹”。

1950年,馬靜芬不想再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於是決定參軍。她最早在解放軍十三軍當戰士,後來轉到邊防保衛局。1953年,她退伍後被分配到昆明附近一家小學教書。

到了學校,馬靜芬很不適應,因為以前在家裡她都是我行我素,在部隊上人際關係也簡單,到了學校,她總覺得處處彆扭,於是經常週末就坐火車回家。

學校領導發現她不太服管,週末也總請假,對她印象並不好。

當時,褚時健經常帶工作組下基層檢查,他們的緣分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03

褚時健:患難見真情,感激妻子不離不棄

有一個週末,褚時健來到馬靜芬所在的學校檢查,校長做彙報的時候,總是提起一個叫馬靜芬的老師,褚時健慢慢聽出弦外之音,這是一個特別讓人頭疼的老師。頓時對她來了興趣,於是去查閱了她的檔案。

結果讓他眼前一亮,因為他發現馬靜芬雖然文憑不高,但她自我介紹那一欄,短短100來個字,寫的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非常得體,雖然還沒見面,已經對她頗有好感。

後來開座談會的時候,褚時健著重聽了馬靜芬的發言。雖然當時他們倆一個是檢查工作的領導,一個是學校的老師,見了面也只是談工作。但一段時間接觸下來,褚時健越發覺得馬靜芬人不錯,既努力認真,又聰明有主見,心裡就有譜了,心動了。

馬靜芬後來說,自己當時對褚時健印象也不錯,覺得這個領導說話很中肯,能力很強,沒有架子,是做實事的人。

後來馬靜芬調動了兩次工作,在通海縣工作時,褚時健終於對馬靜芬“表白”了。

那是在他的辦公室,隔著兩個大暖壺。一開始,馬靜芬以為是工作談話,帶著小本本和筆就去了,結果桌子對面褚時健半天不吭聲,她有些奇怪,後來,不善表達的褚時健通紅著臉,委婉地詢問了馬靜芬的意見。馬靜芬後來回憶說,當時大腦一片空白,怎麼走回宿舍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回去就哭了一場。既不是害怕,也不是高興,而是有些不知所措。

後來,對褚時健瞭解的多了,馬靜芬覺得這是個可以託付的人,於是,兩個人慢慢就走得更近了。

1955年,27歲的褚時健和22歲的馬靜芬領了結婚證。

他們買了10塊錢的喜糖,雙方同事在會議室坐坐,領導發了言,大家說說笑笑,婚就這樣結了。

結婚容易,相處不易,他們的婚姻也充滿了磕磕絆絆。

褚時健工作很忙,感情上又是個粗線條的人,馬靜芬常覺得他對自己不夠體貼、不夠關心。

有一次馬靜芬生病了需要做個小手術,那時他們的女兒已經出生了,媽媽來幫忙帶孩子,褚時健卻在單位開會,馬靜芬躺在病床上,身邊老的老小的小,母親默默流淚,她也難過,怪褚時健太不關心自己了,心裡委屈極了。

褚時健回憶說,那個時候確實工作太忙,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的事能不管就不管,確實忽略了家人。

總體而言,婚後一地雞毛的生活倒還算難得的幸福日子。

04

褚時健:患難見真情,感激妻子不離不棄

1957年,全國開始了大規模“反右”運動,褚時健的生活波瀾又起。

運動剛開始時,褚時健被任命為玉溪地區政法系統“反右”小組副組長。但後來,他卻被打成“右派”,開批判大會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吭聲批判他,因為褚時健平時做人做事大家都看在眼裡,也信任他,只能無奈沉默。

他隨後被下放到農場,生活徹底跌落谷底。

回憶這段日子的時候,褚時健說:我是個共產黨員,赤誠之心我一直有。我經歷過戰爭,經歷過國家的改天換地,我的內心有血和淚的底子。就算時代評價我說我做錯了,那麼就錯了吧,人生誰無錯呢?無所謂了,放掉!重新來過。

褚時健一直相信國家,相信黨,相信未來。

他說:那幾年該幹什麼,我照樣幹,而且要做好,不然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我踏踏實實、心平氣和地接受安排,認認真真去做事。

他在人生低谷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他覺得,一個人,受打擊是經常的,但你心裡要有譜氣,不然什麼都幹不了。

他那個時候顯得比別人都扛得住,一是因為心裡有譜氣,二是因為妻子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左右,患難見真情,

這也是他能熬過艱難生活的最大保證了。

明天我們繼續分享褚時健下一階段的人生故事:生活的斷層(1959-1979)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上述文章,請關注“真心書房”,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