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美的風景是怎麼樣的?

不吃皮蛋啦


大家好!我叫周忠應,作家,記者,編輯,攝影師,跑步達人,其實是個俗人,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我見過最美的風景是洞庭湖的自然景觀與文景觀。國為,八百里洞庭,把最美的傳說給了岳陽

岳陽是個很有含金量的名字,有人說是洞庭湖成就了岳陽,有人說是歷史成就了岳陽,也有人說是文人成就了岳陽。

岳陽與洞庭湖有著不解之緣,岳陽的故事離不開洞庭湖的傳說,一滴一滴洞庭水見證與譜寫了岳陽美麗的傳奇。

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嶽州,她北吞長江,南抱洞庭,東屏幕阜,素有“湖湘門戶”之稱。歷史上岳陽為什麼被稱為“巴陵”呢?其實這來由源自於《山海經》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神話:相傳遠古時期有一條被稱為“巴蛇”的巨蟒吞食了一條大象,巴蛇吐出的象骨堆積成座座山丘,便有了今天的巴陵。據史料記載,盛唐以前,岳陽的確曾有大象出沒,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留下“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江島。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的感嘆!

洞庭湖在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富有詩意的名字:“雲夢澤”。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在詩中這樣描繪:“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其實,在古代,雲夢澤涵蓋的範圍非常之廣,洞庭湖只是附近130公里的一小塊。夢,當時是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據史書《漢陽志》記載:“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雲夢是對春秋戰國時楚王狩獵區的泛稱。其範圍東至大別山和幕阜山麓乃至江濱一帶,西至宜昌、宜都一線以東,南達江漢平原,北至大洪山區。其中湖沼地貌部分為雲夢澤。即今江漢平原以內,南部至下荊江的雲夢地區的一部分。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淤積,雲夢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保持著一片浩瀚的大湖,這大湖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洞庭湖了。

洞庭湖是7000萬年以前燕山運動的產物,劇烈的地殼運動使洞庭湖區地殼上升,洞庭凹陷成湖。後來,由於泥沙淤積,江北圍垸,迫使荊江(長江的一段)水位抬高倒灌洞庭,開始形成“西水南射,湖面日闊”的局面。至1860年,洞庭湖擴大到全盛時期,湖面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

洞庭湖世界聞名,不僅僅因為它壯闊,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壯美。洞庭湖春秋四季,風景各異,一日之中,千姿百態。有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有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古代著名書畫家米芾所繪的《瀟湘八景》中就有“洞庭秋月”、“遠捕歸帆”、“平沙落雁”和“漁村夕照”等四景是描繪洞庭風光的。這四景中,又以“洞庭秋月”意境最清朗、最豁然、最遼闊。當然,除了這些常見的景觀以外,如果你有緣,說不定還可以看見海市蜃樓和洞庭美虹奇觀呢!

洞庭湖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海市蜃樓,僅《洞庭湖志》記載就有三次:“康熙六年(1667年)洞庭君山側,見蜃樓,有城閣、樓臺之狀,人物牛犢無一不備。”“(康熙)八年復見(蜃樓),順流至城陵磯。”第三次仍然發生在康熙年間。“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二十五日,復見小山十二及樓閣、寶塔之類,自申至酉乃滅。”彩虹奇觀則發生在1987年6月7日。6日那天,岳陽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傍晚時分,奇景出現了,洞庭湖上空金色的雲塊一朵疊一朵,在同一時間,東邊的天空出現了三道彩虹,一明兩暗,一條是七彩的,另外兩條分別在七彩虹的外圈和內圈,是粉紅色的,這時,空中還下著星星點點的雨。彩虹持續了將近5分鐘,彩雲的顏色開始減退,半小時後,奇景才完全消失。

說到洞庭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湖中有個芙蓉洲,洲上有戶做雜貨生意的黃姓人家。黃老闆女兒白姬很會繡花,但命苦,13歲就死了娘。第二年父親就給她討了個後媽。後媽帶來一個女兒,叫掌珠。不久,父親去世,後媽母女倆整天逼著白姬織布繡花,然後上嶽州城裡去賣,賺不到錢就不準吃飯。白姬手藝好,綾子一上街就被搶購一空。此事驚動了縣太爺,縣太爺打鬼主意,想以收媳婦為名將白姬娶進家門織布秀花當搖錢樹。白姬的後媽得信後,打起了歪主意,夥同女兒掌珠將白姬推下洞庭湖,然後冒名頂替將掌珠嫁進了縣太爺家。白姬推下湖後,被龍母搭救,收作義女,變成了白鰭豚。而掌珠嫁進縣太爺家裡以後,不會織布繡花,被縣太爺丟進了洞庭湖,變成了黑江豬。到如今,每當暴風暴雨的時候,人們在洞庭湖上偶爾還可以看見白鰭追江豬的景象呢!

那麼洞庭湖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名字的來歷與洞庭湖中著名的君山島有莫大的關係。過去,君山並不叫君山,稱之為“洞庭山”,史書《湘妃廟紀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其以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隧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洞庭湖的名稱由此而來。過去,人們把四處流浪吃四方的人稱之為“跑江湖”,這江就是指長江,這湖指的就是眼前的洞庭湖。

有水就有山,山水相映才是最美的風景。岳陽有名湖即洞庭湖,劉禹錫說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洞庭湖裡關於洞庭龍王的傳說在岳陽是婦幼皆知,並且這個傳說還跟岳陽的名山君山有著血親的淵緣。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蹟、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它的傳說也沾染著洞庭湖氣息呢。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後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託。龍女得救後,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築別緻。井口直徑1米,深10餘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鐘相、楊麼率農民起義軍安營紮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於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臺、萬人鍋等古蹟。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臺,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這與中華始祖軒轅黃帝在此留下活動足跡的傳說有著重要關係。

“軒轅”為黃帝號,“始作車服,天下號之為軒轅氏也”;黃帝亦即“皇帝”(古黃、皇通用),意為皇天上帝。黃帝平定天下之後,為了進一步尋求治邦安民之道,遍訪四方大地,曾到過南方的長江、洞庭湖一帶巡察,並登上了熊耳山和君山。《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南至於江,登熊、湘”的記載。“熊”即熊耳山,“耒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東西各一峰,狀如熊耳,因以名”(《史記·封禪書》)。“湘”指湘山,即君山,“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矣”(《水經注》)。至今,君山留有軒轅臺和飛昇臺遺蹟。

軒轅臺又稱鑄鼎臺,相傳黃帝在此鑄鼎。鼎鑄成後,有蛟龍垂首相迎,黃帝便乘龍飛昇離開了君山。唐代詩人胡曾有《軒轅臺》詩詠此:“五月扁舟過洞庭,魚龍吹浪水雲腥。軒轅黃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蘆葉青。”

軒轅帝在“登熊、湘”期間,還曾張樂慶功,以正天時人位。《莊子》中有“黃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等記述。相傳,咸池、九韶等古樂為黃帝始制。《呂氏春秋·古樂》有證:“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三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據《湘陰縣圖志》記,縣西北洞庭湖濱有鳳凰山(今屬岳陽市屈原行政管理區),即為伶倫“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的地方。咸池、九韶之樂,似萬馬奔騰,似鳳鳥和鳴,似高山流水,先民為之陶醉而翩翩起舞。故後世許多詩人對“咸池”的美妙音韻吟唱不止:“聲音一何宏,轟車曷車萬輛”“猶疑帝軒轅,張樂就空曠”(唐·韓愈);“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南朝·謝眺);“軒皇張樂雖已矣,此地至今朝百靈”(宋·陸游)……

軒轅黃帝在君山鑄鼎、張樂、飛昇,雖有鮮明的神話傳說色彩,但據考古發現,遠古時期的岳陽君山一帶,已是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如君山猴子洞出土有通體透光,刀口鋒利的石斧、黑色鋥亮的石鏃③;龍口出土有半透明狀的魚形石;烏龍尾已發掘出近千平方米的原始村落遺址,並出土了彩陶鼎、罐、缸、缽等生活器物。這說明,距今六七千年前,君山洞庭一帶就有先民聚居、勞動和生活。

中華始祖黃帝登君山、遊洞庭的美麗傳說,不僅給岳陽君山增添了神秘色彩,更為重要的影響是令今天的岳陽人感到無尚自豪與激奮。

君山還有有射蛟臺,傳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洞庭湖是岳陽封面,裡面裝滿了岳陽的傳說。遠古的湖水泛著岳陽的夢想,載著岳陽的希望,並續寫著岳陽最新的傳奇……


周忠應


風景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下一個要去的風景就是最美的風景。而在記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風景是西藏的納木錯和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

從拉薩去納木錯,乘坐旅遊包車沿青藏線去的。在唸青唐古拉山腳下,司機把車停在公路邊的一處公路養護站,也是當地著名的一個觀景臺,路邊還有一個紀念青藏公路通車三十週年的紀念碑。

在西藏旅遊,隨處可見雪山、白雲,但真正的到了山腳下,雪峰就在一步之遙,好像伸手可及。我們從拉薩出發的早,到了念青唐古拉山腳下,太陽剛剛升起,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在朝陽下,發出熠熠閃光,發出鑽石般的光芒。

藍天映襯著雪峰,晶銀剔透,雪線之下的荒漠化植被,在朝陽下一片紫金色。依次向下,是典型的高原色,荒漠色,到了眼前,就是五彩的經幡和瑪尼堆。層次分明,五彩斑斕。

山腳下的瑪尼堆一個挨著一個大小不一,高大的瑪尼堆呈放射狀纏繞的經幡在高原風中獵獵作響。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獨特景觀和藏傳佛教的神秘就在身邊,心靈深處的震撼不可言表。

短暫觀景後,再次出發。進了納木錯風景區的大門,慢慢進入雪線之上,到了那根拉山口,旅遊車再次停了下來,遊人們小心翼翼地站到了雪地上,瞬間都四散開來,這是真正的高原雪峰。

向前向下看,納木錯碧藍的湖水就在腳下,和雪峰交相輝映。而自己就站在了雪地裡,身處雪峰之中,每一個遊客都成了雪峰裡的風景。寒風凜冽,沒有一人喊冷,驚叫聲、讚歎聲,不絕於耳。

其實,我已經忘記了驚呼,只想把四周的風景看個遍,雪峰的美,雪峰與岩石交匯處勾勒出不可思議的雪線,一切都是那麼神奇,一切都是那麼神秘。

當站在納木錯湖邊的時候,湛藍的湖面把遊客和雪峰連到了一起。微微波浪一撥又一撥湧向岸邊,然後匍匐到遊客的腳下。陣陣濤聲緩緩入耳,聲音不大,但直達心靈深處。雪峰和湖水連城一片,山水人倒影,交織在一起。

當地的藏民前來犛牛,遊客騎上去,藏族婦女揮起衣袖,載歌載舞。此情此景,真的是醉了!

人們常說,看景不如聽景,真正到了納木錯,才能真切體會到,再好聽的景不如親身來感受感受。


全域鄉村


一望無際的沙海!



當我第一次乘坐越野車到達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時候,面對一望無際的沙海,還有珍珠般的沙漠湖泊,一切都那麼原始而又空靈,你靜靜的坐在湖邊,看水鳥遊曳,看蘆葦飄蕩,看湖邊世代居住在此的牧民們不緊不忙的給種植的蔬菜澆水時,我的心也跟著慢了下來,這裡的一切都與世隔絕,沒有人打擾,除了不期而至的越野愛好者外,沒有人會來這裡,也沒有人知道這裡!



牧民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餵飽小羊再喂牛,喂完牲口再去菜園子鼓搗鼓搗,簡單而又快樂,所以沙漠裡面蔬菜很貴,牛羊肉倒是很便宜,現在的牧民生活條件要好很多,幾乎每家都有越野車,可以自由出入沙漠,上世紀九十年代,蓋一間磚瓦房需要三年時間,要攢錢,要備料,更要讓駱駝把建築用料一塊塊駝進沙漠,沒有其他得運輸工具!其艱辛可想而知!



但我一直也沒有搞明白當年他們祖上為什麼選擇沙漠深處居住?


龍騰戶外旅行


小草伸著懶腰從晨曦中探出頭來去迎接朝陽;雛鳥從母親的庇護中掙脫出來,看見了藍天;森林鬱鬱蔥蔥,陽光穿越森林被樹葉攔截;森林、草原、高山、湖泊、野花、競相綻放著……,動物和植物被陽光叫醒,又一個四季輪迴的到來了,驚蟄這天,自然界也會按照這亙古不變的規律展示它們的“時裝秀”,走在杜鵑山的森林中,這種如夢般的旅程,彷彿又回到了童年。

落座後,燒上一壺熱水,泡上一杯香茶,看著葉子在杯中自由的舒展,聆聽林中的鳥語花香,我將浮躁輕輕地安放,朋友們品茗著清茶暢談生活。生活是對人生旅途的考驗與經歷,充滿著悲傷和喜悅,充滿著自信和激情……。突然,我發現,其實,最美的風景在我們的內心,他是心態、平和、寧靜、從容、是順其自然地生活,人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心卻可以做到上善若水,因為簡單,所以心安,因為心安,所以才會快樂著……


春江柳


最美的風景是什麼?🏖🏕🏝🏜🗻🌋🏔🏞⛱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他不同的答案呢。

而最美風景也會隨著時間,光線,季節,還有心境的變化而變化著。

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我們不斷的更新腦海裡的最美。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類似問題,給您做參考。

我愛旅遊,愛攝影,這些年去了一些地方,足跡或遠或近,讓人記憶深刻的景色,往往不是景色本身,而是看到那些景色時,給自己內心帶來的那一刻感受:

是欣喜,是震撼,抑或是失落,那一刻對我們內心的衝擊,才是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所在,而那一時的景色,也只是個引子罷了。

記憶悠長,回想起來,有幾個瞬間總是印在記憶的最深處,這裡面尤其是斯里蘭卡,內蒙,藏區,雲南給我留下的記憶最深刻:

🍁《世界盡頭的雲海》

記得那年去斯里蘭卡,天不亮趕路去世界盡頭,車在山路中轉過一道彎,從反光鏡中突然看到後面的景色,一陣歡呼,下車,站在山路上,看著這眼前的美景,遠處白雲翻滾,用翻滾這個詞一點不為過,層層的雲浪,在山頂之間翻滾,因為我們的位置高,這些雲浪就如同腳下的奔騰的大海,那種美景語無倫次。

🍁《內蒙秋色》

內蒙是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有時候週末瘋起來開車就走,就為看一眼日落。

內蒙的秋色是百看不厭,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每次都會有震撼我們內心的景緻。

跟著當地人,有時候凌晨三四點就出發,山高水遠,就為看一眼晨光,那美景,那茫茫草原,駿馬,灘塗……一切都讓我無法不想念它。

第一次震撼到我的,是第一次去烏蘭布統,要拍日落,無奈下了大雨,回客棧等待,當地司機突然看到天邊有一抹光,興奮的發動車,跟我說,拿相機,走,追太陽。

就這樣,我跟著他的破舊212,他跟著那抹光,我們狂奔而去,開到一個湖邊,我們在雨中等待。

後來雨停了,遠處有一束黑色的雲彩,像個直立的桶,從天空到地面,司機“鬍子”告訴我,那塊黑色的地方在下雨🌨.。

又過了幾分鐘,雨停了,天邊染上了雲彩,紅彤彤的印滿了天邊。

而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當我環顧四周,發現滿天紅霞,滿天,而不僅僅是西邊日落的地方,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草原上的晚霞,有時候是不分東西南北的,茫茫草原,一面湖水,只有我們這輛車,在滿天的紅霞下,看天空。

那一刻,美的落淚,至今難以忘懷。🌅

🍁《康提夜色》

還有那晚康提對面半山腰上看到的夜色,為避開人流,特意沒有預定康提城內,我定了一個半山腰的酒店,夜晚,酒店裡住的人不多,對面的山下是燈火閃爍的康提老城,陽臺下兩個歐洲男孩在彈著吉他唱著加州旅館,旁邊的泳池泛著藍寶石一樣的光,那晚,我剛洗完頭髮,溼溼的頭髮,喝著熱茶,坐在陽臺上聊天,突然看到兩隻螢火蟲在眼前飛舞,那一刻眼前的景色帶給我的是夜色溫柔,螢火浪漫,當吉他聲響起,加州旅館的前奏讓人有種要落淚的溫暖,那晚眼前的夜色就這樣留在了記憶裡。

🍁《兩隻蝴蝶》

在我的相冊裡,一直保留著一張男孩的照片,那是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去藏時拍下的照片,照片中是一個男孩,張著嘴,拿著一個禮帽伸向我,這是當地偏遠山區的一個藏族小男孩,當時我們途中,在一個非常簡陋的路邊小鋪子吃飯,出來時,那個男孩子,突然大聲的對我唱“兩隻蝴蝶”

,而他除了歌詞並不會漢語,他清澈而堅毅的眼神,他聲嘶力竭的歌唱,還有他嘴角的一小塊傷疤,都讓我記憶猶新,眼前是一個語言不通的男孩子,聲嘶力竭的唱著兩隻蝴蝶,他身後是高原茫茫荒原……

他的歌聲,那條公路,讓我無法忘懷

🗺

看過很多風景,太多太多的景色讓人難忘,而看過的風景會沉澱成我們內心深處的溫情,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有他走過的旅途,

每一處風景都有它的千百年的風雨,

在路上,在景中,也在迎接未來的期盼裡。



行走的藍水晶


我最美的風景就是全家人在一起融洽的吃飯,聊天,做事,這副畫卷就是最美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關鍵還得看自己的心境。心境好,處處是高山,處處是人生修煉之地,心境不好,高山卻成障礙,人生處處自我設限。

所以,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畫卷最大努力呈現在自己面前,就是最好的風景。


魔天書院


最美樣子的


胡氏口語文


最美的風景是東海萬頃波濤噴薄欲出的朝日,鮮紅鮮紅,氣勢磅礴,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象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祖國永遠如日之升,磅礴於全世界!



墨緣7143487112


風景






粉紅雙手


一大片蘆葦,潔白的葦絮,青青的葦葉,下面是一汪清清的河水。

翠鳥棲息在葦杆上,水面上有三兩隻鵝緩緩地遊動。

天空瓦藍瓦藍的,偶爾有一縷白雲輕輕掠過。

夕陽通紅通紅的,漸漸的沉到天的盡頭。

這個地方是如此靜謐,能讓人忘記滿心的煩憂,你只想靜靜的融化在這樣的境界中,永遠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