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貴由,為何得不到整個蒙古的支持?

庭州行者


我國古代歷史上,每逢繼承大統之時,都面臨著派別站隊,貴由稱汗時也是一樣,此時無論是誰稱汗,都不會得到整個蒙古的支持,因為從成吉思汗傳承下來時,就已經打破了“幼子守灶”傳統舊制。而對於貴由的汗位最不服的也就是朮赤之後和託雷之後。其母親乃馬真後所操縱的稱制和“賄選”,都與蒙古民族的樸實背道而馳。

窩闊臺的爛攤子

自窩闊臺即位時起,蒙古帝國的派系之爭就已經開始了,蒙古的繼承製度是“幼子守灶”制,而非漢人的“嫡長繼承”制。但窩闊臺既不屬於幼子守灶,也不屬於嫡長繼承,成吉思汗的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成吉思汗傳位給窩闊臺實際上是屬於帝國的需要,在這四個兒子中,成吉思汗根據他們各自的才能分別予以重任,朮赤掌狩獵;察合臺掌法令;窩闊臺主朝政;拖雷統軍隊。


託雷一直都是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他也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但在成吉思汗晚年,蒙古帝國已經發展的相當巨大,成吉思汗很明白帝國需要一位政治家來鞏固和發展,而不再是需要帝國之主來攻城掠地。因窩闊臺的政治才能和治國能力更勝一籌,故而成吉思汗打破了蒙古的舊傳統,立了窩闊臺為繼承人。即使在第六次徵西夏的大帳內,奄奄一息的成吉思汗還不忘召集後人和大臣們,告訴他們窩闊臺是他親定的繼承人,但這個遺命也成為蒙古帝國內部矛盾激化的開端。


蒙古各部落的貴族依舊重視傳統的“庫裡勒臺製度”,即各部落的民主選拔會議。窩闊臺雖然受到成吉思汗的欽定,但在成吉思汗去世的兩年內依舊沒有當上蒙古大汗,而在汗位空缺的兩年裡,依舊是幼子拖雷監攝國政。直到1229年秋的庫裡臺大會上,貴族們支持幼子拖雷稱汗的呼聲尚未間斷,最終在經歷了40多天的辯論後,窩闊臺才費勁的登上汗位。而此時,託雷系和朮赤系與窩闊臺系的矛盾就已經產生,真正站在窩闊臺系一邊的就是察合臺系。

“太宗嘗有旨以皇孫失烈門為嗣。”——《元史》

窩闊臺的汗位本身就已經產生了矛盾,失去了一些蒙古貴族的支持,到了貴由這裡就更加激化了,更為尷尬的是窩闊臺沒有立長子貴由為繼承人的意思。窩闊臺更喜歡三子闊出,並表達了立儲的意思,但闊出在1236年2月徵南宋時陣亡,隨後窩闊臺又表達了要立闊出之子失烈門為繼承人的意思,但還沒來及立詔,窩闊臺就去世了,這就徹底給繼承大統留下了個爛攤子。

母后稱制

當窩闊臺去世後,貴由尚在外征戰,因此朝內局勢非常危急,乃馬真皇后是想立自己的親兒子貴由為汗,於是找相國耶律楚材商議,但耶律楚材並不買乃馬真皇后的賬,他堅持要遵守窩闊臺的遺願立失烈門為汗。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乃馬真心腹奧都剌合蠻建議先由皇后稱制,待失烈門長大後再說,於是蒙古帝國的大權就落在了乃馬真後的手上,這樣才為貴由迴歸後的稱汗打下了基礎。


在母后稱制期間,東道諸王中的鐵木哥斡赤斤領兵至和林,欲發動兵變,好在貴由及時趕到葉密立(新疆額敏縣),繼而奔赴和林,斡赤斤退軍而走。這裡就已經暴露了東道諸王裡對於窩闊臺系的不滿,而後乃馬真後左右周璇,大肆收買賄賂宗王重臣,為貴由取得日後的支持打下基礎。



1246年8月26日,乃馬真後在一切準備就緒以後,召集諸王、貴族至和林召開庫裡臺大會。這個會議就是為貴由準備的選舉大會,此間朮赤的兒子拔都因與貴由不和,也未到場,而此時的拔都可是蒙古“長子西征軍”的統帥,地位相當高,這樣的人物都拒絕參加,可見朮赤系對於窩闊臺系的間隙頗深。


貴由自身

貴由本人應該說是黃金家族中的佼佼者,西征時立下汗馬功勞,如果能夠在繼承汗位後好好幹也是不錯的。但貴由上任後,其母后乃馬真任把持朝政,她雖有政治手段幫助兒子上位,卻沒有政治才能治理國家,濫行賞賜,法制廢馳,造成了政令不一,矛盾重重的局面,政治已經日趨腐敗,這一切混亂在蒙古人心中可不會歸結於一個女人身上,而一定會怪到他們的大汗頭上,因此貴由上任初期的口碑並不好。


“然自壬寅以來,法度不一,內外離心,而太宗之政衰矣。”——《元史》

乃馬真還政於貴由後,依舊沒有什麼改變,貴由非但沒有一改母后專政的混亂,反而大開府庫,封賞幫其稱汗的諸王、大臣。他雖戰功赫赫,但體質並不強壯,手足又患拘攣病,作為大汗,上臺之後也未注意身體,晝夜沉溺於酒色之中。因此在他執政的兩年中,政局依舊“內外離心”,積重難返,成為一位失敗的大汗。

綜上所述,貴由之所以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是因為從其爺爺輩破壞舊制開始,就造成了蒙古內部的矛盾間隙,這種體制問題在日後的蒙哥稱汗,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中都有體現,成為蒙古汗位傳承的一個毒瘤;其母親乃馬真後的稱制和專權擾亂了蒙古內部局面,為貴由留下了不好的口碑,而當貴由執政時又沒有展現出蒙古大汗該有的賢明,因此得不到更多的支持也在情理之中。


棍哥觀史


成吉思汗違背了“幼子守灶”的蒙古傳統,指定窩闊臺為繼承人,卻又授予拖雷豐厚的財產與強大的兵權,埋下了兄弟不睦的種子,拖雷死於窩闊臺之手,是黃金家族內部第一次出現流血衝突、手足相殘,播種下不和與仇恨的根苗,使黃金家族的裂痕無可彌縫地擴大開,拖雷系與窩闊臺系明爭暗鬥的新局面已不可避免地展開,也就意味著整個開始“大蒙古兀魯思”的解體與分裂,因為蒙古諸王必然要在這兩個黃金家族支系間站隊。

窩闊臺身為大汗有察合臺家族的支持,拖雷眾子儘管尚無資歷,且支持者朮赤系的勢力遠在西部蒙古,但拖雷的遺孀、偉大的“四帝之母”唆魯禾帖尼哈屯卻憑藉自己高貴的出身、聰明才智和政治韜略展開與窩闊臺家族之間的政治鬥爭。在忽必烈登上汗位前,大蒙古國實質上是唆魯禾帖尼與脫列哥那兩位女性較量的舞臺。

脫列哥那是窩闊臺的六哈屯,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窩闊臺去世後稱制攝政。在窩闊臺執政時期帶領拖雷系韜光養晦的唆魯禾帖尼哈屯,積累了在蒙古諸部中良好的口碑,也靜靜等來了窩闊臺系內部的分裂。脫列哥那控制朝政期間在皇族鬥爭中屢屢取勝,唆魯禾帖尼避其鋒芒,隱忍退讓,特別是罕見地公開與一貫支持拖雷系的長王拔都意見相左,與東部諸王一起支持脫列哥那把其子貴由扶上汗位。

貴由汗雖然登上汗位,但也使得窩闊臺家族內部出現矛盾和裂痕。失烈門和闊端在競爭失敗不滿,闊端轉而與忽必烈交好,窩闊臺汗指定的繼承人失烈門更加憤怒,這種狀況對於拖雷家族來說不失為一件有利之事。此時,打算親振朝綱的貴由與不願歸政的脫列哥那母子失和直至徹底反目,最終導致脫列哥那早逝,拖雷家族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貴由登上汗位之時本身是黃金家族及窩闊臺系內部分裂之時,他的汗位得於母親的政治手腕而非蒙古諸王的擁戴,母親死後拖雷系又強勢崛起,因此,他不可能得到全蒙古的一致支持。其實,從成吉思汗逝世後,就再沒有一位大汗得到過蒙古諸王的一致支持,包括創建了大元帝國的忽必烈,蒙古傳統的忽裡臺大會制度並不適合中央集權制帝國的傳承需求,元帝國存世不足百年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於沒有很好地解決皇位的傳承製度。


諾恩吉雅HL


客觀來說,貴由身為窩闊臺大汗的長子,也屢有戰功,有著繼承汗位的充分理由。雖然其母脫列哥那(乃馬真後)在窩闊臺汗晚年及承製時期,擅權攬政、任用宵小、蔑視功臣,但在貴由迴歸執政後,基本都給予了糾正,挽回了諸王、千戶們的擁戴之心,包括拖雷家族在內,與大汗的關係比之在窩闊臺汗時期大為改善,所以在庫裡臺大會上,大多數黃金家族成員都是支持貴由稱汗的。

誠然,題目中所謂“得不到整個蒙古的支持”也是存在的,這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其一,貴由在父親窩闊臺汗執政時期,沒有得到父汗的歡心和青睞,(當時窩闊臺汗一直寵愛第三子闊出,欲以其為繼承人),相反,由於貴由桀驁不馴的性格,使得父子之間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窩闊臺汗曾公開責罵貴由,揚言要讓他去卑賤的探馬赤軍做炮灰。在三路南伐宋朝的大軍中,窩闊臺讓次子闊端和三子闊出充當了西路軍和中路軍的統帥,唯獨貴由棄之不用。直到闊出病逝後,窩闊臺汗對長子貴由方才開始重視,(次子闊端體弱多病,非汗位繼承人選),先後任用為攻伐東夏的主將、及代表窩闊臺家族參與長子西征的人選,但依然沒有以其為繼承人的承諾,對外則表示要培養闊出的兒子失烈門為繼承人。凡此種種,使得蒙古諸王千戶中,對貴由缺乏尊重和認識的,大有人在,當貴由的母親脫列哥那哈敦謀以貴由替代年幼的失烈門,來召集的庫裡臺大會時,東道諸王首領貼木格斡赤斤就有武力奪權的企圖。

其二,就是貴由與朮赤家族首領拔都的矛盾,因血緣傳聞的原因,朮赤與窩闊臺、察合臺生前就有尖銳的矛盾,這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他們後裔的關係。在長子西征大軍的構成上,因為拔都的年齡及朮赤家族參與部眾的優勢,故而贏得了窩闊臺汗授予的全軍統帥和“諸王之長”的稱號,這自然招致了同在軍中代表窩闊臺家族的貴由和察合臺家族的不裡的嫉恨,他們在公開場合下羞辱了拔都,幾乎挑起了西征大軍的內部衝突,為此遭到了大汗的申斥。也埋下了拔都與貴由和不裡的仇恨,導致了拔都及整個朮赤家族拒絕參與擁戴貴由稱汗的庫裡臺大會,而貴由在站穩腳跟後,也就急不可耐地發動了針對拔都的遠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